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开启一次性复合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869发布日期:2019-07-31 20:16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开启一次性复合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开启一次性复合软管。



背景技术:

市场上普通复合软管的管口一直采用单独工序使用铝箔膜进行封口,但铝箔膜封口容易存在密封泄露的风险,重复打开使用会造成软管内产品可能长时间直接与外界接触,易受温度、水分、空气、细菌等因素影响,致使产品质量和保质时间下降和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开启一次性复合软管,以解决现有复合软管采用铝箔膜封口方式存在密封泄漏风险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开启一次性复合软管,设有上盖、管肩和管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连接并封闭所述管肩的上端口;所述管肩由聚丙烯胶粒制成,所述管身的内壁设有由乙烯丙烯酸酯树脂形成的热封内层,所述管身位于其管口处的热封内层通过热熔连接方式焊接在所述管肩的下端口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盖和管肩由聚丙烯胶粒一体成型。

其中,优选的:所述上盖和管肩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管肩的厚度大于所述管身的厚度。

其中,优选的:所述管肩的厚度在1.0mm至1.2mm之间,所述管身的厚度在0.37mm至0.5m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盖和管肩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管身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盖为空心盖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在未被开启时,上盖、管肩和管身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密封腔,相较于现有铝箔膜封口方式具有更高的密封强度(经测试,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强度≥0.1mpa),解决了现有铝箔膜封口方式存在密封泄漏风险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因减少了单独的铝箔膜封口工序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并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乙烯丙烯酸酯树脂与聚丙烯胶粒进行热熔焊接的方式实现管身与管肩之间的连接,将管身与管肩之间的连接掰断仅需3N至10N的力量,掰断后即可方便的使用复合软管中的内容物,因此,本实用新型仅需很小的开启力即能将复合软管从管身与管肩的连接处掰断,属于易开启装置;

而且,本实用新型易于采用现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实现,产品合格率高,成本相对于现有复合软管只高0.05%;

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使用的复合软管,不存在现有复合软管重复打开使用造成内容物污染的问题。

第二,本实用新型将上盖和管肩由聚丙烯胶粒一体成型,在确保了该两者之间的密封性的同时,还能确保该两者之间的连接在复合软管被开启时不会被掰至变形,影响管身与管肩的连接处被掰断的效率。

第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管肩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管身的厚度,以提高管肩的强度,避免管肩在开启复合软管时被掰至变形,影响管身与管肩的连接处被掰断的效率。

第四,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盖和管肩的高度之和设置为大于管身的高度,以利用杠杆效应,令使用者能够更为省力的掰断管身与管肩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易开启一次性复合软管在未被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易开启一次性复合软管在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易开启一次性复合软管,设有上盖1、管肩2和管身3。

所述上盖1连接并封闭所述管肩2的上端口2a;所述管肩2由聚丙烯胶粒制成,所述管身3的内壁设有由乙烯丙烯酸酯树脂形成的热封内层,所述管身3位于其管口3a处的热封内层通过热熔连接方式焊接在所述管肩2的下端口外壁2b上。

从而,本实用新型在未被开启时,上盖1、管肩2和管身3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密封腔,相较于现有铝箔膜封口方式具有更高的密封强度(经测试,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强度≥0.1mpa),解决了现有铝箔膜封口方式存在密封泄漏风险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因减少了单独的铝箔膜封口工序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并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乙烯丙烯酸酯树脂与聚丙烯胶粒进行热熔焊接的方式实现管身3与管肩2之间的连接,将管身3与管肩2之间的连接掰断仅需3N至10N的力量,掰断后即可方便的使用复合软管中的内容物,因此,本实用新型仅需很小的开启力即能将复合软管从管身3与管肩2的连接处掰断(参见图2),属于易开启装置;

而且,本实用新型易于采用现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实现,产品合格率高,成本相对于现有复合软管只高0.05%;

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使用的复合软管,不存在现有复合软管重复打开使用造成内容物污染的问题。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上盖1和管肩2由聚丙烯胶粒一体成型。从而,在确保了该两者之间的密封性的同时,还能确保该两者之间的连接在复合软管被开启时不会被掰至变形,影响管身3与管肩2的连接处被掰断的效率。

其中,优选的:所述上盖1和管肩2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制成。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管肩2的厚度大于所述管身3的厚度。从而,提高管肩2的强度,避免管肩2在开启复合软管时被掰至变形,影响管身3与管肩2的连接处被掰断的效率。

其中,优选的:所述管肩2的厚度在1.0mm至1.2mm之间,所述管身3的厚度在0.37mm至0.5mm之间。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四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上盖1和管肩2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管身3的高度。从而,利用杠杆效应,令使用者能够更为省力的掰断管身3与管肩2之间的连接。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五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上盖1优选为空心盖体,能够避免上盖1成型后发生尺寸缩水的情况,且能够减轻复合软管的重量。

另外,在无需考虑尺寸缩水和重量的情况下,上盖1也可以为实新盖体。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