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4979发布日期:2019-09-29 15:1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普及,机器化生产已经成为了工业生产的主流。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现有的工厂车间内,都会引入了用于代替人工搬运的搬运机器,但是现有的搬运机器大多是采用单工位搬运,虽然能够节约人力成本,搬运效率还有待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多工位的搬运机器,但是各工位的位置均是固定的,只能用于搬运设定体积范围内的物件,当物件体积过大后,则无法使用该搬运机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采用一个驱动单元(动力源),带动多个工位同时运动,以改变各个工位组件之间的间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企业的用人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通过第一连板相连;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

若干个顺次设置的工位组件,各工位组件均包括轴承和连接架,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外侧;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轴承相连;

连杆单元,所述连杆单元分别与各工位组件中的连接架相连;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轴与最靠近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工位组件中的连接架相连,当驱动单元驱动该连接架运动时,连杆单元带动其余各工位组件中的连接架运动,改变各工位组件之间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单元为剪式连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剪式连杆包括若干组顺次相连的伸缩单元,各伸缩单元均包括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成X型交叉排列;相邻伸缩单元之间的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的端部通过转轴转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板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轴承相连;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轴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相对设置,二者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杆设置,且二者的其中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杆相连,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的另一端上连接有真空吸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套设与所述轴承上,且与所述连接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一连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远离第二侧板或者第一侧板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单元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第一侧板或者第二侧板,并与最靠近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工位组件中的连接架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只需要利用一个驱动单元,即可改变各个工位组件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了企业的用人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连杆单元与各工位组件中的连接架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一连板,4-第二连板,5-固定轴,6-轴承,7-连接架,701-第一支杆,702-第二支杆,703-第三支杆,8-连杆单元,801-第一铰接杆,802-第二铰接杆,9-驱动单元,10-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由于现有的搬运机器大多是采用单工位搬运,虽然能够节约人力成本,搬运效率还有待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多工位的搬运机器,但是各工位的位置均是固定的,只能用于搬运设定体积范围内的物件,当物件体积过大后,则无法使用该搬运机器,为此,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通过第一连板3相连;所述第一连板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下部或者底端固定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板3平行的第二连板4,所述第二连板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上部或者顶端固定相连,实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固定;

固定轴5,所述固定轴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固定相连;

若干个顺次设置的工位组件,各工位组件均包括轴承6和连接架7,所述轴承6套设于所述固定轴5外侧;所述连接架7与所述轴承6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7包括第一支杆701、第二支杆702和;所述第一支杆701与所述轴承6相连;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轴5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支杆702和第三支杆相对设置,二者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杆701设置,且二者的其中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杆701相连,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用于安装真空吸嘴或者夹爪或者吸盘等用于实现物料搬运的物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杆702和第三支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板703,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若干个真空吸嘴11,用于采用吸附的方式进行物件搬运;

连杆单元8,所述连杆单元8分别与各工位组件中的连接架7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单元8为剪式连杆;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剪式连杆包括若干组顺次相连的伸缩单元,各伸缩单元均包括第一铰接杆801和第二铰接杆802,所述第一铰接杆801和第二铰接杆802成X型交叉排列;相邻伸缩单元之间的第一铰接杆801和第二铰接杆802的端部通过转轴转动相连;各工位组件中的第一支杆701分别与在相邻伸缩单元的连接处相连,或者分别安装在各伸缩单元中第一铰接杆801和第二铰接杆802之间的交叉连接处;或者,各工位组件中的第二支杆702和第三支杆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铰接杆801和第二铰接杆802的端部相连;具体参见图3;

驱动单元9,所述驱动单元9的输出轴与最靠近第一侧板1或第二侧板2的工位组件中的连接架7相连,当驱动单元9驱动该连接架7运动时,连杆单元8带动其余各工位组件中的连接架7运动,改变各工位组件之间的间距;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9设于所述第一连板3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或第二侧板2上远离第二侧板2或者第一侧板1的一侧;所述驱动单元9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第一侧板1或者第二侧板2,并与最靠近第一侧板1或第二侧板2的工位组件中的连接架7相连,驱动各工位组件沿着固定轴5运动,从而达到改变各工位组件之间距离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还包括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套设与所述轴承6上,且与所述连接架7相连。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间距可变的多工位机构,只需要利用一个驱动单元,即可改变各个工位组件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了企业的用人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