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桩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2709发布日期:2019-10-19 03:44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桩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桩的吊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桩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风电等海上工程的大规模发展,钢管桩的应用愈发普及。海上工程钢管桩沉桩至海床深处,作为海上工程的基础支撑,其长度一般七八十米以上。钢管桩一般是在陆地钢管桩加工厂制作成成品,通过运输驳船躺运至海上施工现场进行沉桩。钢管桩的沉桩施工需先将横躺在驳船上的钢管桩起吊立桩,将钢管桩的姿态调整为竖直状态后沉桩至海床深处。因此,钢管桩由横躺状态调整为竖直状态的工作(以下简称“钢管桩翻身”)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大多数工程都采用焊接翻身吊耳的方式对钢管桩进行翻身,通过主吊耳及翻身吊耳将钢管桩水平吊离驳船甲板面,将钢管桩移运至海面上方后下放翻身吊耳连接的钢丝绳以调整钢管桩角度,待钢管桩呈竖直状态后对翻身吊耳进行解扣、割除,完成钢管桩的翻身工作。从翻身吊耳的实际应用来看,海上工程的翻身吊耳解扣及割除需人工进行,具有较大的操作难度及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钢管桩翻身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钢管桩翻身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沿钢管桩的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桩身支架和设在钢管桩一端作为钢管桩翻身支点的翻桩支架,所述的翻桩支架由底座和套在钢管桩端部的翻桩套筒组成,所述翻桩套筒的一端设有钢管桩入口,翻桩套筒的另一端封闭,翻桩套筒通过水平转轴装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底座由两个梯形架和连接两个梯形架的底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水平转轴两端部的U型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所述翻桩套筒的内壁及底部铺设有橡胶皮层或土工布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桩身支架沿钢管桩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水平转轴与底座的接触旋转部分处涂布有润滑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带有翻身套筒的翻桩支架,翻桩套筒通过水平转轴装在底座上,无需在钢管桩上焊接翻身吊耳,无需人工进行翻身吊耳解扣及割除,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使用方便快捷,减少施工步骤,缩短施工时间,提升施工工效,利于后续钢管桩沉桩,设计简单、合理,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钢管桩横躺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管桩翻身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翻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侧视图;

图5是桩身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参照图1-5,一种钢管桩翻身装置,包括沿钢管桩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桩身支架2和设在钢管桩1一端作为钢管桩翻身支点的翻桩支架,翻桩支架作为钢管桩翻身过程中的旋转支点,随钢管桩角度的变化而旋转,所述的翻桩支架由底座4和套在钢管桩1端部的翻桩套筒5组成,所述翻桩套筒5的一端设有钢管桩入口,钢管桩入口呈喇叭状7,翻桩套筒5的另一端封闭,翻桩套筒5通过水平转轴6装在底座4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桩身支架3沿钢管桩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焊接固定于驳船甲板面,为钢管桩落驳甲板面提供支撑和固定,桩身支架的尺寸视钢管桩尺寸而定;

底座4焊接固定于驳船甲板面,为整个翻桩装置提供支撑,并承受翻桩过程中来自钢管桩底的压力;

水平转轴6连接底座4和翻桩套筒5,使得翻桩套筒5能够以底座为支点,随着翻桩过程中钢管桩角度的变化而旋转;

翻桩套筒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喇叭状的圆形钢管,钢管桩的桩底由喇叭口端插入翻桩套筒,随着翻身过程中钢管桩角度的变化带动翻桩套筒的旋转;

翻桩套筒长度约2米,直径应大于钢管桩桩底直径,确保钢管桩底部能顺利插入翻桩套筒;翻桩套筒的内壁及底部铺设橡胶皮或土工布,以削减翻桩过程中钢管桩和翻桩套筒摩擦碰撞带来的损坏变形及噪声,在水平转轴与底座的接触旋转部分处涂布有润滑层,润滑层主要采用润滑油,确保旋转顺畅。

所述底座由两个梯形架和连接两个梯形架的底板组成,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水平转轴两端部的U型槽,U型槽的尺寸与转轴的尺寸相匹配,槽内涂抹润滑油,保证旋转顺畅;底座宽度视翻桩套筒直径而定,底座高度视翻桩套筒高度及旋转半径而定,以确保翻桩套筒沿转轴无障碍旋转。

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管桩翻身装置的工作过程分两种工况:一、钢管桩由竖直状态通过钢管桩翻身装置横躺至驳船甲板面(简称“钢管桩落驳”);二、钢管桩由横躺于驳船甲板面状态通过钢管桩翻身装置翻身至竖直状态(简称“钢管桩翻身”)。两种工况的工作步骤如下:

工况一:钢管桩落驳

(1)将翻桩套筒1旋转调整至喇叭口竖直向上状态,用楔形木塞将翻桩套筒底部塞死固定;

(2)吊运竖直钢管桩移至喇叭口正上方;

(3)钢管桩下放,使得钢管桩底部进入翻桩套筒适当深度(因海上作业存在风浪,桩底与翻桩套筒底部之间应留有一定距离,防止驳船因风浪上下晃动,桩底与翻桩套筒底部的碰撞);

(4)拿掉翻桩套筒底部的楔形木塞;

(5)调整钢管桩角度,下放钢管桩,钢管桩翻身装置套筒随着钢管桩角度的变化而旋转;

(6)钢管桩放至驳船甲板面的钢管桩支架上,钢管桩翻身装置套筒成水平方向,钢管桩落驳完成;

工况二:钢管桩翻身

(1)钢管桩主吊耳8吊索具挂钩;

(2)通过钢管桩的主吊耳8提升钢管桩桩顶,因钢管桩角度的变化,翻桩套筒被钢管桩桩底带动着沿转轴转动;

(3)钢管桩提升至竖直状态;

(4)继续提升钢管桩,使钢管桩桩底提离翻桩套筒;

(5)钢管桩呈竖直状态,翻身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