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玻片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3925发布日期:2019-11-08 23:12阅读:1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玻片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玻片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载玻片是用显微镜观察东西时用来放样本的玻璃片或石英片,制作样本时,将细胞或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将盖玻片放置其上,用作观察。载玻片一般需要专门的收纳容器,以避免载玻片表面污染或者刮花。如中国专利CN209209336U公开的一种载玻片用联动式收纳盒,包括主盒体,主盒体内部通过内置隔板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用于存放载玻片的收纳腔室,并且在主盒体外侧面位于收纳腔室两端分别铰链连接有通过后置联动杆连接的翻转盒盖和翻转联动板。高收纳盒能够使得载玻片可以独立存放,大大提升载玻片的安全性和抗污性。然而,载玻片处于封闭的主盒体中,不便于载玻片和某些试验相关液体接触。例如,对于基因芯片,其需要被浸于试验相关液体内。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收纳容器则不能满足这一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玻片存放装置,其便于载玻片和试验相关液体的接触,且载玻片装取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载玻片存放装置,包括四面开放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单元,每个所述安装单元分别包括形成于所述支架上的用于供载玻片的两侧缘插入的一对插槽;每个所述安装单元还分别包括用于将所述载玻片压紧的弹性压指。

优选地,各所述插槽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各所述插槽分别具有开放设置以便于所述载玻片插入的上端部以及用于对插入后的所述载玻片进行定位的下端部,所述插槽的上端部的槽宽自上至下逐渐减小。

更优选地,所述插槽的上端部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自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

更优选地,所述插槽的下端部具有槽底、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以及连接于一对所述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插槽的中部的槽底镂空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架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各对所述插槽中的其中一个开设于所述前侧壁上,另一个开设于所述后侧壁上。

更优选地,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分别和一个插槽对应且连通。

更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具有左侧壁、右侧壁、上侧壁及下侧壁,所述左侧壁、右侧壁、上侧壁及下侧壁分别为框形以允许液体接触所述安装单元中的载玻片。

优选地,所述弹性压指具有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连接端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压指还具有用于压紧所述载玻片的压紧端部,所述压紧端部具有自上至下逐渐向对应的插槽靠近的压紧斜面。

优选地,所述载玻片存放装置还包括容器,所述支架放置在所述容器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载玻片存放装置,为四周开放式,以便于将载玻片(如基因芯片)浸于试验相关液体内,通过插槽与弹性压指的配合,在方便安装载玻片的同时,又能够避免载玻片掉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载玻片存放装置在使用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载玻片存放装置在安装载玻片后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最上层的载玻片未示出;

图3是图2中的载玻片存放装置的俯视图;

图4、5是两种视角下的图1中的载玻片存放装置在未安装载玻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

1、支架;10、安装单元;100、插槽;11、侧壁;12、底壁;13、通孔;14、数字编号;2、弹性压指;21、连接端;22、压紧端部;220、压紧斜面;3、载玻片;4、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文中所提及的上下均按照一般消费者的习惯来定义,当消费者面对使用中的载玻片存放装置(如图1所示的状态),上侧即为“上”,下侧即为“下”。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载玻片存放装置。参照图2至图5所示,该载玻片存放装置包括四面开放的支架1,支架1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单元10。每个安装单元10分别包括形成于支架1上的用于供载玻片3的两侧缘插入的一对插槽100,一个安装单元10可安装一片载玻片3。每个安装单元10还分别包括用于将载玻片3压紧的弹性压指2。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载玻片存放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个容器4,上述的支架1放置在该容器4中,该容器4中存放有试验相关的液体(如对基因芯片进行处理的试剂等)。容器4的上端敞口设置,当支架1放置在容器4中后,插槽100优选为沿上下方向延伸,以便于从上方将载玻片3装入插槽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载玻片存放装置可以不包括容器。

各插槽100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各插槽100分别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上端部开放设置以便于载玻片3插入,下端部封闭而用于对插入后的载玻片3进行定位。其中,插槽100的上端部的槽宽自上至下逐渐减小,以在插入载玻片3时进行引导,方便载玻片3的插入。优选地,插槽100的上端部具有槽底和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11,侧壁11自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插槽100的上端部呈楔形,从外至内由宽变窄,该结构可降低插入载玻片难度,提高插入位置的准确度,方便使用。插槽100的下端部具有槽底、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以及连接于一对侧壁之间的底壁12,底壁12面向上方设置,当载玻片3安装到位后,底壁12和载玻片3抵紧接触,对其进行定位。

插槽100的中部的槽底镂空设置,以进一步便于液体进入支架1内和载玻片3接触。此处及本文的其他各处所提及的“插槽的中部”是指插槽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的部分,除上述定义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外,插槽的其他部分均被认为是插槽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支架1大体呈长方体状,即支架1具有两两相对设置的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上侧壁及下侧壁。各安装单元10具体形成于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各安装单元10的其中一个插槽100开设于前侧壁上,另一个插槽100开设于后侧壁上。且插槽100自前侧壁的上沿向下延伸至前侧壁的下沿之上的一段距离处,插槽100自后侧壁的上沿向下延伸至后侧壁的下沿之上的一段距离处。多个安装单元10自左至右等间隔排列于由左侧壁、右侧壁、上侧壁及下侧壁围成的空间内,且左侧壁、右侧壁、上侧壁及下侧壁分别为中部镂空的框形以允许液体接触安装单元10中的载玻片3。

进一步地,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通孔13,每个通孔13分别和一个插槽100对应且连通,通孔13具体位于插槽10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从而使得插槽100的中部的槽底镂空设置。

本实施例中,每个安装单元10还分别包括一对所述的弹性压指2,弹性压指2分别形成于前侧壁或后侧壁上。每个弹性压指2分别具有连接端部21和压紧端部22,连接端部21和前侧壁或后侧壁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例如由塑料等一体成型,因而具有一定弹性。压紧端部22具有面向载玻片3的压紧斜面220,该压紧斜面220自上至下逐渐与对应的插槽靠近。弹性压指2邻近所述插槽的下端部设置。压紧端部22可随载玻片3插入发生轻微变形,以对载玻片3施加压力,防止载玻片3因重力等原因脱落。

本实施例中,支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各安装单元10及其中的载玻片3进行标识的数字编号14,数字编号14由开设于支架1上的凹槽形成。具体地,支架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所述数字编号14,以方便定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载玻片存放装置,为存放基因芯片设计,为四周开放式,以便于将基因芯片浸于试验相关液体内;其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制作;插槽入口处呈楔形,极大降低了插入玻片的难度,而在另一端则设计有弹性压指用于固定载玻片、提示载玻片插入终点位置等。另外,在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置数字编号对应每一个插槽入口,数字按从1到n的顺序排列(n为可存放最大玻片数,该数值可随需要更改),用以定位提示插入玻片具体方位。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