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放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0113发布日期:2019-11-05 22:58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物放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生产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物放卷机。



背景技术:

在纺织、织物的加工工业中,需要将正纬、定型等工序后的布料进行放卷操作。由于在布料或织物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清洗处理、干燥处理、定型处理等,使布料或织物的表面极易带电而使布料各层之间相互黏连,影响放卷后布料的堆放整理,不利于后续的加工操作;若需要堆放整齐,则需要增加人力,提高劳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动除去织物表面静电、节省人力、使织物更利于加工的织物放卷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织物放卷机,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顶部的导布机构、设置于支架顶部用于驱动导布机构的驱动机构和设置于支架顶部且位于导布机构输出端的摆臂机构,所述摆臂机构包括两个摆臂架和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摆臂架上端及下端的两个后摆臂轴,两个后摆臂轴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摆臂架均一体连接在两个后摆臂轴的两端,两个所述摆臂架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架顶部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摆臂架转动,所述摆臂架的底端于后摆臂轴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静电消除装置,所述静电消除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摆臂架之间且位于摆臂架底端的放电棒,所述放电棒的放电端朝向织物一侧,所述支架上固定有静电消除器,所述静电消除器与放电棒之间通过高压线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导布机构转动,使织物可以在导布机构的引导下不断向前输送至摆臂机构,摆臂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不断的做摇摆动作,使后摆臂轴上的织物随摆臂机构一起前后摆动,实现织物的放卷与自动叠放。在摆臂机构摆动过程中,从后摆臂轴上放出的织物经过放电棒前方,放电棒的放电端朝向织物一侧,在摆动的过程中将织物侧的空气电离,带电的织物在放电棒前方通过时,空气中的正负离子与静电荷中和,实现了织物表面的静电自动消除的目的,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成本,且利于织物的后续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放电棒包括橡胶壳、固定设置在橡胶壳内的金属壳和设置在金属壳内的多个放电针,所述金属壳与橡胶壳均为朝向导布机构输出端一侧开口的C形结构,所述放电针垂直金属壳的壳底且朝向金属壳的开口侧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静电消除器通过高压线为放电棒的金属壳提供高压输出,使放电针带电而将周围的空气电离。橡胶壳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防止高压电对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织物随着后摆臂轴摆动过程中,靠近金属壳的C形开口处,使放电针可以发挥放电除静电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放电棒与后摆臂轴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放电棒的放电针与被消织物的表面垂直,提高除电效果,相对的节约电资源。

作为优选,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金属壳的开口侧端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织物覆盖于所述金属壳开口端时,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织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1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电针的针尖与织物的距离太近,会对织物造成放电烧损等破坏,距离太远,放电消除作用下降或无用,在20-100mm内,可以满足不破坏织物的情况下,提高除静电效果。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后摆臂轴之间固定连接有后风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风板的设置,在后摆臂架摆动过程中,后风板一起摆动,起到扇风的作用,从而促进空气流通,更利于空气中正负离子与净电荷的中和,进一步提高除静电效果,节约电资源。

作为优选,所述摆臂架为菱形,两个所述后摆臂轴分别位于摆臂架朝向织物一侧的两个相邻边上。

作为优选,所述摆臂架的织物另一侧的两个相邻边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前摆臂轴,两个所述前摆臂轴之间固定连接有前风板,所述前摆臂轴与后摆臂轴之间留有供织物通过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摆臂机构摆动过程中,织物从前摆臂轴与后摆臂轴之间穿过后落下,后风板配合前风板,产生更大的风量,更大的增强了静电消除作用,使空气中的正负离子得到更高的利用率,节约了电资源。

作为优选,所述导布机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导布辊,所述导布辊转动连接在支架的顶端。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架顶部一侧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多个皮带分别驱动多个导布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多个导布辊,实现对织物的自动输送。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顶部于摆臂架的后方设置有传动轴,所述电机通过皮带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传动轴同轴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与摆臂架之间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转盘铰接、另一端与摆臂架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转盘旋转,转盘旋转时拉动传动杆,使传动杆拉着摆臂架做前后摆臂运动,实现对织物的前后摆臂放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摆臂机构上静电消除装置的设置,使通过摆臂机构的织物可以被除静电,保证了织物处于顺滑的状态,避免了织物之间的黏连,实现了自动去除织物静电的作用,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成本,并且利于织物的后续加工操作;

(2)通过不同的皮带,实现同一台电机对多个导布辊、传动轴的驱动,从而使一台电机带动整个放卷机运作,相对节约了能耗,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摆臂架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架;21、摆臂架;22、前摆臂轴;23、后摆臂轴;24、前风板;25、后风板;3、导布辊;4、放电棒;41、橡胶壳;42、金属壳;43、放电针;5、静电消除器;10、织物;11、电机;12、皮带;13、传动轴;14、转盘;15、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织物放卷机,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设置于支架1顶部的导布机构、设置于支架1顶部用于驱动导布机构的驱动机构和设置于支架1顶部且位于导布机构输出端的摆臂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架1顶部一侧的电机11,导布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导布辊3,导布辊3转动连接在支架1的顶端,电机11通过不同的皮带12分别驱动不同的导布辊3。摆臂机构包括两个菱形的摆臂架21、分别固定连接在摆臂架21上端及下端的两个前摆臂轴22和两个后摆臂轴23,织物10从前摆臂轴22与后摆臂轴23之间留有的间隙穿过后落下,前摆臂轴22和后摆臂轴23均垂直摆臂架21所在的平面;两个摆臂架21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架1顶部的两端;两个前摆臂轴22平行设置,两个后摆臂轴23平行设置,两个摆臂架21均一体连接在两个前摆臂轴22及两个后摆臂轴23的两端,两个前摆臂轴22分别位于织物10前侧的两个相邻边上,并且两个前摆臂轴22之间固定连接有前风板24;如图3所示,两个后摆臂轴23分别位于摆臂架21的织物10后侧的两个相邻边上,并且两个后摆臂轴23之间固定连接有后风板25。支架1的顶部于摆臂架21的后方设置有传动轴13,电机11通过皮带12驱动传动轴13转动,传动轴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传动轴13同轴转动的转盘14,转盘14与摆臂架21之间连接有传动杆15,传动杆15的一端与转盘14铰接、另一端与摆臂架21铰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摆臂架21的底端于后摆臂轴23的下方固定设置有静电消除装置,静电消除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摆臂架21之间且位于摆臂架21底端的放电棒4,放电棒4的放电端朝向织物10一侧,支架1顶部固定有静电消除器5,静电消除器5与放电棒4之间通过高压线电连接,放电棒4与后摆臂轴23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中静电消除器5采用LX-2000型静电消除器。

如图2所示,放电棒4包括橡胶壳41、固定设置在橡胶壳41内的金属壳42和设置在金属壳42内的多个放电针43,橡胶壳41固定安装在下方的后摆臂轴23上,金属壳42与橡胶壳41均为朝向织物10的输出端一侧开口的C形结构,放电针43垂直金属壳42的壳底且朝向金属壳42的开口侧延伸,静电消除器5与金属壳42之间通过高压线电连接。为了保证消除静电的效果以及除静电的安全性,放电针43的针尖与金属壳32的开口侧端部之间留有间隙,当织物10覆盖于金属壳32开口端时,放电针43的针尖与织物10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100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具体如下:

启动静电消除器5与电机11,电机11通过不同的皮带12分别带动各个导布辊3转动,使织物10在导布辊3的引导下向前输送并到达摆臂机构,电机11带动传动轴13转动,传动轴13带动转盘14一体旋转,使传动杆15随着转盘14的转动而做前后运动,从而传动杆15拉着摆臂架21前后摆动;摆动过程中,实现摆臂机构带动织物10不断向下输送,并且使织物10在不断摆动过程中,前风板24与后风板25不断带动织物10周围的空气流通,静电消除器5为放电棒4供电,使放电针43放电而将周围的空气电离;织物10在靠近放电针43摆动的过程中,其表面的静电荷被空气中的正负离子中和,从而实现静电消除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