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服装领口的包装辅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9644发布日期:2019-09-13 22:5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服装领口的包装辅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功能性服装辅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服装领口的包装辅材。



背景技术:

目前,服装行业大部分立领、翻领,制作好后包装选用平包,在存放、运输过程中会使服装的领型挤压变形。因此导致服装的整体外观效果不佳,从而会影响到穿着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服装领口的包装辅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服装领口的包装辅材,由弹性支撑体组成,所述弹性支撑体包括前胸支撑部,以及分别布置在前胸支撑部的领口端和两侧并与前胸支撑部一体成型的领口支撑部和肩部支撑部,所述的领口支撑部包括从前到后依次布置的前领支撑段、领高支撑段和后领支撑段,其中,所述前领支撑段的底端呈与领口前部匹配的光滑圆弧状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领支撑段分别与肩部支撑部和前胸支撑部之间圆滑过渡承接,且保证沿从前领支撑段分别向肩部支撑部和前胸支撑部扩展的方向,弹性支撑体的厚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以垂直于弹性支撑体的前胸支撑部背面的方向,前领支撑段的最大厚度为5cm,前胸支撑部的最小厚度为2cm。此种厚度的布置可以保证整个弹性支撑体将服装领口及其附近位置撑起,不下榻。

进一步的,肩部支撑部的形状尺寸以及其与领口支撑部的连接设置满足:领口支撑部撑开服装领口时,肩部支撑部同时完全向外侧撑开服装肩部。肩部支撑段在保证撑开服装肩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扣住服装,避免整个弹性支撑体在运输过程中因来回碰撞而脱出领口。

进一步的,领高支撑段的厚度满足领口支撑部可撑开所述服装领口。这样可以保证领口支撑段在对应位置相对卡住定位,不会发生尺寸较小时因碰撞等情况而缩到服装内部、进而无法继续撑起服装领口和肩部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体为聚氨酯海绵支撑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种弹性支撑体并将其用于具有立领或翻领服装的运输,当成衣平包后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将本实用新型的服装辅材置于领口处,可以有效的撑起服装的领口和肩部,防止其因存放运输过程受到挤压等而产生变形,大大提高了成衣的整体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立领服装在运输后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服装辅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装本实用新型的服装辅材后的立领服装在运输后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弹性支撑体,2-前领支撑段,3-前胸支撑部,4-肩部支撑部,5-后领支撑段,6-领高支撑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服装领口的包装辅材,其结构参见图2和图3所示,由弹性支撑体1组成,弹性支撑体1包括前胸支撑部3,以及分别布置在前胸支撑部3的领口端和两侧并与前胸支撑部3一体成型的领口支撑部和肩部支撑部4,领口支撑部包括从前到后依次布置的前领支撑段2、领高支撑段6和后领支撑段5,其中,前领支撑段2的底端呈与领口前部匹配的光滑圆弧状曲面。

请再参见图2和图3,前领支撑段2分别与肩部支撑部4和前胸支撑部3之间圆滑过渡承接,且保证沿从前领支撑段2分别向肩部支撑部4和前胸支撑部3扩展的方向,弹性支撑体1的厚度逐渐减小。以垂直于弹性支撑体1的前胸支撑部3背面的方向,前领支撑段2的最大厚度为5cm,前胸支撑部3的最小厚度为2cm。此种厚度的布置可以保证整个弹性支撑体1将服装领口及其附近位置撑起,不下榻。

参见图4所示,肩部支撑部4的形状尺寸以及其与领口支撑部的连接设置满足:领口支撑部撑开服装领口时,肩部支撑部4同时完全向外侧撑开服装肩部。肩部支撑段在保证撑开服装肩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扣住服装,避免整个弹性支撑体1在运输过程中因来回碰撞而脱出领口。

请再参见图2和图3,领高支撑段6的厚度满足领口支撑部可撑开服装领口。这样可以保证领口支撑段在对应位置相对卡住定位,不会发生尺寸较小时因碰撞等情况而缩到服装内部、进而无法继续撑起服装领口和肩部的问题。

弹性支撑体1为聚氨酯海绵支撑体,具有隔水防潮、抗撞力强、手感细腻,有较强的回弹性,挤压后不易变形。

以门襟为拉链的立领服装为例,当其采用现有一般措施简单在领口处对答后存放或运输,状态如图1所示,可见,立领服装的领两侧、肩缝以及领上口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严重影响了成衣的外观效果。而当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服装辅材时,其效果图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知,当服装辅材置于立领服装领口位置时,拉链拉至领口约3-5cm处即停止,领口和肩部保证在弹性支撑体1的作用下被撑起,长时间的存放和运输后,领口仍挺括不变形,领两侧、肩缝不变形。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