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8910发布日期:2019-10-23 01:5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填充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带状的包装材料连续地形成多个袋部,并在各袋部填充填充材料的填充包装机。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对例如粉状或粒状的填充材料进行包装的旋转式填充包装机。在这种填充包装机中,通常作为包装材料的输送路径,设置有以俯视呈大致圆弧状的方式水平地延伸的圆周输送路径和与该圆周输送路径的终点相连的延长输送路径。

在圆周输送路中,带状的包装材料在以使折痕朝向下方的方式对折的状态下连续供给。在圆周输送路径上,包装材料边由沿周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纵向密封部保持,边沿周向被输送。各纵向密封部具备夹持包装材料的一对密封杆,对夹持在该一对密封杆之间的包装材料部分进行热封。由此,在包装材料形成从其上端到下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密封。

在包装材料中,纵向密封沿输送方向隔开给定的间隔而形成有多个。由此,在包装材料的相邻的纵向密封之间形成向上方开放的袋部。在圆周输送路中,在各袋部填充从上方供给的填充材料。

在圆周输送路径中完成了袋部的形成和填充材料的填充的包装材料部分从圆周输送路径输送至延长输送路径。在延长输送路径设置有用于在包装材料的上缘部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顶部密封的顶部密封部。

顶部密封部具备:加热部,其对包装材料的上缘部进行加热;以及加压部,其对由加热部加热后的上缘部进行加压而进行热封。加压部具备一对密封辊,在该密封辊之间夹压包装材料。在延长输送路径上,包装材料依次通过加热部和加压部,从而上缘部被密封,由此,袋部被密封。

如上所述,在圆周输送路径中,在纵向密封部的密封杆之间夹持包装材料,在延长输送路径中,在顶部密封部的加压部的密封辊之间夹持包装材料。另外,在从圆周输送路径的终点到延长输送路径的加压部的输送区域中,由引导构件从下侧支承包装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217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旋转式填充包装机的连续运转停止时,如果在纵向密封部及顶部密封部的加压部保持着夹持包装材料的状态,则会因余热导致包装材料变形或熔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填充包装机的连续运转停止时,每次都要从圆周输送路径和延长输送路径移除包装材料。因此,在重新开始填充包装机的连续运转时,每次都需要重新设置包装材料。

以往,向延长输送路径设置包装材料的作业由作业者在包装材料被圆周输送路径上的多个纵向密封部夹持的状态下手动进行。具体而言,作业者抓住位于圆周输送路径的终点的包装材料的前端部,并经过顶部密封部的加热部拉伸至加压部,且通至加压部的一对密封辊之间。由此,包装材料被加压部夹持,从而完成包装材料向延长输送路径的设置。

然而,延长输送路径上的加压部配置成远离圆周输送路径的终点,并且在它们之间设置有包括可成为高温的加热部的构成部件在内的各种部件。因此,在避免与周边部件的干涉的同时将包装材料拉伸为较长而适当地设置在加压部的作业容易变得复杂。另外,作业者需要一边注意自己的身体不与加热部等周边部件接触一边进行作业,所以容易花费作业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包装材料的设置作业的简化和时间缩短的填充包装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填充包装机中,在将连续供给的带状的包装材料沿着俯视呈大致圆弧状地延伸的圆周输送路径和与该圆周输送路径的终点相连的延长输送路径输送的同时,在所述圆周输送路径中,将沿所述包装材料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袋部分别形成为上方开放,并且在各个所述袋部填充填充材料,在所述延长输送路径中,依次进行由加热部进行的加热和由加压部进行的夹压,从而对所述包装材料的上缘部进行热封,由此密封所述袋部,所述填充包装机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夹持体,在所述延长输送路径中,横跨所述圆周输送路径的终点与所述加压部之间的给定的输送区域,夹持所述包装材料;以及驱动单元,其使所述一对夹持体向从所述终点朝所述加压部送出所述包装材料的方向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填充包装机,能够横跨给定的输送区域通过一对夹持体一边夹持位于圆周输送路径的终点与延长输送路径的加压部之间的包装材料部分,一边将该包装材料部分送入到加压部侧。另外,通过旋转驱动一对夹持体,能够将夹持在一对夹持体之间的包装材料部分自动地送入到加压部。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包装材料向延长输送路径的设置作业的自动化。因此,能够实现包装材料的设置作业的简化和时间缩短,由此,能够实现作业者的劳力减轻、安全性的提高以及生产率的提高。

另外,在使完成了包装材料的设置的填充包装机连续运转时,能够通过一对夹持体来引导包装材料在延长输送路径中的移动。因此,在延长输送路径中,能够实现包装材料的输送的顺畅化,从而抑制包装材料的松弛、钩挂、弯折等。因此,能够使包装材料的上缘部相对于加压部的高度位置高精度地通过,由此,能够实现顶部密封的位置精度的提高。另外,在加压部的下游侧设有对包装材料的纵向密封进行切割工序的切断部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纵向密封相对于切断部的位置对准精度,能够实现切割工序的精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填充包装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填充包装机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填充包装机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由图1所示的填充包装机制造的连续袋体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5为设置于延长输送路径的第一引导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第一引导机构及第三引导机构的侧面的图5的a线向视图。

图7为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第一引导机构及第三引导机构的图5的b线向视图。

图8为表示第一引导机构的一部分的图6的c-c线剖视图。

图9为表示第二引导机构及其周边部的俯视图。

图10为表示第三引导机构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第三引导机构的侧视图。

图12为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观察第三引导机构的图11的d-d线剖视图。

图13为表示填充包装机的连续运转状态下的第一引导机构的与图5同样的俯视图。

图14为表示间隔调整机构的变形例的与图8同样的剖视图。

图15为表示送风单元的变形例的与图9同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填充包装机(以下,也简称为“包装机”)进行说明。

[1.包装机]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包装机1中,使用由带状的薄膜或片材构成的包装材料200。通过包装机1,在包装材料200形成连续袋体205(参照图4)。

为了形成连续袋体205,包装材料200在沿水平方向被输送的同时,在其短边方向中央被对折以形成向下凸出的折痕。对折的包装材料200在其长度方向上每隔给定间隔被粘接或密封。

由此,如图4所示,在包装材料200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密封201,在相邻的纵向密封201之间形成向上方开放的袋部202。在包装材料200的长度方向上,袋部202连续形成,在各袋部202填充从上方供给的填充材料203。

接着,通过粘接或密封而在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形成顶部密封204,从而封闭填充有填充材料203的袋部202的上端开口。由此,形成连续地具有密封的多个袋部202的连续袋体205。

连续袋体205例如沿着相邻的袋部202之间的纵向密封201被切断而分离成由单独的袋部202或多个连续的袋部202构成的袋体,或者被加工成沿着相邻的袋部202之间的纵向密封201打入了齿孔207的袋体。

如图1~图3所示,包装机1具有作为支承后述的各种构成部件的支承体的主体框架10。主体框架10固定在建筑物的地板等水平面。包装机1还具有:包装材料供给部12,其供给包装材料200;以及折叠部14,其在将从包装材料供给部12供给的包装材料200沿大致水平方向进行引导的同时,以沿该包装材料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线为支点将包装材料200折叠成大致v字状。

如图1~图4所示,包装机1还包括:填充材料填充部15,其将由折叠部14折叠后的包装材料200的一对包装材料片在长度方向上隔开给定间隔地热粘接,由此连续地形成上述的纵向密封201和袋部202,并将填充材料203填充到各袋部202;填充材料供给部16,其向填充材料填充部15供给填充材料203;顶部密封部17,其对填充有填充材料203的各袋部202的上端进行热粘接而形成上述的顶部密封204;以及切断部18,其在相邻的袋部202之间的纵向密封201形成齿孔207。

[2.包装材料供给部]

如图1所示,包装材料供给部12具有:支轴(轴)22,其对卷绕有由具有给定的横向宽度的带状的薄膜或片材构成的包装材料200的卷筒21进行支承;以及多个辊23,将从安装于支轴22的卷筒21抽出的包装材料200引导到折叠部14。

[3.折叠部]

如图3所示,折叠部14具有折叠引导件24,该折叠引导件24与从包装材料供给部12的最后的辊23朝向大致水平方向输送的包装材料200的上表面接触。折叠引导件24具有大致v字状的截面形状。折叠引导件24的上方打开角(v字截面的上方打开角)沿着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随着远离最后的辊23而逐渐减小。

[4.填充材料填充部]

如图1及图2所示,填充材料填充部15具有:固定台30,其固定于主体框架10;以及旋转台31,其以能够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26作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主体框架10。固定台30例如由圆形的板材构成,相对于铅垂方向大致垂直地配置。旋转台31例如由环状的板材构成,相对于铅垂方向大致垂直地配置。旋转台31与固定台30呈同心圆状地配置。旋转台31通过电动机(未图示)等驱动源而绕轴26旋转驱动。

如图1及图3所示,多个(n个:n为整数)纵向密封部32在以轴26为中心的圆周上隔开给定的间隔(360度/n的角度间隔)地配置于旋转台31。各纵向密封部32具有:固定密封杆33,其固定于旋转台31;以及可动密封杆34,其配置于固定密封杆33的径向外侧。

固定密封杆33在旋转台31上配置成沿上下方向延伸。固定密封杆33的径向外侧的面成为配置在以上述轴26为中心的密封基准圆35(参照图2)上的加热面。另外,密封基准圆35的直径既可以固定为恒定值,也可以通过给定的调整机构(未图示)使纵向密封部32沿径向移动,从而能够调整密封基准圆35的直径。

如图2所示,在填充材料填充部15形成有构成包装材料输送路径210的一部分的圆周输送路径211。圆周输送路径211形成为:沿着上述密封基准圆35中的从给定的起点213到给定的终点214的周向区域,边在俯视时呈圆弧状地弯曲边延伸。圆周输送路径211遍及密封基准圆35的半周以上的区域而形成。

如图1及图3所示,可动密封杆34经由沿与密封基准圆35的切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轴(shaft)36(参照图1)与固定密封杆33连结。可动密封杆34设置成能够绕上述轴36枢轴旋转,从而能够在密封位置(图1中右侧的可动密封杆34的位置)与非密封位置(图1中左侧的可动密封杆34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密封位置为隔着包装材料200与固定密封杆33的加热面压接的位置,所述非密封位置为与固定密封杆33的加热面分离而向外侧倾倒的位置。

可动密封杆34的加热面由在密封位置处的与固定密封杆33的加热面对置的对置面构成。可动密封杆34与固定于主体框架10的引导机构38(参照图1)卡合,以使绕上述轴36的角度位置根据绕上述轴26的周向位置发生变化。由此,可动密封杆34在上述密封基准圆35中位于圆周输送路径211上时配置在密封位置,在位于其他周向区域时与固定密封杆33的加热面分离。

如图1所示,填充材料填充部15具有与轴26平行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升降轴43。多个升降轴43经由后述的升降机构与旋转台31连结,从而与旋转台31一起绕轴26旋转。多个升降轴43与多个纵向密封部32分别对应地在以轴26为中心的圆周上隔开固定的间隔而配置。

在升降轴43的上部经由臂47连结有漏斗状的填充槽48。填充槽48在俯视时配置在上述密封基准圆35(参照图2)上,并且在绕轴26的周向上配置在相邻的纵向密封部32之间的中央部(参照图3)。

升降轴43的下部被升降机构(未图示)支承,该升降机构根据绕轴26的周向位置使升降轴43及填充槽48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由此,填充槽48的下端部在位于上述圆周输送路径211上时,配置在低至能够伸入到包装材料200的袋部202的程度的下降位置,在位于其他周向区域时,退避到比包装材料200靠上侧的上升位置。

[5.填充材料供给部]

如图1及图3所示,填充材料供给部16将用于填充至袋部202的填充材料203(参照图4)向填充槽48落下供给。填充材料供给部16具备:计量板52,其设置成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51旋转驱动;以及供给料斗54,其配置在计量板52的上方。计量板52通过电动机(未图示)等驱动源而绕轴51旋转驱动。填充材料供给部16的轴51配置成与旋转台31的轴26平行,在俯视时,以从旋转台31的轴26偏移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密封基准圆35的内侧。

如图3所示,在计量板52贯通设置有多个计量孔56。多个计量孔56在以轴51为中心的圆周58上隔开固定间隔地配置。如图2所示,圆周58配置成在俯视时与圆周输送路径211的一部分大致重合。在圆周58与圆周输送路径211重合的圆周区域中,计量孔56配置在填充槽48的上方。在该周向区域中,通过打开设置在填充槽48与计量孔56之间的挡板机构59(参照图1),从而从计量孔56向填充槽48供给一定量的填充材料203。

[6.顶部密封部]

如图1及图3所示,顶部密封部17在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形成顶部密封204(参照图4)。如图2所示,顶部密封部17配置于延长输送路径212,该延长输送路径212以与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相连的方式设置于包装材料输送路径210。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也是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起点。

如图1和图2所示,顶部密封部17具有:加热部60,其对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进行加热;加压部66,其对由加热部60加热后的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进行加压而进行热封。

加热部60在延长输送路径212上,横跨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起点214)与加压部66之间的给定的输送区域而设置。加热部60在由加压部66进行的密封前对包装材料200中的各袋部202的上端开口缘进行预加热。

如图2及图3所示,加热部60例如具有分别内置有加热器的一对加热板61、62。一对加热板61、62分别为以沿着延长输送路径212延伸的方式配置的长条构件。一对加热板61、62隔着微小的间隙而对置配置。由此,一对加热板61、62能够以不妨碍在延长输送路径212上的包装材料200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移动的程度的压力对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进行夹压。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在通过一对加热板61、62之间时,通过与经加热的加热板61、62的接触而被加热。

一对加热板61、62被支承于主体框架10。一个加热板61能够在与另一个加热板62对置的对置位置和从另一个加热板62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另一个加热板62被固定于主体框架10。

如图1及图2所示,加压部66在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与加热部60的下游侧相邻配置。加压部66具备一对密封辊67、68。由加热部60预先加热后的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通过被一对密封辊67、68夹压而被密封。由此,袋部202被完全密封,从而形成连续袋体205。

一对密封辊67、68能够通过电动机等驱动源(未图示)而旋转驱动。由此,能够将包装材料200中的被一对密封辊67、68夹持的部分顺畅地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下游侧送出。

在包装材料输送路径210上,包装材料200由配置于圆周输送路径211的多个纵向密封部32和配置于延长输送路径212的顶部密封部17的加压部66夹持。由此,在圆周输送路径211中可通过多个纵向密封部32来支承包装材料200,在延长输送路径212中可通过加压部66来支承包装材料200。

而且,在从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起点214到加压部66的输送区域中,由引导机构70(参照图5~图9)来支承包装材料200。关于引导机构70的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7.切断部]

切断部18在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与顶部密封部17的下游侧相邻配置。切断部18例如包括旋转式切割器69。切割器69在纵向密封201的短边方向中央切断在顶部密封部17中所形成的连续袋体205,或者在纵向密封201的短边方向中央形成齿孔207(参照图4)。

[8.连续运转时的动作]

包装机1的连续运转是在包装材料200设置于包括圆周输送路径211和延长输送路径212在内的包装材料输送路径210的状态下进行的。另外,在包装机1的连续运转开始时间点已经位于圆周输送路径211及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200的袋部202中也可以不填充填充材料203。

参照图1~图3对连续运转时的包装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当由作业者操作设置于包装机1的给定的运转按钮时,与旋转台31驱动连接的电动机等驱动源的电源被接通,旋转台31绕轴26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与旋转台31一起旋转的纵向密封部32的固定密封杆33及可动密封杆34将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输送力传递给包装材料200。

由此,在包装材料供给部12中,包装材料200从卷筒21抽出,并由多个辊23向上方引导。从最后的辊23送出的包装材料200将其主要面(表面及背面)取向为与水平面大致平行。如此从包装材料供给部12抽出的包装材料200在折叠部14中一边沿着v字形横截面的折叠引导件24的下表面被输送,一边以沿包装材料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线为界而对折。

在填充材料填充部15中,升降轴43及填充槽48与旋转台31一起旋转,并且与该旋转联动地通过上述升降机构(未图示)而进行升降。填充槽48在形成有圆周输送路径211的周向区域内配置在下降位置,在除此以外的周向区域内配置在上升位置。

在圆周输送路径211中,包装材料200在被纵向密封部32支承的状态下,随着旋转台31的旋转而沿周向移动。在此期间,填充槽48的下端部位于相邻的纵向密封部32之间。

纵向密封部32的可动密封杆34通过上述引导机构38的引导,在通过圆周输送路径211的起点213时,从非密封位置(完全打开状态)移动到密封位置(完全闭合状态)。可动密封杆34在形成有圆周输送路径211的周向区域内被保持在密封位置,并隔着包装材料200与固定密封杆33接触。

由此,在圆周输送路径211中,被固定密封杆33和可动密封杆34的加热面夹持的包装材料200部分被加热,从而形成纵向密封201。其结果为,在包装材料200的相邻的纵向密封201之间形成上缘开口的袋部202。在圆周输送路径211中,沿包装材料200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袋部202分别以使上方开放的方式形成于包装材料200。

在填充材料供给部16的圆周58与圆周输送路径211重合的周向区域中,从计量孔56落下的填充材料203经由填充槽48填充至包装材料200的袋部202。

纵向密封部32的可动密封杆34在通过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时,由引导机构38从密封位置引导到非密封位置。由此,包装材料200从纵向密封部32释放,并从圆周输送路径211抽出至延长输送路径212。

包装材料200在填充材料203填充到上缘开口的袋部202的状态下,被供给到延长输送路径212。在延长输送路径212中,包装材料200边由后述的引导机构70引导,边向顶部密封部17被供给。在顶部密封部17中,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被加热部60加热后,被加压部66加压,由此,在包装材料200形成顶部密封204。这样,在顶部密封部17中,形成连续地具有密封的袋部202的连续袋体205。

然后,连续袋体205被输送到切断部18。在切断部18中,连续袋体205的纵向密封201被切断,或者在纵向密封201打入齿孔207。

[9.顶部密封部的引导机构]

在顶部密封部17设置有引导机构70,该引导机构70对在延长输送路径212上的包装材料200沿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移动进行引导。

主要参照图5~图13对引导机构7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5为引导机构70的后述的第一引导机构72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引导机构70的第一引导机构72及后述的第三引导机构150的侧面的图5的a线向视图,图7为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游侧观察第一引导机构72及第三引导机构150的图5的b线向视图,图8为表示第一引导机构72的一部分的图6的c-c线剖视图,图9为表示后述的第二引导机构120及其周边部的俯视图,图10为表示引导机构70的第三引导机构150的俯视图,图11为表示第三引导机构150的侧视图,图12为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观察第三引导机构150的图11的d-d线剖视图,图13为表示填充包装机1的连续运转状态下的第一引导机构72的与图5同样的俯视图。

引导机构70具备:第一引导机构72,其对包装材料200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进行引导;第二引导机构120,其在比第一引导机构72靠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上游侧对包装材料200进行引导;以及第三引导机构150,其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与第一引导机构72重合的区域内对包装材料200的下缘部进行引导。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引导机构72和第三引导机构150设置在被主体框架10(参见图1至图3)支承的基板71上。基板71例如沿着水平面配置。基板71既可以固定于主体框架10,也可以能够升降地安装于主体框架10。

基板71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与加热部60重叠配置。基板71配置成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相对于加热部60分别向上游侧和下游侧突出。基板71配置于比加压部66靠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上游侧。

如图9所示,第二引导机构120通过固定于主体框架10(参照图1~图3)的例如管状的支柱127,例如以悬臂状被支承。支柱127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与第二夹持体80的从动辊82的上游侧相邻配置。

以下,对第一引导机构72、第二引导机构120及第三引导机构150的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9-1.第一引导机构]

如图5及图7所示,第一引导机构72具备夹持包装材料200的第一夹持体73及第二夹持体80。第一夹持体73及第二夹持体80在延长输送路径212中,横跨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起点214)与加压部66之间的给定的输送区域,夹持包装材料200(参照图2)。

第一夹持体73具备:驱动辊74,其由后述的驱动机构90旋转驱动;从动辊75,其从动于驱动辊7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以及环状的带76,其卷挂于驱动辊74和从动辊75。第一夹持体73还包括辅助辊77,该辅助辊77在带76的内侧配置于驱动辊74与从动辊75之间。

驱动辊74、从动辊75及辅助辊77分别具有相互平行的支轴74a、75a、77a。支轴74a、75a、77a例如沿铅垂方向配置。驱动辊74和从动辊75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高度位置。辅助辊77也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驱动辊74及从动辊75相同的高度位置。驱动辊74和从动辊75例如具有相同的直径。辅助辊77例如也具有与驱动辊74和从动辊75相同的直径。辅助辊77的外周面在周向的2个部位与带76的内周面接触。

如图5~图8所示,驱动辊74的支轴74a及辅助辊77的支轴77a在各自的下端部被支承于第一可动板78,该第一可动板78配置在基板71的上方且配置在驱动辊74及辅助辊77的下方。驱动辊74的支轴74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一可动板78,驱动辊74以与支轴74a一起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支轴74a。

辅助辊77的支轴77a的下端部固定于第一可动板78,辅助辊7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轴77a支承。

从动辊75的支轴75a及辅助辊77的支轴77a在各自的上端部被支承于连结构件79,该连结构件79配置在从动辊75及辅助辊77的上方。支轴75a、77a的上端部固定于连结构件79。从动辊7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轴75a支承。

如图5所示,第二夹持体80具备:驱动辊81,其由后述的驱动机构90旋转驱动;从动辊82,其从动于驱动辊8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以及环状的带83,其卷挂于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

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分别具有相互平行的支轴81a、82a。支轴81a、82a例如沿铅垂方向配置。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高度位置。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例如具有相同的直径。

如图5、图7及图8所示,驱动辊81及从动辊82的支轴81a、82a在各自的下端部被支承于第二可动板84,该第二可动板84配置在基板71的上方且配置在驱动辊81及从动辊82的下方。第二可动板84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第一可动板78相同的高度位置。

驱动辊81的支轴81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二可动板84,驱动辊81以与支轴81a一起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支轴81a。从动辊82的支轴82a的下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二可动板84,从动辊82以与支轴82a一起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支轴82a。

另外,从动辊82的支轴82a也可以固定于第二可动板84,在这种情况下,从动辊8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轴82a支承。

如图5所示,第一夹持体73的驱动辊74与第二夹持体80的驱动辊81隔着两条带76、83彼此相邻配置。由此,能够将包装材料200夹持在一对驱动辊74、81之间。

第一夹持体73的从动辊75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配置于比第二夹持体80的从动辊82靠上游侧(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起点214侧)。从动辊75在俯视时配置于与旋转台31的周缘部重合的位置(参照图9)。

第一夹持体73的辅助辊77夹着两条带76、83与第二夹持体80的从动辊82相邻配置。由此,能够将包装材料200夹持在第一夹持体73的辅助辊77与第二夹持体80的从动辊82之间。

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的与第二夹持体80对置的对置部和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的与第一夹持体73对置的对置部沿着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相互平行且彼此相邻地配置。在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与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之间形成有俯视呈直线状的间隙,包装材料200穿过该间隙被输送。即,两个带76、83构成了延长输送路径212的一部分。

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的构成延长输送路径212的部分与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的构成延长输送路径212的部分相比,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上游侧(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起点214侧)突出配置。如此突出的带76的部分成为承受包装材料200的从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起点214)送出的部分的承受部76a。承受部76a横跨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的与从动辊82及辅助辊77之间的轴心间距离相等的长度区域而形成。

在俯视时,在第一夹持体73的驱动辊74的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下游侧相邻配置有加压部66的一个密封辊67,在第二夹持体80的驱动辊81的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下游侧相邻配置有加压部66的另一个密封辊68。在俯视时,加压部66的一对密封辊67、68之间的间隙配置在形成于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与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之间的直线状的间隙的延长线上。

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引导机构72还包括作为使第一夹持体73和第二夹持体80旋转驱动的驱动单元的驱动机构90。

驱动机构90具有:作为驱动源的例如电动式的电动机91;与该电动机91驱动连结的驱动齿轮92;设置在第一夹持体73的驱动辊74的支轴74a的下端部,并与驱动齿轮92啮合的第一被动齿轮93;设置在第二夹持体80的驱动辊81的支轴81a的下端部的第二被动齿轮95;以及与驱动齿轮92和第二被动齿轮95啮合的中间齿轮94。

驱动齿轮92、第一被动齿轮93、中间齿轮94及第二被动齿轮95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基板71与第一可动板78之间及基板71与第二可动板84之间。

第一被动齿轮93及第二被动齿轮95与驱动辊74、81的支轴74a、81a一体地设置。但是,也可以将与支轴74a、81a分体的第一被动齿轮93及第二被动齿轮95固定于支轴74a、81a。第一被动齿轮93和第二被动齿轮95彼此具有相同的直径。

驱动齿轮92和中间齿轮94以能够绕与驱动辊74、81的支轴74a、81a平行的轴心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板71。驱动齿轮92例如与第一被动齿轮93和第二被动齿轮95相比直径较大。中间齿轮94例如具有与驱动齿轮92相同的直径。

当通过电动机91使驱动齿轮92向图8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时,第一被动齿轮93和中间齿轮94向图8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被动齿轮95向图8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即,第一被动齿轮93和第二被动齿轮95彼此向相反方向旋转。第一被动齿轮93和第二被动齿轮95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通过这样使驱动机构90动作,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221旋转,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向图5的顺时针方向222旋转。由此,夹持在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与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之间的包装材料200在延长输送路径212上向从起点214朝加压部66的方向206送出。

包装材料200的袋部202的厚度根据袋部202中的填充材料203的有无、填充材料203的填充量、填充材料203的种类、包装材料200的种类等而不同。如果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与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之间的间隔为恒定,则根据包装材料200的袋部202的厚度,第一夹持体73与第二夹持体80对包装材料200的夹持力可能会产生过大或不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装机1具备调整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与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之间的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100。

如图6~图8所示,间隔调整机构100具备:作为驱动源的例如电动式的电动机101;由电动机101旋转驱动的小齿轮102;与小齿轮102啮合的第一齿条103;以及夹着小齿轮102与第一齿条103对置配置并与小齿轮102啮合的第二齿条104。

小齿轮102、第一齿条103及第二齿条104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基板71与第一可动板78及基板71与第二可动板84之间。小齿轮102以能够绕沿铅垂方向延伸的轴心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板71。第一齿条103和第二齿条104配置成沿着与铅垂方向和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正交的滑动方向111,相互平行地延伸。第一齿条103固定于第一可动板78的下表面,第二齿条104固定于第二可动板84的下表面。

间隔调整机构100还具备:第一轨道105,其与第一齿条103及第二齿条104平行地配置,并固定于基板71的上表面;以及第二轨道106,其在比第一轨道105靠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下游侧与第一轨道105平行地配置,并固定于基板71的上表面。

在第一可动板78的下表面固定有一对滑块107、108,一个滑块107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一轨道105卡合,另一个滑块10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二轨道106卡合。同样地,在第二可动板84的下表面固定有一对滑块109、110,一个滑块109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一轨道105卡合,另一个滑块11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第二轨道106卡合。

当由电动机101旋转驱动小齿轮102时,第一齿条103和第二齿条104沿滑动方向111彼此向相反方向滑动移动。由此,第一可动板78和第二可动板84与第一齿条103和第二齿条104一起沿滑动方向111彼此向相反方向滑动移动。

通过这样的间隔调整机构100的动作,支承于第一可动板78的第一夹持体73和支承于第二可动板84的第二夹持体80沿滑动方向111以相互接近或离开的方式滑动移动。由此,能够根据包装材料200的袋部202的厚度,将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与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之间的间隔例如像图5所示那样设为比较小,或者例如像图13所示那样设为比较大。

[9-2.第二引导机构]

如图9所示,第二引导机构120设置在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起点214与第一引导机构72的承受部76a之间的输送区域。第二引导机构120具有:作为从下侧支承包装材料200的第一引导部的底面部121;和作为从该底面部121立起的第二引导部的侧壁部122。底面部121和侧壁部122例如一体地设置。但是,底面部121和侧壁部122也可以由相互固定的独立构件构成。

底面部121例如沿水平面配置,在俯视时,例如具有沿着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延伸的细长形状。底面部121的下游侧端部以在俯视时与承受部76a重合的方式配置在承受部76a的下方。

侧壁部122的下缘部与底面部121的、与承受部76a相反的一侧的缘部相连。侧壁部122经由连结部件128与支柱127连结。侧壁部12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与延长输送路径212上的包装材料200部分重叠的高度位置。侧壁部122优选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与包装材料200的整个高度范围重叠。

侧壁部122具备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相连的第一侧壁部123、第二侧壁部124、第三侧壁部125及第四侧壁部126。第一侧壁部123、第二侧壁部124、第三侧壁部125及第四侧壁部126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下游侧起按该顺序配置。

第一侧壁部123在俯视时配置于比旋转台31的周缘部靠径向外侧。第一侧壁部123与承受部76a对置配置。第一侧壁部123与承受部76a平行地配置。在承受部76a与第一侧壁部123之间,至少形成有能够使填充有填充材料203的状态下的袋部202通过的程度的间隔。

第二侧壁部124、第三侧壁部125及第四侧壁部126在俯视时相对于承受部76a倾斜地配置为:随着趋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上游侧而逐渐远离承受部76a。

第二侧壁部124在俯视时配置于比旋转台31的周缘部靠径向外侧。第二侧壁部124在比第一侧壁部123靠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上游侧与承受部76a对置配置,承受部76a与第二侧壁部124之间的间隔随着趋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上游侧而逐渐扩大。

第三侧壁部125和第四侧壁部126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配置于比承受部76a靠上游侧。在俯视时,第三侧壁部125相对于承受部76a的倾斜角度比第二侧壁部124相对于承受部76a的倾斜角度大,第四侧壁部126相对于承受部76a的倾斜角度比第三侧壁部125相对于承受部76a的倾斜角度大。

在俯视时,第三侧壁部125以跨越旋转台31的周缘部的方式配置,第四侧壁部126配置于比旋转台31的周缘部靠径向内侧。第三侧壁部125在俯视时以沿着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处的假想切线的方向配置。

从圆周输送路径211送出到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200部分边由第二引导机构120的底面部121和侧壁部122引导,边通过第一引导机构72的承受部76a与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之间,并被引导到第一引导机构72的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与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之间的间隙。

为了可靠地实现第二引导机构120对包装材料200的引导,包装机1还具备:第一送风机构130,其作为从与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相反的一侧朝向延长输送路径212送风的第一送风单元;第二送风机构140,其作为朝向延长输送路径212的比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靠上游侧部分送风的第二送风单元。

另外,在附图中,第一送风机构130及第二送风机构140仅图示于图9,省略了图1~图3中的图示。

第一送风机构130具备:作为送风源的压缩机131;与压缩机131连接的管道部132;以及将从压缩机131供给至管道部132的空气朝向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喷出的喷嘴部136。

压缩机131配置在固定台30的下方,例如经由固定台30支承于主体框架10。管道部132固定在固定台30的上表面。在俯视时,管道部132设置成从固定台30上的给定位置朝向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向径向外侧延伸到固定台30的周缘部。

管道部132的基端部(径向内侧端部)例如经由固定台30的贯通孔(未图示)与压缩机131连接。在俯视时,导管部132具有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逐渐扩大的宽度。管道部132的基端侧(径向内侧)的端面被封闭,管道部132的前端侧(径向外侧)的端面形成为在整个面开口的开口部133。

在旋转台31的径向内侧缘部固定有或一体地设置有从旋转台31立起的周壁部134。周壁部134能够与旋转台31一起旋转。周壁部134遍及旋转台31的整周设置。在周壁部134上,沿周向隔开例如固定的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135。在周壁部134的周向上,相邻的贯通孔135之间的间隔设为:根据旋转台31的旋转位置,一个或两个贯通孔135与管道部132的开口部133对置配置的间隔。

喷嘴部136在旋转台3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多个喷嘴部136隔开与周壁部134的贯通孔135相同的角度间隔而配置。各喷嘴部136设置为从周壁部134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各喷嘴部136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截面形状。

各喷嘴部136的基端部(径向内侧端部)设置于周壁部134的与贯通孔135一致的周向位置,并与贯通孔135连通。由此,各喷嘴部136根据旋转台31的旋转位置,能够经由周壁部134的贯通孔135与管道部132连接。

各喷嘴部136的前端部(径向外侧端部)形成为喷出口。喷嘴部136的喷出口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细长。喷嘴部136的喷出口在旋转台31的径向上配置于比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靠内侧。

从压缩机131供给到管道部132的空气从与管道部132的开口部133连接的喷嘴部136的喷出口朝向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向旋转台31的径向外侧送出。

从圆周输送路径211送出到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200部分接受来自第一送风机构130的喷嘴部136的送风,而被压贴到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此时,包装材料200接受来自延长输送路径212的斜上游侧的送风。由此,顺畅地实现沿着侧壁部122的包装材料200的引导。

第二送风机构140具备喷出从送风源(未图示)供给的空气的喷嘴部141。喷嘴部141通过支承部件142支承于主体框架10。喷嘴部141在旋转台31的径向上配置于比包装材料200靠外侧。即,喷嘴部141隔着包装材料200配置于与第一送风机构130的喷嘴部136相反的一侧。

设置于喷嘴部141的前端的喷出口配置于比旋转台31的周缘部靠径向外侧。在旋转台31的周向上,喷嘴部141的喷出口配置在与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起点214大致相同的位置。在俯视时,喷嘴部141的喷出口朝向随着趋向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下游侧而向旋转台31的径向内侧倾斜的方向配置。

以沿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的假想切线的方式送出到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200部分接受来自第二送风机构140的喷嘴部141的送风,而向比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靠径向内侧顺畅地被引导。由此,能够实现沿着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的包装材料200的顺畅的引导。

[9-3.第三引导机构]

如图6、图7及图10~图12所示,第三引导机构150具备:引导构件151,其作为在延长输送路径212中从下侧支承包装材料200的支承部;以及一对侧壁153,对包装材料200的下缘部进行引导。

如图10的俯视图、图11的侧视图以及图12的剖视图所示,引导构件151是沿着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以带状延伸的细长部件。引导构件151例如是实心的板材。引导构件151由单个构件构成。引导构件151例如由不锈钢构成,但引导构件151的材料并不限定于此。

引导构件151的短边方向配置为与第一可动板78和第二可动板84的滑动方向111平行(参照图7和图8)。引导构件151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于引导构件151的厚度。

引导构件151的上表面的整个面由平滑的面(平坦的面)构成。另一方面,在引导构件151的下表面,以在引导构件151的长度方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例如隔开固定的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凹槽152。各凹槽152设置成沿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正交的方向,即引导构件151的短边方向延伸。各凹槽152遍及引导构件151的从一个侧面到另一个侧面的整个宽度而设置(参见图12)。各凹槽152具有倒u字状的截面形状(参照图11)。通过像这样在引导构件151的下表面设置多个凹槽152,使得引导构件151容易如图11所示那样在侧视时成为弯曲形状。

另外,凹槽152延伸的方向只要是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交叉的方向,则不一定是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正交的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倾斜的方向。

在引导构件151设置有沿短边方向(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正交的方向)贯穿引导构件151的多个插通孔158、159。插通孔158、159沿引导构件151的长度方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例如两个。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上游侧的插通孔158例如配置在从上游侧起的第二个凹槽152与第三个凹槽152之间,下游侧的插通孔159配置在例如从下游侧起的第二个凹槽152与第三个凹槽152之间。

如图6所示,引导构件151配置在基板71的上方且配置在加热部60和加压部66的下方。引导构件151与加热部60及加压部66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重叠配置。更具体而言,引导构件151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从比加热部60的上游端靠上游侧的位置连续地延伸到比加压部66的下游端靠下游侧的位置。即,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引导构件151配置成比加热部60向上游侧突出,且比加压部66向下游侧突出。

引导构件151配置在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及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的下方。引导构件151与第一和第二夹持体73、80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重叠配置。在俯视时,引导构件151与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和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之间的间隙重叠配置。引导构件151的上游端与辅助辊77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重叠配置,并配置于比辅助辊77的支轴77a靠上游侧。

引导构件151配置在基板71的上方,并通过从基板71立起的支承部161、164支承于基板71。支承部161、164沿引导构件151的长度方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例如两个。

在引导构件151的短边方向、即第一可动板78及第二可动板84的滑动方向111上,各支承部161、164配置在第一可动板78与第二可动板84之间。在引导构件151的长度方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上游侧的支承部161配置在第一轨道105与第二齿条104之间,下游侧的支承部164配置于比驱动齿轮92靠下游侧。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下游侧的支承部164配置成比基板71的下游侧端部向下游侧突出。

在各支承部161、164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162、165。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上游侧的支承部161的长孔162配置在辅助辊77与第二齿条104之间,下游侧的支承部164的长孔165配置于比基板71和驱动辊74、81靠下游侧。上游侧的支承部161的长孔162与加压部66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重叠配置,下游侧的支承部164的长孔165与加热部60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重叠配置。

引导构件151使用插入到支承部161、164的长孔162、165及引导构件151的插通孔158、159(参照图11)中的螺钉163、166和拧入该螺钉163、166的前端部的螺母(未图示),固定于支承部161、164。由此,引导构件151经由支承部161、164固定于基板71。

螺钉163、166在支承部161、164的长孔162、165内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通过调整螺钉163、166在长孔162、165内的位置,能够调整螺钉163、166相对于基板71的相对高度位置。

由此,在上游侧的支承部161及下游侧的支承部164分别能够独立地调整引导构件151相对于基板71的相对高度。因此,通过调整引导构件151在支承部161、164中的高度,由此能够调整引导构件151的弯曲及挠曲变形量。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引导构件151以随着趋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下游侧而向下侧弯曲的方式挠曲变形。由此,引导构件151配置成:随着趋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下游侧,向下方的倾斜逐渐变大。另外,引导构件151的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最上游部配置成大致水平地延伸。

一对侧壁153配置在引导构件151的短边方向一侧及另一侧。侧壁153例如由树脂构成,但侧壁153的材料并不被特别限定。各侧壁153在下端部利用例如螺钉(未图示)而固定于引导构件151的侧面。由此,各侧壁153从引导构件151的侧缘部配置成比引导构件151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

各侧壁153沿引导构件151的长度方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断续地配置。即,各侧壁153分割成多个侧壁部154、155、156、157而设置。具体而言,各侧壁153例如具有从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上游侧起依次隔开间隔排列配置的第一侧壁部154、第二侧壁部155、第三侧壁部156及第四侧壁部157。

由此,与遍及引导构件151的全长连续地设置侧壁的情况相比,抑制了侧壁153对引导构件151的约束。因此,能够抑制引导构件151的挠曲变形因侧壁153的约束而受到阻碍的情况。

第一侧壁部154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安装于引导构件151的上游侧端部,并配置于比上游侧的支承部161靠上游侧。第二侧壁部155及第三侧壁部156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配置在上游侧的支承部161与下游侧的支承部164之间。第四侧壁部157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安装于引导构件151的下游侧端部,并配置于比下游侧的支承部164靠下游侧。

第一侧壁部154与辅助辊77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重叠配置。第二侧壁部155及第三侧壁部156与加压部66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重叠配置。第四侧壁部157与加压部66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上重叠配置。

[10.设置时的动作]

对在将包装材料200设置在从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到加压部66的一对密封辊67、68之间的区域时的包装机1的动作(以下,也称为“设置动作”)进行说明。

在包装机1的连续运转之前进行设置动作。在设置动作之前,进行间隔调整机构100对第一引导机构72的带76、83之间的间隔调整、及给定的准备作业。

由于设置动作是以在能够进行包装机1的连续运转的状态下设置包装材料200为目的的,所以在已设置的包装材料200部分的袋部202也可以不填充填充材料203。在不填充填充材料203而进行设置动作的情况下,厚度非常小的状态下的袋部202被供给至延长输送路径212。

因此,在设置动作前,第一引导机构72的带76、83之间的间隔只需由间隔调整机构100调整为能够将包装材料200夹持在带76、83之间且允许空的袋部202通过的程度的间隙,或者调整为容许空的袋部202的顺利通过的最小限度的间隙即可。

另外,作为设置动作前的准备作业,由折叠部14进行了对折的状态下的包装材料200的前端部被位于圆周输送路径211的最上游部(起点213)的纵向密封部32夹持。由作业者手动进行使最上游部的纵向密封部32夹持包装材料200的前端部的作业。

在上述的带76、83之间的间隔调整及准备作业完成的状态下,若设置于包装机1的给定的设置按钮被作业者操作,则执行设置动作。在设置动作中,旋转台31绕轴26旋转给定量。此时,多个纵向密封部32也边使可动密封杆34适当移动,边与旋转台31一起绕轴26旋转。

由此,在旋转开始时被位于圆周输送路径211的最上游部的纵向密封部32所夹持的包装材料200的前端部沿着圆周输送路径211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被输送,从而从包装材料供给部12向圆周输送路径211的包装材料200的抽出量增大。此时,在位于圆周输送路径211的包装材料200部分之中的被纵向密封部32夹持的夹持部分形成纵向密封201,其结果为,形成上方开放的多个袋部202(参照图4)。

另外,虽然在设置动作中,在填充材料填充部15中,升降轴43及填充槽48与旋转台31一起旋转,同时与该旋转连动地进行升降,但也可以不进行填充材料供给部16向袋部202的填充材料203的供给。

如图9所示,包装材料200的前端部在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从纵向密封部32释放,被放出到延长输送路径212。放出到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200部分边由第二引导机构120引导,边向第一引导机构72的第一夹持体73中的带76的承受部76a输送。

由第二引导机构120引导的包装材料200部分被第二引导机构120的底面部121从下侧支承,同时通过来自第一送风机构130的喷嘴部136的送风而被按压于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由此以沿着侧壁部122移动的方式被引导。

另外,向位于延长输送路径212的比第二引导机构120靠上游侧的包装材料200部分供给来自第二送风机构140的喷嘴部141的送风。由此,能够抑制包装材料200向旋转台31的径向外侧位移的情况,由此能够将包装材料200可靠地向比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靠第一送风机构130的喷嘴部136侧进行引导。因此,能够顺畅地实现从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起点214到第二引导机构120的被引导部为止的包装材料200的移动。

到达第一引导机构72的承受部76a的包装材料200部分在与带76接触的状态下,与带76一起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图9的左方向)移动,导入到第一夹持体73的带76与第二夹持体80的带83之间的间隙。

如图5所示,在带76、83之间的间隙的入口部,包装材料200的袋部202被夹持在第一夹持体73的辅助辊77与第二夹持体80的从动辊82之间,在带76、83之间的间隙的出口部,包装材料200的袋部202被夹持在第一夹持体73及第二夹持体80的两驱动辊74、81之间。

因此,在第一引导机构72中,能够可靠地将从延长输送路径212的上游侧向带76、83间的间隙拉入的力以及从该间隙向下游侧抽出的力传递到包装材料200。

另外,在设置动作时不需要密封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因此在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通过的加热部60中,可以使一个加热板61退避到退避位置。

从第一引导机构72抽出的包装材料200的前端部接着被供给到加压部66,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被夹持在加压部66的一对密封辊67、68之间。由此,完成包装材料200相对于圆周输送路径211和延长输送路径212的设置。

当包装材料200的设置完成时,旋转台31及第一引导机构72的驱动机构90的动作停止,包装材料200的输送结束。另外,此时也可以停止第一送风机构130的动作及第二送风机构140的动作。由此,一连串的设置动作完成。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包装机1,除了通过圆周输送路径211上的纵向密封部32及延长输送路径212上的加压部66之外,还能够通过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引导机构70来支承及输送包装材料200。因此,能够通过包装机1自动地进行上述的一系列的设置动作。因此,能够实现包装材料200的设置作业的简化和时间缩短,由此,能够实现作业者的劳力减轻、安全性的提高以及生产率的提高。

[11.连续运转中的引导机构的作用]

在包装机1的连续运转中,从圆周输送路径211的终点214抽出到延长输送路径212的包装材料200部分边由第一引导机构72、第二引导机构120及第三引导机构150引导,边通过加热部60及加压部66。

第一引导机构72在整个长度上支承通过位于其上方的加热部60(参照图6)的包装材料200部分,并引导包装材料200沿着带76、83之间的间隙移动。带76、83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能通过上述间隔调整机构100进行调整。因此,根据填充有填充材料203的状态下的袋部202的厚度,在连续运转开始前预先调整带76、83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利用第一夹持体73和第二夹持体80以不妨碍包装材料200的移动的程度的适度的力来夹持包装材料200。

如图6及图7所示,由加热部60进行加热的包装材料200部分不仅被第一引导机构72引导,而且还被位于带76、83下方的第三引导机构150引导。由加热部60进行加热的包装材料200部分在其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被第一引导机构72支承,在下缘部被第三引导机构150支承。第三引导机构150利用引导构件151从下侧支承包装材料200的下缘部,并且通过一对侧壁153限制包装材料200向侧方的位移。

但是,在连续运转运行时,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在通过加热部60及加压部66时伸展。另外,包装材料200的袋部202在填充有粉剂等填充材料203的状态下,底部向侧方鼓出。因此,在延长输送路径212中,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比下缘部稍长,由此,包装材料200以随着趋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下游侧而稍微向下方弯曲的方式挠曲变形。因此,如图6所示,通过将引导构件151配置成以随着趋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下游侧而逐渐降低的方式弯曲,能够通过引导构件151稳定地支承包装材料200。

通过了加热部60的包装材料200部分从第一引导机构72的带76、83之间的间隙抽出,供给到加压部66。在俯视时,相对于位于第一引导机构72的出口部的一对驱动辊74、81之间的间隙,加压部66的一对密封辊67、68之间的间隙在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下游侧相邻配置。因此,能够可靠且顺畅地将从第一引导机构72抽出的包装材料200部分供给到一对密封辊67、68之间。

第三引导机构150的引导构件151通过加压部66的一对密封辊67、68的下方,延伸到比密封辊67、68靠下游侧部分。由此,由加压部66加压的包装材料200部分也可继续由第三引导机构150引导。

第三引导机构150的支承包装材料200的下缘的部分在从加热部60的上游侧到加压部66的下游侧的整个区域内,由一个引导构件151的上表面构成。引导构件151的上表面由在整个长度上没有接缝的平滑的表面构成。因此,能够抑制沿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移动的包装材料200的下缘部卡挂于引导构件151的上表面的情况。

通过如以上所述的第一引导机构72、第二引导机构120及第三引导机构150的作用,在延长输送路径212中,能够实现包装材料200向包装材料输送方向206的顺畅的移动。因此,在连续运转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加热部60及加压部66中的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的位置偏移、松弛、卡挂及弯折等,由此,能够实现包装材料200的上缘部的密封精度的提高。另外,即使在位于加压部66的下游侧的切断部18(参照图1及图2)中,也可有效地抑制包装材料200的纵向密封201相对于切割器69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实现切割工序的精度提升。

以上,举出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作为调整第一引导机构72中的第一夹持体73与第二夹持体80之间的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除了上述机构100(参照图8)以外,还可采用各种结构。

例如,可以代替图8所示的间隔调整机构100,如图14所示,使用具备气缸310作为驱动源的间隔调整机构300。在图14所示的间隔调整机构300中,气缸310的一端部312固定于第一可动板78。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气缸310伸缩驱动,从而第一可动板78沿滑动方向111滑动驱动,与此连动,第二可动板84沿滑动方向111向与第一可动板78相反的一侧滑动驱动。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被第一可动板78支承的第一夹持体73和被第二可动板84支承的第二夹持体80向彼此接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移动。由此,可调整第一夹持体73与第二夹持体80之间的间隙。

另外,作为从与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相反的一侧朝向延长输送路径212送风的送风单元,除了上述的第一送风机构130(图9)以外,还可采用各种结构。

例如,可以代替图9所示的第一送风机构130,将如图15所示的送风机构230用作送风单元。图15所示的送风机构230具有分别通过支承部件234、235、236固定于主体框架10的多个喷嘴部231、232、233。多个喷嘴部231、232、233以分别能够朝向第二引导机构120的侧壁部122送风的方式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通过这样的送风机构230的结构,也能够实现第二引导机构120对包装材料200的引导的顺畅化。

而且,作为使第一引导机构72的夹持体73、80旋转的驱动单元,也可以代替使第一夹持体73和第二夹持体80双方旋转驱动的驱动机构90(参照图8和图14),使用仅使一个夹持体旋转驱动的驱动机构。

符号说明

1:填充包装机

10:主体框架

12:包装材料供给部

14:折叠部

15:填充材料填充部

16:填充材料供给部

17:顶部密封部

18:切断部

30:固定台

31:旋转台

32:纵向密封部

60:加热部

66:加压部

70:引导机构

72:第一引导机构

73:第一夹持体

76:带

76a:承受部

80:第二夹持体

83:带

90:驱动机构(驱动单元)

100:间隔调整机构

120:第二引导机构

122:侧壁部(引导部)

130:第一送风机构

136:喷嘴部

140:第二送风机构

141:喷嘴部

150:第三引导机构

151:引导构件

152:凹槽

153:侧壁

200:包装材料

201:纵向密封

202:袋部

203:填充材料

204:顶部密封

205:连续袋体

206:包装材料输送方向

207:齿孔

300:间隔调整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