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4352发布日期:2019-05-10 23:2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输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属于环形物料运输装置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智能物流的未来发展将会体现出四个特点:智能化,一体化和层次化,柔性化与社会化。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大量运筹与决策的智能化;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智能物流系统的层次化;智能物流的发展会更加突出“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智能物流的发展将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化。

影响智能物流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智能运输,现有的自动运输装置大多为直线运输,将物料或者物件直线运输至指定位置,节省人工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当需要进行环形运输以方便多道工序的抽检时,自动运输线的结构多为复杂设备的结合,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自动运输装置大多为直线运输,将物料或者物件直线运输至指定位置,节省人工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当需要进行环形运输以方便多道工序的抽检时,自动运输线的结构多为复杂设备的结合,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电机、减速机、第一传动轴、第一皮带、支撑机构、托盘、第一承接机构和第二承接机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间设置呈环形结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焊接固定有第一传动轴,两个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转动连接,两个第一传动轴上均通过键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动轮,两个传动轮分别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第二支架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承接机构,第一承接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气缸、第一伸缩杆、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第一直线导轨、第一滑块、限位块、第二安装块、缓冲轴、第三支架、导向块、第三固定板、导向轴、第二电机、第二传动轴、第二皮带和第五安装板,第二固定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的一端通过螺栓垂直安装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安装板,两个第二安装板均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且第二安装板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三安装板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垂直对称设置有第四安装板,且两个第四安装板均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的相向一侧内壁上均通过螺栓竖直安装有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直线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五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五安装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五安装板与第四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架,且两个第三支架的一端均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三支架的顶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凸块,凸块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焊接固定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贯穿两个凸块,与两个凸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凸块的相向一侧设置有两个传动轮,两个传动轮均通过键与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两个传动轮上均活动安装有第二皮带;

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承接机构,第二承接机构包括第六安装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二气缸、第二伸缩杆、楔形块、第二直线导轨、第二滑块和导辊,第六安装板通过螺栓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六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板,第六安装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六安装板固定连接,且第二气缸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的顶端水平设置有若干导辊,若干导辊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支撑机构,若干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支撑板、支撑轴和第一安装块,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第一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水平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的两端均通过螺纹孔与两个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支撑板的外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块,若干第一安装块均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呈平行设置,第五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安装块,第二安装块为中间设置有螺纹孔的方形结构,且第二安装块通过螺栓与第一滑块固定安装,第二安装块内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缓冲轴,缓冲轴为软性材质,且缓冲轴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第三支架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端通过螺栓水平安装有导向块,导向块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三固定板,若干第三固定板均通过螺栓与导向块固定安装,且若干第三固定板的数量不少于两个,若干第三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有导向轴。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板为u形结构,第六安装板的顶端垂直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的底端均通过螺栓与第六安装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板的顶端通过螺栓水平安装有第三支撑板。

进一步地,第六安装板的顶端通过螺栓对称安装有楔形块,楔形块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

该物料运输装置的具体使用和工作过程为:

第一步,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间设置呈环形结构,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端均通过螺栓安装第一电机,将第一传动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上均通过键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动轮,两个传动轮分别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活动连接第一皮带;

第二步,在第二固定板的一端通过螺栓垂直安装第一安装板,将两个第二安装板均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且第二安装板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将第一气缸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将第一伸缩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将两个第四安装板均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

第三步,在两个第二安装板的相向一侧内壁上均通过螺栓竖直安装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直线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五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五安装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将第二安装块通过螺栓与第一滑块固定安装,第二安装块内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缓冲轴,将限位块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第四步,将两个第三支架的一端均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使得两个第三支架均位于第五安装板与第四安装板之间,在两个第三支架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端通过螺栓水平安装导向块,将若干第三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导向块固定安装,若干第三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导向轴;

第五步,在两个第三支架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凸块,凸块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二电机,且将第二传动轴贯穿两个凸块与两个凸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传动轮均通过键与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使得两个凸块位于两个凸块的相向一侧设置,两个传动轮上均活动安装有第二皮带;

第六步,第六安装板通过螺栓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六安装板固定连接,且第二气缸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的顶端水平设置有若干导辊,若干导辊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活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的相向一侧内壁上均通过螺栓竖直安装有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直线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五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五安装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开启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带动第一伸缩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三安装板上下移动,进而通过第一滑块带动第五安装板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第四安装板上下移动,当需要对第一皮带上传送的物件进行检测时,开启第一气缸,通过提升第四安装板将物件从第一皮带上脱离,并将物件传递至第二皮带,开启第二电机,将物件通过第二皮带传送至待检测处,完成抽检。

2、本发明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通过在第五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第二安装块,且第二安装块通过螺栓与第一滑块固定安装,第二安装块内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缓冲轴,且缓冲轴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在缓冲轴随第一滑块上下移动时,限位块能够在竖直方向对第一滑块进行限位,从而防止第一滑块滑出第一直线导轨外,同时缓冲轴为软性材质,能够缓冲第一滑块带动缓冲轴与限位块碰撞时产生的缓冲力,防止冲击力过大对第一滑块造成的损伤。

3、本发明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通过设置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六安装板固定连接,且第二气缸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的顶端水平设置有若干导辊,若干导辊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活动连接,开启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带动第二伸缩杆上下移动,当物件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处过渡时,第二气缸向上推动第二伸缩杆,进而推动导辊向上移动,导辊将物件脱离第一皮带,进而传送从第一支架传递至第二支架再由第二支架传递至第一支架完成环形传输。

4、本发明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通过设置楔形块,楔形块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当第二气缸推动第二伸缩杆上下移动时,第二支撑板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直线导轨上移动,楔形块能够为第二直线导轨提供支撑,从而实现第二支撑板为第三支撑板提供支撑力,使得物件在过度时更加稳定。

5、本发明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开启电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进而通过传动轮带动第一皮带进行移动,最终通过第一皮带直线物料或物件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移动,形成环节输送。

6、本发明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通过在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垂直设置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端通过螺纹孔水平安装支撑轴,并通过螺栓将第一安装块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使得支撑轴能够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物料在传送过程中更加稳定,增加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承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承接机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承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承接机构正视图。

图中: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一电机;4、减速机;5、第一传动轴;6、第一皮带;7、支撑机构;71、第一固定板;72、第一支撑板;73、支撑轴;74、第一安装块;8、托盘;9、第一承接机构;901、第二固定板;902、第一安装板;903、第二安装板;904、第一气缸;905、第一伸缩杆;906、第三安装板;907、第四安装板;908、第一直线导轨;909、第一滑块;910、限位块;911、第二安装块;912、缓冲轴;913、第三支架;914、导向块;915、第三固定板;916、导向轴;917、第二电机;918、第二传动轴;919、第二皮带;920、第五安装板;10、第二承接机构;101、第六安装板;102、第二支撑板;103、第三支撑板;104、第二气缸;105、第二伸缩杆;106、楔形块;107、第二直线导轨;108、第二滑块;109、导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7,一种智能环形物料运输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电机3、减速机4、第一传动轴5、第一皮带6、支撑机构7、托盘8、第一承接机构9和第二承接机构10,其中,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间设置呈环形结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一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速机4,减速机4的输出轴焊接固定有第一传动轴5,两个第一传动轴5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转动连接,两个第一传动轴5上均通过键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动轮,两个传动轮分别沿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长度方向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6,通过设置第一电机3,开启电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通过减速机4带动第一传动轴5转动,进而通过传动轮带动第一皮带6进行移动,最终通过第一皮带6直线物料或物件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上移动,形成环节输送。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底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支撑机构7,若干支撑机构7包括第一固定板71、第一支撑板72、支撑轴73和第一安装块74,第一固定板71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72,第一固定板71通过螺栓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72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板71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板72之间水平设置有支撑轴73,支撑轴73的两端均通过螺纹孔与两个第一支撑板72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支撑板72的外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块74,若干第一安装块74均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

第二支架2的中间设置有第一承接机构9,第一承接机构9包括第二固定板901、第一安装板902、第二安装板903、第一气缸904、第一伸缩杆905、第三安装板906、第四安装板907、第一直线导轨908、第一滑块909、限位块910、第二安装块911、缓冲轴912、第三支架913、导向块914、第三固定板915、导向轴916、第二电机917、第二传动轴918、第二皮带919和第五安装板920,其中,第二固定板90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架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901的一端通过螺栓垂直安装有第一安装板902,第一安装板902的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安装板903,两个第二安装板903均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902固定连接,且第二安装板90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901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903之间设置有第一气缸904,第一气缸90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902固定连接,第一气缸904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伸缩杆905,第一伸缩杆905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906固定连接,且第三安装板906与第一安装板902呈平行设置,第三安装板906远离第一气缸904的一端垂直对称设置有第四安装板907,且两个第四安装板907均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906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903的相向一侧内壁上均通过螺栓竖直安装有第一直线导轨908,第一直线导轨908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909,第一滑块90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五安装板920固定连接,第五安装板920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906固定连接,且第五安装板920与第二安装板903之间设置有第二安装块911,第二安装块911为中间设置有螺纹孔的方形结构,且第二安装块911通过螺栓与第一滑块909固定安装,第二安装块911内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缓冲轴912,缓冲轴912为软性材质,且缓冲轴912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910,限位块910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板903固定连接,第五安装板920与第四安装板907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架913,第三支架9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三支架913的一端均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901固定连接,两个第三支架913远离第二固定板901的一端通过螺栓水平安装有导向块914,导向块914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三固定板915,若干第三固定板915均通过螺栓与导向块914固定安装,且若干第三固定板915的数量不少于两个,若干第三固定板915的上端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有导向轴916,两个第三支架913的顶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凸块,凸块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917,且第二电机917的输出轴焊接固定有第二传动轴918,第二传动轴918贯穿两个凸块,与两个凸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凸块的相向一侧设置有两个传动轮,两个传动轮均通过键与第二传动轴918转动连接,两个传动轮上均活动安装有第二皮带919。

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承接机构10,第二承接机构10包括第六安装板101、第二支撑板102、第三支撑板103、第二气缸104、第二伸缩杆105、楔形块106、第二直线导轨107、第二滑块108和导辊109,其中,第六安装板101通过螺栓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用以支撑整个第二承接机构10,第六安装板101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板103,第三支撑板103为u形结构,第六安装板101与第三支撑板103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104,第二气缸10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六安装板101固定连接,且第二气缸104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伸缩杆105,第二伸缩杆105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撑板103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103的顶端水平设置有若干导辊109,若干导辊109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103活动连接。

第六安装板101的顶端垂直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02,两个第二支撑板102的底端均通过螺栓与第六安装板101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板102的顶端通过螺栓水平安装有第三支撑板103。

第六安装板101的顶端通过螺栓对称安装有楔形块106,楔形块106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直线导轨107,第二直线导轨107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08,第二滑块108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板102固定连接。

该物料运输装置的具体使用和工作过程为:

第一步,将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间设置呈环形结构,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一端均通过螺栓安装第一电机3,将第一传动轴5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5上均通过键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动轮,两个传动轮分别沿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长度方向活动连接第一皮带6;

第二步,在第二固定板901的一端通过螺栓垂直安装第一安装板902,将两个第二安装板903均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902固定连接,且第二安装板90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901固定连接,将第一气缸90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902固定连接,将第一伸缩杆905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906固定连接,将两个第四安装板907均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906固定连接;

第三步,在两个第二安装板903的相向一侧内壁上均通过螺栓竖直安装第一直线导轨908,第一直线导轨908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909,第一滑块90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五安装板920固定连接,第五安装板920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906固定连接,将第二安装块911通过螺栓与第一滑块909固定安装,第二安装块911内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缓冲轴912,将限位块910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板90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90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架2固定连接;

第四步,将两个第三支架913的一端均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板901固定连接,使得两个第三支架913均位于第五安装板920与第四安装板907之间,在两个第三支架913远离第二固定板901的一端通过螺栓水平安装导向块914,将若干第三固定板915通过螺栓与导向块914固定安装,若干第三固定板915的上端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导向轴916;

第五步,在两个第三支架913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凸块,凸块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第二电机917,且将第二传动轴918贯穿两个凸块与两个凸块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传动轮均通过键与第二传动轴918转动连接,使得两个凸块位于两个凸块的相向一侧设置,两个传动轮上均活动安装有第二皮带919;

第六步,第六安装板101通过螺栓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二气缸10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六安装板101固定连接,且第二气缸104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伸缩杆105,第二伸缩杆105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撑板103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103的顶端水平设置有若干导辊109,若干导辊109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103活动连接。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气缸904,第一气缸90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902固定连接,第一气缸904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伸缩杆905,第一伸缩杆905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906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903的相向一侧内壁上均通过螺栓竖直安装有第一直线导轨908,第一直线导轨908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909,第一滑块909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五安装板920固定连接,第五安装板920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安装板906固定连接,开启第一气缸904,第一气缸904带动第一伸缩杆90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三安装板906上下移动,进而通过第一滑块909带动第五安装板920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第四安装板907上下移动,当需要对第一皮带6上传送的物件进行检测时,开启第一气缸904,通过提升第四安装板907将物件从第一皮带6上脱离,并将物件传递至第二皮带919,开启第二电机917,将物件通过第二皮带919传送至待检测处,完成抽检;通过在第五安装板920与第二安装板903之间设置第二安装块911,且第二安装块911通过螺栓与第一滑块909固定安装,第二安装块911内通过螺纹孔固定安装缓冲轴912,且缓冲轴912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910,限位块910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板903固定连接,在缓冲轴912随第一滑块909上下移动时,限位块910能够在竖直方向对第一滑块909进行限位,从而防止第一滑块909滑出第一直线导轨908外,同时缓冲轴912为软性材质,能够缓冲第一滑块909带动缓冲轴912与限位块910碰撞时产生的缓冲力,防止冲击力过大对第一滑块909造成的损伤;通过设置第二气缸104,第二气缸10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第六安装板101固定连接,且第二气缸104的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伸缩杆105,第二伸缩杆105的顶端通过螺栓与第三支撑板103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103的顶端水平设置有若干导辊109,若干导辊109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103活动连接,开启第二气缸104,第二气缸104带动第二伸缩杆105上下移动,当物件在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连接处过渡时,第二气缸104向上推动第二伸缩杆105,进而推动导辊109向上移动,导辊109将物件脱离第一皮带6,进而传送从第一支架1传递至第二支架2再由第二支架2传递至第一支架1完成环形传输;通过设置楔形块106,楔形块106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直线导轨107,第二直线导轨107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08,第二滑块108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板102固定连接,当第二气缸104推动第二伸缩杆105上下移动时,第二支撑板102带动第二滑块108在第二直线导轨107上移动,楔形块106能够为第二直线导轨107提供支撑,从而实现第二支撑板102为第三支撑板103提供支撑力,使得物件在过度时更加稳定。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