一种带有插拔式销轴结构的C形钩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0209发布日期:2019-06-19 01:36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插拔式销轴结构的C形钩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插拔式销轴结构的C形钩吊具。



背景技术:

C形钩吊具主要运用于铝厂加工行业的铝卷吊运、装卸、包装,C形钩吊具因其结构形式而得名,广泛应用于锯切铝厂、热轧铝厂、冷轧铝厂,也适用于车站、货场、码头、大型钢卷和铝卷用户的各种类型卧卷的吊装运输。随着铝加工行业越来越快的发展,铝卷的直径、长度、重量和C形钩吊具使用环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考虑各个车间的安全因素,所以现在的车间内的天车吊钩往往都需要安装防脱钩装置,需要现场工作人员手动安装吊钩。该种结构导致直接用天车吊钩吊运时,吊轴直径必须远远小于天车吊钩开口处尺寸,这样会导致吊轴强度安全系数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插拔式销轴结构的C形钩吊具,用以满足一些较大铝卷的使用要求,可根据吊钩内圆开口处尺寸设计吊轴插拔式安装,增大了安全系数,且操作简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插拔式销轴结构的C形钩吊具,包括C形吊具主体和配重块;所述C形吊具主体下端一侧呈斜角状,上端一侧连接配重块,所述C形吊具主体上部靠近配重块处设有吊耳;所述吊耳水平方向上贯穿设有吊轴;所述吊轴竖直方向上贯穿设有插销;所述插销为倒L形结构,其下部可插入固定至吊耳的加强筋板处。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设置在C形吊具主体端部的扶手。

优选的,所述C形吊具主体的侧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聚氨酯垫板。

优选的,所述下表面的聚氨酯垫板的表面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吊耳的加强筋板处还设有防丢铁链,所述防丢铁链一端连接于C形吊具主体,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吊轴和插销。

优选的,所述C形吊具主体截面呈II形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C形吊具主体由Q345钢板和钢管拼焊而成。

优选的,所述C形吊具主体表面喷涂有耐高温防锈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天车吊钩内圆开口处尺寸设计吊轴的尺寸,对应的设计符合吊轴尺寸的位于吊耳上的插孔,完成插拔式安装,并通过插销插入固定,增大了吊装过程的安全系数,且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带天车吊钩);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带防丢铁链)。

附图中标记如下:C形吊具主体1、配重块2、吊耳3、吊轴4、插销5、加强筋板6、扶手7、聚氨酯垫板8、防丢铁链9、铝卷10、天车吊钩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3,一种带有插拔式销轴结构的C形钩吊具,包括C形吊具主体1和配重块2;所述C形吊具主体1下端一侧呈斜角状,上端一侧连接配重块2,所述C形吊具主体1上部靠近配重块处2设有吊耳3;所述吊耳3水平方向上贯穿设有吊轴4;所述吊轴4竖直方向上贯穿设有插销5;所述插销5为倒L形结构,其下部可插入固定至吊耳3的加强筋板6处。

本吊具可根据天车吊钩11内圆开口处尺寸设计吊轴4的尺寸,对应的设计符合吊轴4尺寸的位于吊耳3上的插孔,完成插拔式安装,并通过插销5插入固定,增大了吊装过程的安全系数,且操作简便。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连接设置在C形吊具主体1端部的扶手7,便于人员操控吊具方向,方便吊装铝卷。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C形吊具主体1的侧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聚氨酯垫板8,因为铝卷10需要直接从退火炉中直接吊运出来,所以铝卷温度很高大约200摄氏度左右。故在C 形钩吊具整体焊接完成后,C形吊具主体1的侧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耐高温的弹性聚氨酯板8。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下表面的聚氨酯垫板8的表面为弧形结构,以实现有效贴合铝卷10内圈,实现缓冲铝卷防止铝卷磕伤。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吊耳3的加强筋板6处还设有防丢铁链9,所述防丢铁链9一端连接于C形吊具主体1,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吊轴4和插销5,防止吊轴4和插销5因拆卸随意放置导致丢失。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C形吊具主体1截面呈II形箱形结构,其具有较好的抗弯曲、扭转性能,使吊具重量轻便,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C形吊具主体1由Q345钢板和钢管拼焊而成。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C形吊具主体1表面喷涂有耐高温防锈漆,因为铝卷10需要直接从退火炉中直接吊运出来,所以铝卷温度很高大约200摄氏度左右,故C形吊具主体1表面需喷涂有耐高温防锈漆以提高吊具使用寿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