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8186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复合面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织物是由细小柔长物通过交叉,绕结,连接构成的平软片块物。机织物是由存在交叉关系的纱线构成的;针织物是由存在绕结关系的纱线构成的;无纺织物是由存在连接关系的纱线构成的;第三织物是由存在交叉/绕结关系的纱线构成的。

利用织针(Needle),将一根或几根由纬向喂入的纱线依次弯曲成一系列的线圈(Loop),再将此次生成的新线圈与前次生成的旧线圈相互串套(Looping),就构成针织织物(Knitting Fabric)。

随着纺织、织造、后整理工业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穿用的可选性越来越多,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采用新原料结合新纺纱工艺技术可以制造出各种新的复合纤维材料,再通过相配置的后整理技术改善,增加和提升产品的穿用功能,使产品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今后新产品的发展趋势。

远红外面料是一种新型面料,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现有的换红外面料多采用陶瓷材料表面涂层的方法制成,此种面料耐水洗性较差,面料无法长期具有远红外功能。因此,开发一种远红外功能保持持久的纤维纱线纺制的面料,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针织复合面料,其含有石墨烯复合纤 维,具有远红外功能和很好的抗菌效果、耐水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成本低的复合面料。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织复合面料,由至少一根针织线针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针织线包含至少一根第一纤维31,所述第一纤维31为石墨烯复合纤维。

优选的,所述第一纤维31至少设置于所述针织线1的外层。

优选地,所述针织线的纤维还包括不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第二纤维32,所述第一纤维31设置于所述第二纤维32的外周上。

优选地,所述针织线包括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第一针织线11以及不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第二针织线12。

优选地,所述第一针织线11中的至少部分纤维为石墨烯复合纤维。

优选地,所述第二纤维32包括聚酯纤维、涤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丙纶纤维、锦纶纤维、芳纶纤维、氨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优选地,所述第二针织线12包括聚酯纤维针织线、涤纶纤维针织线、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线、丙纶纤维针织线、锦纶纤维针织线、芳纶纤维针织线、氨纶纤维针织线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复合纤维包括纤维基体311以及形成于纤维基体311外周面上的石墨烯层312。

优选地,所述形成所述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石墨烯包括生物质石墨烯。

优选地,所述针织复合面料包括经编针织布和/或纬编针织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织复合面料至少部分针织线中包含有石墨烯复合纤 维,使得复合面料具有远红外功能和很好的抗菌效果、耐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针织复合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针织线的横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针织复合面料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中,11、第一针织线;12、第二针织线;31、第一纤维;311、纤维基体;312、石墨烯层;32、第二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面料,由至少一根针织线针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针织线包含至少一根第一纤维31,所述第一纤维31为石墨烯复合纤维;所述第一纤维31至少设置于所述针织线1的外层。

本发明至少部分针织线中包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使得所述针织复合面料具有远红外功能和很好的抗菌效果、耐水性。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织复合面料,如图1至图3所示,其由第一针织线11针织而成。所述第一针织线11的纤维包括含有石墨烯纤维的第一纤维31,和不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第二纤维32,所述第一纤维31设置于所述第二纤维32的外周上。此种设置方式能够是复合面料达到最优的远红外功能、耐水性和抗菌效果。

所述第二纤维32包括聚酯纤维、涤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丙纶纤维、锦纶纤维、芳纶纤维、氨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第一针织线11的针织方式不同,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针织线11的针织方式为纬平针针织。此种设置方式在保证面料具有远红外功能、抗菌效果、耐水性的同时降低了面料的成本。

第一针织线11的针织方式还可以选择纬编平针针织,满针螺纹、双元宝针织、双鱼鳞针织、单元宝针织、单鱼鳞针织等等。

第一纤维31,即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结构可以但不局限于是如图3所示,包括中部的纤维基体311以及形成于纤维基体311外周面上的石墨烯层312,通过将石墨烯负载在纤维基体311表面制成。其中,纤维基体311可以但不局限于是聚酯纤维、涤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丙纶纤维、锦纶纤维、芳纶纤维、氨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制备石墨烯的工艺可以但不局限于是:以石墨为原料的氧化还原法、微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CVD法以及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的水热碳化法制备得到的生物质石墨烯等等。

经检测,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面料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达到0.85以上,抗菌率达到80%以上;耐水洗次数≥20次。

当所述针织复合面料包括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第一针织线11以及不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第二针织线12时,第一针织线11和第二针织线12并不一定是相邻的两行,也可以是2行连续的第一针织线11和1行第二针织线12,或者是10行连续的第一针织线11和5行第二针织线12,或者是某一行同时含有第一针织线11和第二针织线1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面料,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由第一针织线11针织而成。所述第一针织线11的纤维包括含有石墨烯纤维的第一纤维31,和不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第二纤维32,所述第一纤维31设置于所述第二纤维32的外周上。

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第一纤维31即石墨烯复合纤维的形成方式为,在纺丝过程中将石墨烯引入至纤维中制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面料,其由两根以上的针织线针织而成(如图4所示),所述两根以上的针织线中至少一根针织线中包含石墨烯复合纤维。例如,所述针织线包括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第一针织线11以及不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第二针织线12。

所述第一针织线11的纤维包括含有石墨烯纤维的第一纤维31,和不含有石墨烯复合纤维的第二纤维32,所述第一纤维31设置于所述第二纤维32的外周上。

第一针织线11和第二针织线12的针织方式不同,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针织线11和第二针织线12的针织方式为纬平针针织。此种设置方式在保证面料具有远红外功能、抗菌效果、耐水性的同时降低了面料的成本。

第一针织线11和第二针织线12的针织方式还可以选择纬编平针针织、满针螺纹、双元宝针织、双鱼鳞针织、单元宝针织、单鱼鳞针织等等。

所述第二针织线12包括聚酯纤维针织线、涤纶纤维针织线、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线、丙纶纤维针织线、锦纶纤维针织线、芳纶纤维针织线、氨纶纤维针 织线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第一纤维31即石墨烯复合纤维的形成方式为,在纺丝过程中将石墨烯引入至纤维中制成。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