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2509发布日期:2019-07-27 11:3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外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用于产品包装,参见图1,包含内衬盒体2的纸质包装盒中的内衬盒体2采用一体折叠式生产,常见的折叠形成的内衬盒体2的内壁底部与内衬盒体2底板之间会形成一条缝隙,当包装盒用于盛放袋装冲剂等边缘较薄的产品3时容易出现产品3边缘卡入内壁底部与底板之间的缝隙的情况,导致产品不易取出,降低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用以解决现有包装盒用于盛放边缘较薄的产品时容易卡住导致产品不易取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装盒,包括外包盒体和内衬盒体,所述内衬盒体滑动连接于所述外包盒体内部,所述内衬盒体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本体内部的压板,所述本体上端开口,本体内壁底部设置有压接板,所述压接板与本体内壁一体设置,且垂直设置于所述本体内壁靠近本体中心一侧,所述压板平行设置于本体的底部,压板与本体的底部共同夹紧压接板,所述压板四边分别与所述本体内壁抵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本体包括底板、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垂直于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于第一侧壁,且连接板位于第二侧壁内部空腔内,分别位于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分别位于两个第一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开口向下和开口向上的裁切口,两个连接板的裁切口对插使两个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侧壁上靠近第一侧壁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板,位于同一第一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分别与位于另一个第一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位置设置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两个相邻侧边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所述折叠板的一条对角线上设置有压痕,折叠板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两个侧边以所述压痕为中心对称设置。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由依次连接的外壁构成部、上端构成部和内壁构成部构成,所述外壁构成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压接板与所述内壁构成部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外壁构成部、上端构成部、内壁构成部以及压接板一体设置。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压板的四条侧边上分别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垂直于所述压板,支脚下端与压接板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内衬盒体的内壁底部设置压接板,并通过压板夹紧固定,装填产品时通过压板进行承载,可避免产品边缘卡入本体内壁底部与本体底部之间的夹缝,使产品取用时较为方便。同时,本体由一块纸板裁切后折叠成型,生产较为方便,造价成本较低,适于大量生产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背景技术示意图;

图2为突出表现外包盒体和内衬盒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突出表现本体和压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第二侧壁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内衬盒体展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包盒体;2、内衬盒体;21、本体;211、底板;212、第一侧壁;2121、外壁构成部;2122、上端构成部;2123、内壁构成部;2124、压接板;213、第二侧壁;214、连接板;2141、裁切口;215、折叠板;2151、压痕;22、压板;221、支脚;3、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包装盒,参见图2,包括外包盒体1和内衬盒体2,外包盒体1为长方形盒体,内衬盒体2滑动连接于外包盒体1内部,产品3可装填在内衬盒体2内部,使用时打开外包盒体1的开口,抽出内衬盒体2后拿取产品3。

结合图2和图3,内衬盒体2包括本体21和设置于本体21内部的压板22,本体21呈长方形,其上端开口,本体21内壁底部设置有压接板2124,压接板2124与本体21内壁一体设置,且垂直设置于本体21内壁靠近本体21中心一侧,压板22平行设置于本体21的底部,压板22与本体21的底部共同夹紧压接板2124,压板22四边分别与本体21内壁抵接,使用时产品3放置在压板22上方,避免产品3边缘卡入本体21内壁底部与本体21底部之间的缝隙,使产品3的取用更加方便。

结合图3至图5,本体21包括底板211、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212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侧壁213,第一侧壁212垂直于第二侧壁213,第一侧壁212上设置有连接板214,该连接板214为长条形的薄板,其宽度方向垂直于底板211且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侧壁212,连接板214位于第二侧壁213内部空腔内,分别位于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212上的两个连接板214可拆卸连接。连接板214可使第一侧壁212和第二侧壁213连接固定,保证本体21结构的稳定性。

结合图5,分别位于两个第一侧壁212上的两个连接板214上分别设有开口向下和开口向上的裁切口2141,两个连接板214的裁切口2141对插使两个连接板214可拆卸连接,通过此种连接方式使本体21加工较为方便快捷,相对于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加工更加方便,同时也便于进行拆开以便于纸板的回收利用。

结合图4和图5,为进一步稳固本体21的结构,使两个第一侧壁212之间的连接结构更稳定,第一侧壁212上靠近第一侧壁212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板214,位于同一第一侧壁212上的两个连接板214分别与位于另一个第一侧壁212上的两个连接板214连接。

第一侧壁212和第二侧壁213连接位置设置有折叠板215,折叠板215为方形板,折叠板215两个相邻侧边分别与第一侧壁212和第二侧壁213连接,折叠板215的一条对角线上设置有压痕2151,折叠板215分别与第一侧壁212和第二侧壁213连接的两个侧边以压痕2151为中心对称设置,第一侧壁212和第二侧壁213折叠完成后折叠板215处于以压痕2151为折叠线的折叠状态。折叠板215的设置可使第一侧壁212和第二侧壁213的连接位置连接强度较大,同时还可避免第一侧壁212和第二侧壁213的连接位置开裂。

结合图5,第一侧壁212和第二侧壁213均由依次连接的外壁构成部2121、上端构成部2122和内壁构成部2123构成,外壁构成部2121与底板211固定连接,压接板2124设置于内壁构成部2123远离上端构成部2122一端,且与内壁构成部2123固定连接,折叠完成状态下外壁构成部2121和内壁构成部2123平行且均垂直于底板211,上端构成部2122位于外壁构成部2121和内壁构成部2123上端且平行于底板211。

底板211、外壁构成部2121、上端构成部2122、内壁构成部2123以及压接板2124一体设置,从而便于本体21的加工,仅需要加工形成一张纸板就可折叠形成本体21,生产较为方便。

压板22的四条侧边上分别设置有支脚221,支脚221垂直于压板22,支脚221下端与压接板2124抵接,通过设置支脚221可使压板22与本体21之间的配合更稳定,支脚221设置为与压板22一体连接,进行加工时可裁切成一整块纸板,并折叠形成支脚2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包装盒,能够有效避免产品3卡住不便于拿出的问题,使用较为方便且易于加工,适合进行推广使用,尤其在盛放边缘较薄的产品3时使用更加便利。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