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62023发布日期:2019-04-30 19:1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锅炉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检修均采用锅炉炉膛检修平台。常规的检修平台多采用脚手架钢管进行层层搭建,然后在上面铺设竹排或固定栅板形成作业平面,操作人员在不同的作业面间来回移动进行检修。锅炉炉膛检修平台具有使用便捷、安全性高等特点。

燃煤锅炉按照炉型分类,可分为π型燃煤锅炉、塔式炉、w火焰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因π型燃煤锅炉、塔式炉、w火焰炉炉膛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搭建检修平台较为便利。

在锅炉的外部使用脚手架搭建的检修工作面十分简便,而如果要对锅炉炉膛进行检修,再通过搭建脚手架来进行检修则十分麻烦,由于人或物进出锅炉都要通过直径约450mm的人孔传递,运送数吨甚至数十吨的脚手架钢管进入炉内,再一根一根的将钢管搭建和连接起来,搭建数米甚至数十米高的悬空工作面,在锅炉内狭小封闭、光照不佳且有较多突出锐部的环境下,这种搭建工作是费时、费力且危险的工作,稍有不慎,脚手架钢管跌落或触碰锅炉内水冷壁或其他装置,都要可能造成锅炉内装置损坏或水冷壁便面耐磨防腐的保护层破损,操作人员如不慎跌落,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在这样的锅炉内检修环境下,搭建一个600方左右立方的脚手架检修平台一般需要2天时间,而拆除也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而锅炉每停炉一天,都会给生产厂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请工程队搭建脚手架钢管的价格同样不菲。

脚手架检修平台搭建完成后,操作人员在不同的作业层面来回移动进行检修操作,危险且不方便,由于的脚手架钢管的遮挡,还会影响检修人员的喷涂耐磨层、缺陷补焊等操作;因为工作面上铺设的竹排或栅板之间通常有缝隙且高低不平,所以在工作面移动大型或较重设备时没有办法在上面进行平顺移动或很容易被卡死,操作人员在上面移动时也有可能被绊倒。

此外,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部往往吊挂分布着数片至数十片的受热屏,占挤着锅炉炉膛内部,难以合理搭建相适应的检修平台,造成了检修的不便;且由于受热屏长度较长,宽度较为单薄,在锅炉受热使用后,往往易发生较大变形,各类检修平台结构均不能完整便捷的对受热屏进行检修。因此,对受热屏的检修一般采取抽样检查或搭设小型的脚手架进行检修,但是,通过抽样检查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部受热吊屏,检修不全面,易留有缺陷,且部分固定式平台检修不灵活,在遇到变形的受热屏后,难以继续进行检修。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搭建迅速、适应性和安全性好的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搭建迅速、成本低的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安全性好、能自主控制升降的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及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气囊组和回形工作台;

所述底座包括支撑腿和安装固定于支撑腿上部的支撑台;

所述气囊组为回形,所述回形的气囊组由两u形气囊对接而成,所两u形气囊端部通过两刚性的连接管可拆卸的连接,所述u形气囊为柔性中空体;

述u形气囊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衔接面和下衔接面,所述上、下衔接面为可承受压力的轻质半刚性板;所述气囊组有上下堆叠的若干个;

所述回形工作台为一拼接而成的回形平板;

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设于锅炉外,通过软管向气囊组充气。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腿底部安装有可卡止的万向轮。

优选的是,所述两u形气囊间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为长度可变的螺旋形。

优选的是,所述u形气囊外侧设有充气嘴和泄压嘴。

优选的是,所述u形气囊表面经过耐磨和耐高温处理,单个u形气囊所能承受的气压不小于0.2mpa,单个u形气囊充气后的高度不小于500mm。

优选的是,所述单个u形气囊的重量小于10kg,所述工作台总重不超过200kg。

优选的是,所述工作台的四周安装有可拆卸的护栏,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和支撑台的上部设有魔术贴或卡扣。

优选的是,所述u形气囊的上、下衔接面上设有魔术贴或卡扣,用以使相邻的气囊组相互连接固定,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立体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台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伸缩套杆,所述伸缩套杆为多个内径递减的金属管依次套接;所述伸缩套杆一端与支撑台垂直安装固定,另一端穿过气囊组的回形中部并与工作台的回形中部侧壁安装固定:所述伸缩套杆随工作台的升降而改变自身长度。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算:进行搭建前,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高度和宽度确定所需的气囊组数量和连接管长度,以及底座、工作台的大小和各配件数量;应配备多套不同长度的连接管,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受热屏;

s2.底座搭建:通过锅炉上的人孔将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各组件送入锅炉内,在待检测受热屏的正下方搭建底座;

s3.气囊组搭建:将u形气囊通过连接管拼成气囊组,再将相邻气囊组上的上、下衔接面依次连接,并确保堆叠后的气囊组上下对齐;所拼成气囊组的回形中部宽度大于待检受热屏的宽度,使待检受热屏能顺利穿过气囊的组回形中部;

s4.工作台搭建:按照气囊组的大小拼装工作台,工作台拼装好后,通过工作台的底部的魔术贴或卡扣与最上部气囊组连接固定,并安装伸缩套杆,将所需的检修仪器置于工作台上;

s5.充气:启动气泵,从最上部的气囊组依次往下充气,每个气囊组充至额定气压后充下一个气囊组,工作台随气囊组的充气而升高,当工作台高度达到所需工作层面后,停止充气;工作台升高过程中,适当调节底座的水平位置,使工作台的回形中部正对待检受热屏;停止充气后,卡止万向轮,防止底座移动;

s6.检修作业:操作人员从利用爬梯或沿连接管形成的阶梯进入工作台,开始本工作层面的检修作业;该工作层面的检修完成后,再对一个或数个未充气的气囊组进行充气,使工作台再次上升,然后继续进行检修;重复此操作;

s7.移动检修:一个受热屏的检修完成后,从最底部的气囊组开始依次泄压,使工作台高度降低,直至工作台完全脱离受热屏,推动底座,使其移动到另一个待检受热屏正下方,固定支撑台,重复s6操作;

s8.拆卸:全部受热屏检修完成后,操作人员撤出工作台,从最底部的气囊组开始依次泄压,全部泄压完成后,从工作台开始依次拆除,并通过人孔送出整理。

本发明的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及使用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多个拼接的伸缩套杆,形成具有一定支撑强度、高度可随充气气囊组数量改变的立体结构,支撑工作台到达所需的工作层面,而不必让操作人员费力的上下移动或者搬动检修装置。

2.底座和工作台的搭建、气囊组充气可迅速完成,极大的缩短了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的搭建时间。

3.泄压状态下的u形气囊可折叠成较小的体积,从而方便的从狭小的人孔进出。

4.气囊组间彼此独立充气,即便检修作业时有个别气囊组破损泄露,也只会造成工作台高度较小幅度的缓慢下降,而不会出现快速的大幅度下降或工作台的严重倾斜,很好的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回形的气囊组由两u形气囊对接而成,并通过连接管可拆卸的连接,这就使得回形的气囊组在长度方向上可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5.搭建成本低,大大减少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检修的费用。

6.工作台无遮挡,有利于锅炉炉膛检修的顺利进行,回形气囊和回形检修平台可以让受热屏从其中部穿过,使操作人员可以360度无死角检修,极大的方便了检修。

7.通过伸缩套杆和对气囊内气压的合理设定,保证了工作台的稳定性,有利于锅炉炉膛检修的顺利进行。

8.底座可移动,一次搭建可完成对所有受热屏的检修。

9.回形检修平台对于有变形的受热屏有较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结构分散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去掉气囊组)。

图3为一种气囊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气囊组2和回形工作台3;

所述底座1包括支撑腿101和安装固定于支撑腿上部的支撑台102;

所述气囊组2为回形,所述回形的气囊组2由两u形气囊201对接而成,所两u形气囊201端部通过两刚性的连接管202可拆卸的连接,所述u形气囊为柔性中空体;

述u形气囊20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衔接面203和下衔接面204,所述上、下衔接面为可承受压力的轻质半刚性板;所述气囊组2有上下堆叠的若干个;通过改变连接管202的长度,来适应不同宽度的受热屏;通过改变气囊组2的堆叠数量,从而改变工作台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以适应不同型号的锅炉。

所述回形工作台3为一拼接而成的回形平板;回形平板可以使受热屏从其中间穿过,从而能使工作人员能方便的绕受热屏进行全面检修。

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设于锅炉外,通过软管向气囊组充气。气泵通常大且笨重,不利于出入人孔,外设更为合理。

所述支撑腿101底部安装有可卡止的万向轮103,方便底座的固定和移动。

所述两u形气囊201间连接有导气管205,所述导气管为长度可变的螺旋形。

所述u形气囊201外侧设有充气嘴206和泄压嘴207。

所述u形气囊201表面经过耐磨和耐高温处理,单个u形气囊所能承受的气压不小于0.2mpa,单个u形气囊充气后的高度不小于500mm。由于检修时可能需要对锅炉内壁或水冷壁等设施进行补焊操作,为防止焊渣烧破气囊,应对气囊表面进行耐磨和耐高温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必要时,还可在气囊整体外侧添加保护罩,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

所述单个u形气囊201的重量小于10kg,所述工作台总重不超过200kg。工作台应采用轻质材料制成,以减少气囊压力。

所述工作台3的四周安装有可拆卸的护栏301,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和支撑台的上部设有魔术贴。护栏可以进一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而工作台底部的魔术贴或卡扣可以方便讲工作台与气囊固定,使工作台更加稳定安全。

所述u形气囊201的上、下衔接面上设有魔术贴,用以使相邻的气囊组2相互连接固定,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立体结构。该回形立体结构的内侧边应尽可能可能与锅炉内径相适应,以方便操作人员对任何一处进行近距离检修。

所述支撑台102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伸缩套杆104,所述伸缩套杆104为多个内径递减的金属管依次套接组成;所述伸缩套杆104一端与支撑台102垂直安装固定,另一端穿过气囊组2的回形中部并与工作台3的回形中部侧壁安装固定:所述伸缩套杆104随工作台3的升降而改变自身长度。由于气囊充气后具有一定的弹性,操作人员在工作台上移动或晃动时,圆柱状的气囊整体会发生轻微的上下或左右颤动,轻微的上下颤动并不影响正常操作,而轻微的左右颤动会另操作者感到不安,通过伸缩套杆的设置既能限制圆柱状的气囊整体和工作台左右颤动,同时也能使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的整体性更强,更加安全。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算:进行搭建前,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高度和宽度确定所需的气囊组2数量和连接管长度,以及底座1、工作台3的大小和各配件数量;

s2.底座搭建:通过锅炉上的人孔将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受热屏的移动式回形检修平台各组件送入锅炉内,在待检测受热屏的正下方搭建底座;锅炉底部可能存在炉渣等尖锐物,为了保证气囊安全,以及整体方便的移动,需要搭建一个坚实平整的可移动底座对气囊和工作台形成可靠的支撑。

s3.气囊组搭建:将u形气囊201通过连接管202拼成气囊组2,再将相邻气囊组2上的上、下衔接面依次连接,并确保堆叠后的气囊组2上下对齐;所拼成气囊组的回形中部宽度大于待检受热屏的宽度,使待检受热屏能顺利穿过气囊的组回形中部;

s4.工作台搭建:按照气囊组2的大小拼装工作台3,工作台3拼装好后,通过工作台的底部的魔术贴或卡扣与最上部气囊组连接固定,并安装伸缩套杆104,将所需的检修仪器置于工作台上;

s5.充气:启动气泵,从最上部的气囊组依次往下充气,每个气囊组充至额定气压后充下一个气囊组,工作台3随气囊组2的充气而升高,当工作台高度达到所需工作层面后,停止充气;工作台升高过程中,适当调节底座的水平位置,使工作台的回形中部正对待检受热屏;停止充气后,卡止万向轮103,防止底座1移动;出于安全考虑,初次充气时,操作人员不应在工作台上。

s6.检修作业:操作人员从利用爬梯或沿连接管形成的阶梯进入工作台,开始本工作层面的检修作业;该工作层面的检修完成后,再对一个或数个未充气的气囊组2进行充气,使工作台3再次上升,然后继续进行检修;重复此操作;

s7.移动检修:一个受热屏的检修完成后,从最底部的气囊组2开始依次泄压,使工作台高度降低,直至工作台完全脱离受热屏,推动底座,使其移动到另一个待检受热屏正下方,固定支撑台,重复s6操作;

s8.拆卸:全部受热屏检修完成后,操作人员撤出工作台,从最底部的气囊组2开始依次泄压,全部泄压完成后,从工作台开始依次拆除,并通过人孔送出整理。魔术贴或卡扣使得气囊组的相互连接或拆卸都很方便。

实施例3

对于气囊组的选择,在做预算时,应尽量使气囊组2的外径适应于锅炉内直径。在充气后,气囊组外壁与锅炉内壁的距离应尽可能的小,以方便近距离检修。

实施例4

当遇到有较小变形的受热屏时,充气后带有弹性的气囊组能紧贴受热屏外壁,较好的适应这种变形,同时,应对工作台的形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另外,在拆卸或移动底座时,应先从上部与受热屏有接触的气囊组开始泄压,避免由于受热屏摩擦对气囊组的伤害。

当遇到有较大变形的受热屏时,应选择回形中部更大的气囊组来进行检修造作。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