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5803发布日期:2020-10-31 10:2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绝缘悬臂的独立伸缩驱动来极大化绝缘悬臂的绝缘性能、最小化带电作业区域与车辆间距离以优化带电作业环境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高空作业车具有多级悬臂装置,是能够搭乘设置于其上端悬臂的车斗(搭乘)而在高处进行作业的装备,用于建筑内/外部脚手架的设置、电气及通信设备的架设及维护保修、工厂顶棚的内部施工、桥梁的检查及维修等。

如图1所示,所述高处作业车由设置在货车等车辆2的底盘的底座4、设置于所述底座4的上部的柱支架6、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柱支架6的悬臂装置8、以及设置于所述悬臂装置8的车斗9构成。

另外,为了防止作业人员的触电事故与损伤,规定了用于带电(活线)作业的高空作业车的悬臂装置8应根据施加于电线的电压,预先设定相隔的距离。

作为这种高处作业车的绝缘性能,规定了泄漏电流不得超过0.5ma。

并且,由于泄漏电流因施加电压而异,因此规定了作为试验电压施加相当于电气回路电压两倍的电压。

因此以纤维增强复合剂(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为材质制作悬臂装置8的最前端悬臂,以使其具有绝缘性能,从而防止泄漏电流施加到与之连接的后续端的钢铁材质的悬臂。

韩国公开号第10-2013-0123690号(2013年11月13日公开)公开的高空作业车辆用悬臂中公开了这种绝缘悬臂。

以下,参照图2对包括绝缘悬臂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悬臂装置的构成及伸缩作用进行说明。

悬臂装置由固定悬臂10、插入到所述固定悬臂10的内部且设置成可滑动的中间悬臂20、连接所述固定悬臂10与所述中间悬臂20的端部的液压缸30、随着通过所述液压缸30从所述固定悬臂10的内部推出所述中间悬臂20来延长所述中间悬臂20的长度的延长机构40、随着通过所述液压缸30从所述固定悬臂10的内部拉动所述中间悬臂20来缩短所述中间悬臂20的长度的缩短机构60构成。

在此,延长机构40由引出线41及引出滑车轮42构成。

所述引出线41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悬臂10的一端部,引出线41的另一端通过引出滑车轮42而固定于绝缘悬臂50的一端部。

所述引出滑车轮42固定于中间悬臂20的一端部。

并且,缩短机构60由引入线61和引入滑车轮62构成。

所述引入线61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悬臂10的另一端部,引入线61的另一端通过引入滑车轮62而固定于绝缘悬臂50的一端部。

所述引入滑车轮62固定于中间悬臂20的另一端部。

通过这种构成,液压缸30进行引出工作时,中间悬臂20向图的右侧移动而从固定悬臂10引出,引出滑车轮42与中间悬臂20在一起向图的右侧移动的同时,拉动引出线41,使绝缘悬臂50连动。

因此,中间悬臂20引出时绝缘悬臂50也被引出,悬臂装置的长度增大。

另外,液压缸30进行引入工作时,中间悬臂20向图的左侧移动而引入到固定悬臂10的内部,引入滑车轮62与中间悬臂20在一起向图的左侧移动的同时,拉动引入线61,使绝缘悬臂50连动。

因此,中间悬臂20引入时绝缘悬臂50也一起被引入到中间悬臂20内部。

通过上述动作,在带电作业时向电线杆引出多级悬臂将车斗9并靠近作业区域。

在此,根据施加到带电电线的电流强度规定了电线杆与车辆间的安全距离,尤其在雷雨天气时,应进一步加长绝缘距离,因此始终需要以将最前端的绝缘悬臂50伸长2m以上的状态进行作业。

因此,为了确保绝缘性能而引出绝缘悬臂50时,中间悬臂20也连动地被引出,多级悬臂的整个长度加长,电线杆与车辆间距离变远。

在车辆如所述那样离电线杆远的情况下,需要大幅确保作业空间,因此可能引发空间局限性的问题。

尤其,电线杆的高压线位置设置得较低的情况下,为了确保适当的作业半径而更加需要作业人员的驾驶熟练度,在窄路或车辆设置位置有限的场所的情况下,具有难以保障绝缘性能的问题。

并且,为了充分确保连接于最前端的绝缘悬臂50的钢材的中间悬臂20与带电电线之间的距离,需要在带电作业车远离作业位置的状态下,以将多级的悬臂伸长至很长的长度的状态进行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疾风之类的突发状况,则最前端的绝缘悬臂50的端部会受到过度的弯矩,因此存在最前端的绝缘悬臂50可能受损的问题。

当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可以增大绝缘悬臂50的大小以提高耐久性,但该情况下会导致其后续中间悬臂20及固定悬臂10的大小增大,因此可能会发生悬臂装置的重量增大、制造费用上升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号第10-0721684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決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其通过使最前端绝缘悬臂独立地伸缩驱动,从而能够在充分确保绝缘性能的同时最小化作业区域与车辆间的距离以优化作业环境。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包括:一级悬臂,其包括第一驱动缸,所述一级悬臂通过设置于车辆的旋转机构及升降机构进行旋转和升降;二级悬臂,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缸的动力出入所述一级悬臂的内部;三级悬臂,其在出入所述一级悬臂的内部的二级悬臂直行运动时,与所述二级悬臂连动而出入所述二级悬臂的内部;连动装置,其向所述二级悬臂的直行方向拉动三级悬臂,使得所述二级悬臂的出入与所述三级悬臂的出入连动;绝缘悬臂,其由绝缘材质构成且设置有车斗,所述绝缘悬臂出入所述三级悬臂的内部;以及绝缘悬臂伸缩装置,其产生使绝缘悬臂出入所述三级悬臂的内部的动力,所述绝缘悬臂伸缩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缸,其设置于所述三级悬臂,并且包括延长至所述绝缘悬臂的活塞杆;一对旋转滑车轮,其沿所述第二驱动缸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缸的两侧,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缸的活塞杆的直行运动而进行旋转;以及一对传动机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缸,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缸的两侧的旋转滑车轮而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悬臂的端部,在所述第二驱动缸的活塞杆直行运动时,所述旋转滑车轮旋转,同时传动机构使所述绝缘悬臂从所述三级悬臂引出或引入。

优选地,所述旋转滑车轮包括第一滑车轮和第二滑车轮,所述第一滑车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缸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直行运动时,所述第一滑车轮进行正、反旋转,所述第二滑车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车轮的相反侧,所述第一滑车轮和第二滑车轮经由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滑车轮和第二滑车轮分别隔着所述第二驱动缸而成对配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缸的两侧,并且一对所述第一滑车轮和一对所述第二滑车轮分别经由连接部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引出传动机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缸且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一滑车轮而固定于所述绝缘悬臂;以及引入传动机构,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缸且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二滑车轮而固定于所述绝缘悬臂。

并且,优选地,各所述旋转滑车轮为链轮,所述传动机构为链条。

并且,优选地,所述连动装置包括:引出滑车轮,其与所述二级悬臂的前端部轴结合;引入滑车轮,其与所述二级悬臂的后端部轴结合;引出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三级悬臂的后端部,另一端经由所述引出滑车轮而固定于所述一级悬臂的后端部;引入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三级悬臂的后端部,另一端经由所述引入滑车轮而固定于所述一级悬臂的前端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设置在悬臂装置的最前端的绝缘悬臂能够独立地伸缩驱动,因而能够最小化用于带电作业的悬臂装置的伸缩长度。

即,用于带电作业的绝缘悬臂的引出是必须的,而钢材构成的悬臂的伸缩可以是选择性的,因此可以独立地只引出绝缘悬臂来提供作业环境,因而能够最小化悬臂装置的整体长度。

并且能够最小化带电作业区域与车辆间距离,因而能够提高车辆周边空间的利用率,具有能够优化作业环境的效果。

第二,由于能够最小化悬臂装置的伸缩长度,因此能够防止绝缘悬臂与钢材构成的悬臂连接部位之间的刚性下降的问题。

因而能够防止悬臂装置的耐久性下降,具有防止悬臂装置因外部因素而受损的效果。

并且,不必为了提高绝缘悬臂的刚性而将绝缘悬臂制造成很大,因此具有防止制造费用上升的效果。

第三,用于伸缩绝缘悬臂的绝缘悬臂伸缩装置通过将缸的直行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从而伸缩所述绝缘悬臂,因而能够最大化在有限的空间的绝缘悬臂出入长度。

即,能够通过旋转滑车轮的旋转运动扩张缸的直行距离,因而与缸的引出长度相比,绝缘悬臂的引出长度能够倍增。

因而,能够最大化从带电作业区域到钢材构成的悬臂之间的距离,最小化在绝缘悬臂上的缸的设置范围,具有能够极大化绝缘悬臂的绝缘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的高处作业车的侧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带电作业车的悬臂装置的侧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的侧剖面图。

图4是放大图3的“a”部的放大图;

图5a是图4的i-i线剖面图;

图5b是图4的ii-ii线剖面图;

图6是从图4的“b”方向观察的示意图;

图7是从图4的“c”方向观察的示意饿图;

图8a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的绝缘悬臂引入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的绝缘悬臂引出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c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的二级悬臂及三级悬臂连动引出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与以往相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三级悬臂装置进行高度较低的电线杆的带电作业的示意图;

图10是与以往相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三级悬臂装置进行高度较高的电线杆的带电作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或单词不应解释为一般含义或词典上的含义,发明人为了用最佳方法说明其发明而可以适当定义术语的概念。基于这种原则,应解释为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含义和概念。

以下参照图3至图10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以下称作“四级悬臂装置”)进行说明。

四级悬臂装置由四个悬臂构成且构成为混合型,使四个悬臂中最前端的绝缘悬臂能够独立地驱动,二级悬臂及三级悬臂能够彼此连动地引入引出。

由于能够仅将绝缘悬臂引出至带电作业区域,因而能够最小化带电作业区域与车辆间距离,从而提高车辆所在空间的利用率。

并且,通过将驱动机构的直行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来引出绝缘悬臂,因此相比于驱动机构的直行距离最大化了绝缘悬臂的引出长度。

因而最大化了带电作业区域与钢材悬臂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绝缘悬臂的绝缘性能。

并且,通过使二级悬臂及三级悬臂连动地引出引入,提高了伸缩作用的效率性。

如图3及图4所示,四级悬臂装置包括一级悬臂100、二级悬臂200、三级悬臂300、绝缘悬臂400、绝缘悬臂伸缩装置500及连动装置600。

一级悬臂100构成四级悬臂装置的基部,是用来设置于车辆的旋转机构及升降机构的部位。

这可以通过图1得到理解。

一级悬臂100具有比二级悬臂200的外径更大的内径,使得二级悬臂200从一级悬臂100的内部出入。

并且,一级悬臂100设置有驱动缸110,驱动缸110产生用于推动或拉动位于一级悬臂100内部的二级悬臂200的动力,以使二级悬臂200从一级悬臂100内部出入。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而将所述驱动缸110称作第一驱动缸。

二级悬臂200位于一级悬臂100的内部,三级悬臂300出入二级悬臂200。

如图3所示,所述二级悬臂200的上端部结合于第一驱动缸110的活塞杆111。

三级悬臂300位于二级悬臂200的内部,绝缘悬臂400出入于三级悬臂300。

三级悬臂300也从二级悬臂200的内部出入,二级悬臂200与三级悬臂300的直行运动通过下述的连动装置600而相互连动。

即,二级悬臂200通过第一驱动缸110的直行运动从一级悬臂100的内部出入时,三级悬臂300通过连动装置600从二级悬臂200的内部出入。

后续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绝缘悬臂400被构成为靠近带电作业区域,并设置有用于作业人员搭乘的车斗。

四级悬臂装置用于带电作业,因而绝缘悬臂400的材质由frp等绝缘材质构成。

即,一级悬臂100至三级悬臂300由耐久性强的钢材构成以保证四级悬臂装置的刚性,绝缘悬臂400由绝缘材质构成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绝缘悬臂伸缩装置500设置于三级悬臂300和绝缘悬臂400,其是产生用于从三级悬臂300引出绝缘悬臂400或将从三级悬臂300引出的绝缘悬臂400引入到原位置的动力的装置,。

绝缘悬臂伸缩装置500被构成为能够将直行动力转换成旋转动力,从而引出引入绝缘悬臂400。

因此,绝缘悬臂伸缩装置500能够用最小长度的直行动力来最大化绝缘悬臂400的引出引入长度。

绝缘悬臂伸缩装置500包括驱动缸510、旋转滑车轮520及传动机构530。

驱动缸510设置于三级悬臂300内部,用于产生直行动力。

在此,驱动缸510包括活塞杆511,所述活塞杆511利用空气或液压进行直行运动。

所述活塞杆511经由绝缘悬臂400及三级悬臂300配置。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而将驱动缸510称作第二驱动缸。

即,在这样构成的第二驱动缸510被设置于三级悬臂300内部的状态下,活塞杆511的一端能够在绝缘悬臂400内部进行直行运动。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驱动缸510的下部设置有固定部件512。

固定部件512被构成为用于固定下述传动机构530的一端部。

旋转滑车轮520被构成为用于将第二驱动缸510的直行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以使绝缘悬臂400进行直行运动。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旋转滑车轮520为沿第二驱动缸5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二驱动缸510的两侧的一对构件。

为了便于说明,将设置于活塞杆511侧的旋转滑车轮520称作第一滑车轮521,将设置于第一滑车轮521的相反侧的旋转滑车轮520称作第二滑车轮522。

所述第一滑车轮521结合于活塞杆511的端部,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活塞杆511的直行运动而进行旋转。

虽然未具体示出这种活塞杆511与旋转滑车轮520之间的构成,但为了使旋转滑车轮能够顺畅地旋转,采用了齿轮等构成组合的公知技术。

对所述第一滑车轮521的大小及旋转范围进行设置,使得与活塞杆511直行移动的距离相比,第一滑车轮521的旋转长度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图5a所示,所述第一滑车轮521是隔着活塞杆511而设置于活塞杆511两侧的一对链轮(sprocket)。

所述一对第一滑车轮521之间设置有连接部件521a,该连接部件521a形成有用于与活塞杆511结合的结合槽521b。

通过这种构成,在活塞杆511推出或拉动连接部件521a的情况下,一对第一滑车轮521进行正、反旋转。

如图4所示,第二滑车轮522是设置于第一滑车轮521的相反侧的链轮。

如图5b所示,第二滑车轮522也是隔着第二驱动缸510而设置有一对。

另外,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滑车轮521与第二滑车轮522之间设置有连杆523。

连杆523使得第一滑车轮521及第二滑车轮522一体化,起到将活塞杆511的直行运动全部传递到第一滑车轮521及第二滑车轮522的作用。

即,在活塞杆511被引出时,活塞杆511推出第一滑车轮521的同时,连杆523的一端随着第一滑车轮521移动,在活塞杆511被引入时,活塞杆511拉动第一滑车轮521的同时,连杆423的另一端推出第二滑车轮522。

传动机构530起到将旋转滑车轮520的旋转动力传递给绝缘悬臂400的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传动机构530是结合于旋转滑车轮520的链条。

所述传动机构530由引出传动机构531和引入传动机构532构成,引出传动机构531产生引出绝缘悬臂400的动力,引入传动机构532产生引入绝缘悬臂400的动力。

如图4所示,在引出传动机构531的一端固定于固定部件512的状态下,引出传动机构531的另一端经由第一滑车轮521而固定于绝缘悬臂400的端部。

如图4所示,在引入传动机构532的一端固定于固定部件512的状态下,引入传动机构532的另一端经由第二滑车轮522而固定于绝缘悬臂400的端部。

在此,通过图6可了解到在传动机构530结合于固定部件512的状态下的底面图,通过图7可了解到在传动机构530结合于绝缘悬臂400的状态下的平面图。

如上所述构成的传动机构530,在通过引出活塞杆411来引出绝缘悬臂400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通过引入活塞杆411来引入绝缘悬臂400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连动装置600在二级悬臂200通过第一驱动缸110进行直行运动时,起到使三级悬臂300与二级悬臂200连动的作用。

即,通过连动装置600使得二级悬臂200从一级悬臂100引出时三级悬臂300也从二级悬臂200引出,二级悬臂200被引入到一级悬臂100时三级悬臂300也被引入到二级悬臂200。

如图4所示,连动装置600包括引出滑车轮610、引入滑车轮620、引出线630及引入线640。

引出滑车轮610在二级悬臂200出入一级悬臂100时引导引出线630旋转,并且引出滑车轮610可旋转地轴结合于二级悬臂200的前端部。

引入滑车轮620在二级悬臂200出入一级悬臂100时引导引入线640旋转,并且引入滑车轮620可旋转地轴结合于二级悬臂200的后端部。

在从一级悬臂100引出二级悬臂200时,引出线630起到拉动三级悬臂300以使三级悬臂300连动的作用,引出线630的一端固定于三级悬臂300的后端部,引出线630的另一端经由引出滑车轮610而固定于一级悬臂100的后端部。

通过这种构成,从一级悬臂100引出二级悬臂200时,引出滑车轮610在与二级悬臂200一起移动的同时产生拉动引出线630的力,因此三级悬臂300也能够随着引出线630的拉动向二级悬臂200的移动方向移动。

并且,引入线640在向一级悬臂100引入二级悬臂200时起到拉动三级悬臂300使得三级悬臂300连动的作用,引入线640的一端固定于三级悬臂300的后端部,引入线640的另一端经由引入滑车轮620而固定于一级悬臂100的前端部。

通过这种构成,在向一级悬臂100引入二级悬臂200时,引入滑车轮620在与二级悬臂200一起移动的同时产生拉动引入线640的力,因此三级悬臂300也随着引入线640的拉动而向二级悬臂200的移动方向移动。

在此,所述引入滑车轮620为链轮,引入线640可以是链条。

以下参照图8a至图8c说明如上构成的四级悬臂装置的绝缘悬臂引出作用和引入作用。

图8a示出绝缘悬臂400引入到三级悬臂300内部的状态,以及活塞杆511也引入到了第二驱动缸510内部的状态。

此时,第一滑车轮521配置于绝缘悬臂400内部且第二滑车轮522配置于三级悬臂300内部。

之后,作业车为了进行带电作业而移动,作业车的旋转机构和升降机构工作以对一级悬臂100进行排列。

之后,仅向带电作业区域引出如图8b所示的绝缘悬臂400。

这是为了最大化向带电作业区域引出的绝缘悬臂400的长度,从而提高四级悬臂装置的绝缘性能,省略引出二级悬臂200和三级悬臂300以最小化带电作业区域与车辆间的距离,从而提高车辆配置区域的空间利用率。

为了引出绝缘悬臂400,第二驱动缸510工作时,活塞杆511从第二驱动缸510被引出。

此时,如图8a及图8b所示,活塞杆511向图的右侧移动。

此时,活塞杆511的一端向活塞杆511的移动方向推动第一滑车轮521使得第一滑车轮521移动,连杆523和第二滑车轮522一起向第一滑车轮521移动的方向移动。

此时,第一滑车轮521向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引出传动机构531通过第一滑车轮521的旋转力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此时,由于引出传动机构531的另一端固定于绝缘悬臂400,因此引出传动机构531旋转时拉动绝缘悬臂400,并向图的右侧引出所述绝缘悬臂400。

此时,由于第一滑车轮521的旋转范围大于活塞杆511的移动距离,因此,通过第一滑车轮521的旋转产生的引出传动机构531的移动长度也大于活塞杆511的移动长度,因此绝缘悬臂400移动长度比活塞杆511的移动长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这种构成及作用,能够使活塞杆511的长度比绝缘悬臂400引出长度小。

这能够最小化向绝缘悬臂40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活塞杆511的移动距离,因此实际上极大化了绝缘悬臂400的绝缘范围。

并且,通过最大化绝缘悬臂400的引出长度,使得无需引出钢材构成的二级悬臂200及钢材构成的三级悬臂300,因而能够提高绝缘效率。

并且,由于无需引出二级悬臂200及三级悬臂300,因此能够更加靠近带电作业区域与车辆,从而优化车辆周边的空间利用率且能够最小化空间局限性。

当然,在仅凭绝缘悬臂400的引出长度无法使作业人员到达带电作业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如图8b及图8c启动第一驱动缸110引出二级悬臂200及三级悬臂300。

如上所述,在第一驱动缸110工作的情况下,二级悬臂200向第一驱动缸110的工作方向(图的右侧)移动。

在此,设置于二级悬臂200的引出滑车轮610在与二级悬臂200一起移动的同时拉动固定于三级悬臂300的后端部的引出线630的端部。

因此,三级悬臂300随着二级悬臂200的移动一起向图的右侧移动。

即,仅凭第一驱动缸110的动作使二级悬臂200和三级悬臂300一起引出,能够延长四级悬臂装置的整体长度。

另外,带电作业结束后,将绝缘悬臂400及二级悬臂200、三级悬臂300引入到原位置。

由此,在将第二驱动缸510的活塞杆511引入到第二驱动缸510内部的情况下,活塞杆511向图的左侧移动,第一滑车轮521也向图的左侧移动。

此时,连杆523也随着第一滑车轮521移动的同时产生向图的左侧推动第二滑车轮522的力。

此时,第二滑车轮522向图的左侧移动的同时产生旋转力,引入传动机构532通过第二滑车轮522的旋转力而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此,引入传动机构532产生向图的左侧拉动绝缘悬臂400的力,因此,如图8a所示,绝缘悬臂400复位到三级悬臂300内部。

并且,向第一驱动缸110内部引入第一驱动缸110的活塞杆111的情况下,如图8b及图8c所示,活塞杆111向图的左侧移动,设置于二级悬臂200的引入滑车轮620也向图的左侧移动。

此时,通过引入滑车轮620的移动,固定于三级悬臂300的后端部的引入线640的一端产生拉动所述三级悬臂300的力。

因此,如图8b所示,将二级悬臂200引入到一级悬臂100的同时,三级悬臂300也被引入到二级悬臂200内部。

另外,从图9可知带电作业区域的高度较低的情况下,仅引出绝缘悬臂400从而缩短了车辆与带电作业区域之间的距离,由图10可知带电作业区域的高度较高的情况下,仅引出绝缘悬臂400进一步缩短了车辆与带电作业区域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用于带电作业车的四级悬臂装置中,绝缘悬臂的引出动作和引入动作也可以不与其他悬臂连动而独立地实现,从而能够最小化车辆与带电作业区域之间的距离。

因而能够优化车辆作业空间环境。

并且,提供将直行动力转换成旋转动力的伸缩装置作为用于引出和引入绝缘悬臂的动力机构,能够最小化伸缩装置对绝缘悬臂的介入范围,从而能够极大化绝缘悬臂的绝缘性能。

并且,通过连动装置使得二级悬臂与三级悬臂彼此连动以实现引出引入作用,从而能够高效地实现悬臂装置的伸缩作用。

上述本发明对记载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变形及修正,而且显然这些变形及修正属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一级悬臂

110:第一驱动缸

111、511:活塞杆

200:二级悬臂

300:三级悬臂

400:绝缘悬臂

500:绝缘悬臂伸缩装置

510:第二驱动缸

512:固定部件

520:旋转滑车轮

521:第一滑车轮

521a:连接部件

521b:结合槽

522:第二滑车轮

523:连杆

530:传动机构

531:引出传动机构

532:引入传动机构

600:连动装置

610:引出滑车轮

620:引入滑车轮

630:引出线

640:引入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