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实验室导线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4592发布日期:2020-09-18 20:0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理实验室导线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物理实验室导线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物理教学实验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导线,通常使用的导线为双鳄鱼夹铜导线、双u型接线叉铜导线和一头鳄鱼夹一头u型接线叉铜导线,长度多为15cm、20cm和40cm,导线在整理过程中容易打结、断线且由于导线的种类和长度不同容易错乱,因此有待改善。

公告号cn207434721u的一种学生物理电学实验导线收集防护架,对此作出了努力,使用时将支架通过挂环摆放在指定外在,而后转动螺纹转轮将导线放出指定量,而后经过接线夹子夹在夹线端子上,当实验完成后,取下夹子并且通过螺纹转轮将导线收起,从而实现了保护导线的作用,当收集完成后再将多个支架通过磁铁块相互吸附使得其更加方便的整理,但该装置结构一次只能缠绕一根导线,操作麻烦,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物理实验室导线收纳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电机带动第一齿轮、第一主动拨盘和第二主动拨盘转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二齿轮、第二从动槽轮和第一从动槽轮以8:4:3的速度同时转动,实现了实验中常用40cm、20cm和15cm铜导线的同时缠绕。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物理实验室导线收纳装置,包括主箱、套筒、隔板、挂钩和自动收线装置,所述主箱内上顶和下底均对应设置有4个凹槽且主箱前、后、左、右四个端面中间均设置有开口槽,方便依次放置40cm双鳄鱼夹铜导线、40cm双u型接线叉铜导线、20cm一头鳄鱼夹一头u型接线叉铜导线和15cm一头鳄鱼夹一头u型接线叉铜导线,所述自动收线装置由第一转轴、卡块、第一从动槽轮、第二从动槽轮、第一齿轮、第一主动拨盘、圆销、圆盘、第二主动拨盘、第二转轴、第二齿轮和电机组成,所述第一转轴共有四根且上下两端均插接在凹槽内且前后两第一转轴的中下部均固接有第二齿轮,左右两第一转轴的中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二从动槽轮和第一从动槽轮,四根第一转轴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卡块,所述套筒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槽且卡块卡接在卡槽内,方便固定套筒,实现套筒随第一转轴转动的同时进行导线的缠绕,四个套筒外侧均自上而下等距固接有五个圆环形的隔板且两隔板间的套筒近相邻的开口槽一端固接有挂钩,避免不同导线缠绕过程中进行打结,所述主箱内底面中间固接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中间固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与前后两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上端固接有圆盘且圆盘上下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主动拨盘和第二主动拨盘,所述第一主动拨盘前端设置有1/4开口,第二主动拨盘前端设置有1/3开口且开口处前端圆盘的上、下两侧均固接有圆销且圆销转动时与第一从动槽轮和第二从动槽轮的径向槽分别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为3/4圆环状且开口处向左并与开口槽保持垂直,避免顺时针转动过程中导线脱离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齿数与第二齿轮的齿数比为3:2且第一从动槽轮与第二从动槽轮径向槽数比为4:3,保证能将40cm、20cm和15cm铜导线中间对折卡在挂钩上进行缠绕时同步结束并且不产生运动干涉。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电机带动第一齿轮、第一主动拨盘和第二主动拨盘转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二齿轮、第二从动槽轮和第一从动槽轮以8:4:3的速度同时转动,实现了实验中常用40cm、20cm和15cm铜导线的同时缠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筒与隔板位置结构放大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箱1、套筒2、隔板3、挂钩4和自动收线装置,所述主箱1内上顶和下底均对应设置有4个凹槽1-2且主箱1前、后、左、右四个端面中间均设置有开口槽1-1,方便依次放置40cm双鳄鱼夹铜导线、40cm双u型接线叉铜导线、20cm一头鳄鱼夹一头u型接线叉铜导线和15cm一头鳄鱼夹一头u型接线叉铜导线,所述自动收线装置由第一转轴5、卡块5-1、第一从动槽轮5-2、第二从动槽轮5-3、第一齿轮5-4、第一主动拨盘5-5、圆销5-6、圆盘5-7、第二主动拨盘5-8、第二转轴5-9、第二齿轮5-10和电机5-11组成,所述第一转轴5共有四根且上下两端均插接在凹槽1-2内且前后两第一转轴5的中下部均固接有第二齿轮5-10,左右两第一转轴5的中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二从动槽轮5-3和第一从动槽轮5-2,四根第一转轴5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卡块5-1,所述套筒2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槽2-1且卡块5-1卡接在卡槽2-1内,方便固定套筒2,实现套筒2随第一转轴5转动的同时进行导线的缠绕,四个套筒2外侧均自上而下等距固接有五个圆环形的隔板3且两隔板3间的套筒2近相邻的开口槽1-1一端固接有挂钩4,避免不同导线缠绕过程中进行打结,所述主箱1内底面中间固接有电机5-11且电机5-11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转轴5-9,所述第二转轴5-9中间固接有第一齿轮5-4且第一齿轮5-4与前后两第二齿轮5-10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5上端固接有圆盘5-7且圆盘5-7上下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主动拨盘5-5和第二主动拨盘5-8,所述第一主动拨盘5-5前端设置有1/4开口,第二主动拨盘5-8前端设置有1/3开口且开口处前端圆盘5-7的上、下两侧均固接有圆销5-6且圆销5-6转动时与第一从动槽轮5-2和第二从动槽轮5-3的径向槽分别卡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挂钩4为3/4圆环状且开口处向左并与开口槽1-1保持垂直,避免顺时针转动过程中导线脱离挂钩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5-4齿数与第二齿轮5-10的齿数比为3:2且第一从动槽轮5-2与第二从动槽轮5-3径向槽数比为4:3,保证能将40cm、20cm和15cm铜导线中间对折卡在挂钩4上进行缠绕时同步结束并且不产生运动干涉。

使用时,将主箱1前、后、左、右四个开口槽1-1内的挂钩4上依次对折卡入40cm双鳄鱼夹铜导线、40cm双u型接线叉铜导线、20cm一头鳄鱼夹一头u型接线叉铜导线和15cm一头鳄鱼夹一头u型接线叉铜导线,打开电机5-11,电机5-11带动第一齿轮5-4、第一主动拨盘5-5和第二主动拨盘5-8转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二齿轮5-10、第二从动槽轮5-3和第一从动槽轮5-2以8:4:3的速度同时转动,实现了实验中常用40cm、20cm和15cm铜导线的同时缠绕。



技术特征:

1.一种物理实验室导线收纳装置,包括主箱、套筒、隔板、挂钩和自动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内上顶和下底均对应设置有4个凹槽且主箱前、后、左、右四个端面中间均设置有开口槽,所述自动收线装置由第一转轴、卡块、第一从动槽轮、第二从动槽轮、第一齿轮、第一主动拨盘、圆销、圆盘、第二主动拨盘、第二转轴、第二齿轮和电机组成,所述第一转轴共有四根且上下两端均插接在凹槽内且前后两第一转轴的中下部均固接有第二齿轮,左右两第一转轴的中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二从动槽轮和第一从动槽轮,四根第一转轴上端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卡块,所述套筒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槽且卡块卡接在卡槽内,四个套筒外侧均自上而下等距固接有五个圆环形的隔板且两隔板间的套筒近相邻的开口槽一端固接有挂钩,所述主箱内底面中间固接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中间固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与前后两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上端固接有圆盘且圆盘上下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主动拨盘和第二主动拨盘,所述第一主动拨盘前端设置有1/4开口,第二主动拨盘前端设置有1/3开口且开口处前端圆盘的上、下两侧均固接有圆销且圆销转动时与第一从动槽轮和第二从动槽轮的径向槽分别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实验室导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为3/4圆环状且开口处向左并与开口槽保持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实验室导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齿数与第二齿轮的齿数比为3:2且第一从动槽轮与第二从动槽轮径向槽数比为4: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物理实验室导线收纳装置,包括主箱、套筒、隔板、挂钩和自动收线装置,所述主箱内上顶和下底均对应设置有4个凹槽且主箱前、后、左、右四个端面中间均设置有开口槽,所述自动收线装置由第一转轴、卡块、第一从动槽轮、第二从动槽轮、第一齿轮、第一主动拨盘、圆销、圆盘、第二主动拨盘、第二转轴、第二齿轮和电机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电机带动第一齿轮、第一主动拨盘和第二主动拨盘转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二齿轮、第二从动槽轮和第一从动槽轮以8:4:3的速度同时转动,实现了实验中常用40cm、20cm和15cm铜导线的同时缠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孟建迪
技术研发日:2018.12.11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