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014发布日期:2019-10-15 20:0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乳液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乳液泵,特别涉及一种全塑乳液泵。



背景技术:

乳液泵广泛地应用于诸如洗手液、沐浴露之类的日化产品中,用于从诸如瓶子之类的容器中将产品泵送出来,以供使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乳液泵大部分带有金属弹簧,使用人在对乳液泵进行按压以将一定量的产品从容器中泵出供使用之后,该金属弹簧能够使乳液泵复位,以备下一次使用。

近年来,随着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要求对乳液泵进行回收,以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为了方便乳液泵的回收再利用,在乳液泵制造领域中提出了用塑料弹簧代替金属弹簧,即全塑乳液泵。塑料弹簧通常的形式包括塑料螺纹弹簧、塑料弓形弹簧、波纹管式弹簧等等。不过,塑料弹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当塑料弹簧受到长时间压缩后,会发生屈服变形,使塑料弹簧的弹力衰减,直至无法实现弹簧作用。为避免塑料弹簧因受到长时间压缩而失效,一种解决方案是将全塑乳液泵设置成上位锁头形式,并使乳液泵在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塑料弹簧处于不受压迫的自由放松状态。

图29中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的具有塑料弹簧的乳液泵。其中,乳液泵1具有压头10、牙套20、气缸30和活塞杆40,弹簧50的一端连接在活塞40上,另一端连接在气缸30上。当按压压头10时,活塞杆40随之向下运动,从而使弹簧50压缩,而当撤去施加在压头10上的压力时,在弹簧50的弹性力作用下,压头10复位。在图29中所示出的乳液泵1为上位锁头形式的乳液泵,在处于非使用状态时,例如在产品的运输和陈列售卖过程中,压头10处于其行程的最高点,从而使得弹簧50处于压缩力较小的状态,这样,可使弹簧50 不会在非使用状态时因为受压缩,导致屈服变形而失效。

可以看到,上述乳液泵是上位锁头型的乳液泵。对于上位锁头的乳液泵来说,有时难以满足电商运输对包装的要求,而且上位锁头的乳液泵在初始的未使用状态中的高度比较高,从而对纸箱高度、货架高度等也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乳液泵领域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结构的带有塑料弹簧的乳液泵,其能够解决塑料弹簧弹力衰减的问题,同时又能够满足电商运输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乳液泵所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乳液泵,其能够确保乳液泵的塑料弹簧在非使用状态下不会受压而屈服变形,从而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又能实现下位锁头,满足电商运输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乳液泵是用于安装在容器上以分配容器中的产品,该乳液泵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在使用中,活动部分能够相对于容器运动,固定部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其中,该乳液泵还包括:

弹性复位机构,弹性复位机构的一端与活动部分相接触或相连接,而弹性复位机构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部分;以及

切换机构,切换机构设置在活动部分或固定部分上,且切换机构被设置成与弹性复位机构相配合,以使得当使活动部分沿第一方向转动和/或向上运动时,弹性复位机构的一端相对于活动部分运动到第一位置,从而使弹性复位机构加载而进入备用状态,而当活动部分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和/或向下运动时,弹性复位机构的一端相对于活动部分运动到第二位置,使弹性复位机构进入非备用状态。

在上述结构的乳液泵中,通过设置切换机构,使得诸如压头之类的运动部件的运动能使支承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选择对弹性复位机构施加压缩力,或者减小对弹性复位机构的压缩力,甚至脱开与弹性复位机构的接触。这样,在非使用状态,可使弹性复位机构受压很小或不受压。这种结构对于塑料弹簧来说尤其有利,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可以看到该结构的乳液泵可实现下位锁头的形式,从而能够满足特别是电商运输对包装的要求。

在一种具体的形式中,切换机构设置在活动部分上。其中进一步地,切换机构包括第一配合部,在弹性复位机构上形成有第二配合部,当活动部分相对于容器运动时,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协作,使弹性复位机构的一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较佳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弹簧和弹簧支承座,弹簧支承座位于弹簧的一端处,第二配合部形成在弹簧支承座上。

进一步较佳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为螺旋状凸条,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螺旋状凹槽,螺旋状凸条能够配合到螺旋状凹槽中,从而当活动部分旋转旋转时,螺旋状凹槽与螺旋状凸条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弹性复位机构的一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对于上述这种具体结构,在旋转压头以使其从锁头状态转变为待用状态的过程中,通过螺旋状凹槽和螺旋状凸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同时使支承座进入第二位置,从而对弹簧加载。

进一步地,随着活动部分的旋转,螺旋状凸条能够从螺旋状凹槽脱出,并且螺旋状凸条和螺旋状凹槽的尺寸和相对位置被设置成,随着活动部分的旋转,在锁头块与缺口对准之前,螺旋状凸条从螺旋状凹槽脱出。这样,在第二位置中,凸条的下端可抵接住支承座,使其保持在第二位置上,并且可防止在按压乳液泵的压头时螺旋状凹槽在不期望的情况下又重新进入螺旋状凸条中。

具体地,活动部分可包括压头、活塞杆和活塞,其中活塞杆连接在压头的下部,且在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固定部分包括牙套和气缸,其中气缸与牙套相连接,且活塞杆中至少设置有活塞的部分延伸到气缸内部。

当然,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也可以与以上方式不同地设置,例如气缸为活动部分,而活塞杆和活塞为固定部分。

较佳地,在活塞杆的外周面和牙套的顶部的一方上形成有锁头块,而在活塞杆的外周面和牙套的顶部的另一方上形成有缺口,通过旋转活塞杆,能够使锁头块对准缺口,从而压头和活塞杆能够向上运动。

通过上/下锁定块以及支承座挡块的设置,可限制压头和活塞杆的旋转方向,防止误操作。

较佳地,随着活塞杆的旋转,螺旋状凸条能够从螺旋状凹槽脱出,并且螺旋状凸条和螺旋状凹槽的尺寸和相对位置被设置成,随着活塞杆的旋转,在锁头块与缺口对准之前,螺旋状凸条从螺旋状凹槽脱出。

进一步较佳地,第一配合部包括导向条,第二配合部包括缺口,通过活塞杆的旋转,使导向条与缺口对准,进而允许弹性复位机构的一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此外,在导向条上方还设置有上锁定块和/或在导向条下方还设置有下锁定块;以及

在第二配合部的上方和/或下方形成有挡块,挡块与上锁定块和/或下锁定块相配合,使得只能沿预先设定的方向旋转活动部分。

在另一种具体结构中,切换机构包括第一配合部,在弹性复位机构上形成有第二配合部,其中,第一配合部是形成在活动部分上的倒扣环,通过上拉活动部件,第二配合部能够越过倒扣环而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并由倒扣环保持在第二位置。

在较佳的结构中,固定部分包括牙套和气缸,其中气缸与牙套相连接,且活塞杆中至少设置有活塞的部分延伸到气缸内部,其中在弹性复位机构的一端和气缸的外壁中的一方包括导向块,并且在弹性复位机构的一端和气缸的外壁中的另一方上形成有缺槽,导向块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缺槽中。

缺槽和导向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保证支承座运动是沿着纵向的直线运动。

在另一较佳结构中,活动部分包括压头、活塞杆和活塞,其中活塞杆连接在压头的下部,且在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其中第一配合部形成在活塞杆和/或活塞的外周面上。

在一种具体的方式中,活动部分包括压头、活塞杆、活塞和套管,其中活塞杆连接在压头的下部,且在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其中,套管套设在活塞杆和/或活塞的外侧,且在套管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一配合部。

较佳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条。

进一步较佳地,弹性复位机构还包括:环状的弹簧上座,弹性条的上端连接在弹簧上座上,和/或环状的弹簧下座,弹性条的下端连接在弹簧下座上。

其中,弹性条通过枢转部连接到弹簧上座和/或弹簧下座,其中,当弹性复位装置受到压缩时,枢转部枢转并折叠。

较佳地,在弹簧上座的内侧和固定部分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导槽,在弹簧上座的内侧和固定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第一引导条,第一导槽和第一引导条相配合;和/或在弹簧下座的内侧和固定部分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导槽,在弹簧下座的内侧和固定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引导条,第二导槽和第二引导条相配合。

通过此处导槽和引导条之间的配合,可对弹性复位装置的运动起到引导作用,防止在对乳液泵进行下压操作时弹簧发生偏转。

在较佳的结构中,固定部分的下部设置有倒扣部,倒扣部固定弹簧的弹簧下座。

进一步地,当沿着乳液泵的轴向看时,弹性条围绕着气缸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乳液泵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乳液泵的局部剖切图,示出了该乳液泵内部的结构。

图3是图1所示乳液泵的部分立体图,其中包括乳液泵的活塞杆、弹簧和支承座。

图4示出了图1所示乳液泵的剖视图,其中该乳液泵处于锁定状态。

图5示出了图1所示乳液泵的另一种剖视图,其中该乳液泵处于待用状态。

图6a~6d示出了图1所示乳液泵的支承座,其中图6a是支承座的剖视图,图6b是支承座的另一剖视图,图6c是支承座的俯视图,而图6d是支承座的立体图。

图7a和7b示出了图1所示乳液泵的活塞杆,其中图7a是活塞杆150的侧视图,图7b是活塞杆的正视图。

图8a~8c示出了支承座和活塞杆相互作用的立体图,其中在图8a中,支承座相对于活塞杆处于第一位置,在图8b中,支承座相对于活塞杆向着第二位置运动,而在图8c中,支承座到达了第二位置。

图9a~9f示出了图1所示乳液泵的弹簧,其中图9a是弹簧的正视图,图 9b是弹簧的立体图,图9c是弹簧的俯视图,图9d是弹簧的仰视图,图9e示出了弹簧围绕着气缸的状态的示意图,而图9f则示出了沿图9e中的线A-A得到的截面图。

图10是图1所示乳液泵的气缸的正视图。

图11a和11b示出了图1所示乳液泵的牙套,其中图11a是牙套的正视图,图11b是牙套的俯视图。

图12a和12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乳液泵的剖视图,其中图 12a示出了该乳液泵的锁定状态,图12b示出了该乳液泵的待用状态。

图13a~13d示出了图12a和12b所示乳液泵的支承座,其中,图13a是支承座的俯视图,图13b是支承座的剖视图,图13c是支承座的另一剖视图,而图13d是支承座的立体图。

图14a和14b示出了图12a和12b所示乳液泵的活塞杆,其中图14a是活塞杆的正视图,图14b是活塞杆的立体图。

图15a和15b示出了支承座和活塞杆相互作用的立体图,其中在图15a中,支承座相对于活塞杆处于第一位置,而在图15b中,支承座处于第二位置。

图16a和16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乳液泵的剖视图,其中图 16a示出了该乳液泵的锁定状态,图16b示出了该乳液泵的待用状态。

图17是图16b中的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

图18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乳液泵的剖视图。

图18b示出了图18a所示乳液泵的立体图。

图19a和19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乳液泵的剖视图,其中图19a示出了该乳液泵的锁定状态,图19b示出了该乳液泵的待用状态。

图20示出了图19a和19b中的乳液泵的压头的侧视图。

图21示出了图19a和19b的乳液泵的活塞杆的剖视图。

图22示出了图19a和19b的乳液泵的活塞的剖视图。

图23示出了图21中的活塞杆和图22中的活塞组装在一起的剖视图。

图24示出了一种变形结构的乳液泵中的活塞杆的剖视图。

图25a示出了该变形结构的乳液泵中的套管的俯视图。

图25b示出了图25a中的套管的剖视图。

图26示出了该变形结构的乳液泵中的活塞的剖视图。

图27示出了图24~26中的活塞杆、套管和活塞组装在一起的剖视图。

图28a和28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乳液泵的剖视图,其中图 28a示出了该乳液泵的锁定状态,图28b示出了该乳液泵的待用状态。

图29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乳液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了解,附图中所示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并且,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或者明显有矛盾,以下所述不同的具体实施例方式中的特征都可以任意地组合。这些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实施例>

图1~11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乳液泵100,该乳液泵100 中设置有放松机构。其中,图1示出了乳液泵100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乳液泵100的局部剖切的立体图,从中可以看到乳液泵100的内部结构。

乳液泵100包括压头110、牙套120和气缸130。气缸130与牙套120 相连接,在气缸130外侧围绕着气缸130的外周设置有诸如弹簧140之类的弹性复位机构。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乳液泵100还包括活塞杆150,活塞杆150一端连接于压头110,另一端上连接有活塞,并伸入到气缸130 内部。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乳液泵100中还包括支承座160,该支承座 160在气缸130内围绕着活塞杆150设置,从而弹簧140的上端支承于该支承座160,下端则支承于气缸130、具体地是支承在气缸130的下部。

可以看到,在第一实施例的乳液泵100中,压头110能够带动活塞杆 150连通活塞杆150上的活塞一起相对于气缸130、牙套120等运动,而气缸130、牙套120等部件在安装到容器上时,相对于该容器总是保持固定或静止的状态。因此,在该乳液泵100中,压头110、活塞杆150和活塞杆 150上的活塞可以认为构成了乳液泵100的至少一部分活动部分,相对应地,气缸130和牙套120则构成了乳液泵100的至少一部分固定部分。

图3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乳液泵100中起到放松作用的相关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4和5则分别示出了处于未使用状态和打开状态的乳液泵100的剖视图。

下面将对第一实施例的乳液泵100的各部件的具体结构分别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图3~5来描述各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作用关系,以清楚地描述第一实施例的乳液泵100的结构和动作原理。

支承座和活塞杆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活塞杆150和支承座160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放松机构的功能。具体如下所述。

图6a~6d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乳液泵100的支承座160的各视图,其中图6a和6b是从不同方向剖切而得到的支承座160的剖视图,图6c是支承座160的俯视图,而图6d则是支承座160的立体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支承座160的形状为大致环状,其围绕着活塞杆150 设置在活塞杆150的外侧,或者说套设在活塞杆150的外侧(见图2)。在支承座160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较佳地是一对相对设置的导向块161,该导向块161与气缸130中的缺槽131相互配合作用,以限制支承座160 的运动,这将在下文中更加详细地描述。

在支承座160的环状本体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旋状凹槽162。在图6a~6d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支承座16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螺旋状凹槽162。与之相对应地,如图7a和7b所示的,在活塞杆15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螺旋状凹槽162相匹配的至少一个螺旋状凸条151,例如图7a 和7b中所示的一对螺旋状凸条151。较佳地,在螺旋状凸条151的上方还设置有环形凸缘153,当支承座160处于其行程最高点的位置时,该环形凸缘153对支承座160起到止挡作用,防止支承座160继续向上运动而使螺旋状凹槽162与螺旋状凸条151脱开。

活塞杆150上还设置有锁头块152,其与形成在牙套120上的、具体是形成在牙套120的顶部上的缺口121相协作,以允许压头110能够在锁定状态和待用状态之间切换,如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

图8a~8c中示出了活塞杆150和支承座160之间相配合的示意性立体图。具体来说,当旋转压头110进而使与之相连接的活塞杆150旋转时,在螺旋状凹槽162和螺旋状凸条151之间的相互作用下,支承座160能够相对于活塞杆150向下运动,如图8b所示。并且,进一步地旋转活塞杆150,可使活塞杆150的螺旋状凸条151从支承座160的螺旋状凹槽162脱出,并使螺旋状凸条151的下端面抵接在支承座160的上表面上,如图8c所示的状态。这样,可使弹簧140从非备用状态进入到压缩的备用状态。

弹簧

图9a~9d示出了弹簧140的各种视图,其中,图9a示出了弹簧140 的正视图,图9b示出了弹簧140的立体图,图9c则示出了弹簧140的俯视图,而9d则示出了弹簧140的仰视图。

如图9a~9c所示,弹簧140具有呈环状的弹簧上座141和呈环状的弹簧下座142,至少一个弹性条14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弹簧上座141和弹簧下座142上。在图中示出的弹簧140包括两个弹性条143,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任意合适数量的弹性条143,例如一个弹性条 143或者三个或更多个弹性条143。

在弹性条143与弹簧上座141和/或弹簧下座142相连接的端部处,较佳地可设置有枢转部146。该枢转部146为片状,在弹簧140受压时,该片状的枢转部146能够枢转而折叠到弹簧上座141/弹簧下座142上。

较佳地,如图9c所示,在弹簧140的弹簧上座141的内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导槽144,其与气缸130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弹簧引导条132(见图10) 相配合,以引导弹簧140的运动,如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

如图9d所示,在弹簧140的弹簧下座142的内侧也可形成有导槽145,易于气缸130上对应的弹簧引导条132相配合。

另外较佳地,将弹性条143的形状设置成,该弹性条在乳液泵100的轴向上的投影呈大致弧形。换言之,当沿着乳液泵100的轴向看时,弹性条143围绕着所述气缸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如图9e和9f中所示的。这样,可使乳液泵100的结构、尤其是牙套120以下包括弹簧140的部分的结构更加紧凑。

当然,图9a~9f示出的是弹簧140的较佳结构。对于该结构也可进行修改或省略其中的一些结构部分。例如,可以省略分别设置在弹簧上座141 和弹簧下座142中的导槽144和导槽145。进一步地,弹簧140也可不包括弹簧上座141和弹簧下座142,各个弹性条143分别固定在支承座160上以及气缸130的下部。

气缸

图10示出了气缸130的正视图。如图10所示,在气缸130的外壁上形成有缺槽131,支承座160的导向块161可滑动地容纳在该缺槽131中,从而使得支承座160只能相对于气缸130沿纵向运动,而无法转动。

较佳地,在气缸130的外周上还设置有弹簧引导条132,其与弹簧140 的弹簧上座141中的导槽144和/或弹簧下座142中的导槽145相配合,以起到引导弹簧140的作用。

导槽和引导条的设置也可以互换,即,在弹簧上座141/弹簧下座142 上形成引导条,而在气缸130上形成导槽。

另外较佳地,在气缸130外壁的底部形成有倒扣部133,其与弹簧140 的弹簧下座142相配合,以固定弹簧下座142,防止弹簧下座142相对于气缸130向上运动。

牙套

图11a和11b分别示出了牙套120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在牙套120上、尤其是在牙套120的顶部形成有缺口121。当活塞杆150被旋转而使锁头块152与该缺口121对准时,锁头块152可穿过该缺口121,使得活塞杆150及其所连接的压头110向上弹起,从而乳液泵100进入到待用状态。

乳液泵的操作

以下将参照图4和5对第一实施例的乳液泵100的操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乳液泵100处于锁定状态,该状态可用于乳液泵100的运输、销售等场合。此时,乳液泵100中的支承座160位于其行程的最高点,且支承座160的螺旋状凹槽162与活塞杆150中的螺旋状凸条151相配合。在购买了产品之后要对乳液泵100进行操作以使用产品时,使用人沿打开方向旋转压头110,带动连接在压头110上的活塞杆150一起旋转。

在活塞杆150旋转的过程中,活塞杆150的外表面上的螺旋状凸条151 与支承座160上的螺旋状凹槽162相互作用,使支承座160相对于活塞杆 150向下运动,即沿朝着弹簧140的方向运动,直到螺旋状凸条151与螺旋状凹槽162脱开。在此过程中,支承座160对弹簧140施加压缩力,且压缩力逐渐增大。在螺旋状凸条151与螺旋状凹槽162脱开之后,继续旋转活塞杆150,使螺旋状凹槽162与螺旋状凸条151偏移开,使得螺旋状凸条 151的下端抵接在螺旋状凹槽162的上表面上。此时,弹簧140从自由非备用状态进入到备用状态。

随着活塞杆150的旋转,还可使锁头块152运动到与牙套120顶部的缺口121对准的位置。此时,锁头块152可穿过缺口121,从而使压头110 弹起到待用状态。

在使用之后,若需要乳液泵100重新回到锁定状态,则将压头110下压到其行程的最低点,然后朝着与打开方向相反的关闭方向旋转压头110。在此过程中,活塞杆150的螺旋状凸条151会重新配合到支承座160的螺旋状凹槽162中,并随着活塞杆150的旋转,螺旋状凸条151与螺旋状凹槽162相互作用,使支承座160向上运动,即沿离开弹簧140的方向运动,使施加在弹簧140上的压缩力减小,从而弹簧140重新回到非备用状态。甚至,支承座160能够脱离与弹簧140的接触。在此,可以看到,螺旋状凸条151可使弹簧140在非备用状态和备用状态之间切换,即起到了切换机构的作用。此外,也可认为螺旋状凸条151起到了通过支承座160而使弹簧140与乳液泵100的活动部分相离合的作用。

较佳地,将活塞杆150中的螺旋状凸条151和锁头块152的相对位置和尺寸设置成,在锁头块152与牙套120的缺口121对准之前,螺旋状凸条151从螺旋状凹槽162中脱出。这样,可以防止在按压压头110来泵送产品的过程中,螺旋状凸条151又进入到螺旋状凹槽162中。

此外,锁头块152的纵向长度还较佳地被设置成,在按压压头110来泵送产品以及压头110回弹的过程中,锁头块152始终在缺口121中运动,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防止因压头110旋转而使螺旋状凸条151又进入到螺旋状凹槽162中。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在以上所具体描述的结构中,起到切换机构作用的螺旋状凸条151形成在活塞杆上,不过切换机构也可形成在乳液泵100的活动部分的任何其它部件和其它位置上,这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切换机构也可形成在乳液泵100的固定部分上,例如可在气缸130的内壁上形成螺旋状凸条,而对应地,可在支承座160的外周上形成螺旋凹槽。或者,在某些结构的乳液泵中,形成有螺旋状凸条的活塞杆为乳液泵的固定部分,而气缸为活动部分(该情况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详细解释)。这些也都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

<第二实施例>

图12a~15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乳液泵200。其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乳液泵100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不再作详细描述,而只对第二实施例的乳液泵200中未在第一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特征进行描述。除非有相反的表述或者结构上有冲突,第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也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例。

图12a和图12b分别示出了处于锁定状态的乳液泵200和处于待用状态的乳液泵200。乳液泵200包括压头210、牙套220、气缸230、弹簧240 和活塞杆250。在气缸230中设置有支承座260。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气缸230的外壁中形成有缺槽231,支承座260的导向块261可滑动地容纳在缺槽231中,以使支承座260只能相对于活塞杆250沿纵向运动。

图13a~13d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乳液泵200中的支承座260的各种视图,其中图13a示出了支承座260的俯视图,图13b示出了支承座260的截面图,图13c示出了支承座260的另一个截面图,而图13d则示出的是支承座260的立体图。

第二实施例的乳液泵200中的支承座260也大致呈环状,其具有至少一个导向块261(图中示出的是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块261)。在支承座260 的内侧形成有至少一个、较佳地为图示的一对相对设置的支承座缺口262。在支承座260的内侧还较佳地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承座挡块263,较佳地在支承座260的内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支承座挡块263。

图14a和14b分别示出了活塞杆250的正视图和立体图。对应于设置在支承座260中的支承座缺口262,活塞杆250的外周上形成有导向条251。此外,在活塞杆250的外周上还较佳地形成有分别位于导向条251上侧和下侧的上锁定块252和下锁定块253。上锁定块252和下锁定块253与支承座挡块263相配合,使活塞杆250只能沿着预先设定的方向旋转。

活塞杆250和支承座260如图15a和15b所示的那样相互配合。

下面将参照图12a、12b、15a和15b来描述第二实施例的乳液泵200 的操作方式。

如图12a和15a所示,当乳液泵200处于锁定状态时,支承座260位于活塞杆250的导向条251的上方,且支承座缺口262与导向条251错开,从而使得支承座260相对于活塞杆250的位置固定。

在需要使用乳液泵200时,向打开方向旋转压头210,使支承座缺口 262与导向条251对准,此时,可手动地将压头210向上拉到其行程的最高点,支承座260相对于活塞杆250运动到导向条251下方。然后继续旋转压头210,使支承座缺口262再度与导向条251错开,从而导向条251将支承座260限制在其下方的位置处。此时,弹簧240加载,从而可通过按压压头210来进行泵送动作。

在使用之后,若要乳液泵200重新回到锁定状态,则可沿反方向旋转压头210,使支承座缺口262与导向条251再次对准,然后可手动将压头 210压到其行程的最低点,然后继续旋转压头210,使支承座缺口262与导向条251错开,从而由导向条251使支承座260保持在其上方的位置处。

较佳地,在活塞杆250上设置有上锁定块252和下锁定块253以及支承座260中设置有支承座挡块263的情形中,上、下锁定块252和253与支承座挡块263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使用人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旋转压头210。

<第三实施例>

图16a~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乳液泵300。其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不再作详细描述,而只对第三实施例的乳液泵300中未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特征进行描述。除非有相反的表述或者结构上有冲突,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也同样适用于第三实施例。

乳液泵300包括压头310、牙套320、气缸330、弹簧340和活塞杆350,并且乳液泵300中也包括有支承座360。在第三实施例的乳液泵300中,在活塞杆350上形成有倒扣环351,该倒扣环351形成有面向上的第一斜面 352,相应地,在支承座360上形成有面向下的第二斜面361。

在图16a所示的锁定位置中,压头310处于其行程的最低点,支承座 360位于倒扣环351的上方。在将压头310旋转到打开位置之后,将压头 310向上拉至其行程的最高点,在此过程中,倒扣环351向上越过支承座360而到达支承座360的上方。此时,倒扣环351的结构阻止支承座360 再度回到倒扣环351的上方。由此,乳液泵300保持在图16b所示的待用状态。

<第四实施例>

图18a和18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乳液泵400。其中,对于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不再作详细描述,而只对第四实施例的乳液泵400中未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特征进行描述。除非有相反的表述或者结构上有冲突,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也同样适用于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乳液泵400与第一实施例的乳液泵100基本上相同,区别仅在于省略了弹簧140的弹簧上座141和弹簧下座142。换言之,在乳液泵400中,弹簧440的弹性条上端直接连接在支承座460上,而弹性条的下端则直接连接在气缸430的下部。

<第五实施例>

如图19a~22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五实施例的乳液泵500。其中,对于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不再作详细描述,而只对第五实施例的乳液泵500中未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特征进行描述。除非有相反的表述或者结构上有冲突,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也同样适用于第五实施例。

图19a示出了处于下位锁定状态的乳液泵500的剖视图,图19b示出了处于待用状态的乳液泵500的剖视图。从图19a和19b中可以看到,在第五实施例中,乳液泵500的压头510的下部设有外螺纹,并且通过与牙套520之间的螺纹连接而固定在锁定位置处。图20中更加清楚地示出了压头510上的外螺纹511。相应地,在牙套520的开口中形成有与外螺纹511 相匹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如图21~23所示,第五实施例的乳液泵500的活塞杆550 与活塞580分开形成,并连接在一起。作为切换部件的螺旋状凸条可以形成在活塞杆550和活塞580中的任意一个的外表面上,或者一部分形成在活塞杆550的外表面上,另一部分形成在活塞580的外表面上。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在活塞58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凸条581。

当然,第三实施例中的倒扣环和斜面配合的结构也可应用于图21~23 所示的活塞杆与活塞分开形成的情形中。

图24~27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变形方式。其中,活塞杆 650与活塞680也是分开形成,并随后连接在一起。与图21~23所示的结构不同的是,在图24~27所示的结构中,另外设置有套管670,在该套管 67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凸条671或其它类型的切换部件。并且,该套管670套设在连接在一起的活塞杆650和活塞680的外表面上,如图27中所示的。在套管670的内表面上还可较佳地形成有诸如凸部672之类的结构,以有助于与活塞杆650和/或活塞680的外表面之间的紧密配合。

<第六实施例>

图28a和28b示出了本申请的第六实施例的乳液泵700。其中,对于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及其变形方式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不再作详细描述,而只对第六实施例的乳液泵700特有的技术特征进行描述。而且,除非有相反的表述或者结构上相冲突,第一至第五实施例及其变形方式中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也同样适用于第五实施例。

图28a示出了处于下位锁头状态的乳液泵700的截面图,图28b示出了处于待用状态的乳液泵700的截面图。从图中可见乳液泵700包括压头 710,在压头710的下部连接有气缸730。因而,在第六实施例中,压头710 的运动(例如旋转或上下运动)带动气缸730一起运动,从而压头710和气缸730构成了乳液泵的至少一部分活动部分。

此外,在第六实施例的乳液泵700中,在牙套720上连接有弹簧支架 770,弹簧750的一端(在图28a和28b中具体是下端)支承在弹簧支架770 上,弹簧750的另一端(在图中为上端)支承在弹簧支承座760上。

在弹簧支架770上还固定连接有活塞杆740,该活塞杆740一端上的活塞伸入到气缸730中。

如图28a和28b所示,在气缸730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凸部731和第二凸部732,而在弹簧支承座760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凹槽761。随着压头710 和气缸730的上下运动,凹槽761可分别与第一凸部731和第二凸部732 中的一个相配合。例如,当凹槽761与位于上方的凸部731相配合时(如图28a的状态),弹簧750处于非加载状态,而当凹槽761与位于下方的第二凸部732相配合,或者甚至位于第二凸部732下方时,弹簧750进入加载状态。

因此,在第六实施例中,起到切换机构作用的是形成在气缸730外壁上的第一凸部731和第二凸部732。当然,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螺旋状凸条、导向条等实施结构也可应用于第六实施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