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数码线材的收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1967发布日期:2019-10-29 20:5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数码线材的收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材收纳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数码线材的收纳器。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收线技术主要是针对较长较粗的线材,以此专门制作的自动收线装置,如光缆、电缆等自动收线装置。现有的收线装置存在体型庞大、涉及范围小,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对数据线、充电线、耳机线等生活中常用线材进行自动收线。

随着近年来数码产品的快速发展,数码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各样的数码线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数据线、充电线、耳机线等。在日常使用当中经常出现杂乱无章,容易打结的困扰,对人们的日常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数码线材的收纳器,这种收纳器可针对1.5米内的数码线材进行自动收线,以防止数码线材打结进而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数码线材的收纳器,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固定轴以及套设在固定轴上的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与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支架内置有卷簧,所述卷簧的一端与固定轴相连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旋转支架相连接,所述旋转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可与数码线材相配合的挂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支架包括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容纳卷簧的第一圆槽,所述转动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圆槽,所述转动柱的轴心处设置有贯穿转动柱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与固定轴相配合,所述挂钩设置于转动柱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圆槽内置有转动拨片,所述转动拨片的一侧穿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第二圆槽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拨片的一侧穿出转动柱外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位于挂钩的虎口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轴心处设置有可与固定轴相配合的置物槽,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圆槽还内置有可使转动拨片转动后进行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侧与转动拨片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侧与第二圆槽内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圆槽与第二圆槽的横截面积相等且均大于让位孔的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设置有棘轮,所述转动拨片的一侧设置有可与棘轮相配合的挡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能用于存放并整理凌乱缠绕的数码产品线材,适用于1.5米以内的耳机线、手机充电线、数据线等细且柔软的线材,补充了一种小巧型的自动收线装置的市场需求。同时,本申请所述的按钮兼顾两大功能:1、实现自动旋转收线功能;2、实现可根据不同的粗细线材来调节旋转力度的大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固定轴;4、旋转支架;5、卷簧;6、挂钩;7、固定柱;8、置物槽;9、棘轮;10、转动柱;11、第一圆槽;12、第二圆槽;13、让位孔;14、转动拨片;15、定位杆;16、腰型孔;17、按钮;18、复位弹簧;19、挡片;2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用于数码线材的收纳器,包括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设置有固定轴3以及套设在固定轴3上的旋转支架4,旋转支架4与固定轴3转动连接,旋转支架4内置有卷簧5,卷簧5的一端与固定轴3相连接,卷簧5的另一端与旋转支架4相连接。旋转支架4的一侧设置有可与数码线材相配合的挂钩6。

在使用时,操作者可将数码线材对折并将对折部置于挂钩6处,接着通过数码线材拉动挂钩6以及旋转支架4绕着固定轴3进行转动。由于卷簧5的一端与固定轴3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支架4连接。固定轴3是不动的,而旋转支架4是转动的,旋转支架4的转动可使得卷簧5处于压缩储能状态。此时,一旦操作者放开数码线材,则旋转支架4以及挂钩6在卷簧5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挂钩6可带动数码线材收线于旋转支架4上,从而完成收线操作。

第一壳体1朝向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柱7,固定柱7的轴心处设置有可与固定轴3相配合的置物槽8,固定轴3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安装时,固定轴3的一端嵌入置物槽8内。固定柱7靠近旋转支架4的一端设置有棘轮9。

旋转支架4包括有转动柱10,转动柱10的一侧设置有用以容纳卷簧5的第一圆槽11,转动柱10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圆槽12。转动柱10的轴心处设置有贯穿转动柱10的让位孔13,该让位孔13可与固定轴3相配合。第一圆槽11与第二圆槽12的横截面积相等,且均大于让位孔13的横截面积。挂钩6设置于转动柱10上。

第二圆槽12内置有转动拨片14,转动拨片14的一侧穿设有定位杆15,定位杆15的一端与第二圆槽12底壁固定连接。转动拨片14的一侧设置有可与让位孔13相连通的腰型孔16。该腰型孔16的横截面积大于让位孔13的横截面积,使得转动拨片14在绕定位杆15转动的时候,固定轴3在腰型孔16内进行相对移动。转动拨片14的一侧穿出转动柱10外设置有按钮17,按钮17位于挂钩6的虎口处。通过对按钮17施力可使得转动拨片14绕定位杆15进行转动。第二圆槽12还内置有可使转动拨片14转动后进行复位的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的一侧与转动拨片14相连接,复位弹簧18的另一侧与第二圆槽12内壁相连接。当对按钮17施力,使得转动拨片14以及固定块朝着复位弹簧18压缩的方向转动。当放开按钮17时,在复位弹簧18的作用下,转动拨片14以及按钮17复位。

转动拨片14朝向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可与棘轮9相配合的挡片19。由于棘轮9为单向齿结构,使得棘轮9在与挡片19在配合卡接时挡片19仅能沿一个方向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旋转支架4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转动。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棘轮9与挡片19在配合卡接时,复位弹簧18处于拉伸状态,旋转支架4只能朝着卷簧5压缩的方向进行转动,使得卷簧5积蓄压缩储能。若需释放卷簧5的压缩储能,只需对按钮17施力,此时复位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进而转动拨片14以及设置在转动拨片14上的挡片19发生移动,使得挡片19与棘轮9脱离配合,此时旋转支架4在卷簧5的作用下发生转动。

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线材的粗细来调节旋转力度大小。通过将旋转支架4往卷簧5压缩的方向进行转动,使得卷簧5积蓄储能;需要将数码线材进行收线时,将数码线材对折并将对折部位置于挂钩6处,使得数码线材对折部位与按钮17相抵接。进而通过数码线材拉动挂钩6带动旋转支架4绕着固定轴3进行转动,此时数码线材对折部位会对相抵接的按钮17施力,使得转动拨片14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挡片19脱离与棘轮9的配合,此时旋转支架4在卷簧5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最终完成收线操作。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转动拨片14朝向复位弹簧18的一侧设置有可插入复位弹簧18内的限位块20。通过限位块20的作用可避免复位弹簧18在使用过程中脱离设定位置。

工作过程:

收线方法:将线材对折成相对的两半,线材折弯处挂在挂钩上,用力往挂钩垂直方向一拉。使得线材把挂钩上的按钮卡下去,再松手,线材将主动被旋转支架收卷起来。

取线方法:将线头的两端以直线角度拉出,当线拉至最后时,减缓拉力。用手指按住挂钩,不让挂钩回收线材,再将线材从旋转支架上取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