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防潮、透气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840发布日期:2019-07-31 20:1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防潮、透气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以防水、防潮、透气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防潮就是防止空气中的湿度过大,空气的湿度过大会使霉菌快速繁殖,霉菌不但能使物品发霉变质,而且可以破坏物品的结构和组成。因此防潮袋在此种情况下产生,用于阻隔空气中潮湿的气体进入袋体,损坏袋体内的物品。

例如,在申请号CN201820159649.1申请日20180130公开号CN207903054U授权公告日20180925中公开了一种专利名称为防潮袋的专利,其中指出防潮袋的基本结构和俗称为铝箔袋、铝塑复合袋、真空袋,但现有的袋子设计不够完善,现有的防潮袋为一次性用品,同时空气中带有水分,这些水分可以进入到袋子中造成袋子内部的物品变潮发霉,且现有的袋子使用易受到污染,导致重复使用率不够高。所以,该专利用于设计一种阻隔水分和可以重复利用的防潮袋。上述专利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了防潮袋阻隔水分和重复利用的问题。

在防潮袋上设置一个防潮袋体和封闭装置,所述防潮袋体中部设有封闭装置,所述封闭装置紧密贴合在防潮袋体上,所述封闭装置中部设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固定连接在封闭装置上,所述活动轴右侧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轴上,所述活动轴左侧设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轴上,所述活动件上方设有拉环,所述拉环嵌接设置在活动件上,所述防潮袋体上方设有袋口,所述袋口固定连接在防潮袋体上,所述封闭装置中间设有卡缝,所述卡缝活动连接在封闭装置上,所述固定件表面设有扣件,所述扣件固定连接在固定件上。

然而上述专利虽然起到了防水、防潮的作用,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无法起到透气的作用,无法透气的防潮袋内部如果存在厌氧菌类等,存放在袋体内的物品同样会在无氧或低氧的环境中因为发酵而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防潮袋的不足进行改进,实用新型一种袋体,既可以防水、防潮又可以透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防水、防潮、透气袋,包括外袋,所述外袋上固定设置有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内部缝合有复合袋,所述复合袋包括主内袋,所述主内袋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主内袋的外侧套接有套接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内袋的一端设置有上盖内袋,所述主内袋的另一端设置有下盖内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盖内袋靠近主内袋的边缘设置有第一上盖内袋热合边,所述主内袋靠近上盖内袋的边缘设置有第一主内袋热合边,所述套接袋靠近第一主内袋热合边的边缘设置有套接带热合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上盖内袋热合边与套接带热合边、第一主内袋热合边依次从上到下叠加,通过热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热合在在一起的第一上盖内袋热合边与套接带热合边、第一主内袋热合边组成第一缝合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内袋靠近下盖内袋的边缘设置有第二主内袋热合边,所述下盖内袋靠近主内袋的边缘设置有第一下盖内袋热合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主内袋热合边与第一下盖内袋热合边依次从上到下叠加,通过热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热合在在一起的第二主内袋热合边与第一下盖内袋热合边组成第二缝合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透气孔穿过主内袋,所述透气孔均匀设置在主内袋靠近上盖内袋的周向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套接袋覆盖在透气孔上,所述套接袋与主内袋之间通过热合设置,所述套接袋与主内袋之间热合形成若干热合痕,所述热合痕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外袋包括主袋体,所述主袋体的一端设置有上盖,所述主袋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下盖,所述主袋体、上盖与第一缝合边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所述主袋体、下盖与第二缝合边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部套接有进料口内袋,所述下盖上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内部套接有下料口内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实用新型通过主内袋上设置透气孔,并且在透气孔外侧设置套接袋的方式满足主内袋内既可以防水、防潮又可以起到透气的作用,避免主内袋内的气体无法排出导致主内袋盛装和储存的物品变质,其次避免因为主内袋的气体无法排出占用盛装物品的空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防潮、透气袋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袋的主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复合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3所示,一种防水、防潮、透气袋,包括外袋,所述外袋上固定设置有吊装装置,所述外袋内部缝合有复合袋,所述复合袋包括主内袋12,所述主内袋12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13,所述透气孔13可以将主内袋12内的气体排出,避免气体占用主内袋12 的体积的同时,可以避免主内袋12内的气体对储存物品产生破坏的作用,所述主内袋12的外侧套接有套接袋10。所述外袋包括主袋体1,所述主袋体1的一端设置有上盖3,所述主袋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下盖6,所述主袋体1靠近上盖3的一端设置有标签夹5,所述标签夹 5为透明塑料薄膜,所述标签夹5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设置在主袋体1上,所述标签夹5内放置介绍该防水、防潮、透气袋内物品和相关注意事项的标签。

所述吊装装置包括第一提拉绳2-1、第二提拉绳2-2、第三提拉绳2-3、第四提拉绳2-4,所述第一提拉绳2-1两端均固定设置在主袋体1靠近上盖3的一端,所述第二提拉绳2-2两端均固定设置在主袋体1靠近上盖3的一端,所述第三提拉绳2-3两端均固定设置在主袋体1 靠近上盖3的一端,所述第四提拉绳2-4两端均固定设置在主袋体1靠近上盖3的一端。

所述主内袋12的一端设置有上盖内袋9,所述主内袋12的另一端设置有下盖内袋14,所述上盖内袋9靠近主内袋12的边缘设置有第一上盖内袋热合边9-1,所述主内袋12靠近上盖内袋9的边缘设置有第一主内袋热合边12-1,所述套接袋10靠近第一主内袋热合边12-1 的边缘设置有套接带热合边10-1所述主内袋12与上盖内袋9、下盖内袋14为塑料薄膜,加热后自动粘合成为一体。

所述第一上盖内袋热合边9-1与套接带热合边10-1、第一主内袋热合边12-1依次从上到下叠加,通过热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热合在在一起的第一上盖内袋热合边9-1与套接带热合边10-1、第一主内袋热合边12-1组成第一缝合边。

所述主内袋12靠近下盖内袋14的边缘设置有第二主内袋热合边12-2,所述下盖内袋14 靠近主内袋12的边缘设置有第一下盖内袋热合边14-1。

所述第二主内袋热合边12-2与第一下盖内袋热合边14-1依次从上到下叠加,通过热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热合在在一起的第二主内袋热合边12-2与第一下盖内袋热合边14-1 组成第二缝合边。

所述外袋包括主袋体1,所述主袋体1的一端设置有上盖3,所述主袋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下盖6,所述主袋体1、上盖3与第一缝合边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所述主袋体1、下盖 6与第二缝合边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缝合边与第二缝合边通过缝合的方式与主袋体1相连接,既可以起到固定复合袋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避免复合袋产生褶皱。

所述透气孔13穿过主内袋12,所述透气孔13均匀设置在主内袋12靠近上盖内袋9的周向上,所述套接袋10覆盖在透气孔13上,通过透气孔13排出主内袋12内的气体的同时,套接袋10可以将透气孔13覆盖,避免水分、潮气等进入主内袋12中,所述套接袋10与主内袋12之间通过热合设置,所述套接袋10与主内袋12之间热合形成若干热合痕11,所述热合痕11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该实施例中热合痕11平行设置的四条,所述热合痕11均匀设置在套接袋10与主内袋12的周向上,所述竖直设置热合痕11可以排除主内袋12内的气体,还可以避免套接袋10因为搬运装卸的原因发生卷曲,影响防水、防潮的效果。

所述上盖3上设置有进料口4,所述进料口4内部套接有进料口内袋8,所述进料内袋8 与上盖内袋9相连接,所述进料内袋8靠近上盖内袋9的边缘设置有进料口内袋热合边8-1,所述上盖内袋9靠近进料口内袋8的边缘设置有第二上盖内袋热合边9-2,所述内料口内袋热合边8-1与第二上盖内袋热合边9-2热合的方式连接,所述进料口内袋热合边8-1与第二上盖内袋热合边9-2热合后形成第三缝合边,所述第三缝合边通过缝合的方式进料口4与上盖3 相连接设置,所述下盖6上设置有下料口7,所述下料口7内部套接有下料口内袋15,所述下料口内袋15靠近下盖内袋14的边缘设置有下料口内袋热合边15-1,所述下盖内袋14靠近下料口内袋15的边缘设置有第二下盖内袋热合边14-2,所述下料口内袋热合边15-1与第二下盖内袋热合边14-2通过热合的方式连接,所述下料口内袋热合边15-1与第二下盖内袋热合边14-2热合形成第四缝合边,所述通过缝合的方式,第四缝合边、下料口7、下盖6连接为一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