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分泌科体液抽取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3947发布日期:2019-11-08 23:1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分泌科体液抽取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分泌科体液抽取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内分泌科是医院中一个专门治疗内分泌科疾病的地方,主要负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

内分泌科领域经常需要针对患者的激素和体液等进行抽检,从而进行病情诊断和病症恢复情况的判断,但是当前的体液抽检却也存在着诸多的不便之处,如果患者较多或者患者需要送检的体液较多的时候往往需要医务人员动用两件以上的体液抽取和送检器械,而且很容易发生混乱,同时由于抽取体液中含有人体细胞成分,外界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细胞失活,影响检查结果,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取样装置一般都为一次性注射针管,这样极大的造成了资源浪费,使用过后的注射针管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很容易造成病毒传播,对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定量抽液、便于对体液样品进行保存、安全高效的内分泌科体液抽取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分泌科体液抽取转运装置,主要包括体液抽取组件、体液转运箱和电源装置;体液抽取组件包括抽液针、体液抽取架、储液瓶;体液抽取架底部设置有锥形固定帽,锥形固定帽底部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贯穿锥形固定帽,抽液针卡接在连接头的下端,储液瓶活动设置在体液抽取架内部,储液瓶的下端位于锥形固定帽内,且储液瓶与连接头的上端螺纹连接,储液瓶内部设置有活塞板,储液瓶上边沿处设置有限位块,体液抽取架上活动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下端与活塞板螺纹连接,连接管贯穿体液抽取架顶部,且连接管贯穿体液抽取架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推板;转运箱包括箱盖和箱体,箱盖和箱体之间铰接,箱体内部设置有抽取组件放置腔和储液瓶放置腔,储液瓶放置腔内部设置有储液瓶放置槽,储液瓶放置槽有9个,9个储液瓶放置槽呈矩阵式设置在储液瓶放置腔内部,每个储液瓶放置槽上都设置有两个弧形充气囊,箱体内部设置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分别与每个弧形充气囊连接,储液瓶放置腔内部设置有紫外线灯管和保温器,箱盖上设置有充气开关、紫外线灯管开关和保温器开关,充气开关与充气装置连接,紫外线灯管开关与紫外线灯管连接,保温器开关与保温器连接;电源装置为充气装置、紫外线灯管和保温器提供电源。

进一步地,储液瓶上设置有刻度线和标签夹,通过刻度线可以精确的控制患者体液的抽取量;标签夹可以放置标签,对不同病人的体液进行区别标记,或者对同一个病人不同部位的体液进行区别标记。

进一步地,连接头上位于抽液针的上端设置有退针板,抽液完成后,抽液针上会携带大量的致病菌,推动退针板可以褪下抽液针,避免了医护人员接触输液针而造成病菌传播。

进一步地,抽取组件放置腔内设置有体液抽取架放置槽和抽液针放置槽,便于存放体液抽取架和抽液针,方便再次使用,同时避免了转运过程中体液抽取架和抽液针受到损坏。

进一步地,体液转运箱上设置有锁扣装置,锁扣装置用于连接箱盖和箱体,进行体液转运的过程中,通过锁扣装置将箱盖和箱体进行固定,防止转运过程中,箱盖意外脱落,造成体液样本外泄,影响检验结果。

进一步地,储液瓶放置腔内部下端设置有固定板,储液瓶放置槽设置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与储液瓶放置腔之间通过两组铰接在一起的连杆进行连接,连杆与固定板和储液瓶放置腔铰接,连杆与固定板和储液瓶放置腔的铰接点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通过连杆和缓冲弹簧共同作用,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防止体液转运过程中晃荡过大,造成储液瓶破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体液抽取架从体液转运箱内部取出;将抽液针与连接头连接,并将储液瓶与连接头进行连接;将连接管从体液抽取架上端伸入,与活塞板进行连接;然后对患者进行体液抽取,抽取完成后,将储液瓶放置在储液瓶放置槽上,打开充气开关,充气装置对弧形充气囊进行充气,对储液瓶进行固定;打开紫外线灯管开关和保温器开关,对患者体液进行杀菌和保温;通过退针板将抽液针褪下,将体液抽取组件放入体液转运箱内;通过锁扣装置将箱盖和箱体进行固定,进行转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控制患者的体液抽取量,而且能够对抽取到的患者体液进行妥善保存和转运;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会直接与患者体液进行接触,避免了患者体液中的致病菌传播,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设置的弧形充气囊,不仅可以对储液瓶进行固定,而且还能够对储液瓶起到保护作用;设置紫外线消毒灯和保温器,能够对体液进行消毒和保温处理,保持体液中有效成分的活性,便于医护人员对体液进行检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设置连杆和缓冲弹簧,起到减震作用,防止转运过程中储液瓶破裂、装置遭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使用新型的结构示图;

图2是本使用新型的抽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使用新型的体液转运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体液抽取组件、11-抽液针、12-体液抽取架、13-储液瓶、131-限位块、14-锥形固定帽、15-连接头、16-活塞板、17-连接管、18-推板、19-退针板、2-体液转运箱、21-箱盖、22-箱体、220-抽取组件放置腔、221-储液瓶放置腔、222-储液瓶放置槽、223-弧形充气囊、23-充气装置、24-紫外线灯管、25- 保温器、26-锁扣装置、27-固定板、28-连杆、281-缓冲弹簧、3-电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内分泌科体液抽取转运装置,主要包括体液抽取组件1、体液转运箱2和电源装置3;如图2所示,体液抽取组件1包括抽液针 11、体液抽取架12、储液瓶13;体液抽取架12底部设置有锥形固定帽14,锥形固定帽14底部设置有连接头15,连接头15贯穿锥形固定帽14,抽液针11 卡接在连接头15的下端,储液瓶13活动设置在体液抽取架12内部,储液瓶13 的下端位于锥形固定帽14内,且储液瓶13与连接头15的上端螺纹连接,储液瓶13内部设置有活塞板16,储液瓶13上边沿处设置有限位块131,储液瓶13 上设置有刻度线和标签夹,通过刻度线可以精确的控制患者体液的抽取量;标签夹可以放置标签,对不同病人的体液进行区别标记,或者对同一个病人不同部位的体液进行区别标记;体液抽取架12上活动设置有连接管17,连接管17的下端与活塞板16螺纹连接,连接管17贯穿体液抽取架12顶部,且连接管17贯穿体液抽取架12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推板18,连接头15上位于抽液针11的上端设置有退针板19,抽液完成后,抽液针11上会携带大量的致病菌,推动退针板19 可以褪下抽液针11,避免了医护人员接触输液针而造成病菌传播;如图3所示,转运箱2包括箱盖21和箱体22,箱盖21和箱体22之间铰接,箱体22内部设置有抽取组件放置腔220和储液瓶放置腔221,抽取组件放置腔220内设置有体液抽取架放置槽和抽液针放置槽,便于存放体液抽取架12和抽液针11,方便再次使用,同时避免了转运过程中体液抽取架12和抽液针11受到损坏;储液瓶放置腔221内部设置有储液瓶放置槽222,储液瓶放置槽222有9个,9个储液瓶放置槽222均匀设置在储液瓶放置腔221内部,每个储液瓶放置槽222上都设置有两个弧形充气囊223,箱体22内部设置有充气装置23,充气装置23分别与每个弧形充气囊223连接,储液瓶放置腔221内部设置有紫外线灯管24和保温器 25,箱盖21上设置有充气开关、紫外线灯管开关和保温器开关,充气开关与充气装置23连接,紫外线灯管开关与紫外线灯管24连接,保温器开关与保温器 25连接,体液转运箱2上设置有锁扣装置26,锁扣装置26用于连接箱盖21和箱体22,进行体液转运的过程中,通过锁扣装置26将箱盖21和箱体22进行固定,防止转运过程中,箱盖21意外脱落,造成体液样本外泄,影响检验结果,储液瓶放置腔221内部下端设置有固定板27,储液瓶放置槽222设置在固定板 27上,固定板27与储液瓶放置腔221之间通过两组铰接在一起的连杆28进行连接,连杆28与固定板27和储液瓶放置腔221铰接,连杆28与固定板27和储液瓶放置腔221的铰接点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281,通过连杆28和缓冲弹簧281 共同作用,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防止体液转运过程中晃荡过大,造成储液瓶 13破裂;电源装置3为充气装置23、紫外线灯管24和保温器25提供电源。

使用时,将体液抽取架12从体液转运箱2内部取出;将抽液针11与连接头连接,并将储液瓶13与连接头11进行连接;将连接管17从体液抽取架12上端伸入,与活塞板17进行连接;然后对患者进行体液抽取,抽取完成后,将储液瓶13放置在储液瓶放置槽222上,打开充气开关,充气装置23对弧形充气囊 223进行充气,对储液瓶13进行固定;打开紫外线灯管开关和保温器开关,对患者体液进行杀菌和保温;通过退针板19将抽液针11褪下,将体液抽取组件1 放入体液转运箱2内;通过锁扣装置26将箱盖21和箱体22进行固定,进行转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