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双列直插式封装器件引脚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3559发布日期:2019-08-31 01:32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双列直插式封装器件引脚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芯片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护双列直插式封装器件引脚的工装。



背景技术:

双列直插式封装器件(DIP器件),指采用双列直插形式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其特点是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电路板的穿孔焊接,和主板有很好的兼容性。

近年来,大批量的DIP器件的送筛任务量有增无减,特别是对于常见的送筛DIP器件:DIP8、DIP14、DIP20,由于此封装器件引脚长、软,大批量DIP器件在试验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引脚划伤、引脚弯折等情况,因此在试验完成之后外观检查人员需逐一对DIP器件进行细致的引脚整形,大大增加了试验人员的工作量,也延长了试验时间,降低了筛选效率。

另外,筛选中常将DIP器件平摊在托盘或盒子内转运、贮存,器件可活动范围较大,移动中容易造成期间堆叠、摩擦,损伤器件引脚。还有一种方案是将DIP器件插入防静电海绵中转运、贮存,防静电海绵价格较贵且不能长期重复使用,而且器件需要在海绵上插拔,也容易造成DIP器件引脚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保护双列直插式封装器件引脚的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送筛试验完成后外观检查人员逐一对DIP器件引脚整形造成工作效率低和送筛转运、贮存过程中DIP器件相互堆叠、碰撞造成引脚弯折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护双列直插式封装器件引脚的工装,包括平板和平行设置在平板上表面的若干龙骨,所述相邻的龙骨之间设有用于对DIP器件引脚进行外观检查的间隔,且间隔距离相等,所述龙骨用于放置DIP器件,每个DIP器件放置在单根龙骨的上表面,DIP器件的两排引脚向下放置且位于龙骨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龙骨的一个侧端面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龙骨的高度,所述挡板用于防止DIP器件从工装边缘掉落,挡板与龙骨接触连接,挡板设置在平板上表面的一侧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四个角的位置分别设有内凹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为四分之一圆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龙骨和挡板均采用PLA防静电材料或采用防静电的注塑材料或采用防静电中空板。

进一步的,包括可移动的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相邻龙骨之间的间隔内,在DIP器件放置在龙骨后,所述挡块从挡板的另一端挡住DIP器件。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采用防静电海绵,所述挡块的高度与挡板的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可设置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边缘与挡板的上表面铰接,所述盖板上设有多条矩形孔,所述矩形孔贯穿盖板,且矩形孔与相邻龙骨之间的间隔一一对应,所述矩形孔的宽度小于相邻龙骨之间的间隔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护双列直插式封装器件引脚的工装,在送筛时,将器件整齐码放入工装的龙骨上,通过这种方式具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运用这种形式,可以很好的在转运、贮存中固定DIP器件,避免器件之间堆叠、碰撞、摩擦造成引脚弯折和损坏,同时避免器件引脚受到过大的应力和摩擦起电,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器件引脚。

2.由于运用工装转运器件时已经将DIP器件在龙骨上摆放整齐,并且在每一排器件间留有较大间隔,足够外观检查的操作人员进行引脚检查。因此在外观检查时,操作人员可以一次性对多只器件的引脚进行检查,迅速找到弯折引脚,并对弯折的器件进行整形,能够大大提高引脚检查速度。

3.采用防静电材料制作,节约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入盖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入盖板的正视图。

其中:1-平板、2-龙骨、3-挡板、4-挡块、5-盖板、6-矩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保护双列直插式封装器件引脚的工装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工装包括平板1和平行设置在平板1上表面的若干龙骨2,为了便于在试验完成后对DIP引脚进行外观检查,保证外观检查人员可以一次性的为一排器件检查引脚,提高检查效率,相邻的龙骨2之间设有用于对DIP器件引脚进行外观检查的间隔,且间隔距离相等。龙骨2用于放置DIP器件,每个DIP器件放置在单根龙骨2的上表面,DIP器件的两排引脚向下放置且位于龙骨2的两侧,通过上述DIP器件放置在龙骨2上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在转运、贮存中避免器件之间堆叠、碰撞、摩擦造成引脚弯折和损坏,同时避免器件引脚受到过大的应力和摩擦起电,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器件引脚,另外外观检查人员可以一次性对多只器件的引脚进行检查,迅速找到弯折引脚,并对弯折的器件进行整形,能够大大提高引脚检查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平板1和平行设置在平板1上表面的若干龙骨2,所述相邻的龙骨2之间设有用于对DIP器件引脚进行外观检查的间隔,且间隔距离相等,所述龙骨2用于放置DIP器件,每个DIP器件放置在单根龙骨2的上表面,DIP器件的两排引脚向下放置且位于龙骨2的两侧,在龙骨2的一个侧端面设有挡板3,挡板3使用两层防静电中空板制作。如图2所示,所述挡板3的高度大于龙骨2的高度,如图3所示,所述挡板3与龙骨2接触连接,这样使DIP器件用壳体与挡板3接触,防止DIP器件在与挡板3接触时使引脚受力变形。在将工装放入防静电盒后,为防止DIP器件在防静电盒移动过程中掉入无挡块3的一侧与防静电盒之间的间隙中,如图1所示,包括可移动的挡块4,所述挡块4设置在所述相邻龙骨2之间的间隔内,在DIP器件放置在龙骨2后,所述挡块4从挡板3的另一端挡住DIP器件,为避免在工装移动过程中,部件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挡块4采用防静电海绵,同时防止DIP器件在与挡块4接触时使引脚受力变形,如图3所示,所述挡块4的高度与挡板3的高度相等,使DIP器件用壳体与挡块4接触。同时,为了节省经济成本,平板1、龙骨2和挡板3采用防静电中空板;在小批量生产工装时,考虑到工装的表面需要光滑,硬度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平板1、龙骨2和挡板3可以采用PLA防静电材料,此材料制成的成品工装表面光滑、硬度佳,适合小批量制作;对于上万的大批量制作该工装,采用PLA防静电材料的成本较高,考虑到制作成本,可以选用防静电的注塑材料制作,制作成本降低,而且防静电的注塑材料耐温范围在-65℃~120℃之间,可以满足塑封DIP器件的温度循环、高温贮存的温度条件,可以直接将工装放在注塑托盘中放入温箱试验,省去了两项试验中腾挪器件的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平板1和平行设置在平板1上表面的若干龙骨2,所述相邻的龙骨2之间设有用于对DIP器件引脚进行外观检查的间隔,且间隔距离相等,所述龙骨2用于放置DIP器件,每个DIP器件放置在单根龙骨2的上表面。为了方便工装从防静电盒中取出和放入,如图1所示,所述平板1四个角的位置分别设有内凹的缺口,所述缺口可以为四分之一圆的形状。同时为方便操作人员手指的放置和用力,该四分之一圆的半径可以设置为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由于在转运、贮存过程中,在发生振动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DIP器件从龙骨2上掉落,还有在检查人员检查DIP器件引脚外观时,由于所有龙骨2上均放入足够多的DIP器件,人在用眼睛观察时会产生疲惫感且容易受到相邻的龙骨2上的器件的干扰,基于上述因素,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加入如图4所示的盖板5,所述盖板5上设有多条矩形孔6,所述矩形孔6贯穿盖板5,且矩形孔6与相邻龙骨2之间的间隔一一对应,所述矩形孔6的宽度小于相邻龙骨2之间的间隔距离,如图5所示,所述盖板5的一侧边缘与挡板3的上表面铰接,这样在将DIP器件全部码放完成后,在需要检查引脚时,将盖板5盖住平板1,一方面通过矩形孔6可以轻松的观察DIP引脚,避免受到干扰,另一方面在转运时,在转运贮存过程中,如果发生振动,可以避免DIP器件从龙骨2上掉落。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结合电性DIP器件的封装尺寸(DIP8、DIP14、DIP20等),可以将龙骨的横截面宽6mm,高4mm,所述龙骨2用于放置DIP器件,每个DIP器件放置在单根龙骨2的上表面,DIP器件的两排引脚向下放置且位于龙骨2的两侧。为了便于在试验完成后对DIP引脚进行外观检查,可以将相邻龙骨2之间的间距定位10mm,令操作人员可以一次性的为一排器件检查引脚。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将器件码入、取出,通过将工装与已有的制式防静电托盘配套使用,在转运、贮存中将盛有器件的工装放入托盘,放、拿器件时直接将工装放置在工作台上操作,现有已经批量生产的制式的内尺寸约为218mm×304mm×28mm和内尺寸约为:215mm×153mm×25mm的防静电托盘,依照防静电托盘尺寸、并结合多个厂家多机台可以放置工装的空间大小,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设置平板尺寸为210mm×149mm的工装,使每个内尺寸约为218mm×304mm×28mm的防静电托盘可以放下两个工装,每个内尺寸约为:215mm×153mm×25mm的防静电托盘可以放下一个工装,并且工装可以很好地放置在机台上,方便边测试边摆放器件,节省操作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