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1599发布日期:2019-10-09 00:5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线盒运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线盒运输过程中,使用木质托盘运输,木质托盘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造成整个结构变软,装载线盒后,线盒不能平稳的装载在托盘上,运输过程中周转箱受到颠簸发生剐蹭而导致成品受损,增加了废品率。且木质托盘变形后废弃,造成大量的木材资源过度浪费,运输过程中的不良品需要返工处理,增加了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现有的托盘结构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存储和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承载装置,可以折叠放置,减少了承载装置的占地面积,便于存储和运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折叠承载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

两个第一横梁,两个所述第一横梁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横梁内部形成有一端开口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开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

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梁的另一端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

两个第二横梁,两个所述第二横梁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腔室的开口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尺寸相匹配,

第二纵梁,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横梁垂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一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横梁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固定连接,且其内部形成有一端开口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一支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二加强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纵梁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梁的第二腔室的开口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梁的尺寸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尺寸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弹簧销,所弹簧销的一端伸进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横梁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弹簧销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定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货物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为复位弹簧和/或固定绳。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加强梁之间和/或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梁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加强梁垂直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支脚,所述支脚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可折叠承载装置为金属材料制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承载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折叠,减少了占地面积,便于存储和运输;

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多次重复的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3)支架上设置有固定结构可以将周转箱牢牢的固定在支架上,避免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使线盒发生剐蹭,造成产品的损坏,增加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可折叠承载装置100;

第一支架10;第一横梁11;弹簧销111;第一纵梁12;第一加强梁13;固定结构14;

第二支架20;第二横梁21;定位孔211;第二纵梁22;第二加强梁23;

支撑梁30;

支脚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承载装置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承载装置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

其中,第一支架10包括两个第一横梁11和第一纵梁12,两个第一横梁11平行设置,且第一横梁11内部形成有一端开口的第一腔室(未图示),第一腔室的开口端设置在第一横梁11的一端,第一纵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横梁11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第二支架20包括两个第二横梁21和第二纵梁22,两个第二横梁21平行设置,且两个第二横梁2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横梁11的第一腔室的开口端活动连接,第二横梁21的尺寸与第一腔室的尺寸相匹配,第二纵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横梁21垂直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可折叠的连接,第一支架10的两个第一横梁11的内部形成有第一腔室,第二支架20的两个第二横梁21可滑动安装在第一腔室内,使用时,可以将第二支架20的两个第二横梁21在第一腔室内拉出,增加了可折叠承载装置100的宽度,使承载装置达到正常的托盘的大小,当运输结束后,可以将第二支架20的两个第二横梁21分别插入第一支架10的两个第一横梁11内,将可折叠承载装置100的宽度缩短,从而减小了可折叠承载装置100的占地面积,便于存储和运输。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承载装置100,可以折叠放置,减少了承载装置的占地面积,便于存储和运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10还包括第一加强梁13,第一加强梁13设置在两个第一横梁11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梁13,第一加强梁1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横梁11相连,另一端可以与第一纵梁12相连,形成三角形的连接结构,也可以是第一加强梁13与第一横梁11平行设置,其一端与第一纵梁12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支架20相连以增加承载装置100的连接牢固度。

优选地,第一加强梁13与第一横梁11平行设置,第一加强梁13的一端与第一纵梁12固定连接,且其内部形成有一端开口的第二腔室(未图示),第二腔室的开口端朝向第一支架10设置,第二支架20还包括第二加强梁23,第二加强梁23与第二横梁21平行设置,第二加强梁2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纵梁22上,另一端与第一加强梁13的第二腔室的开口端活动连接,第二加强梁23的尺寸与第二腔室的尺寸相匹配。

换句话说,第一加强梁13内部设有第二腔室,且第一加强梁13平行于第一横梁11,其一端固定在第一纵梁12上,另一端形成有第二腔室的开口,第二支架20上设有第二加强梁23,第二加强梁2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腔室的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纵梁22上,折叠时,第二加强梁23可插入第二腔室内,该结构既可以加强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自身牢固性,同时,能够将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折叠或展开,便于存放和运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横梁11上设有弹簧销111,弹簧销111的一端伸进第一腔室内,第二横梁21上设有定位孔211,弹簧销111的一端活动安装在定位孔211内。

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一横梁11上设置弹簧销111,第二横梁21上设有定位孔211,当第二支架20的第二横梁21从第一腔室内拉出时,弹簧销111的一端插入定位孔211内,将第二横梁21固定在第一横梁11上,避免第二横梁21在第一腔室内滑动,当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折叠时,弹簧销111插入另一个定位孔中,可以防止可折叠承载装置展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货物的固定结构14,固定结构14为复位弹簧和/或固定绳。通过固定结构14可以将装有线盒的周转筐固定在承载装置上,提高了周转箱在承载装置上的平稳放置,避免周转箱的颠簸而损坏线盒。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梁30,支撑梁30固定在第一横梁11与第一加强梁13之间和/或固定在两个第一加强梁13之间。

也就是说,在第一横梁11与第一加强梁13之间连接有支撑梁30,通过该支撑梁30可以增强第一支架10的连接牢固性,当第一加强梁13设有两个以上时,每两个第一加强梁13之间也设有第一加强梁13以加强第一加强梁13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梁30与第一横梁11和第一加强梁13垂直连接。该连接方式,更有利于固定第一加强梁13和第一横梁11,或提高两个第一加强梁13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承载装置100还包括支脚40,支脚40固定在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底面。通过支脚40的设置可以确保周转筐与地面或运输工具的箱体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周转筐内的线盒受到地面或箱体表面的水或灰尘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承载装置100为金属材料制件。采用金属材料制件的可折叠承载装置100,如钢材,该材料可以重复利用,且质地坚硬不易变形。

总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折叠承载装置100,结构简单,可以折叠,减少了占地面积,便于存储和运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多次重复的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支架上设置有固定结构14可以将周转箱牢牢的固定在支架上,避免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使线盒发生剐蹭,造成产品的损坏,增加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