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内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3490发布日期:2019-05-24 21:55阅读:1035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内衬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内衬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包装盒中会有用塑料、纸塑等制成的盒体,用于容纳产品并在运输过程中起缓冲作用,在到达消费者手中后便失去了作用,最终被丢弃。

头戴产品由于体量大、配件多,在日常使用中不便于存放及拿取,影响日常使用和对产品的体验,因此,市面上出现了用于支撑头戴产品的支架,单独购买又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内衬结构,不仅能在运输中起缓冲作用而且能够用于支撑产品,提升了包装件的二次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式内衬结构,所述折叠式内衬结构包括底板、连接在所述底板一侧边处并且与底板上侧面之间设有夹角α的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可绕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向远离底板上侧面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所述转接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边处并且折向底板上侧面一侧的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靠近底板上侧面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盒体;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另一侧边处并且由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折向底板下侧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绕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向底板上侧面转动并可转动至与底板上侧面呈夹角β的位置处;连接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边处并且与所述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承载板,在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设有折痕,所述承载板可绕所述折痕处向转动后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围成的区域内转动。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边处连接有折向承载板侧面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可绕与所述承载板的连接处转动并且转动至与所述承载板位于同一平面的位置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盒体的容置腔设置在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上,在所述固定板上对应的设有贯通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盒体通过粘接固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承载板、所述支撑板、所述底板、所述转接板以及所述固定板由一张纸板弯折而成。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夹角β为90°。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盒体由纸塑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内衬结构包括底板、连接在底板一侧边处并且与底板上侧面之间设有夹角α的转接板,转接板可绕与底板的连接处向远离底板上侧面的一侧转动;连接在转接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边处并且折向底板上侧面一侧的固定板,在固定板靠近底板上侧面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盒体;转动连接在底板另一侧边处并且由与底板的连接处折向底板下侧面的支撑板,支撑板可绕与底板的连接处向底板上侧面转动并可转动至与底板上侧面呈夹角β的位置处;连接在支撑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边处并且与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承载板,在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连接处设有折痕,承载板可绕折痕处向转动后的支撑板与底板围成的区域内转动。

产品放置到盒体内后将折叠式内衬结构放置到包装盒内,由于支撑板折向底板下侧面,因此底板与连接为一体的支撑板、承载板层叠设置,而且盒体设置在层叠结构之上,运输时,折叠式内衬结构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将盒体远离转接板的一侧抬起,也就是使转接板绕与底板的连接处向远离底板上侧面的一侧转动,使转接板与底板上侧面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然后向底板上侧面的一侧转动支撑板,使支撑板与底板上侧面之间呈夹角β,再沿折痕处弯折承载板使其呈倾斜状设置在底板与支撑板围成区域内,在将盒体放在承载板上,底板、支撑板、及承载板形成直角三角形状结构,可以将叠式内衬结构用于支撑产品,提升了包装件的二次利用率,而且可以将附件放置在底板、支撑板、及承载板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空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内衬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内衬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内衬结构用于支撑产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内衬结构用于支撑产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底板,12、转接板,13、固定板,14、支撑板,15、承载板,16、折痕,17、加强板,18、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图1至图4可知,该折叠式内衬结构包括底板11、连接在底板11一侧边处并且与底板11上侧面之间设有夹角α的转接板12,该转接板12可绕与底板11的连接处向远离底板11上侧面的一侧转动;连接在转接板12远离底板11的一侧边处并且折向底板11上侧面一侧的固定板13,在固定板13靠近底板11上侧面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盒体18;转动连接在底板11另一侧边处并且由与底板11的连接处折向底板11下侧面的支撑板14,该支撑板14可绕与底板11的连接处向底板11上侧面转动并可转动至与底板11上侧面呈夹角β的位置处;连接在支撑板14远离底板11的一侧边处并且与支撑板14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承载板15,在承载板15与支撑板14的连接处设有折痕16,该承载板15可绕折痕16处向转动后的支撑板14与底板11围成的区域内转动。

结合图3和图4对折叠式内衬结构的折叠状态和支撑状态进行如下说明:

产品放置到盒体18内后将折叠式内衬结构放置到包装盒内,由于支撑板14折向底板11下侧面,因此底板11与连接为一体的支撑板14、承载板15层叠设置,而且盒体18设置在层叠结构之上,运输时,折叠式内衬结构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处于折叠状态时,夹角α通常为90°,将盒体18远离转接板12的一侧抬起,也就是使转接板12绕与底板11的连接处向远离底板11上侧面的一侧转动,使转接板12与底板11上侧面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然后向底板11上侧面的一侧转动支撑板14,使支撑板14与底板11上侧面之间呈夹角β,通常夹角β为90°,再沿折痕16处弯折承载板15使其呈倾斜状设置在底板11与支撑板14围成区域内,在将盒体18放在承载板15上,底板11、支撑板14、及承载板15形成直角三角形状结构,可以将叠式内衬结构用于支撑产品,提升了包装件的二次利用率,而且可以将附件放置在底板11、支撑板14、及承载板15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空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承载板15远离支撑板14的一侧边处连接有折向承载板15侧面的加强板17,该加强板17可绕与承载板15的连接处转动并且转动至与承载板15位于同一平面的位置处。用于支撑产品时,绕与承载板15连接的侧边转动,使加强板17与承载板15位于同一平面上,能够增大与盒体18的接触面积,增强支撑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8的容置腔设置在靠近固定板13的一侧上,在固定板13上对应的设有贯通孔,这样便于将产品放置到盒体18的容置腔内。

通常,固定板13与盒体18通过粘接固定,当然也可以通过插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8是由纸塑制成的,当然,也可以由塑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5、支撑板14、底板11、转接板12以及固定板13由一张纸板弯折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