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挤压装置及高空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3335发布日期:2019-12-14 00:4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挤压装置及高空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挤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挤压装置及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平台在现今社会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它的安全性也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的,当平台上方或者后方出现障碍物等情况发生时,很有可能操作人员未发现而机器继续起升时,则工作人员可能会被障碍物挤压,更可能会因操作人员无法及时松开操作手柄而使得机器继续起升,最终造成更严重的事故等,现有技术中存在这种防挤压的安全设施。

如公开号为cn20824983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工作平台防挤压系统及高空作业平台,其工作平台防挤压系统,设置于工作平台上,所述的工作平台包括操作台,包括位于操作台后侧且两端与工作平台相连的防挤压拉绳,所述的防挤压拉绳的至少一端与设置于工作平台上的拉绳开关相连,所述的拉绳开关与上控制器相连,所述的上控制器具有平台动作停止模块。优点在于:采用与拉绳开关相连的防挤压拉绳检测受挤压情况,检测方式为接触式,不易错误触发,该结构容易弄伤人体,而且拉绳开关和拉绳的这种结构,容易损坏,可恢复性不好;

又如公开号为cn107257773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防止持续非自愿操作的工作平台,包括:地板结构,其具有宽度维度和深度维度;以及安全护栏,其与所述地板结构联接,控制面板区域能够与所述安全护栏配合并且包括传感器支撑杆,所述传感器支撑杆具有沿所述宽度维度延伸的顶部横杆和从所述顶部横杆基本上垂直地延伸的侧杆,每个所述侧杆包括:上部,其从所述顶部横杆沿所述深度维度向内延伸到弯曲部,以及下部,其从所述弯曲部沿所述深度维度向外延伸到所述安全护栏,被配置成在被施加预定力时跳闸的平台开关通过开关杆被附接到传感器支撑杆,所述开关杆由剪切元件保持,整个结构是固定式的结构,刚性较大,特别是当有大的挤压力的情况下,虽然能报警,但是对人的冲击还是较大,而且人体的位置受限程度较大,避险效果还不足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防挤压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挤压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高空作业平台的防护栏上的操作平台防护架,所述操作平台防护架上活动连接有至少一根供人体倚靠的检测杆,所述检测杆上安装有用于触发报警系统报警的位置变化感应装置。

上述方案中,当操作人员被挤压或者将要被挤压的时候,操作人员就能通过身体的倚靠去推动检测杆使得检测杆发生位置的变化来通知报警系统操作人员处于危险的情境中并关停工作台的持续运行,检测杆的位置信息变化通过位置变化感应装置检测得到后并反馈至报警系统,就可实现,这样,人体不仅可以有一定的避险移动空间,同时还能有效报警,安全性提高。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检测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操作平台防护架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操作平台防护架上固定有用于铰接所述检测杆的铰接座。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铰接座上安装有供检测杆限位的限位装置。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用于限制检测杆向操作平台方向摆动的前侧限位块和用于限制检测杆向操作人员方向摆动的后侧限位板,所述前侧限位块和所述后侧限位板之间具有一段供检测杆摆动的自由活动间隔。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后侧限位板为所述铰接座的一部分。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铰接座上安装有供检测杆复位的弹性复位装置。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检测杆抵靠住所述后侧限位板。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防挤压装置具有左右相对的两根检测杆且相对的端部处均设置有位置变化感应装置。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其中一根检测杆上的位置变化感应装置为磁感应开关,另一根检测杆上的位置变化感应装置为磁性块。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检测杆表面至少一部分为能与操作人员接触的弧形部。

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检测杆外侧部分包裹有缓冲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高空作业平台。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空作业平台,具有供操作人员站立的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上安装有前述的一种防挤压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结构安全性更高,报警触发的正确性更高,对人体和设备本身在防挤压避险过程中的保护性更好,结构的稳定性和恢复性更好,长期使用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防挤压装置安装在高空作业平台上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前侧视角观察到的其中一处检测杆2所在区域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平台防护架,2、检测杆,3、位置变化感应装置,4、铰接座,5、限位装置,51、前侧限位块,52、后侧限位板,512、自由活动间隔,6、弹性复位装置,20、缓冲层,a1、操作平台,10、防护框,11、防护杆,40、铰接轴,400、半包围引导区间,41、侧板,42、上板,43、下板,4a、上转动板,4b、下转动板,4c、侧转动板,60、扭簧,7、底座,8、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防挤压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高空作业平台的防护栏上的操作平台防护架1,所述操作平台防护架1可以采用现有常规的防护架,防护架的防护区域内设置有操作平台a1,所述操作平台防护架1上活动连接有至少一根供人体倚靠的检测杆2,可以选择一根或者两根,甚至更多,这些检测杆2初始状态能保持静止,当出现障碍物挤压等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就能进行碰触检测杆2并推动一段距离而产生位置变化,所述检测杆2上配套安装有用于触发报警系统报警的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可以发出位置变化的信息给报警系统以关停作业平台动作,并可通过如声音报警和灯光报警等装置进行报警,从而使受挤压状况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等方式连接至报警系统,通过反馈位置信息变化来触发报警系统报警。

所述检测杆2使其能够在操作人员与操作平台之间活动,该设计,一方面,操作者向前倚靠倾倒比较方便和顺势,另一方面,前侧区域为操作平台防护架1的区域,不仅具有人向前移动的空间,还有操作平台防护架1的掩护,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所述检测杆2与操作平台防护架1的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直接采用弹簧或者气缸等具有压缩的连接结构实现,初始状态能保持静止,操作人员可以直接推动检测杆2压缩或气缸而发生检测杆2的位置偏移来进行报警并关停工作平台,而且当操作人员经过紧急状态排除后回到正常状态,检测杆2还能有效复位,但是这种简单的结构,稳定性不够好,容易损坏,有可能会造成本身检测杆2或者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的异常,还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推荐下述更加可靠的一种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检测杆2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操作平台防护架1上,并优选通过检测杆2的端部去完成转动连接的结构,现有的操作平台防护架1的主体结构通常都是左右两个防护框10和这两个防护框10之间桥接的位于两者上方的防护杆11构成,则可以让检测杆2一端的端部转动连接到其中一个防护框10上,使得检测杆2可以绕着防护框10转动,进一步优选,操作平台防护架1上固定有用于铰接所述检测杆2的铰接座4,该铰接座4安装在防护框10上,铰接座4上的铰接轴40应优选使得检测杆2在水平的面域或者向前下方倾斜的面域或者竖直向下的面域内绕着铰接轴40转动而形成位置的偏移,更进一步,所述铰接座4上安装有供检测杆2限位的限位装置5,通过限位装置5的限位来限制检测杆2的活动范围,使得检测杆2的绕转是仅仅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摆动,也即限制检测杆2初始状态的位置至操作人员处于受挤压状态时推动检测杆2产生位置变化后的偏移终止位置,当然,检测杆2在报警结束后需要复位至初始状态的位置,所以,检测杆2是在这两个位置之间是有来回摆动的能力。

具体地,本实施例优选一种检测杆2在水平面域内或者靠近水平面域内的摆动方式,铰接座4具体可以包括与防护框10进行固定安装的侧板41以及侧板上部和下部分别一体连接有的上板42和下板43,侧板41、上板42和下板43优选处于左右两个防护框10之间的防护区域内且三者包围形成半包围引导区间400,半包围引导区间400供检测杆2移动时的稳定导向而不会在上下间晃动,上板42和下板43之间穿设有上下延伸的前述铰接轴40,铰接轴40可以直接上下穿过检测杆2的端部进行连接,但这种连接方式并不利于后面介绍的复位装置的连接,如图2、3所示。

由此,进一步优选一种新的检测杆2铰接的结构,即再配置一个转动件,该转动件包括上下设置上转动板4a和下转动板4b,以及上转动板4a和下转动板4b之间一体连接有的侧转动板4c,所述铰接轴40上下穿过上转动板4a和下转动板4b,该转动件设置在上板42和下板43之间并能够绕着铰接轴40进行转动,检测杆2优选固定在侧转动板4c上,这样,检测杆2就可以随着转动件一起活动,检测杆2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套接的结构固定在侧转动板4c上。

可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5包括用于限制检测杆2向操作平台方向摆动的前侧限位块51和用于限制检测杆2向操作人员方向摆动的后侧限位板52,所述前侧限位块51和所述后侧限位板52之间具有一段供检测杆2摆动的自由活动间隔512。其中,同一铰接轴40上可以在上板42的下侧一体连接一块所述前侧限位块51,或者在下板43的上侧一体连接有一块所述前侧限位块51,或者在上板42的下侧和下板43的上侧分别一体连接有一块所述前侧限位块51并上下相对;而自由活动间隔512是能够使得检测杆2的端部或者转动件能在铰接轴40上具有可以转动的摆动空间,同时,在后侧限位板52和前侧限位块51这两个部件处得到初始状态位置和终止位置的限位,例如当采用转动件时,转动件的上转动板4a和下转动板4b均可以具有与后侧限位板52抵靠限位的后侧边沿和与前侧限位块51抵靠限位的前侧边沿,或者也可以通过侧转动板4c的后侧边沿和前侧边沿来完成这两个限位动作。

优选地,所述后侧限位板52为所述铰接座4的一部分,后侧限位板52可以一体连接在上板42和下板43的后侧部位之间。上述铰接座4和转动件可以采用金属部件或者高分子复合材料部件等硬质材料结构件。

为了能更好地,使得检测杆2在初始状态保持静止,并能通过操作人员施力推动检测杆2至终止位置并发生位置变化而报警,还能使得检测杆2复位重复使用,则所述铰接座4上应安装有供检测杆2复位的弹性复位装置6。而且优选,初始状态下,使得所述检测杆2能够抵靠住所述后侧限位板52。当然,检测杆2可以通过其他复位的机构来实现,手动或者自动的都可,本实施例后面会介绍一种简单且效果较好的实施方式。

具体地,弹性复位装置6包括扭簧60,扭簧60套在铰接轴40的外围,举例,如铰接座4在左侧的防护框10进行安装,则侧板41与防护框10固定住,半包围引导区间400朝向右方,侧转动板4c应位于侧板41的右侧,扭簧60就设置在侧板41和侧转动板4c之间的位置,扭簧60两个端脚分别穿设在侧板41和侧转动板4c上,并在连接后,使得初始状态的位置,检测杆2被扭簧60的一个端脚的弹性力抵在后侧限位板52前侧位置,但是,当操作人员需要报警时施加一定的推动力,就是使得检测杆2产生向前侧区域的位置变化,以进行报警,而且在报警,依靠扭簧本身的回弹力,就能将检测杆2复位,该结构的优点在于,推开检测杆2需要抵抗一定的扭簧弹力,能防止以往平时正常操作时轻碰等动作产生的误报警,还能有效复位,而且当人体受挤压过程中,人体的位置有更多的前移或者下移的移动避险距离,而且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不会因为太大的撞击力而造成设备或者人体的损失。当然,铰接轴40的外围可以套接两个以上的扭簧60,以达到更好的受力效果,如图3所示。

另外,铰接座4和转动件等的安装位置可以向前下方倾斜或者向下方设置,使得,检测杆2的摆动面域向前下方或者向下的,同样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当然,使用的时候一般都需要配套现有的脚踏开关进行操作,当操作人员被挤压时,检测杆2被人倚靠推动,报警系统中的控制器接收到位置变化的信息后控制作业平台停止所有功能动作,一般都同时控制声光报警器发出声音报警和灯光报警以通知相关人员进行避险处理。工作的过程可以按照如下说明进行:

触发:检测杆2被推动发生位置变化并将该信息通知报警系统中的控制器,并由控制器停止工作平台动作,同时,都是需要屏蔽操作平台的信号;

恢复:同样可以由控制器检测检测杆2的复位状态和脚踏开关状态,若检测杆2从挤压状态恢复至正常初始时的状态,且脚踏开关从踩踏状态恢复至无踩踏状态后再进入踩踏状态,则控制器开始响应操作平台的信号。

触发时,控制器还控制声光报警器报警并检测主臂工作状态,若主臂处于起升状态,则控制器控制主臂停止起升并下降设定下降时间;若主臂处于伸出状态,则控制器控制主臂停止伸出并缩回设定缩回时间。

在恢复时,控制器在开始响应操作平台的信号的同时还控制声光报警器停止报警。

另外,当发生挤压情况时,工作平台应能够下降一定高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工作人员受到伤害;恢复步骤需要先后复位检测杆2和脚踏开关,能够防止防挤压系统被触发后的错误恢复。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考虑结构在设备上的美观度、完整性和受力的可靠性等,所述防挤压装置优选具有左右相对的两根检测杆2且相对的端部处均设置有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检测杆2也应在左右方向延伸设置,附图可以参照实施例1中的所有附图。

左右两根检测杆2可以分别通过实施例1中的安装结构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防护框10上,这样的设计在结构上进一步加强,而且安全性会提高,因为推动任一一根检测杆2都能完成报警。

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可以嵌在检测杆2的端部,具体实施的方案具有多种,举例:

其中一根检测杆2上的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为磁感应开关,另一根检测杆2上的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为磁性块,当其中任一一根检测杆2被推动或者两根检测杆2均被推动时,磁感应开关都会因为位置发生变化而造成开关的开闭的切换,因为两者初始相互靠近有磁感应,只要一根检测杆2被推开,磁感应就会减弱或消失而产生开关开闭的切换,这种切换的信息可以反馈至控制器,即可实现报警的作业,这种情况,只要将磁感应开关电连接至报警系统即可进行反馈,因为任意一根检测杆2发生位置变化信息,都能通过磁感应开关的开闭信息反馈至报警系统;

又或者,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可以直接采用精度较高的位移传感器,那么当检测杆2发生位置变化时,就能反馈以报警;

又或者,其中一根检测杆2上的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设置为红外接收器,另一根检测杆2上的位置变化感应装置3设置为红外发射器,当红外信号的接收状态发生变化时,就能将这种位置变化信息进行反馈以报警,这里,可以将红外接收器电连接至报警系统进行反馈。

这些方案可以供不同的场景进行使用,例如磁场影响较大的场所就不推荐第一种,这样的设计结构,选择性和适用性均能大大提升。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前两个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进一步对检测杆2本体的设计,所述检测杆2表面至少一部分为能与操作人员接触的弧形部。则检测杆2宜采用长条的圆柱形并呈横放状的杆结构,使用效果较好,附图可以参照实施例1中的所有附图。

另外,所述检测杆2的外侧部分最好还应包裹有缓冲层20。缓冲层20可以采用海绵、乳胶、橡胶、塑胶等柔性材料,以更好地保护人体,检测杆2本体可以采用金属杆或者硬质塑料杆。

检测杆2尽量控制在30cm左右,不宜过长,检测杆2的摆动距离尽量控制在15cm以内,摆动的角度范围控制45度以内。

实施例4,如图4所示,一种高空作业平台,具有供操作人员站立的底座7和安装在底座7上的防护栏8,所述防护栏8上安装有前述实施例中涉及的一种防挤压装置。

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当然可以采用现有的作业平台,区别就在于安装有本申请新设计的防挤压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