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平移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5077发布日期:2019-11-16 00:3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平移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平移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移行机是滑撬输送系统中的一类输送机。一般应用于生产车间的产品从一个方向转换到另一个方向的转接设备,现有的平移输送装置承载力小,无法满足重型机械的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输送机承载力小的问题。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重型平移输送装置,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为矩形,所述框架由两个横梁和两个连接板组成,两个所述横梁为矩形的框架的两个长边,两个所述连接板为矩形的框架的两个宽边;

四个轨道轮,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上,所述横梁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轨道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电机,设置在一个所述横梁上,并位于该所述横梁的两个所述轨道轮之间;

两个万向联轴器,各所述万向联轴器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万向联轴器另一端与所述轨道轮的轮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架内设置有链输送装置,所述链输送装置包括:

若干转轴,均匀间隔平行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之间,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所述横梁上;

第一链轮,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链轮;

第一固定板,设置在两个横梁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与其中一个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另一端与另一个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链轮,滚子链条依次缠绕在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上;

辊筒,设置在所述转轴两端上。

优选的,还包括:

底板,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下方,所述底板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座顶端固定安装所述轴承。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包裹所述滚子链条。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拖链装置,所述拖链装置包括:

槽钢,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一旁,所述槽钢与所述连接板相平行,所述槽钢的开口朝上,所述槽钢与地面固定连接;

拖链,所述拖链一端固定在所述槽钢内,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延伸至所述槽钢上方,并与所述拖链另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外壁上设置有防碰撞装置,所述防碰撞装置包括:

凹槽体,设置在所述横梁的外壁上,所述凹槽体外壁上设置有接近传感器;

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凹槽体内,所述凹槽体内还设置有电池,用于给各电子器件提供电能,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电机无线连接;

报警器,设置在所述凹槽体的外壁上,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与所述凹槽体的外壁螺钉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一种重型平移输送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为矩形,所述框架由两个横梁和两个连接板组成,两个所述横梁为矩形的框架的两个长边,两个所述连接板为矩形的框架的两个宽边;四个轨道轮,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上,所述横梁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轨道轮转动。由于框架可根据输送机械的尺寸进行设计,采用型钢制作,因此,能满足不同大小的重型机械的运输,通过轨道轮和轨道进行承载,从而使得输送装置能承受重型机械,大大提高了承载力。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防碰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1-框架,101-横梁,102-连接板,2-轨道轮,3-第一电机,4-万向联轴器,5-转轴,6-第一链轮,7-第一固定板,8-第二电机,9-第二链轮,10-滚子链条,11-辊筒,12-轴承,13-支撑座,14-壳体,15-槽钢,16-拖链,17-第二固定板,18-凹槽体,19-接近传感器,20-处理器,21-报警器,22-开口,23-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型平移输送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

框架1,所述框架1为矩形,所述框架1由两个横梁101和两个连接板102组成,两个所述横梁101为矩形的框架1的两个长边,两个所述连接板102为矩形的框架1的两个宽边;

四个轨道轮2,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101上,所述横梁101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轨道轮2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将轨道轮2放置在轨道24,将重型机械放在框架1上,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轨道轮2在轨道24转动,带动横梁101沿着轨道24前后移动,横梁101与连接板102构成一个整体框架1,从而框架1运载着重型机械沿着轨道平移。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由于框架1可根据输送机械的尺寸进行设计,采用型钢制作,因此,能满足不同大小的重型机械的运输,通过轨道轮和轨道进行承载,从而使得输送装置能承受重型机械,大大提高了承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电机3,设置在一个所述横梁101上,并位于该所述横梁101的两个所述轨道轮2之间;

两个万向联轴器4,各所述万向联轴器4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万向联轴器4另一端与所述轨道轮2的轮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第一电机3带动万向联轴器4旋转,万向联轴器4旋转再带动轨道轮2的轮轴转动,从而驱动轨道轮2旋转进行平移输送,通过不同型号的电机能提供不同的输送功率,满足各种重量的重型机械的运输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内设置有链输送装置,所述链输送装置包括:

若干转轴5,均匀间隔平行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101之间,所述转轴5的两端通过轴承12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所述横梁101上;

第一链轮6,所述转轴5上设置有第一链轮6;

第一固定板7,设置在两个横梁101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7一端与其中一个横梁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7另一端与另一个横梁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7上设置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链轮9,滚子链条10依次缠绕在所述第一链轮6、所述第二链轮9上;

辊筒11,设置在所述转轴5两端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第一固定板7上的第二电机8带动第二链轮9旋转,通过第二链轮9与滚子链条10啮合,带动滚子链条10运动,滚子链条10再带动第一链轮6转动,第一链轮6再带动转轴5在轴承12上转动,转轴5带动辊筒11转动,各辊筒11再驱动放置在辊筒11上的物体左右移动,从而实现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前后、左右的平移运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

底板25,设置在所述转轴5的下方,所述底板25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横梁101固定连接;

支撑座13,设置在所述底板25上,所述支撑座13顶端固定安装所述轴承12。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支撑座13用于支撑轴承12,底板25上可采用减震性能好的材料,可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提高运动的平稳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25上设置有壳体14,所述壳体14包裹所述滚子链条1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壳体14起到保护滚子链条10传动的作用,提高滚子链条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板102一侧设置有拖链装置,所述拖链装置包括:

槽钢15,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02一旁,所述槽钢15与所述连接板102相平行,所述槽钢15的开口朝上,所述槽钢15与地面固定连接;

拖链16,所述拖链16一端固定在所述槽钢15内,所述连接板10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7,所述第二固定板17一端延伸至所述槽钢15上方,并与所述拖链16另一端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拖链16内设置有电缆、油管、气管、水管,当框架1在轨道上前后往复运动时,连接板102带动第二固定板17运动,第二固定板17带动拖链16在槽钢15内存放或拉起,从而起到对线路和管路起到保护的作用,拖链每节部能打开,便于安装和维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横梁101的外壁上设置有防碰撞装置,所述防碰撞装置包括:

凹槽体18,设置在所述横梁101的外壁上,所述凹槽体18外壁上设置有接近传感器19,接近传感器19采用型号为bi10-m30-ad4x的接近传感器;

处理器20,设置在所述凹槽体18内,所述凹槽体18内还设置有电池,用于给各电子器件提供电能,所述处理器20与所述第一电机3无线连接,处理器采用型号为arm7tdmi-s的微处理器;

报警器21,设置在所述凹槽体18的外壁上,所述报警器21与所述处理器20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当移输送装置在前后移动时,如果有人员或其它机械靠近,接近传感器19就会检测到,凹槽体18内的处理器20就会发送控制命令,关闭电机3,停止输送装置的移动,同时,启动报警器21发出警报声,提醒人员远离输送装置,防止发生碰撞的事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凹槽体18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口22,所述开口22上设置有盖子23,所述盖子23与所述凹槽体18的外壁螺钉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螺钉连接能快速对盖子23进行安装或拆卸,方便工作人员从开口22处对凹槽体内的电子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