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成品笔包装的码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8071发布日期:2019-08-21 00:2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成品笔包装的码垛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领域,是一种用于成品笔包装的码垛机构。



背景技术:

笔,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多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文字、符号或图画,也有利用固体笔尖的硬度书写画图用铅笔和炭笔。现今普遍使用的是中性笔和圆珠笔,绘制艺术底稿和画图则多用铅笔。

中性笔或圆珠笔在包装完成后,需要对装盒的成品笔盒进行码垛堆放,现行的码垛装置采用由上至下的方式进行堆叠,此种方式效率低下,不适合成品笔盒的自动化码垛。

鉴于此,急需一种解决成品笔包装的码垛问题的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成品笔包装的码垛机构,采用由下至上的码垛机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提高成品笔装盒自动化程度,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成品笔包装的码垛机构,包括码垛顶料组件;所述码垛顶料组件包括顶料驱动装置、顶料板、导料卡块;所述导料卡块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顶料板上部两侧;所述顶料驱动装置与所述顶料板固定连接;内置有成品笔的第四盒体运送至所述顶料板与所述导料卡块之间;所述顶料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顶料板向上运动,使第四盒体在所述顶料板的推动下也向上运动,在第四盒体的抵触下所述导料卡块绕一轴旋转,第四盒体翻越所述导料卡块,以使得第四盒体底部接触所述导料卡块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导料卡块包括楔形部、卡块转轴;所述楔形部为一与导料卡块上表面呈一锐角的斜楔;所述导料卡块通过所述卡块转轴可旋转地固定于码垛边块上。

优选地,所述导料卡块的长度大于两第四盒体宽度。

优选地,所述码垛顶料组件还包括码垛挡板,所述码垛挡板安装于所述顶料板上;所述码垛挡板用于抵触第四盒体侧边。

优选地,所述顶料板的宽度小于第四盒体宽度。

优选地,所述码垛顶料组件还包括导盒滚轮;所述导盒滚轮安装在所述顶料板侧边;进料时,所述导盒滚轮与第四盒体滚动接触。

优选地,若干所述导盒滚轮安装于所述顶料板两侧。

优选地,所述码垛顶料组件还包括顶料导向组件;所述顶料导向组件的导向轴固定连接所述顶料板,所述顶料导向组件的导向轴套固定连接基体,所述顶料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顶料板,所述顶料导向组件的导向轴在所述顶料导向组件的导向轴套内运动。

优选地,所述码垛顶料组件还包括卡块固定块;所述卡块转轴安装于所述卡块固定块的两凸起的轴孔。

优选地,所述顶料驱动装置为气缸;气缸的缸筒通过气缸固定板固定于基体,气缸推杆固定连接所述顶料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成品笔包装的码垛机构,包括码垛顶料组件;码垛顶料组件包括顶料驱动装置、顶料板、导料卡块;导料卡块可旋转地布置在顶料板上部两侧;顶料驱动装置与顶料板固定连接;内置有成品笔的第四盒体运送至顶料板与导料卡块之间;顶料驱动装置驱动顶料板向上运动,使第四盒体在顶料板的推动下也向上运动,在第四盒体的抵触下导料卡块绕一轴旋转,第四盒体翻越导料卡块,以使得第四盒体底部接触导料卡块上表面。本实用新型采用由下至上的码垛机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提高成品笔装盒自动化程度,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本发便于自动化实施,有利于笔业推广应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成品笔包装的码垛机构码垛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码垛顶料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码垛顶料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料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码垛顶料组件640、顶料驱动装置641、顶料导向组件642、顶料板643、导料卡块644、楔形部6441、卡块转轴6442、导盒滚轮645、卡块固定块646、气缸固定板647、码垛挡板648、第四盒体9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接下来,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用于成品笔包装的码垛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码垛顶料组件640;所述码垛顶料组件640包括顶料驱动装置641、顶料板643、导料卡块644;所述导料卡块644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顶料板643上部两侧;所述顶料驱动装置641与所述顶料板643固定连接;内置有成品笔的第四盒体930运送至所述顶料板643与所述导料卡块644之间;所述顶料驱动装置641驱动所述顶料板643向上运动,使第四盒体930在所述顶料板643的推动下也向上运动,在第四盒体930的抵触下所述导料卡块644绕一轴旋转,第四盒体930翻越所述导料卡块644,以使得第四盒体930底部接触所述导料卡块644上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导料卡块644可通过弹性件固定,以使得导料卡块644在无推力的作用下能回复至如图1所示状态;另一实施例中,导料卡块644也可仅通过外形轮廓限位转动范围,当第四盒体930在顶料板643的推动从导料卡块644下部翻越至导料卡块644上部后,顶料板643开始往下回复,由于此时导料卡块644下部无第四盒体930,所以导料卡块644被上部的第四盒体930由于重力作用下压,下压至如图1位置时,可采用转动限位结构进行限位,也可采用此时正好将需码垛的下一第四盒体930送入,使所以导料卡块644被抵触,以形成如图1所示。

如图4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料卡块644包括楔形部6441、卡块转轴6442;所述楔形部6441为一与导料卡块644上表面呈一锐角的斜楔;所述导料卡块644通过所述卡块转轴6442可旋转地固定于码垛边块646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块对称安装的导料卡块644,且楔形部6441向内相对设置,以使得第四盒体930从下往上翻越时较从上往下翻越更容易。

结合如图1、图4所示,所述导料卡块644的长度大于两第四盒体930宽度。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次顶料两第四盒体930,首先,相较于一次仅顶一个第四盒体930的方案而言,生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采用两个一起码垛时,由于在送料过程中,后一第四盒体930会在运送过程中存在向前的冲量而推挤前一第四盒体930,纸盒本身存在一定弹性,利用纸盒与纸盒间本身的弹性可有效抵消冲量。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码垛顶料组件640还包括码垛挡板648,所述码垛挡板648安装于所述顶料板643上;所述码垛挡板648用于抵触第四盒体930侧边。码垛挡板648用于防止第四盒体930因为向前的冲量而超出顶料板643的作用范围。

如图2、图3所示,所述顶料板643的宽度小于第四盒体930宽度。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码垛顶料组件640还包括导盒滚轮645;所述导盒滚轮645安装在所述顶料板643侧边,若干所述导盒滚轮645安装于所述顶料板643两侧;进料时,所述导盒滚轮645与第四盒体930滚动接触。为使第四盒体930顺利在进入到顶料板643的作用范围,同时在进入过程中避免过度摩擦,造成纸盒表面划伤,导盒滚轮645在顶料板643运动方向上存在一定浮动空间,使导盒滚轮645能更贴合第四盒体930。

如图3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码垛顶料组件640还包括顶料导向组件642;所述顶料导向组件642的导向轴固定连接所述顶料板643,所述顶料导向组件642的导向轴套固定连接基体,所述顶料驱动装置641驱动所述顶料板643,所述顶料导向组件642的导向轴在所述顶料导向组件642的导向轴套内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码垛顶料组件640还包括卡块固定块646;所述卡块转轴6442安装于所述卡块固定块646的两凸起的轴孔。具体地,所述顶料驱动装置641为气缸;气缸的缸筒通过气缸固定板647固定于基体,气缸推杆固定连接所述顶料板643。需要说明的是,基体为相对固定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提供顶料导向组件642的导向轴套、卡块固定块646、气缸固定板647的固定连接的基础。

本实用新型采用由下至上的码垛机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提高成品笔装盒自动化程度,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构思巧妙,便于自动化实施,有利于笔业推广应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