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粉剂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5428发布日期:2019-07-06 11:3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自动粉剂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粉剂包装机。



背景技术:

包装机的种类繁多,按机械种类分为:液体包装机、粉剂包装机、颗粒包装机、贴体包装机、酱类包装机、电子组合秤包装机、枕式包装机;按包装作用分为内包装、外包包装机;按包装行业分为食品、日用化工、纺织品等包装机;按包装工位分为单工位、多工位包装机;按自动化程度分为半自动、全自动包装机等。

目前,现有粉剂包装机在包装时存在着一些不足不处,在下料时下料不均匀,且在料斗内部常常出现积料过多现象,且不便于进行维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粉剂包装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下料均匀、不易出现积料过多现象、便于维修的自动粉剂包装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粉剂包装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右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箱,所述连接箱的安装有第二电机、主动轮和储料仓,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箱的上表面,所述主动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箱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储料仓安装有第一电机、连接块和料斗,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储料仓上表面的中间处,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铰轴连接有传动轴,且所述传动轴贯穿所述连接块,所述传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储料仓内部的上表面,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主动轮相连接,所述从动轮的底部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和平料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杆转动连接有刮板,所述料斗设置在所述储料仓的下端,所述料斗由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构成,所述前半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料仓的下端,所述料斗设置有卡扣机构和铰轴,所述前半部分的左端与所述后半部分的左端通过所述铰轴连接,所述卡扣机构连接在所述前半部分的右端与所述后半部分的右端之间,所述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螺旋叶片贯穿所述出料口,所述储料仓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加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安装有控制面板和接线孔,所述控制面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正面的右下角,所述接线孔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正面的左下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料仓采用的是透明材料,所述储料仓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面板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所述接线孔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粉剂包装机,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旋转叶片转动,便于进行出料,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粉剂包装机,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平料杆和连接杆转动,便于均匀下料,避免局部局部积料过高,连接杆带动刮板转动,避免粉料粘在斗壁上,通过锁定螺杆便于调节刮板的角度;

3、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粉剂包装机,通过手动打开卡扣,沿铰轴展开料斗,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修,该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粉剂包装机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粉剂包装机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1-底座;11-控制面板;12-接线孔;13-支撑杆;2-连接箱;21- 第二电机;22-主动轮;23-传动带;3-储料仓;31-加料口;32-第一电机;33- 传动轴;34-螺旋叶片;35-连接块;36-从动轮;37-平料杆;4-料斗;41-卡扣;42-铰轴;43-出料口;5-导线;6-连接杆;61-调节螺杆;62-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动粉剂包装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右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箱2,连接箱2的安装有第二电机21、主动轮22和储料仓3,第二电机21固定连接在连接箱2的上表面,主动轮22转动连接在连接箱2的内部,第二电机21与主动轮22固定连接,储料仓3安装有第一电机32、连接块35和料斗4,第一电机32固定连接在储料仓3上表面的中间处,第一电机32的底部铰轴连接有传动轴33,且传动轴33贯穿连接块35,传动轴3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 34,连接块35固定连接在储料仓3内部的上表面,连接块3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从动轮36,从动轮36通过传动带23与主动轮22相连接,从动轮36的底部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和平料杆37,连接杆6的底部通过调节螺杆61转动连接有刮板62,料斗4设置在储料仓3的下端,料斗4由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构成,前半部分固定连接于储料仓3的下端,料斗4设置有卡扣机构41和铰轴42,前半部分的左端与后半部分的左端通过铰轴42连接,卡扣机构41连接在前半部分的右端与后半部分的右端之间,料斗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43,螺旋叶片34贯穿出料口43,储料仓3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加料口31。

参见图1和图2,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第一电机32,通过第一电机32 带动传动轴33转动,通过传动轴33带动旋转叶片34转动,以进行出料。通过控制面板12启动第二电机21,通过第二电机21带动主动轮22转动,通过主动轮22带动传动带23转动,通过传动带23带动从动轮转动36,通过从动轮36带动平料杆37和连接杆6转动,使下料均匀,避免局部局部积料过多,通过连接杆6带动刮板62转动,避免粉料粘在斗壁上,通过锁定螺杆61便于调节刮板62的角度,通过手动打开卡扣41,沿铰轴42打开料斗4,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请参阅图1,底座1安装有控制面板11和接线孔12,控制面板11固定连接在底座1正面的右下角,接线孔12固定连接在底座1正面的左下角,通过接线孔12与电源相连接。

请参阅图1,储料仓3采用的是透明材料,储料仓3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料口31,通过加料口31添加粉料。

请参阅图1,第一电机32采用的是YDS63型号,第二电机21采用的是YDS56 型号,控制面板11采用的是TM18型号,通过第一电机32便于进行下料,通过第二电机21避免积料过高。

请参阅图1,第一电机32和第二电机21均通过导线5与控制面板11相连接,控制面板11通过导线5与接线孔12相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1起到控制作用。

使用时,用户通过接线孔12与电源相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带动传动轴33转动,传动轴33带动旋转叶片34转动,便于进行出料,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通过控制面板12启动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带动主动轮22转动,主动轮22带动传动带23转动,传动带23 带动从动轮36转动,从动轮36带动平料杆37和连接杆6转动,便于均匀下料,避免局部局部积料过高,通过连接杆6带动刮板62转动,避免粉料粘在斗壁上,通过锁定螺杆61便于调节刮板62的角度,通过手动打开卡扣41,沿铰轴42展开料斗4,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修,通过出料口43进行下料。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