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及物流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3795发布日期:2019-08-27 19: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及物流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及物流箱。



背景技术:

物流箱又叫做周转箱,在物流过程中,物流箱作为待运输的物品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普通物流箱为固定框式结构,包括箱体和箱体内衬组件,箱体内衬组件固定放置在箱体中。箱体内衬组件用于放置待运输的物品。这种物流箱在空箱时占用空间大,空箱运输和贮存的成本较高。

为降低传统物流箱的空箱运输和贮存的成本,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种箱体内衬组件可拆卸并且可折叠的物流箱,如专利CN201610454833.4所记载。这种物流箱的箱体内衬组件由多个隔板相互交叉形成,隔板在箱体内限定出物品的置放空间。在空箱状态下,这种物流箱的箱体内衬组件可从箱体内拆下,并且能够折叠以减少体积。然而,专利CN201610454833.4的箱体内衬组件的在折叠后的长度较长,大于隔板的长度,导致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内衬组件,该箱体内衬组件具有折叠后长度较短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物流箱,该物流箱包括上述箱体内衬组件。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箱体内衬组件,适于放置在物流箱的箱体中,所述箱体内衬组件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带由软性材料制作;

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限定出物品的放置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具有第一隔板本体、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沿弯折缝与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两端分别弯折连接;

所述第二隔板具有第二隔板本体、第三弯折片和第四弯折片,所述第三弯折片和所述第四弯折片沿弯折缝与所述第二隔板本体的两端分别弯折连接;

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弯折片和所述第四弯折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铆接;和/或

所述第三弯折片和所述第四弯折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铆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隔板本体的两侧弯折;

和/或所述第三弯折片和所述第四弯折片分别朝向所述第二隔板本体的两侧弯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隔板与多个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的长度方向上相互交错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性材料为布或者塑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衬组件还包括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

所述第一边框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分别连接;

所述第二边框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分别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分别铆接;所述第二边框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分别铆接。

为实现所述目的物流箱,包括箱体,所述物流箱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箱体内衬组件,所述箱体内衬组件放置在所述箱体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流箱还包括分层板;所述分层板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且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所述箱体内衬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箱体内衬组件被所述分层板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箱体内衬组件,适于放置在物流箱的箱体中,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第一隔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连接;第一连接带和/或第二连接带由软性材料制作;第二隔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限定出物品的放置空间;

因为第一连接带和/或第二连接带由软性材料制作,所以第一连接带和/或第二连接带能够弯曲折叠,以容许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沿减小放置空间的方向互相靠近并对齐抵顶,从而减少了箱体内衬组件折叠后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流箱,包括上述箱体内衬组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物流箱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物流箱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其中箱体内衬组件处于折叠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其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各为两个且呈V字形交错设置;

图7为图6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其中箱体内衬组件处于折叠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分解图,显示了第一边框板和第二边框板;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局部的示意图,显示了铆钉;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物流箱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内衬组件的示意图,其中箱体内衬组件处于折叠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13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1、2、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物流箱900包括箱体900a和箱体内衬组件900b。箱体900a包括顶盖91、围板92和底托93,箱体内衬组件900b设置在箱体900a中。

如图10、11、12所示,物品800,例如汽车减振器,可以放置在箱体内衬组件900b限定出的置放空间中。箱体内衬组件900b放置在箱体900a中,以实现对物品800的物流包装。

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物流箱900还包括分层板900c,分层板900c 设置在箱体900a内并且沿箱体900a的高度方向设置。在这个实施例中,物流箱900包括多个箱体内衬组件900b,其中相邻的两个箱体内衬组件900b 被分层板900c隔开。

为降低空箱运输的成本及占用的空间,箱体内衬组件900b被设置成能够从箱体900a拆下并折叠。此外,箱体900a的顶盖91、围板92和底托9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以在空箱运输的过程中能够减少箱体900a的体积。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围板92具有折叠压痕92a,使得围板92能够沿着折叠压痕 92a折叠以减少占用的空间。

以下结合附图对箱体内衬组件900b的不同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箱体内衬组件900b包括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22;第一连接带21和/或第二连接带22由软性材料制作;第一隔板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22连接;第二隔板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22连接;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限定出物品800的放置空间S。

因为第一连接带21和/或第二连接带22由软性材料制作,所以第一连接带21和/或第二连接带22能够弯曲折叠,以容许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 沿减小放置空间S的方向互相靠近并对齐抵顶,从而减少了箱体内衬组件900b 折叠后的长度。

在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21由软性材料制作,能够弯曲折叠,第二连接带22可以不由软性材料制作,无需折叠。更具体地,软性材料为布或者塑料。

在图6、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隔板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隔板11与多个第二隔板12在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22的长度方向上相互交错设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 12的数量均为两个。多个第一隔板11与多个第二隔板12对齐折叠后的形状如图13所示。

继续参考图3、4、5,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1具有第一隔板本体110、第一弯折片111和第二弯折片112;第一弯折片111和第二弯折片112沿弯折缝C与第一隔板本体110的两端分别弯折连接;第二隔板12 具有第二隔板本体120、第三弯折片121和第四弯折片122,第三弯折片121 和第四弯折片122沿弯折缝C与第二隔板本体120的两端分别弯折连接;第一弯折片111和第二弯折片112分别与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22固定连接;第三弯折片121和第四弯折片122分别与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 22固定连接。

更具体地,如图4、11所示,第一弯折片111和第二弯折片112分别与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22通过铆钉3铆接;和/或第三弯折片121和第四弯折片122分别与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22通过铆钉3铆接。

采用弯折片与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22固定连接的方式能够增加第一连接带21和第二连接带22的结构强度,也能增加连接处的牢固程度。

参考图6、7,第一弯折片111和第二弯折片112分别朝向第一隔板本体 110的两侧弯折;和/或第三弯折片121和第四弯折片122分别朝向第二隔板本体120的两侧弯折。这一设计有利于第一弯折片111、第二弯折片112、第三弯折片121和第四弯折片122各自的折叠过程。

如图8所示,箱体内衬组件900b还包括第一边框板23和第二边框板24;第一边框板23的两端与第一连接带2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带22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边框板24的两端与第一连接带21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带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边框板可采用硬质材料制作,起到保护和增加结构强度的作用。

第一边框板23的两端与第一连接带2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带22的一端分别铆接;第二边框板24的两端与第一连接带21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带22的另一端分别铆接。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