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缓冲充气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1865发布日期:2019-05-15 21:3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缓冲充气袋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增强型缓冲充气袋。
背景技术
: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物品在运送过程中因相互碰撞而损坏,通常会采用缓冲充气袋塞在两个物品之间,从而在碰撞中能够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缓冲充气袋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环节的不同,对其具体的要求也会不同。因此,为了便于评估缓冲充气袋的具体质量需求,美国铁路协会(arr)将缓冲充气袋划分为5个等级标准,其在对外采购时要求缓冲充气袋的指标必须能够达到等级5的认证。等级5的缓冲充气袋一般都使用在散装船,火车等运输中,主要用在重型机械、钢卷及原纸等系列产品上。对于等级5的具体要求标准是:缓冲充气袋需要在45公分的空隙中测试达到21psi。然而,传统的缓冲充气袋的袋体由内袋和外袋构成。想要达到arr等级5的技术指标,则必须外袋材料的单位面积的克重提升至300克以上才能达到,然而现在大多数的编织袋厂商无法生产满足该克重的编织袋,即便有少量勉强能够加工出满足要求的产品,由于其合格率极低,且质量很不稳定,导致产品价格非常昂贵,且供不应求,绝大多数厂家极难购买到。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现在能够满足arr等级5认证的缓冲充气袋一直被国外少数大厂所垄断,产出率极低,价格高昂,且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当下市场的广大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增强型缓冲充气袋,其通过改变充气袋的袋体结构,使得采用普通材料制成的缓冲充气袋,也能够达到等级5的要求,甚至更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强型缓冲充气袋,包括外袋、内袋和充气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袋和所述内袋之间还设有一中袋;所述充气阀与所述内袋连通,并依次穿过所述中袋和所述外袋,将三层袋体固定在一起;所述外袋呈筒状,其开口分别位于上下两端,且通过密封形成上密封边和下密封边;所述中袋呈筒状,其开口分别位于左右两端,且不密封,所述内袋密闭呈一气腔。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中袋与所述外袋的上下两端都间隔3cm-5cm。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中袋和所述外袋上对应分别设置有阀孔。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内袋采用塑料膜。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中袋采用160-200克/平米的pp编织布。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外袋采用180-250克/平米的pp编织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的诞生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打破了外国少数公司的垄断。本方案制成的缓冲充气袋增加了中袋的技术特征,改变传统袋体的内部结构,在测试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21psi的arr等级5的技术标准,甚至还能够达到28psi的更高指标,其采用的方案结构简单,施工操作容易,且原料容易购买,且价格低廉,生产加工过程中合格率较高,相较现有的等级5缓冲充气袋更加轻薄。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未封口的外袋结构示意图。图3是封口后的外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未封口的中袋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袋、2-内袋、3-中袋、4-充气阀;11-上密封边、12-下密封边、13-外袋阀孔、31-中袋阀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袋1、内袋2、中袋3和充气阀4;其中,内袋2置于中袋3内,中袋3置于外袋1内,充气阀4与内袋2连通,并依次穿过中袋3和外袋1的袋体,并使三层袋体固定在一起。外袋1在未封口前,如图2所示,袋体呈筒状,且开口位于上下两端。外袋1密封后,如图3所示,袋体上下分别形成上密封边11和下密封边12,且在袋体上设有外袋阀孔13。中袋3如图4所示,袋体呈筒状,且开口位于左右两端,且两端开口不密封。在中袋3的袋体上还设有中袋阀孔31,所述中袋阀孔31与外袋阀孔13相对应。此外,中袋3距外袋1的上下两端的间距预留4cm。具体实施过程中,内袋2采用塑料膜。中袋3采用160克/平米的pp编织布。外袋1采用180克/平米的pp编织布。本发明的制造过程是:先将固定有充气阀4的内袋2横向套入中袋3内,并将充气阀4穿过中袋阀孔31;然后一起纵向套入外袋1中,然后再一起套入外袋1中,然后将充气阀4穿过外袋阀孔13并固定充气阀,然后将外袋1的上下两端开口封边。通过本方案制得的缓冲充气阀经测试100%可以达到21psi,少量甚至可以达到28psi,而本方案中所采用的160克/平米的pp编制布和180克/平米的pp编织布大多数编织袋厂商都可以生产,因此采购比较容易,且价格低廉。传统方案与本方案在美国铁路协会arr的等级测试中的效果对比图:arr标准气压要求测试条件传统方案本方案等级五21psi45cm空隙中小于21psi23~28psi美国铁路协会arr的等级五的测试指标,申请人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达到的一家公司,其他国家的产品虽然少量可以通过arr等级五的认证,但是产品质量极不稳定,良品率极低,而申请人公司通过改进后的工艺结构可以达到100%的满足要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方案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方案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方案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方案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方案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方案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方案范围内。本方案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