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6372发布日期:2020-01-10 21:4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带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如下的带式输送机,为了防止输送带的下沉而设置在输送带的下部面的多个冲击杆(impactbar)单元沿着上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因此,当更换及检查上述冲击杆单元时,在不停止输送带的驱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轻易地更换及检查冲击杆。



背景技术:

通常,带式输送装置是通过以履带方式旋转的输送带来单向移送运输物的装置,利用输送带搬运的对象可以有煤炭块、沙子、水泥、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即带式输送装置可以进行短则几十米的短距离至长则几十千米的远距离的原料的输送。这种带式输送装置用作以粒状或粉状移送供应至利用煤炭原料的火力发电厂、作为原料使用石灰石的水泥制造厂、制铁厂以及化工厂等的原料矿物的装置。

作为例子,就移送烟煤(其为火力发电厂的燃料)的输送带而言,为了防止移送的烟煤在输送带进行蛇行移动而发生脱离,输送带以倒梯形形态安装在支撑辊子的上方。

韩国实用新型申请第2007-0020142号中公开的、在移送如烟煤的物品的输送带的下方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辊子采用在中央惰辊的两侧末端配置倾斜惰辊,且在这些惰辊的上侧设置输送带的结构。

但是,就如上所述的现有的输送带而言,当利用输送带移送如烟煤的移送物品时,配置在保持支撑该输送带的中央惰辊10的两侧的侧面惰辊10与防粉尘的裙部之间出现下沉的输送带的凹陷现象(即输送带的下沉现象),从而存在如烟煤的移送物品从下沉的输送带之间漏出或者夹入于裙部之间的问题。

并且,如图1所示,以往,保持支撑输送带表面的冲击杆32沿着输送带的移送方向纵向设置。根据这种冲击杆32的纵向设置结构,当位于与输送带的中央侧相邻的位置的冲击杆32产生磨损及破损时,需要从外侧冲击杆开始依次进行分离来更换冲击杆,因此存在冲击杆的更换时间长的问题。

并且,由于冲击杆纵向设置,冲击杆组件支撑的输送带的支撑区域分布较宽,从而在检查及更换冲击杆时需要停止带式输送装置,因此存在工作效率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为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技术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带式输送机,为了防止输送带的下沉而设置在输送带的下部面的多个冲击杆单元沿着上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因此,当更换及检查上述冲击杆单元时,在不停止输送带的驱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轻易地更换及检查冲击杆,并且,上述冲击杆单元沿着滞滑轨道可拆装地进行设置,由此容易地进行冲击杆的检查及更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其呈带状,被多个辊子支撑并进行旋转移动,并且使放置在上述输送带上端的矿石及物品单向移动;裙部单元,其沿着上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分别设置在上述输送带的上端两侧,当移送放置在上述输送带的矿石及物品时,上述裙部单元防止矿石及物品向上述输送带的上部两侧方向飞散;冲击杆单元,其分别设置在上述输送带的两侧下部,当上述输送带停止及旋转移动时,上述冲击杆单元与上述输送带发生摩擦的同时,支撑上述输送带的下部面,由此防止上述输送带下沉;冲击杆固定单元,其设置在上述冲击杆单元的下部,并且支撑上述冲击杆单元的下端,并且,设置在上述输送带的两侧下部的上述冲击杆单元沿着上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同时,设置在上述冲击杆固定单元的上侧的上述冲击杆单元沿着左右方向可拆装地设置。

上述冲击杆单元包括:冲击杆,其具有矩形的板材形状,并且由工程塑料材质形成,上述冲击杆支撑上述输送带的下部面;磨损确认板安装槽,其形成在上述冲击杆的上部面的两侧,并且以规定深度凹陷形成;磨损确认板,其设置在上述磨损确认板安装槽的内部,并且由与上述冲击杆的颜色不同的颜色形成,当上述冲击杆磨损规定量以上时,上述磨损确认板露出于外部而表明上述冲击杆的更换时期;滞滑板,其设置在上述冲击杆的下部,并且由具有规定厚度的板材形成,上述滞滑板支撑上述冲击杆的下部;滞滑引导架,其分别设置在上述滞滑板的下部面的两侧,并且由剖面具有字形状的钢材架形成,上述滞滑引导架沿着上述滞滑板的下部面朝向前后长长地设置,在拆装上述冲击杆时,引导滞滑。

上述冲击杆固定单元包括:滞滑轨道,其剖面具有“┌┐”字形状,上述滞滑轨道设置在上述冲击杆单元的下部且设置在上述滞滑引导架之间而引导上述冲击杆固定单元的滞滑;第一支撑架,其固定设置在上述滞滑轨道的一侧,并且支撑上述滞滑轨道的一侧;第二支撑架,其固定设置在上述滞滑轨道的另一侧,并且支撑上述滞滑轨道的另一侧。

在上述冲击杆单元的一侧还设置拆装式把手,其中,上述拆装式把手以手柄形态形成并固定设置在上述滞滑板,当拆装上述冲击杆单元时,工作人员用手抓握上述拆装式把手。

在上述冲击杆的下部还设置缓冲部件,其中,上述缓冲部件由弹性材质形成,并且弹性支撑上述冲击杆,并且,在上述缓冲部件的上部面还设置缓冲槽,其中,上述缓冲槽沿着长度方向以隔着规定间距的方式凹陷形成,当支撑上述冲击杆的下部面时,上述缓冲槽增加弹性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具有如下的效果。

本发明中,即使运行上述带式输送机,工作人员也可以轻易地仅拆装上述冲击杆单元来确认冲击杆的磨损状态,因此带式输送机的工作效率性及组装作业性得到提高。

并且,上述冲击杆单元以上述输送带长度方向为基准而横向设置,因此,相比于现有的纵向设置的冲击杆的设置结构,更加容易进行位于上述输送带的中央侧的冲击杆的检查及更换。

并且,工作人员在检查冲击杆单元时,如果通过肉眼来确认颜色与上述冲击杆不同的上述磨损确认板,则更换上述冲击杆,从而冲击杆的检查时间的效率性及检查工作的效率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现有的带式输送机设置冲击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正剖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冲击杆单元和冲击杆固定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冲击杆单元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冲击杆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冲击杆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正剖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冲击杆单元和冲击杆固定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冲击杆单元的结构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冲击杆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冲击杆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b,其呈带状,并且被多个辊子10支撑并进行旋转移动,使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上端的矿石及物品单向移动;裙部单元12,其沿着上述输送带b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分别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上端两侧,当移送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矿石及物品时,上述裙部单元12防止矿石及物品向上述输送带b的上部两侧方向飞散;冲击杆单元30,其分别设置上述输送带b的两侧下部,当上述输送带b停止及旋转移动时,上述冲击杆单元30与上述输送带b发生摩擦的同时,支撑上述输送带b的下部面,由此防止上述输送带b下沉;冲击杆固定单元60,其设置在上述冲击杆单元30的下部,并且支撑上述冲击杆单元30的下端,并且,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两侧下部的上述冲击杆单元30沿着上述输送带b的长度方向横向设置,同时,设置在上述冲击杆固定单元60的上侧的上述冲击杆单元30沿着左右方向可拆装地设置。

由于上述输送带b是普通输送带,因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上述输送带b呈带状而以包围多个辊子10的方式设置,随着驱动装置(未图示)的旋转驱动,上述输送带b起到使放置在上部面的矿物或物品单向移动的作用。

在上述输送带b的内部设置多个辊子10。由于上述辊子10是普通辊子(roller),因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上述辊子10以隔着规定间距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内部,并且上述辊子10起到接受驱动装置的旋转力来使上述输送带b进行旋转移动的作用。

在上述输送带b的上侧设置裙部单元12。上述裙部单元12包括:耐磨衬板14,其分别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上端两侧,并且将沿着上述输送带b的上部面移动的矿物及物品引导至上述输送带b的中央侧;侧板16,其固定设置在上述耐磨衬板14的一侧,并且支撑上述耐磨衬板14;裙部18,其呈板状,并且固定设置在上述侧板16的一侧,上述裙部18的下端部紧贴于上述输送带b的上部面,由此防止矿石及物品向上述输送带b的两侧脱离;裙部夹具20,其设置在上述裙部18的一侧而选择性地固定上述裙部18及解除上述裙部18的固定。

如图2所示,上述裙部单元12分别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上部面的两侧,在上述输送带b的移送过程中,上述裙部单元12起到防止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矿石及物品向上述输送带b的两侧方向脱离的作用。

在上述输送带b的下部设置冲击杆单元30。上述冲击杆单元30包括:冲击杆32,其具有矩形的板材形状,并且由工程塑料材质形成,上述冲击杆32支撑上述输送带b的下部面;磨损确认板安装槽34,其形成在上述冲击杆32的上部面的两侧,并且以规定深度凹陷形成;磨损确认板36,其设置在上述磨损确认板安装槽34的内部,并且由与上述冲击杆32的颜色不同的颜色形成,当上述冲击杆32磨损规定量以上时,上述磨损确认板36露出于外部而表明上述冲击杆32的更换时期;缓冲部件40,其设置在上述冲击杆32的下部,并且由弹性材质形成,上述缓冲部件40弹性支撑上述冲击杆32;滞滑板44,其设置在上述缓冲部件40的下部,并且由具有规定厚度的板材形成,上述滞滑板44支撑上述缓冲部件40的下部;滞滑引导架46,其分别设置在上述滞滑板44的下部面的两侧,并且由剖面具有字形状的钢材架形成,上述滞滑引导架46沿着上述滞滑板44的下部面朝向前后长长地设置,在拆装上述冲击杆32时,引导滞滑

如图3所示,上述冲击杆单元30沿着上述输送带b的下部而以隔着规定间距的方式设置为多个,在上述输送带b的移送过程中,上述冲击杆单元30起到防止上述输送带b的下沉,且支撑上述输送带b的下端的作用。

上述冲击杆32由具有规定厚度的矩形板材制成,并且由工程塑料材质形成。上述冲击杆32的材质具有非常高的冲击阻抗、对于磨损及磨坏的高阻抗以及非常低的摩擦系数等性质,因此具有适合于上述冲击杆32的材料性质。

如图2所示,上述冲击杆32沿着上述输送带b的长度方向而以隔着规定间距的方式横向设置为多个。上述冲击杆32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两侧下部,由此防止上述输送带b的下沉。

在上述冲击杆32的上部面形成磨损确认板安装槽34。如图3至图6所示,上述磨损确认板安装槽34分别以圆筒形状凹陷形成在上述冲击杆32的上部面的两侧。在上述磨损确认板安装槽34的内部是设置及固定后述的磨损确认板36的部分。

在上述磨损确认板安装槽34的内部设置磨损确认板36。上述磨损确认板36由圆板形状形成,并且设置在上述磨损确认板安装槽34的内部。上述磨损确认板36由与上述冲击杆32不同的颜色形成,当上述冲击杆32与输送带b发生摩擦而磨损规定量以上时,上述磨损确认板36露出于外部,由此起到向外部表明上述冲击杆32的磨损量的作用。

在上述磨损确认板36的上侧设置固定盖38。上述固定盖38由与上述冲击杆32相同的材质及颜色形成,并且由圆板形状形成,上述固定盖38固定结合在上述磨损确认板36的上侧。

即上述固定盖38设置在上述磨损确认板36的上侧,由此起到防止上述磨损确认板36向外部露出,且使上述磨损确认板36坚固地固定在上述磨损确认板安装槽34的作用。

在上述冲击杆32的下部设置缓冲部件40。上述缓冲部件40具有弹性材质,并且由矩形板材形成,上述缓冲部件40弹性支撑上述冲击杆32的下部。上述缓冲部件40设置在上述冲击杆32的下部,并且由弹性材质形成,因此,当上述输送带b下沉而对上述冲击杆32施加冲击时,起到吸收冲击的作用。

在上述缓冲部件40的上部面形成多个缓冲槽42。如图6所示,上述缓冲槽42沿着上述缓冲部件40的上部面的长度方向而以隔着规定间距的方式凹陷形成。上述缓冲槽42在上述缓冲部件40的上部面以隔着规定间距的方式形成缓冲空间,由此起到提高上述缓冲部件40的缓冲性能的作用。

在上述缓冲部件40的下部面设置滞滑板44。由于上述滞滑板44是普通钢材架,因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上述滞滑板44由矩形板材形成,并且设置在上述缓冲部件40的下部。上述滞滑板44起到支撑上述缓冲部件40的作用。

在上述滞滑板44的下部面的两侧设置滞滑引导架46。如图5及图6所示,上述滞滑引导架46由剖面具有字形状的钢材架形成,并且沿着上述滞滑引导架46的长度方向前后长长地设置。上述滞滑引导架46以隔着规定间距的方式分别设置在上述滞滑板44的下部面的两侧,当安装上述冲击杆单元30时,上述滞滑引导架46分别紧贴于后述的滞滑轨道62的两侧面,由此起到引导上述冲击杆单元30的拆装的作用。

在上述磨损确认板安装槽34的内部设置固定螺栓48。由于上述固定螺栓48是普通螺栓(bolt),因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上述固定螺栓48贯通设置在上述冲击杆32、缓冲部件40、滞滑板44、滞滑引导架46,由此起到固定上述冲击杆32、缓冲部件40、滞滑板44、滞滑引导架46等的作用。

在上述滞滑引导架46的一侧设置拆装式把手50。由于上述拆装式把手50是普通把手部,因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上述拆装式把手50固定设置在上述滞滑引导架46的左侧或者右侧,当拆装上述冲击杆单元30时,工作人员用手抓握上述拆装式把手50。

在上述冲击杆单元30的下部设置上述冲击杆固定单元60。上述冲击杆固定单元60包括:滞滑轨道62,其剖面具有“┌┐”字形状,并且上述滞滑轨道62设置在上述冲击杆单元30的下部且设置在上述滞滑引导架46之间而引导上述冲击杆固定单元60的滞滑;第一支撑架64,其固定设置在上述滞滑轨道62的一侧,并且支撑上述滞滑轨道62的一侧;第二支撑架70,其固定设置在上述滞滑轨道62的另一侧,并且支撑上述滞滑轨道62的另一侧。

如图5所示,就上述滞滑轨道62而言,剖面具有“┌┐”字形状,由钢材架形成,上述滞滑轨道62沿前后长长地设置在上述冲击杆单元30的下部面的中央。上述滞滑轨道62设置在上述滞滑引导架46之间,当拆装上述冲击杆单元30时,上述滞滑轨道62起到引导上述冲击杆单元30的拆装的作用。

在上述滞滑轨道62的左侧或者右侧端(参照图2)设置第一支撑架64。上述第一支撑架64由剖面具有字形状的钢材架形成,并且上述第一支撑架64由垂直框架66及倾斜框架68等构成。上述垂直框架66由具有规定高度的钢材架形成,并且以垂直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冲击杆单元30的右侧或者左侧下端。在上述垂直框架66的上侧弯曲形成向上述冲击杆单元30侧倾斜的倾斜框架68。在上述倾斜框架68的末端固定设置上述滞滑轨道62,由此上述倾斜框架68起到以规定角度倾斜地支撑上述滞滑轨道62的一端的作用。

在上述滞滑轨道62的左侧或者右侧端(参照图2)设置第二支撑架70。由于上述第二支撑架70是普通钢材架,因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上述第二支撑架70具有比上述第一支撑架64短的长度,并且上述第二支撑架70分别以垂直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下部中央两侧。上述第二支撑架70的末端与上述滞滑轨道62的左侧端或右侧端相结合,由此上述第二支撑架70起到支撑上述滞滑轨道62的一端的作用。

即在上述滞滑轨道62的一端固定设置上述第一支撑架64,在上述滞滑轨道6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上述第二支撑架70,上述滞滑轨道62以规定角度倾斜地设置。

在上述滞滑引导架46的侧面设置固定销71。由于上述固定销71是普通销(pin),因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6所示,当上述滞滑引导架46滑动结合在上述滞滑轨道62时,上述固定销71插入固定在上述滞滑轨道62和上述滞滑引导架46的销孔72。

即上述固定销71插入固定在上述滞滑轨道62及上述滞滑引导架46,由此起到在上述滞滑轨道62坚固地固定上述滞滑引导架46的作用。

在上述第一支撑架64及上述第二支撑架70的下部设置支撑台74。由于上述支撑台74是普通钢材架,因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上述支撑台74沿左右长长地设置在上述第一支撑架64及上述第二支撑架70的下部,并且支撑上述第一支撑架64及上述第二支撑架70的下端。

图8示出冲击杆的其他实施例,如图8所示,上述冲击杆32由第一冲击杆80和第二冲击杆82形成。上述第一冲击杆80及上述第二冲击杆82由具有规定厚度的矩形板材形成,并且由uhmw(ultra-highmolecularweightpolyethylene),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形成。上述第一冲击杆80及上述第二冲击杆82的材质,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普通聚乙烯相比分子量最高达到60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还称为高模量聚乙烯(hmpe),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冲击阻抗、对于磨损及磨坏的高阻抗以及非常低的摩擦系数等性质,因此具有适合于上述第一冲击杆80及上述第二冲击杆82的材料性质。

如图8所示,上述第一冲击杆80及上述第二冲击杆82分别设置在上述缓冲部件40的上部面的左、右侧。上述第一冲击杆80及上述第二冲击杆82设置在上述输送带b的下部,由此起到支撑上述输送带b的下部,且防止上述输送带b下沉的作用。

即由于上述冲击杆32由上述第一冲击杆80及上述第二冲击杆82构成,因此,当与上述输送带b发生摩擦而上述第一冲击杆80或第二冲击杆82产生磨损及破损时,更换磨损较快的单个冲击杆,而不必同时更换两个冲击杆,从而可以节减不必要的冲击杆的更换费用。

上述第一冲击杆80及上述第二冲击杆82的详细的结构与上述冲击杆32的细部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8对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带式输送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为了在输送带b的下部设置冲击杆单元30,工作人员在抓握上述冲击杆单元30的拆装式把手50状态下,在冲击杆固定单元60的上侧设置上述冲击杆单元30。

工作人员在上述冲击杆单元30的滞滑引导架46之间插入滞滑轨道62,沿着上述输送带b的横向滑动结合上述冲击杆单元30之后,利用固定销71将上述冲击杆单元30安装在上述输送带b的下端。

通过反复执行如上所述的冲击杆单元30的安装过程将多个上述冲击杆单元30安装在上述输送带b的下端,并且,驱动带式输送机来进行矿物及物品的搬运工作。

在上述带式输送机的搬运工作过程中,为了检查冲击杆32,工作人员在去除上述固定销71之后,抓握上述拆装式把手50,横向拉上述冲击杆单元30,由此可以轻易地拆装上述冲击杆单元30。

因此,即使运行上述带式输送机,工作人员也可以轻易地仅拆装上述冲击杆单元30来确认冲击杆32的磨损状态,因此带式输送机的工作效率性及组装作业性得到提高。

并且,上述冲击杆单元30以上述输送带b的长度方向为基准而横向设置,因此,相比于现有的纵向设置的冲击杆的设置结构,更加容易地进行位于上述输送带b的中央侧的冲击杆的检查及更换。

在上述冲击杆32的内部设置磨损确认板36。上述磨损确认板36由与上述冲击杆32不同的颜色形成,当上述冲击杆32磨损规定量以上时,上述磨损确认板36露出于外部。

对此,工作人员在检查冲击杆单元30时,如果通过肉眼来确认颜色与上述冲击杆32不同的上述磨损确认板36,则更换上述冲击杆32,从而冲击杆的检查时间的效率性及检查工作的效率性得到提高。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如上所述的技术范围内进行以本发明为基础的其他各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