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铝收卷轴的快速张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0081发布日期:2019-07-06 11:5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化铝收卷轴的快速张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铝收卷轴的张力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电化铝烫印是采用加热和加压力的办法,将待烫印图案或文字转移到被烫印材料表面,在我国,电化铝烫印已成为现代包装不可或缺的一种表面装饰方法;其中定位烫工艺因其具有准确的图案套印、独特的防伪标识及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包装印刷行业应用日趋普及。在包装印刷产品定位烫印加工过程中,随着电化铝膜的消耗,导致电化铝卷筒上的电化铝膜带直径变化,从而引起张力的波动,从而导致定位烫标识套印不准,影响产品质量。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转动轮上设置一个张力调节盘,然后将电化铝卷筒套在上面,通过增加或减少张力调节盘上磁铁块的数量来调节张力,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由于每块磁铁产生磁力造成的摩擦力是固定的,不能对张力大小进行微调,且调动起来比较麻烦,影响整个烫印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微调电化铝收卷张力的调节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化铝收卷轴的快速张力调整装置,包括底盘,顶盘和控制部件;所述底盘为圆形盘,底盘中间设有套筒,且所述套筒穿过底盘,底盘的上端面上设有胶木,所述胶木的数量为三个,以套筒圆心为中心点在套筒外侧构成环形阵列,底盘的下端面上,沿套筒的外设有固定环,防止套筒从底盘上脱出;所述顶盘为与底盘直径大小相同的圆盘,顶盘的端面上设有与底盘上端面胶木排列位置相对应的开孔,以顶盘圆心为中点,所述开孔的对侧均设有固定孔,顶盘的中间设有与底盘上套筒适配的通孔。

所述控制部件为圆筒结构,其内圆直径大于套筒的直径,外圆与内圆之间形成空腔,空腔的底面为开口结构,顶面开设与顶盘上开孔相对应的插孔,控制部件的外圆边上设有固定扣件,所述固定扣件的位置与顶盘上的固定孔位置相对应。

所述顶盘设置在底盘上方,底盘上的胶木穿过顶盘上的开孔,套筒也穿过顶盘上的通孔;

控制部件位于顶盘上方,通过控制部件外圆上的固定扣件与固定孔相结合,将控制部件固定在顶盘上。

套筒继续穿过控制部件的内圆,胶木的中上端套接于控制部件的空腔内,并对应空腔顶面的插孔,所述空腔内设有压力盘,所述压力盘为与空腔大小适配的中空圆盘,压力盘的盘面上开设有与胶木排列位置相适配的套孔,压力盘通过套孔套设在胶木外,所述胶木外侧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位于压力盘上方。

所述控制部件上方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为与控制部件适配的中空圆盘,固定盘的盘面上设有与控制部件的顶面上插孔相对应的孔,并与控制部件通过螺钉连接,通过调节螺钉,改变弹簧的压缩程度,进而实现胶木对底盘摩擦力大小的调整,即电化铝收卷轴张力的调整。

优选的,为了方便调节张力,所述的插孔内设有调节手柄,实现同时上下调整,改变弹簧302的压缩程度。

工作原理:将本装置装在电化铝膜收卷轴的转轴上,使用固定环固定好,然后使用手柄在插孔内转动胶木,胶木向下移动时下压弹簧,弹簧又下压压力盘增加对收卷轴的摩擦力来达到控制收卷轴张力的目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较之现有技术通过设置控制部件,实现了对电化铝收卷张力微调,解决了传统张力调节盘不能对张力进行微调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盘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顶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顶盘;3、控制部件;4、固定盘;5、调节手柄;101、胶木;102、套筒;103、固定环;201、开孔;202、固定孔;203、通孔;301、压力盘;302、弹簧、303、插孔;304、固定扣件;305、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电化铝收卷轴的快速张力调整装置,包括底盘1,顶盘2和控制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为圆形盘,底盘1中间设有套筒102,且所述套筒102穿过底盘1,底盘1的上端面上设有胶木101,所述胶木101的数量为三个,以套筒102圆心为中心点在套筒102外侧构成环形阵列,底盘1的下端面上,沿套筒102的外设有固定环103,防止套筒102从底盘1上脱出;所述顶盘2为与底盘1直径大小相同的圆盘,顶盘2的端面上设有与底盘1上端面胶木101排列位置相对应的开孔201,以顶盘2圆心为中点,所述开孔201的对侧均设有固定孔202,顶盘2的中间设有与底盘1上套筒102适配的通孔203。

所述控制部件3为圆筒结构,其内圆直径大于套筒102的直径,外圆与内圆之间形成空腔305,空腔305的底面为开口结构,顶面开设与顶盘2上开孔201相对应的插孔303,控制部件3的外圆边上设有固定扣件304,所述固定扣件304的位置与顶盘2上的固定孔202位置相对应。

所述顶盘2设置在底盘1上方,底盘1上的胶木101穿过顶盘2上的开孔201,套筒102也穿过顶盘2上的通孔203。

控制部件3位于顶盘2上方,通过控制部件3外圆上的固定扣件304与固定孔202相结合,将控制部件3固定在顶盘2上。

套筒102继续穿过控制部件3的内圆,胶木101的中上端套接于控制部件3的空腔305内,并对应空腔305顶面的插孔303,所述空腔305内设有压力盘301,所述压力盘301为与空腔305大小适配的中空圆盘,压力盘301的盘面上开设有与胶木101排列位置相适配的套孔,压力盘301通过套孔套设在胶木101外,所述胶木101外侧套设有弹簧302,且所述弹簧302位于压力盘301上方。

所述控制部件3上方设有固定盘4,所述固定盘4为与控制部件3适配的中空圆盘,固定盘4的盘面上设有与控制部件3的顶面上插孔303相对应的孔,并与控制部件3通过螺钉连接,通过调节螺钉,改变弹簧302的压缩程度,进而实现胶木101对底盘1摩擦力大小的调整,即电化铝收卷轴张力的调整。

为了方便调节张力,所述的插孔303内设有调节手柄5,实现同时上下调整,改变弹簧302的压缩程度。

工作原理:将本装置装在电化铝膜收卷轴的转轴上,使用固定环103固定好,然后使用手柄5在插孔303内转动胶木101,胶木101向下移动时下压弹簧302,弹簧302又下压压力盘301增加对收卷轴的摩擦力来达到控制收卷轴张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较之现有技术通过设置控制部件3,实现了对电化铝收卷张力微调,解决了传统张力调节盘不能对张力进行微调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