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分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6723发布日期:2019-07-17 05:5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纵向分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纵向分道装置,主要应用在商品包装的储运阶段。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202296340U于2012年7月4日公开了“一分二分道机”,包括输送带,输送带包括单道入口以及双道第一出口和双道第二出口;靠近单道入口和双道第二出口一侧平行于输送带安装链轮机构,该链轮机构中的链条其中一段的外侧上连续安装一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挡块,各挡块均平行且略高于输送带表面布置,靠近输送带一侧链条的运动轨迹包括与该输送带输送方向呈锐角布置的直线段;各挡块在链条带动下转至其运动轨迹中与输送带输送方向呈锐角布置的直线段后,拼接成导向平面。该实用新型适用于饮料生产线上。在储运过程中,除了在水平方向上有分道需求,还可能有竖直方向分道的需求,而该传统方案显然无法实现纵向分道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纵向分道装置,可以实现竖直方向分道的目的,以适应储运立体化的要求。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纵向分道装置,包括机架和下游传动带,下游传动带包括竖直方向上排列的至少2条,其中第一下游传动带位于上方,第二下游传动带位于第一下游传动带下方;还设有分道机构;分道机构为铰接在机架上的长条形传送带,上游端连接上游传动带的下游端,转动时下游端可在第一下游传动带的上游端和第二下游传动带的上游端之间择一连接。

本方案设计的纵向分道装置,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分道机构,还设有至少2条下游传送带,从上至下排列,依次编号为第一下游传送带、第二下游传送带,等等。分道机构是一个长条形的传动带,上游端与上游来料方向对接。分道机构与机架铰接,使分道机构在转动时其下游端可以与第一下游传送带或第二下游传送带等的其中之一的上游端连接。这样设计,自上游的物料在进入分道机构后,分道机构可以按照所需转动。与选定的一个下游传送带连接,从而将分道机构上的物料传送到目标的下游传送带上去,从而实现物料在上下方向分流的目的。当使用码垛机时,本方案尤其具有优势,可以充分提高码垛机的利用率。如果有超过2个下游传送带,其道理一样,传递方式一样。

作为优选,还设有气缸,气缸的气缸端和活塞杆端分别与机架和分道机构的下游端铰接。气缸可以精确控制分道机构的下游端的定位位置,可以实现与目标下游传送带上游端的精确对接。如果没有速度上的要求,气缸也可以使用油缸替代。

作为优选,所述分道机构为滚筒式输送机构;分道机构上设有为分道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分道机构选择的是滚筒式输送机构,需要外接动力驱动。

作为优选,分道机构的上游端设有上游大下游小的导向机构。分道机构的上游端设有导向机构,可以对进入分道机构的物料进行位置调整和位置限制,使物料经过分道机构进入下游传送带时更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竖直方向分道的目的,以适应储运立体化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分道机构与第一下游传动带对接。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图。

图4是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分道机构与第二下游传动带对接。

其中:1机架,3分道机构,4气缸,5动力机构,21第一下游传动带,22第二下游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为一种纵向分道装置,应用在某饮料生产车间的末端储运工序上。

本例的纵向分道装置,设有机架1,机架上安装有分道机构3、第一下游传送带21、第二下游传送带22。第一下游传送带和第二下游传送带上下排列,第一下游传送带位于上方。分道机构为铰接在机架上的长条形传送带,本例选择的是滚筒式输送机构。分道机构的上游端铰接在机架上,下游端与第一下游传送带的上游端连接。分道机构的近下游端的位置通过气缸4与机架连接,气缸的气缸端铰接在机架上,活塞杆端铰接在分道机构上。当气缸工作的时候,可以驱动分道机构转动,使分道机构的下游端或者如图1般与第一下游传送带的上游端连接,或者如图4般与第二下游传送带的上游端连接,从而实现将物料在纵向上实现分流的目的。分道机构的上游端设有上游大下游小的导向机构,以便对来自上游流水线的物料进行位置调整。分道机构上设有为分道机构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5,本例为一个电机,电机通过齿轮传动,为分道机构提供动力,以便传递物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