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夹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8355发布日期:2019-09-12 10:2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夹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笔夹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笔夹的装配或加工流水线上,往往需要用到用于对笔夹进行上料的笔夹上料机构,现有的笔夹上料机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人工辅助的步骤较多,由此造成上料过程时常中段,上料连续性、持续性较差,最终导致上料效率低下,满足不了生产效率;其次,上料过程中时常发生笔夹在落料槽中卡死的现象,大大影响装配或加工节奏,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效率。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笔夹自动上料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夹自动上料机构,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在提高上料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大幅度减小笔夹在落料槽中卡死的几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笔夹自动上料机构,包括:

前后设置的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

设于第一支柱上的上料块;以及

设于第二支柱上的笔夹推动组件,

其中,上料块的上表面连接有落料导向板,该落料导向板斜向上料块的后上方延伸以使其与水平面形成有夹角β。

优选的是,所述夹角β的角度大小为20°~65°。

优选的是,上料块中开设有贯穿其前后两侧的上料通槽,落料导向板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落料槽,该落料槽的底壁最终与上料通槽的顶壁相连通。

优选的是,落料导向板在其落料方向上依次设有交替式插入落料槽中的第一限位气缸与第二限位气缸。

优选的是,落料槽的最低端设有覆盖于落料槽顶壁上的落料限位板。

优选的是,笔夹推动组件包括:

设于第二支柱上的安装底板;

设于安装底板上的推动导轨及推动驱动器;以及

与推动导轨滑动配接的推动滑块,

其中,推动滑块上安装有推棒,推动滑块在推动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着推动导轨往复滑移。

优选的是,推动导轨及推棒的延伸方向均与上料通槽的延伸方向相一致,推棒在推动驱动器的驱动下周期性地从上料块的后侧进入到上料通槽中,从而周期性地将落入上料通槽中的笔夹向前推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在提高上料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大幅度减小笔夹在落料槽中卡死的几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笔夹自动上料机构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笔夹自动上料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笔夹自动上料机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图3,笔夹自动上料机构4包括:

前后设置的第一支柱41与第二支柱42;

设于第一支柱41上的上料块43;以及

设于第二支柱42上的笔夹推动组件45,

其中,上料块43的上表面连接有落料导向板44,该落料导向板44斜向上料块43的后上方延伸以使其与水平面形成有夹角β。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β的角度大小为20°~6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β的角度大小为2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β的角度大小为6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β的角度大小为32°。

进一步地,上料块43中开设有贯穿其前后两侧的上料通槽431,落料导向板44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落料槽441,该落料槽441的底壁最终与上料通槽431的顶壁相连通。

进一步地,落料导向板44在其落料方向上依次设有交替式插入落料槽441中的第一限位气缸442与第二限位气缸443。

进一步地,落料槽441的最低端设有覆盖于落料槽441顶壁上的落料限位板444。

进一步地,笔夹推动组件45包括:

设于第二支柱42上的安装底板451;

设于安装底板451上的推动导轨452及推动驱动器453;以及

与推动导轨452滑动配接的推动滑块454,

其中,推动滑块454上安装有推棒455,推动滑块454在推动驱动器453的驱动下沿着推动导轨452往复滑移。

进一步地,推动导轨452及推棒455的延伸方向均与上料通槽43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推棒455在推动驱动器453的驱动下周期性地从上料块43的后侧进入到上料通槽431中,从而周期性地将落入上料通槽431中的笔夹向前推出。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