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缓冲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3944发布日期:2019-10-13 01:3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缓冲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装,尤其涉及一种充气缓冲体。



背景技术:

气柱是使用自然空气填充的新式包装系统;全面性包覆的气柱式缓冲体保护,将物品运输损失率降至最低。单层气柱充气后其薄膜经过拉伸强度及韧性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且现有多次使用的气柱结构都无法避免此类问题,都是通过多次的充气放气来实现他的多次使用比较繁琐且破坏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缓冲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气缓冲体,包括由多层膜体形成的多层储气单元,所述储气单元之间互相叠合连接形成一整体,各层储气单元分别设置相应的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的充气口与对应的储气单元连通,通过所述充气口对所述充气缓冲体中对应的储气单元充气。

所述多层储气单元连接形成一整体,各层储气单元之间互相叠合地布置形成成沓的储气单元整体,通过所述充气口对所述充气缓冲体中对应层的储气单元充气,以通过该充气储气单元包裹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物品缓冲保护。使用层储气单元膜体在充气及物品保护过程中,其拉伸强度及韧性会有所破坏,有可能导致无法重复使用,且在再次使用之前,为了降低充气状态下对膜体的损坏,需要先放气,使用时再进行充气动作,操作繁琐,使用不便,由于本实用新型储气单元有多层,该使用层储气单元膜体的损坏,不影响其他层储气单元的使用,因此无需对当前使用层储气单元进行放气处理,再次使用时直接对其他储气单元充气即可实现本充气缓冲体的重复使用。

进一步的,每相邻两膜体形成一储气单元,其中,所述相邻两膜体中下层膜体的顶端部相对于相邻上层膜体的顶端部伸出,所述储气单元的所述充气口安装在所述相邻两膜体的所述上层膜体上。每层储气单元的所述充气口错开,便于各层储气单元的充气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口上均装配有充气气嘴,各层充气气嘴之间不重叠。每层储气单元的所述充气气嘴错开,便于各层储气单元的充气操作,且便于用户对每层充气气嘴进行统一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膜体相对应的边缘通过粘合连接成一体,且与相应的充气单元连接围成储气单元的储气空间。所述相邻两膜体相对应的边缘的粘合可以通过塑封实现,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储气单元的层数为2-5层。所述多层储气单元的层数优选2-4层。结合膜体占地空间、生产成本,储气单元层数设置为2-5层,优选2-4层。

所述储气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储气单体,所述充气单元相应包括一个或多个充气气嘴,每个储气单体对应一个充气气嘴。多个储气单体的设置是为了适用于需要储气单元多次弯折进行物品包裹的情况,之所以每个储气单体对应一个充气气嘴是为了保证各个储气单体之间相互独立,在一个储气单体被破坏时,对其他储气单体不造成影响,使其他储气单体可以正常使用,对包裹物品进行缓冲保护。

进一步的,每层的所述充气气嘴在同一水平线上,层与层之间的所述充气气嘴不重叠。下层膜体的顶端部相对于相邻上层膜体的顶端部伸出,所述储气单元的所述充气口安装在所述相邻两膜体的所述上层膜体上,所以多层储气单元的多层充气气嘴均分别呈行排列,且相互之间错开,越下层储气单元的充气气嘴越靠上,故可以依照从下至上的顺序,依次使用所述储气单元,一储气单元使用完毕,可以将其充气气嘴统一剪切去除,通过次上层充气气嘴对次下层储气单元充气进行重复使用。

所述储气单元通过粘合形成的多个分隔缝使所述储气单元形成一个或多个储气单体。通过粘合可以方便快捷的形成分隔缝,通过分隔缝分隔开的多个储气单体便于包裹物品时,储气单元的弯折,使物品与所述充气缓冲体紧密贴合,从而进一步加强其带来的缓冲效果。

所述多层储气单元膜体的底端部齐平。便于多层储气单元膜体的连接,操作简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充气缓冲体,包括由多层膜体形成的多层储气单元,各层储气单元之间互相叠合地布置形成成沓的储气单元整体,各层储气单元分别设置相应的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的充气口与对应的储气单元连通,通过所述充气口对所述充气缓冲体中对应的储气单元充气,以通过该充气储气单元包裹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物品缓冲保护。使用层储气单元膜体在充气及物品保护过程中,其拉伸强度及韧性会有所破坏,有可能导致无法重复使用,且在再次使用之前,为了降低充气状态下对膜体的损坏,需要先放气,使用时再进行充气动作,操作繁琐,使用不便,由于本实用新型储气单元有多层,该使用层储气单元膜体的损坏,不影响其他层储气单元的使用,因此无需对当前使用层储气单元进行放气处理,再次使用时直接对其他储气单元充气即可实现本充气缓冲体的重复使用,低碳节能环保,制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膜体一与膜体二粘合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两层储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储气单元横切面示意图,

图中,1膜体一,2膜体二,3充气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充气缓冲体,如图1所示,先将两长度不一的膜体一1,膜体二2,膜体一1、膜体二2的底端齐平,下层的膜体二2的顶端部相对于膜体一1的顶端部伸出,然后将两膜体相对应边缘通过粘合形成储气单元,储气单元上设置相应的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的充气口与所述储气单元连通,通过所述充气口对所述储气单元充气,所述储气单元的充气口安装在膜体一1上。所述充气口上均装配有充气气嘴3。下层膜体二2长出上层的膜体一1一部分,在该膜体二2的下层再增加一个长出该膜体二2的膜体三,将该膜体二2与膜体三的底端齐平,然后将两膜体相对应边缘通过粘合再形成下一层储气单元,该下一层储气单元的充气气嘴3加装在膜体二2上,如图2所示,充气缓冲体的储气单元横切面如图3所示。

即上述充气缓冲体包括由三层膜体形成的两层储气单元,每相邻两膜体形成一储气单元,三层膜体形成的两层储气单元,所述两层储气单元连接形成一整体,各层储气单元之间互相叠合地布置形成成沓的储气单元整体,各层储气单元分别设置相应的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的充气口与对应的储气单元连通,通过所述充气口对所述充气缓冲体中对应的储气单元充气。通过所述充气口对所述充气缓冲体中对应层的储气单元充气,以通过该充气储气单元包裹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物品缓冲保护。使用层储气单元膜体在充气及物品保护过程中,其拉伸强度及韧性会有所破坏,有可能导致无法重复使用,且在再次使用之前,为了降低充气状态下对膜体的损坏,需要先放气,使用时再进行充气动作,操作繁琐,使用不便,由于本实用新型储气单元有多层,该使用层储气单元膜体的损坏,不影响其他层储气单元的使用,因此无需对当前使用层储气单元进行放气处理,再次使用时直接对其他储气单元充气即可实现本充气缓冲体的重复使用。其中,每相邻两膜体相对应边缘通过粘合形成一储气单元,所述相邻两膜体中下层膜体的顶端部相对于相邻上层膜体的顶端部伸出,所述储气单元的所述充气口安装在所述相邻两膜体的所述上层膜体上。

其中,储气单元具体通过相邻两膜体相对应边缘通过粘合形成储气单元,膜体的底端部齐平,便于多层储气单元膜体的连接,所述储气单元通过粘合形成的多个分隔缝使所述储气单元形成一个或多个储气单体。通过粘合可以方便快捷的形成分隔缝,通过分隔缝分隔开的多个储气单体便于包裹物品时,储气单元的弯折,使物品与所述充气缓冲体紧密贴合,从而进一步加强其带来的缓冲效果,相邻两膜体与相应的充气单元连接围成储气单元的储气空间,所述相邻两膜体中下层膜体的顶端部相对于相邻上层膜体的顶端部伸出,所述储气单元的所述充气口安装在所述相邻两膜体的所述上层膜体上。所述充气口上均装配有充气气嘴3,各层充气气嘴3之间不重叠。每层储气单元的所述充气气嘴3错开,便于各层储气单元的充气操作,且便于用户对每层充气气嘴3进行处理。由于所述储气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储气单体,所述充气单元相应包括一个或多个充气气嘴3,每个储气单体对应一个充气气嘴3。各个储气单体之间相互独立,在一个储气单体被破坏时,对其他储气单体不造成影响,使其他储气单体可以正常使用,对包裹物品进行缓冲保护。

其中,每层的所述充气气嘴3在同一水平线上,层与层之间的所述充气气嘴3不重叠。下层膜体的顶端部相对于相邻上层膜体的顶端部伸出,所述储气单元的所述充气口安装在所述相邻两膜体的所述上层膜体上,所以多层储气单元的多层充气气嘴3均分别呈行排列,且相互之间错开,越下层储气单元的充气气嘴3越靠上,故可以依照从下至上的顺序,依次使用所述储气单元,一储气单元使用完毕,可以将其充气气嘴3统一剪切去除,通过次上层充气气嘴对次下层储气单元充气进行重复使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的充气缓冲体,先将两长度不一的膜体一1,膜体二2,膜体一1、膜体二2的底端齐平,下层的膜体二2的顶端部相对于膜体一1的顶端部伸出,然后将两膜体相对应边缘通过粘合形成储气单元,储气单元上设置相应的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的充气口与所述储气单元连通,通过所述充气口对所述储气单元充气,所述储气单元的充气口安装在膜体一1上。所述充气口上均装配有充气气嘴3。下层膜体二2长出上层的膜体一1一部分,在该膜体二2的下层再增加一个长出该膜体二2的膜体三,将该膜体二2与膜体三的底端齐平,然后将两膜体相对应边缘通过粘合再形成下一层储气单元,该下一层储气单元的充气气嘴3加装在膜体二2上,重复上述步骤,增设膜体四、另一储气单元及相应的充气气嘴。

即上述充气缓冲体包括由四层膜体形成的三层储气单元,每相邻两膜体形成一储气单元,四层膜体形成的三层储气单元,所述三层储气单元连接形成一整体。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的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的充气缓冲体,先将两长度不一的膜体一1,膜体二2,膜体一1、膜体二2的底端齐平,下层的膜体二2的顶端部相对于膜体一1的顶端部伸出,然后将两膜体相对应边缘通过粘合形成储气单元,储气单元上设置相应的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的充气口与所述储气单元连通,通过所述充气口对所述储气单元充气,所述储气单元的充气口安装在膜体一1上。所述充气口上均装配有充气气嘴3。下层膜体二2长出上层的膜体一1一部分,在该膜体二2的下层再增加一个长出该膜体二2的膜体三,将该膜体二2与膜体三的底端齐平,然后将两膜体相对应边缘通过粘合再形成下一层储气单元,该下一层储气单元的充气气嘴3加装在膜体二2上,重复上述步骤,增设膜体五、另一储气单元及相应的充气气嘴。

即上述充气缓冲体包括由五层膜体形成的四层储气单元,每相邻两膜体形成一储气单元,五层膜体形成的四层储气单元,所述四层储气单元连接形成一整体。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不同的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的充气缓冲体,先将两长度不一的膜体一1,膜体二2,膜体一1、膜体二2的底端齐平,下层的膜体二2的顶端部相对于膜体一1的顶端部伸出,然后将两膜体相对应边缘通过粘合形成储气单元,储气单元上设置相应的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的充气口与所述储气单元连通,通过所述充气口对所述储气单元充气,所述储气单元的充气口安装在膜体一1上。所述充气口上均装配有充气气嘴3。下层膜体二2长出上层的膜体一1一部分,在该膜体二2的下层再增加一个长出该膜体二2的膜体三,将该膜体二2与膜体三的底端齐平,然后将两膜体相对应边缘通过粘合再形成下一层储气单元,该下一层储气单元的充气气嘴3加装在膜体二2上,重复上述步骤,增设膜体六、另一储气单元及相应的充气气嘴。

即上述充气缓冲体包括由六层膜体形成的五层储气单元,每相邻两膜体形成一储气单元,六层膜体形成的五层储气单元,所述五层储气单元连接形成一整体。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