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6531发布日期:2019-09-25 00:2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对于高层住宅区基本都已经安装有电梯了,然而,对于现有的旧楼而言,很多旧楼都没有安装电梯,居住这些旧楼的人员一般都是年龄较大,爬楼梯相对费劲,另一方面,对于需要搬运家具的人员而言,需要将体积及重量较大的物品通过楼梯搬运至需要的楼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且通过人力搬运物品,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对于这些旧楼,加装电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旧楼加装电梯没有现成的井道供其运行,因此,需要在地表上安装一个井道,以便运输,在地表上安装的电梯井道,一方面隔音效果差,电梯内部的一点声响,均会吵到临近居民无法正常休息;另一方面,通常旧楼之间的楼间距等都是预先已经设置好的,若要加装一个电梯,其安装的空间有限,导致其内部空间有限,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隔音效果好、且节约占地面积的电梯,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通过在井道框架内部设置安装对重及隔音材料的空间,隔音效果好且节约着地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通过在井道框架内部设置安装对重及隔音材料的空间,隔音效果好且节约着地面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包括主体框架、与所述主体框架相连接的面板、在所述主体框架内部上下运行的轿厢、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以及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安全装置;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由至少两个竖梁单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竖梁、连接相邻所述竖梁单元的连接榫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竖梁的横梁;

所述竖梁呈中空结构,其上设有一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通孔,所述对重装置位于所述通孔内部;

所述面板嵌入所述相邻所述竖梁及横梁之间,其由依次设置的面层结构、隔热层、隔音层以及内层结构构成,所述隔热层与所述隔音层之间的接触面呈凹凸结构。

优选地,所述竖梁包括贯通其长度方向的通孔、位于所述通孔一侧外壁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位于所述通孔另一侧外壁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横梁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横梁的外径;

所述横梁伸入所述竖梁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的外壁上设置金属套,所述金属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竖梁单元的两端的内侧分别设有台阶结构;

所述台阶结构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连接榫的外径,其最大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榫的外径,所述连接榫伸入所述台阶结构内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榫呈壳体结构,所述连接榫的内径等于所述竖梁单元的最小内径。

优选地,所述面层结构和内层结构均由钢化玻璃或不锈钢板制成;

所述隔热层呈板状,其为由聚苯板、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胶粉聚苯颗粒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所述隔音板由玻璃棉制成。

优选地,所述竖梁上面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并向外延伸的第一挡板;

所述横梁上面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并向外延伸的第二挡板;

所述面板嵌入两个第一挡板和两个第二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轿厢位于所述主体框架内部,其与所述对重装置相连接;

所述轿厢包括厢体和实现所述厢体开关的厢门,所述厢门位于所述厢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安全装置包括限速器、与所述限速器相连接的安全钳以及与所述安全钳相互作用的安全轨道,所述安全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所述安全轨道安装于所述竖梁的内侧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将电梯的对重装置设置于所述竖梁的内部,节约了电梯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将安全装置的安全轨道设置于竖梁上,其可以与竖梁一体成型,无需另外安装安全轨道,节约生产成本及安装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所述主体框架通过竖梁单元、连接榫及横梁进行榫卯安装,无需安装螺钉,安装效率高,节约安装成本。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在面板内部设置有隔热层,用于防止用户在乘坐电梯时,外面突然着火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将其安装于面板的内部,防止内部的温度迅速传递至所述主体框架内部,导致轿厢内部的乘客因高温而受到伤害,另一方面,该种室外电梯在烈日下暴晒后,温度会显著升高,通常轿厢内部会设置有通风装置等用以降低温度,此处,将面板内部设置隔热层,用于将主体框架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适当隔离,降低轿厢内部温度,提高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所述隔音层用于隔绝主体框架内外的声音,用于消除噪音,防止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或轿厢内部人员发出的声音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的轿厢与对重装置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包括主体框架1、与所述主体框架1相连接的面板2、在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上下运行的轿厢3、与所述轿厢2相连接的对重装置4以及位于所述主体框架1上的安全装置5;

所述主体框架1包括由至少两个竖梁单元1a相互连接构成的竖梁11、连接相邻所述竖梁单元的连接榫12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竖梁11的横梁13;

所述竖梁11呈中空结构,其上设有一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通孔14,所述对重装置4位于所述通孔14内部;

所述面板2嵌入所述相邻所述竖梁11及横梁13之间,其由依次设置的面层结构、隔热层、隔音层以及内层结构构成,所述隔热层与所述隔音层之间的接触面呈凹凸结构。

所述主体框架1构成电梯井道的主体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竖梁单元1a相互连接的竖梁11、连接相邻所述竖梁单元1a的连接榫12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竖梁11的横梁13。

所述竖梁11呈中空结构,其包括贯通其长度方向的通孔14、位于所述通孔 14一侧外壁上的第一连接件15以及位于所述通孔另一侧外壁上的第二连接件 16,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6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6的结构相同,均呈壳体结构,便于实现所述竖梁11与所述横梁13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横梁13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6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横梁13的外径,便于所述横梁13伸入所述竖梁11内部,实现所述竖梁11与横梁13之间的连接。

所述竖梁11由至少两个竖梁单元1a相互连接而成,相邻所述竖梁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榫12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竖梁单元1a的结构相同,便于通过所述竖梁单元1a将竖梁11搭建至所需的高度,运输时,将其拆分成独立的竖梁单元1a,便于运输。由于位于下方的竖梁单元1a所受的力更大,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所述竖梁单元1a的壁厚随着高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为了实现所述竖梁单元1a之间的连接,所述竖梁单元1a的两端的内侧分别设有台阶结构17,所述台阶结构17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连接榫12的外径,其最大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榫12的外径,便于所述连接榫12伸入所述台阶结构 17内部实现连接。

为了在所述竖梁11内部形成贯通其长度方向的通孔且不妨碍所述对重装置 4在所述通孔14内部上下运动,所述连接榫12呈壳体结构,且所述连接榫12 的内径等于所述竖梁单元1a的最小内径,从而使得所述竖梁11内部形成连续且内壁光滑的通孔14,保证所述对重装置4在所述通孔14内部上下运动。

所述横梁13连接相邻所述竖梁11,用以将所述主体框架1搭建成柱状壳体结构,便于所述轿厢在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上下运行。

由于所述横梁13一方面需要与所述竖梁11相互配合形成主体框架1,另一方面需要承担电机等部件的重量,为了防止所述第一连接件15和/或第二连接件16与所述横梁13相连接处因重量过大导致第一连接件15和/或第二连接件 16被损坏,所述第一连接件15和所述第二连接16的外壁上设置金属套,所述金属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的外壁上,用于加固所述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与所述横梁13相连接处。

所述面板2与所述主体框架1相连接,其嵌入所述横梁13与所述竖梁11 之间的间隙中,用于保护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的部件和搭载电梯的人员,防止电梯被损坏或人员受伤,为了便于实现所述面板2与所述主体框架1之间的固定安装,所述竖梁11上面向所述面板2的一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并向外延伸的第一挡板111,所述横梁13上面向所述面板2的一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并向外延伸的第二挡板131,所述面板嵌入两个第一挡板111和两个第二挡板131之间,实现了所述主体框架1与面板2之间的固定安装。

所述面板2由依次设置的面层结构、隔热层、隔音层以及内层结构构成,所述面层结构和内层结构由高硬度刚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面层结构和内层结构均由钢化玻璃或不锈钢板制成,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面层结构和内层结构的材料。

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面层结构与所述隔音层之间,用于防止用户在乘坐电梯时,外面突然着火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将其安装于面板的内部,防止内部的温度迅速传递至所述主体框架内部,导致轿厢内部的乘客因高温而受到伤害,另一方面,该种室外电梯在烈日下暴晒后,温度会显著升高,通常轿厢内部会设置有通风装置等用以降低温度,此处,将面板2内部设置隔热层,用于将主体框架1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适当隔离,降低轿厢3内部温度,提高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性。

所述隔热层呈板状,其为由聚苯板、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胶粉聚苯颗粒中的一种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由聚苯板制成。

所述隔音层用于隔绝主体框架1内外的声音,用于消除噪音,防止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或轿厢3内部人员发出的声音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所述隔音层为位于所述隔热层于所述内层结构之间的隔音板,本实施例中所述隔音板由玻璃棉制成。

为了达到很好的隔音效果和隔热效果,所述隔热层与所述隔音层之间的接触面呈凹凸结构,用于增大所述隔音层与所述隔热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隔音效果及隔热效果。

所述轿厢3位于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其上下运行用于载客,所述轿厢3 与所述对重装置4相连接,其包括厢体31和实现所述厢体31开关的厢门32,所述厢门32位于所述厢体31的一侧,便于乘客通过所述厢门32进出轿厢3。

所述对重装置4通过钢丝绳与所述轿厢3相连接,其位于所述通孔14内部,并在所述通孔14内部上下运动,用于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所述安全装置5用于在电梯故障时,紧急制动所述轿厢运行,其包括限速器、与所述限速器相连接的安全钳以及与所述安全钳相互作用的安全轨道,所述安全钳与所述轿厢3相连接,所述安全轨道安装于所述竖梁11的内侧面上,紧急情况出现时,所述限速器停止运动,与所述限速器相连接的安全钳夹紧所述安全轨道停止上下运动,与所述安全钳相连接的轿厢3跟随所述安全钳一起停止运行,从而实现电梯的紧急制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将电梯的对重装置设置于所述竖梁的内部,节约了电梯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将安全装置的安全轨道设置于竖梁上,其可以与竖梁一体成型,无需另外安装安全轨道,节约生产成本及安装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所述主体框架通过竖梁单元、连接榫及横梁进行榫卯安装,无需安装螺钉,安装效率高,节约安装成本。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在面板内部设置有隔热层,用于防止用户在乘坐电梯时,外面突然着火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将其安装于面板的内部,防止内部的温度迅速传递至所述主体框架内部,导致轿厢内部的乘客因高温而受到伤害,另一方面,该种室外电梯在烈日下暴晒后,温度会显著升高,通常轿厢内部会设置有通风装置等用以降低温度,此处,将面板内部设置隔热层,用于将主体框架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适当隔离,降低轿厢内部温度,提高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地上井道的电梯,所述隔音层用于隔绝主体框架内外的声音,用于消除噪音,防止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或轿厢内部人员发出的声音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