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生产用板材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8346发布日期:2019-09-12 10:2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生产用板材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用板材转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生产用板材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导体面上开缝形成的天线,也称为开槽天线。典型的缝隙形状是长条形的,长度约为半个波长。缝隙可用跨接在它窄边上的传输线馈电,也可由波导或谐振腔馈电。这时,缝隙上激励有射频电磁场,并向空间辐射电磁波。

因而现有的天线大多数是将导热性能优异的铜板或者铝板通过精加工的方式生产为天线面板,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完成从原材料的运输以及储放,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对半成品的铝板或者铜板的运输或者储放,目前缺少类似的装置,从而增大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现有的储放装置不方便对各种板材的取用,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缺少相应的转运和储放装置,导致企业对板材的统计管理较为繁琐,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方便将板材转移至储放装置中,并且方便将板材从储放装置中取出的设备变得越来越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生产用板材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方便对天线所用的板材进行转移,并且方便对板材的储放,以及方便将储放单元中的板材取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天线生产用板材转运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上的置板机构,底板前端上表面上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前端设有挡板;

置板机构包括设于底板后端上表面上的支撑件、设于支撑件两侧下端的第一转动杆、设于支撑件两侧上端的第一转轴、装配于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一气缸、设于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臂、设于第一转臂外壁上的第二转动杆、设于第一转臂之间的第三转动杆、设于第一转臂另一端上的第二转轴、设于第三转动杆上的第二气缸、设于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臂、设于第二转臂之间的第四转动杆、设于第四转动杆上的外延件、设于第二转臂之间中部位置处的第五转动杆、设于第二转臂前端的第三转轴、设于第五转动杆上的第三气缸、设于第三转轴上的转板、设于转板下端的固定杆以及设于固定杆上的转移斗,第一气缸的另一端设于第二转动杆上,第二气缸的另一端设于外延件的另一端上,第三气缸的另一端设于固定杆上。

优选地,挡板的数量至少为一块,且彼此独立的设于放置槽的前端。

优选地,挡板的两端均设有把手环。

优选地,放置槽的下底上设有向前倾斜的斜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置板机构,主要用于将天线用板材转移至放置槽内,其中利用了机械臂的原理,通过若干个气缸和机械臂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转移斗完成上下以及翻转运动,在上下运动的过程完成板材的上下移动,而翻转运动,能够将板材从转移斗中转移至放置槽内,操作简单,方便易行;

2、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放置槽,以及放置槽前端设有的挡板,并且为了方便将板材从放置槽中转移出来,因此在放置槽的下底上设计了向前倾斜的斜面,从而方便板材自然地从放置槽中取出,同时为了防止下层的板材在取出时向前运动,因此将挡板设计成多块,从而方便一块一块地板材取出;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对天线所用的板材进行转移,并且方便对板材的储放,以及方便将储放单元中的板材取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天线生产用板材转运装置,包括底板1以及设于底板1上的置板机构2,底板1前端上表面上设有放置槽10,放置槽10前端设有挡板12,挡板12的数量至少为一块,且彼此独立的设于放置槽10的前端,挡板12的两端均设有把手环120,放置槽10的下底上设有向前倾斜的斜面11。

置板机构2包括设于底板1后端上表面上的支撑件20、设于支撑件20两侧下端的第一转动杆200、设于支撑件20两侧上端的第一转轴201、装配于第一转动杆200上的第一气缸29、设于第一转轴201上的第一转臂21、设于第一转臂21外壁上的第二转动杆210、设于第一转臂21之间的第三转动杆211、设于第一转臂21另一端上的第二转轴212、设于第三转动杆211上的第二气缸23、设于第二转轴212上的第二转臂22、设于第二转臂22之间的第四转动杆220、设于第四转动杆220上的外延件24、设于第二转臂22之间中部位置处的第五转动杆221、设于第二转臂22前端的第三转轴222、设于第五转动杆221上的第三气缸28、设于第三转轴222上的转板25、设于转板25下端的固定杆26以及设于固定杆26上的转移斗27,第一气缸29的另一端设于第二转动杆210上,第二气缸23的另一端设于外延件24的另一端上,第三气缸28的另一端设于固定杆26上。

本实用新型具体地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如下所述:

一、将该装置移动至板材堆叠处;

二、启动第一气缸29使得第一转臂21根据板材的高度进行高度转动调节;

三、在第一转臂21调节完毕后,通过第二转臂22进行微调;

四、启动第二气缸23驱动第二转臂22对转移斗27进行微调;

五、启动第三气缸28调节转移斗27的下端向下倾斜,并且不断地通过第二气缸23驱动第二转臂22对转移斗27进行微调,直至能够对上层的板材放置于转移斗27为止;

六、启动第三气缸28使转移斗27呈水平状态,并启动第二气缸23使得转移斗27缓慢地移动至放置槽10的上方;

七、启动第三气缸28使转移斗27的下端向下偏转,从而将其中的板材转移至放置槽10内;

八、依次如上述一到七步完成对板材的转移;

九、通过牵引装置将该装置转移至下一个工序段;

十、在取用板材时,依次通过把手环120将挡板12抽出,并且将板材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