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开饮料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9676发布日期:2019-10-29 20:3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开饮料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料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开饮料罐。



背景技术:

在对液体饮料市场进行调查后得出,易拉罐仍是饮料最主要的包装用品,环境学家认为铝罐与其它包装容器相比更具有环保性,就其容器而言,反复回收减少环境污染;就其使用的材料而言,铝材反复使用有效节约资源,保持地球环境。而目前易拉罐的罐口结构绝大多数均包括一个由封闭刻痕线围成的封闭片和一个通过铆接与封闭片连接在一起的环形拉片。在开启易拉罐后,封闭片和环形拉片与罐体分离,目前,人们在饮用世界各国通用的易拉罐罐装饮料、酒水时,经常会出现需要离开自己所在的酒吧、酒店、娱乐场所、家居或自己所乘坐的火车、轮船、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时,会因为易拉罐的饮料口不能够被重新盖上而变得不方便携带,因此导致许多的人们饮料没有喝完就直接的扔掉,这就导致非常的浪费,这种浪费可以说在世界各国都是常见的。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在的易拉罐是采用拉环式的方法打开,这种方法有时会在拉环拉到一半时拉环断裂,让人们在日常使用中觉得不方便;

2、现在的易拉罐拉环都是一次性的,拉完了不能够重新的盖回去,这回导致人们不方便携带,容易洒出,让人们产生了许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开饮料罐,具有便于打开和便于饮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开饮料罐,包括壳体、内开口器和外开口器,所述壳体上端设有上盖,所述上盖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盖上设有开盖,所述开盖与上盖固定连接,所述上盖靠近所述开口的四周开设有压痕,所述上盖上对称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上盖固定连接,所述上盖上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的左端,所述内开口器上开设有内饮料流出口,所述内开口器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内开口器与第一支架,所述内开口器和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外开口器上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贯穿所述外开口器和所述内开口器,所述外开口器和所述内开口器通过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外开口器上开设有外饮料流出口,所述外开口器上设有饮用嘴。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壳体固定连接,底座为圆形,内部为拱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内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拉绳,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拉绳和所述第二支架。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拉绳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饮用嘴位于外饮料流出口正前端,且所述饮用嘴与外开口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开口器外壁设有铝箔纸,所述铝箔纸位于外饮料流出口上方且和所述外开口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上盖上设有开盖,开盖的周围设有一圈压痕,在开盖的上方有内开口器和外开口器,在饮用时先撕开铝箔纸,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三转轴让开口器180度翻动开口器让开口打开,然后饮料就会通过饮用嘴饮用,让人们能够更快更轻松的打开易拉罐,让饮料通过饮用嘴流入嘴里,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2、人们在喝饮料时,往往都不会一下子喝完,本装置的内开口器上设置内饮料流出口,外开口器上设置有外饮料流出口,在口渴的时候,让两个口重合,饮料就会流出来,在不喝饮料时,旋转外开口器,就会让两个口错开,这样就会防止饮料流出来,可以让人们能够更好的携带,防止饮料的洒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底座;12、上盖;121、开盖;122、压痕;13、第一支架;14、第二支架;141、第一转轴;142、拉绳;2、内开口器;21、内饮料流出口;22、第二转轴;3、外开口器;31、第三转轴;32、外饮料流出口;321、铝箔纸;33、饮用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易开饮料罐,包括壳体1、内开口器2和外开口器3,壳体1上端设有上盖12,上盖12和壳体1固定连接,上盖12上设有开盖121,开盖121与上盖12固定连接,上盖12靠近开盖121的四周开设有压痕122,上盖12上对称设有第一支架13,第一支架13与上盖12固定连接,上盖12上设有第二支架14,第二支架14与壳体1固定连接,第二支架14位于第一支架13的左端,内开口器2上开设有内饮料流出口21,内开口器2上设有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贯穿内开口器2与第一支架13,内开口器2和第一支架13通过第二转轴22转动连接,外开口器3上设有第三转轴31,第三转轴31贯穿外开口器3和内开口器2,外开口器3和内开口器2通过第三转轴31转动连接,外开口器3上开设有外饮料流出口32,外开口器3上设有饮用嘴33。

本实施方案中:上盖12上设有开盖121,开盖121与上盖12固定连接,让开盖121和上盖12自成一体,便于饮料的流出,上盖12靠近开盖121的四周开设有压痕122,方便开盖121的打开,上盖12上对称设有第一支架13,第一支架13与上盖12固定连接,让第一支架13和上盖12的联系更加牢固,内开口器2上开设有内饮料流出口21,便于饮料的流出,内开口器2上设有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贯穿内开口器2与第一支架13,让内开口器2能在第二转轴22上自由的转动,内开口器2和第一支架13通过第二转轴22转动连接,通过第一支架13给内开口器2两个牢固的支撑点,外开口器3上设有第三转轴31,第三转轴31贯穿外开口器3和内开口器2,让内开口器2和外开口器3能够更好的连接在一起,外开口器3和内开口器2通过第三转轴31转动连接,使外开口器3能够在内开口器2上更好的转动,外开口器3上开设有外饮料流出口32,外开口器3上设有饮用嘴33,可以让人们更舒适的饮用饮料。

具体的,壳体1底端设有底座11,底座11与壳体1固定连接,底座11为圆形,内部为拱形;让底座11放在桌面的时候更加的稳固,不会因为桌面有小异物而倾斜。

具体的,第二支架14内部设有第一转轴141,第一转轴141与第二支架14转动连接;让第二支架14和第一转轴141的连接更紧密,增加了牢固性。

具体的,第一转轴141上设有拉绳142,第一转轴141贯穿拉绳142和第二支架14;方便人们通过拉绳142来提起饮料瓶,便于携带。

具体的,第二支架14和拉绳142通过第一转轴141转动连接;使饮料罐通过重力的作用转动,让拉绳142和饮料罐在一条线上,方便更好的携带。

具体的,饮用嘴33位于外饮料流出口32正前端,且饮用嘴33与外开口器3固定连接;方便饮料的流出,让人们能够更好的饮用。

具体的,外开口器3外壁设有铝箔纸321,铝箔纸321位于外饮料流出口32上方且和外开口器3固定连接;让饮料罐的密封性大大的加强,更加的干净和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时候用本装置饮用饮料时,先撕开铝箔纸321,然后再通过第二转轴22和第一支架13来转动内开口器2和外开口器3,然后内开口器2给开盖121施加的力来打开开盖121,因为开盖121的周围有压痕122,所以能够轻易的打开,然后旋转外开口器3,让外饮料流出口32和内饮料流出口21重合,饮料就会流出,然后外开口器3翻动180度让饮用嘴33到上盖12的边沿,人们就可以放心的通过饮用嘴33来饮用饮料,当没喝完要携带的时候,旋转外开口器3让外饮料流出口32和内饮料流出口21错开,让饮料罐内的饮料流不出来,然后再手提着拉绳142,就可以方便的提着饮料走动,不会让饮料洒出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