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5221发布日期:2019-10-18 22:3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地涉及集装箱生产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集装箱生产日益成熟化及高效化,对集装箱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集装箱生产多采用先部套生产后总体装配的形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集装箱的各个部套的存储及送往集装箱总装台成为了较难的问题。

在现阶段生产过程中,为了方便集装箱侧墙送到集装箱总装台装配,在集装箱的集装箱侧墙的储存装置中,左集装箱侧墙与右集装箱侧墙之间的距离与集装箱的宽度距离相等,这样导致生产线占地面积大且严重浪费空间。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用于设置在行车上以起吊存放于存料设备中的集装箱侧墙,所述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包括:

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行车上且相对于所述行车沿第一方向可移动;

两个吊运装置,所述两个吊运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上,且所述两个吊运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两个吊运装置均包括用于起吊所述集装箱侧墙的吊具,两个所述吊具均沿所述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高度方向可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和两个吊运装置,移动装置可以相对于行车移动,两个吊运装置中的一个相对于移动装置可移动,这样两个吊运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可以用于紧凑的存料设备,从而节约存放两个集装箱侧墙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幅减少占地面积,实现无人操作,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移动装置并驱动所述移动装置移动。由此,便于驱动移动装置移动。

可选地,所述两个吊运装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吊运装置还包括活动构件,所述活动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上且相对于所述移动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这样,能够调节两个吊运装置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活动构件并驱动所述活动构件移动。由此,便于驱动活动构件移动。

可选地,所述吊运装置还包括起吊驱动构件和伸缩构件,所述伸缩构件的顶端连接至所述起吊驱动构件,所述伸缩构件的底端连接至所述吊具,所述起吊驱动构件驱动所述伸缩构件以使得所述伸缩构件沿所述高度方向的尺寸产生变化,从而带动所述吊具沿所述高度方向移动。由此,便于起吊集装箱侧墙。

可选地,所述两个吊具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错开布置。由此,防止两个吊具在吊运过程中相互干涉。

可选地,所述两个吊具沿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距离为160mm~2600mm。由此,可以减少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可选地,还包括两个防摆动装置,所述两个防摆动装置分别位于所述两个吊具各自远离彼此的一侧,所述防摆动装置紧靠所述吊具以防止所述吊具沿所述第一方向产生摆动。由此,避免两个吊具在吊运过程中产生干涉。

可选地,所述移动装置和/或所述吊运装置的移动方向与所述行车的移动方向相垂直。这样,可以扩大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吊装范围。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和/或所述吊运装置移动。这样,能够实现吊运过程的全程自动化。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主视图,其中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设置在行车上;

图2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起吊两个集装箱侧墙的示意图;以及

图5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将两个集装箱侧墙送至集装箱总装台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行车

120: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

130:移动装置131:第一移动轮

132:移动构件140:第一吊运装置

141:第一吊具142:第一防摆动装置

143:第一起吊驱动构件144:第一滑轮组

145:第一伸缩杆146:固定构件

150:第二吊运装置151:第二吊具

152:第二防摆动装置153:活动构件

154:第二起吊驱动构件155:第二伸缩构件

156:第二伸缩杆160:第一移动驱动装置

161:第二移动驱动装置170:检测设备

200:存料设备201:第一集装箱侧墙

202:第二集装箱侧墙203:侧墙固定机构

300:集装箱总装台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显然,本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发明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用于设置在行车110上以起吊存放于存料设备200中的集装箱侧墙,并且能够将集装箱侧墙送至集装箱总装台300装配,从而解决行业内的集装箱侧墙存储占地大以及不能自动抓取双集装箱侧墙上集装箱总装台等问题。

具体地,如图4所示,存料设备200用于存放集装箱侧墙,存料设备200可以将多个集装箱侧墙并排吊置。存料设备200可以包括第一存储部、第二存储部以及位于第一存储部和第二存储部之间的侧墙固定机构203,第一存储部用于存储多个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第二存储部用于存储多个第二集装箱侧墙202,处于吊置状态的集装箱侧墙可以掉落在侧墙固定机构203上。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存储部和第二存储部均包括滑轮装置、悬挂件和拨叉装置,悬挂件可以在滑轮装置上移动且可以连接在集装箱侧墙的顶端并将集装箱侧墙吊起,拨叉装置设置在滑轮装置末端。滑轮装置可以为朝向侧墙固定机构203的方向向下倾斜的状态,这样,被悬挂件吊置着的集装箱侧墙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滑轮装置向下倾斜的一端移动,也就是实现集装箱侧墙自动行走的效果。拨叉装置活动插设在滑轮装置的末端,其上设有可以阻挡集装箱侧墙移动的插销,该插销可以伸缩,当插销伸出,插设在滑轮装置中时,插销则阻挡了集装箱侧墙移动,避免集装箱侧墙沿着滑轮装置滑出来。当然,当需要集装箱侧墙滑出滑轮装置时,插销则会收缩,从而停止对集装箱侧墙的阻挡,集装箱侧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则会滑出滑轮装置。

当然,侧墙固定机构203的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用于支撑集装箱侧墙的支撑凸板,当集装箱侧墙从滑轮装置上掉落下来后,其直接落在支撑凸板上。位于支撑凸板上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顶端均朝向侧墙固定机构203的中心的方向倾斜,也就是说,位于支撑凸板上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的顶端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的底端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吊运设备抓取集装箱侧墙的顶端。

存料设备200的位于侧墙固定机构203上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集装箱的相对的两个集装箱侧墙之间的距离。优选地,位于支撑凸板上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的底端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集装箱之间的距离,以及位于支撑凸板上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的顶端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集装箱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极大节约存放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存料设备200所占用的空间。

为了便于将存料设备中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移动至集装箱总装台300装配,行车110可移动地设置在存料设备200的上方。譬如,如图1所示,行车110的移动方向可以与垂直于页面的方向大致平行。行车110的移动方向可以与行车11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行车110的高度方向可以与行车110的移动方向相垂直,行车110的高度方向可以与行车11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行车110可以包括两个行车梁和行车移动件,两个行车梁可以相对布置,且两个行车梁均可以设置有行车移动件,以使得行车移动件能够带动行车梁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行车梁的长度方向与行车11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行车梁的宽度方向与行车11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

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还可以包括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以控制行车110移动到存料设备200的上方,自动检测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存放位置。

为了起吊位于存料设备200中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可以包括移动装置130和两个吊运装置,移动装置130可以设置在行车110上且相对于行车110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可以与行车的移动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d1”可以与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高度方向垂直。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高度方向可以与行车的高度方向大致平行,也可以与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高度方向大致平行。在图1、图3至图5所示的结构中,虽然“第一方向d1”的箭头均指向页面的右侧,但移动装置130可以相对于行车110沿第一方向d1往复移动,即移动装置130还可以相对于行车110沿朝向页面的左侧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移动装置130可以包括第一移动轮131和移动构件132,移动构件13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大致的“回”字形,移动构件132的四个角部均可以设置有第一移动轮131。移动装置130(移动构件132)的长度方向与行车11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移动装置130(移动构件132)的宽度方向与行车11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为了保证移动装置130在行车110上移动的稳定性,移动构件132的长度大于两个行车梁之间间隔的距离,从而使得四个第一移动轮131均能够位于行车110的顶表面且能够相对于行车110可移动。

第一移动轮131连接至移动构件132,第一移动轮131可以位于行车梁的顶表面。移动装置130的移动方向可以与行车110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比如移动装置130(第一移动轮131)可以沿行车110的延伸方向移动,移动装置130可以沿行车110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这样,能够使得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处,从而扩大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吊装范围。

如图3所示,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还包括第一移动驱动装置160,第一移动驱动装置160连接至移动装置130且能够驱动移动装置130移动。优选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160可以为电机,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电机运行,第一移动驱动装置160可以设置在移动装置130上,从而能够驱动移动装置130移动。优选地,控制系统可以先控制行车110大致移动至存料设备200的上方,再控制移动装置130移动至存料设备200的上方。

两个吊运装置沿第一方向d1设置在移动装置130上,优选地,两个吊运装置可以设置在移动构件132上,且两个吊运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

现返回图1,两个吊运装置包括第一吊运装置140和第二吊运装置150。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位于页面的左侧的吊运装置为第一吊运装置140,位于页面的右侧的吊运装置为第二吊运装置150,第二吊运装置150可以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在图1、图3至图5所示的结构中,虽然“第一方向d1”的箭头均指向页面的右侧,但第二吊运装置150可以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往复移动,即第二吊运装置150还可以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朝向页面的左侧的方向移动。

当然,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吊运装置140和第二吊运装置150的位置可以互换,比如位于页面左侧的吊运装置可以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从而适应不同的工况。当然,两个吊运装置均可以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从而灵活控制吊运装置的移动情况。

进一步地,第二吊运装置150能够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第二吊运装置150的移动方向可以与移动装置130的移动方向相平行,也就是说,第二吊运装置150的移动方向可以与行车110的移动方向相垂直,这样,可以灵活调节第一吊运装置140和第二吊运装置150之间的距离,也能够灵活调节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吊装范围。第一吊运装置140和第二吊运装置150可以沿第一方向d1(行车110的延伸方向)相对布置,使得第一吊运装置140和第二吊运装置150沿行车110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便于起吊位于存料设备200中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也便于使得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移动至集装箱总装台300进行装配。

下面对于第一吊运装置14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吊运装置140沿第一方向d1相对于移动装置130可以不移动。第一吊运装置140可以包括固定构件146,固定构件146可以连接至移动构件132,从而使得第一吊运装置140随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而移动。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吊运装置140还包括第一起吊驱动构件143和第一伸缩构件,第一伸缩构件可以连接至第一起吊驱动构件143,第一起吊驱动构件143驱动第一伸缩构件,以使得第一伸缩构件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产生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可以与存料设备200的高度方向大致平行,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可以与第一集装箱侧墙201(或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高度方向大致平行,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可以与行车110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也可以与行车110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

第一起吊驱动构件143可以连接至固定构件146。如图2所示,第一伸缩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滑轮组144和第一伸缩杆145,第一滑轮组144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可调节,第一伸缩杆145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相对于固定构件146可伸缩。第一起吊驱动构件143可以构造为电机,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电机运行,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滑轮组144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产生变化,以及第一伸缩杆145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产生变化。

第一吊运装置140还包括用于起吊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的第一吊具141,并且第一吊具141可以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可移动。第一吊具14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依次设置有两个夹具,以用于夹紧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d2”可以平行于行车110的移动方向,且“第二方向d2”可以垂直于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高度方向。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虽然“第二方向d2”的箭头指向页面的右侧,但行车110可沿第二方向d2往复移动,即行车110还可以沿朝向页面的左侧的方向移动。同样的,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虽然“第二方向d2”的箭头指向页面的下方,但行车110还可以沿朝向页面的上方的方向移动。

第一滑轮组144的顶端和第一伸缩杆145的顶端均可以连接至第一起吊驱动构件143,第一滑轮组144的底端和第一伸缩杆145的底端均可以连接至第一吊具141。这样,第一起吊驱动构件143能够驱动第一滑轮组144和第一伸缩杆145,以使得第一滑轮组144和第一伸缩杆145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产生变化,从而带动第一吊具141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吊具141能够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以夹紧第一集装箱侧墙201,或者使得夹紧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的第一吊具141能够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

为了避免第一吊具141在起吊第一集装箱侧墙201时产生晃动,如图1所示,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还包括第一防摆动装置142,第一防摆动装置142设置在固定构件146的下方。第一防摆动装置142位于第一吊具141的远离移动装置130的中心的一侧且紧靠第一吊具141,这样能够避免第一防摆动装置142与第二吊运装置150产生干涉。

第一防摆动装置142可以构造为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框架,从而抑制在起吊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在行车110和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快速运行过程引起大幅摆动,准确地抓料和放料,从而保证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快速、平稳、准确送到集装箱总装台300的预定位置,确保无人操作的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上还可以设置有检测设备170和相关的电缆,检测设备170用于检测存料设备200所在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一吊具141能够准确朝向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的方向移动以起吊第一集装箱侧墙201。

下面对于第二吊运装置15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吊运装置150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第二吊运装置150可以包括活动构件153,活动构件153设置在移动装置130上且能够相对于移动装置130可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吊运装置140和第二吊运装置150沿第一方向d1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活动构件153可以构造为行走小车,行走小车可以位于移动装置130的顶部且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活动构件153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移动构件13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活动构件153的宽度方向可以与移动装置130的宽度方向相平行,活动构件153的高度方向可以与移动装置130的高度方向相平行。

可选地,活动构件153可以位于移动构件132的顶表面。第二吊运装置150的移动方向可以与移动装置130的移动方向相平行,即第二吊运装置150的移动方向与行车110的移动方向垂直,第二吊运装置150的移动方向与行车110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移动装置130相对于行车110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基础上,第二吊运装置150还可以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第二吊运装置150还可以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进行往复移动,从而灵活调节第一吊运装置140和第二吊运装置150之间的距离,也能够灵活调整第一吊运装置140和第二吊运装置150所处的位置。

当然,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吊运装置也可以包括活动构件,以使得第一吊运装置能够相对于移动装置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进而灵活调整第一吊运装置和第二吊运装置。第一吊运装置的移动方式与第二吊运装置的移动方式类似,此处将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还可以包括第二移动驱动装置161,第二移动驱动装置161可以连接至活动构件153且驱动活动构件153移动。优选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161可以为电机,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电机运行,第二移动驱动装置161可以设置在活动构件153上,且能够驱动活动构件153移动。优选地,控制系统可以先控制移动装置130移动至存料设备200的上方,再控制第二吊运装置150移动,尤其是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活动构件153相对于移动装置130移动,以调整第一吊运装置140和第二吊运装置150之间的距离,从而准确地起吊位于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下方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

结合图1所示,第二吊运装置150还包括第二起吊驱动构件154和第二伸缩构件155,第二伸缩构件155连接至第二起吊驱动构件154,第二起吊驱动构件154驱动第二伸缩构件155,以使得第二伸缩构件155的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产生变化。

第二起吊驱动构件154可以连接至活动构件153,当活动构件153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第二起吊驱动构件154和第二伸缩构件155可以随活动构件153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

如图3所示,第二伸缩构件155可以包括第二滑轮组(未图示)和第二伸缩杆156,第二滑轮组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可调节,第二伸缩杆156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可伸缩。第二起吊驱动构件154可以构造为电机,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电机运行,从而能够使得第二滑轮组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产生变化,以及第二伸缩杆156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产生变化。

现返回图1,第二吊运装置150还包括用于起吊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第二吊具151,并且第二吊具151可以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可移动。第二吊具151可以沿第一方向d1与第一吊具141对称布置。第二吊具151沿第二方向d2依次设置有两个夹具,以用于夹紧第二集装箱侧墙202。

第二滑轮组的顶端和第二伸缩杆156的顶端均可以连接至第二起吊驱动构件154,第二滑轮组的底端和第二伸缩杆156的底端均可以连接至第二吊具151。这样,第二起吊驱动构件154能够驱动第二滑轮组和第二伸缩杆156,以使得第二滑轮组和第二伸缩杆156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产生变化,从而带动第二吊具151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吊具151能够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以起吊第二集装箱侧墙202,或者使得已起吊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第二吊具151能够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

为了避免第二吊具151在起吊第二集装箱侧墙202时产生晃动,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还包括第二防摆动装置152,第二防摆动装置152设置在活动构件153的下方。第二防摆动装置152位于第二吊具151的远离移动装置130的中心的一侧且紧靠第二吊具151,能够避免第二防摆动装置152与第一吊运装置140产生干涉。

第二防摆动装置152可以构造为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框架,从而抑制在起吊第二集装箱侧墙202在行车110和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快速运行过程引起大幅摆动,准确地抓料和放料,从而保证第二集装箱侧墙202快速、平稳、准确送到集装箱总装台300的预定位置,确保无人操作的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

第一防摆动装置142和第二防摆动装置152分别位于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各自远离彼此的一侧,第一防摆动装置142紧靠第一吊具141,以防止第一吊具141沿第一方向d1产生摆动,第二防摆动装置152紧靠第二吊具151,以防止第二吊具151沿第一方向d1产生摆动。

进一步地,检测设备170还能够检测存料设备200所在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二吊具151能够准确朝向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方向移动以起吊第二集装箱侧墙202。

为了避免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在起吊时产生干涉,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还可以沿第二方向d2错开布置,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调整至最小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少两个集装箱侧墙存放的占地面积。

为了减少存料设备200和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所占用的空间,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沿第一方向d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60mm~2600mm。

控制系统可以控制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移动,以将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移动至存料设备200的上方,尤其是将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运移动至侧墙固定机构203的上方,以使得第一吊具141能够起吊位于侧墙固定机构203上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第二吊具151能够起吊位于侧墙固定机构203上的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沿第一方向d1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存料设备200所占用的空间小于常规存储设备所占用的空间,侧墙固定机构203上的待起吊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之间的距离也小于常规存储设备中待起吊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之间的距离。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分别起吊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后,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调节,使得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沿第一方向d1之间的最小距离l1可以为160mm,位于存料设备200中的侧墙固定机构203上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的顶端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60mm,从而使得第一吊具141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以夹紧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的顶端,第二吊具151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以夹紧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顶端,从而大幅减少存放两个集装箱侧墙的占地面积。

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沿第一方向d1之间的最大距离可以为2600mm,从而使得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能够适用于多种尺寸的集装箱的集装箱侧墙的安装和起吊。为了便于将已起吊的两个集装箱侧墙送至集装箱总装台300处安装,如图5所示,被第一吊具141起吊的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被第二吊具151起吊的第二集装箱侧墙202之间的距离l2可以等于集装箱的相对的两个集装箱侧墙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集装箱总装台300操作。

控制系统控制行车110移动至存料设备200的上方,移动装置130移动至存料设备200的上方,自动检测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存放位置。第二移动驱动装置161能够驱动第二吊运装置150移动,从而调整第一吊运装置140和第二吊运装置150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之间的距离调整至最小。第一吊具141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对准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第二吊具151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对应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第一吊具141和第二吊具151均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并能够分别夹紧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

已夹紧第一集装箱侧墙201的第一吊具141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已夹紧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第二吊具151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行车110和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移动使得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移动至集装箱总装台300。

在吊运过程中,第一防摆动装置142能够避免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在吊运过程中晃动以保证使用安全,并智能避开集装箱总装台300的前端环形吊和后端环形吊;第二防摆动装置152能够避免第二集装箱侧墙202在吊运过程中晃动以保证使用安全,并智能避开集装箱总装台300的前端环形吊和后端环形吊。由此可以满足集装箱行业普遍采用带有端框运送环形吊时的集装箱侧墙运输要求。

已起吊第二集装箱侧墙202的第二吊运装置150能够相对于移动装置130沿第一方向d1移动,使得第一集装箱侧墙201和第二集装箱侧墙202之间的距离等于集装箱的相对的两个集装箱侧墙之间的距离。第一吊具141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将第一集装箱侧墙201放置到集装箱总装台300的相应位置,第二吊具151沿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将第二集装箱侧墙202放置到集装箱总装台300的相应位置。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120再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由此能够实现全程操作自动化,效率高,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可以用于集装箱制造行业的自动生产线,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可以自动移动至存料设备的上方、自动起吊两个集装箱侧墙并能够自动将起吊后的两个集装箱侧墙移动至集装箱总装台进行装配,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的吊具的抓取、上升、横移、下降及放料全程自动无人化操作。行车可移动至存料设备的上方,集装箱双侧墙自动上总装台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和两个吊运装置,移动装置可以相对于行车移动,两个吊运装置中的一个相对于移动装置可移动,这样两个吊运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可以用于紧凑的集装箱侧墙存料设备,从而节约存放两个集装箱侧墙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幅减少占地面积,同时实现无人操作,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