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维修用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4620发布日期:2019-10-28 22:5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维修用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维修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维修用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自1853年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梯之后,升降电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电梯行业正在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期,小区住宅、商业大厦、医院、学校等区域都已经普通使用了电梯。电梯的安装是保证电梯设计质量达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直接体现电梯设计制造质量的优越。电梯安装完之后,对电梯的精心调试和试验,又是保证电梯安全、可靠运行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电梯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延长电梯使寿命、减少电梯故障,还可以及时预防电梯安全隐患。

电梯底坑地面与电梯轿厢之间需要留出一定的距离,一方面为电梯减速留足空间,另一方面为电梯维修时保障人员活动空间以及安全空间。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楼体施工原因,会存在电梯底坑地面距离电梯轿厢高度过小的问题,这种情况被称作浅底坑,因为无法开掘底面,维修电梯时,维修人员不但难以施展身体,而且还容易发生轿厢碰撞地面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维修用支护结构,其优点在于稳定地支撑电梯,增加浅底坑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维修用支护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底板相抵,所述底板上垂直设置有四个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中螺纹连接有用于承托电梯的举重柱,所述底板上连接有驱动举重柱运动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通过四个千斤顶支撑并抬起电梯,驱动电机启动,通过齿轮传动结构带动举重柱上升,举重柱与电梯的底部相抵,支撑并举起电梯,增加浅底坑的高度,之后工作人员躺在承托板上,仰面朝天进行工作,并且承托板通过万向轮运动,方便维修人员调节维修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中垂直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中设置有驱动螺柱,所述驱动螺柱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举重柱的底部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孔,所述驱动螺柱插入到连接孔并且两者螺纹配合,所述举重柱位于轴套中,所述举重柱与轴套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时候,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螺柱转动,由于驱动螺柱和举重柱螺纹连接,使举重柱在轴套中上下运动,举重柱有利于举重柱缓慢稳定地提升,有利于举重柱支撑电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螺柱的底部设置有齿盘,所述机壳上转动连接有传动柱,所述传动柱呈水平布置,所述传动柱的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盘啮合,所述传动柱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传动柱转动,传动柱通过传动齿轮带动齿盘转动,带动驱动螺柱转动,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柱伸出机壳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开有用于插销的圆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连轴器,所述连轴器与连接头扣合并插销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头和连轴器通过销扣合固定连接,有利于驱动电机将动力传送到传动柱。

进一步的,所述举重柱的顶部设置有呈圆盘形的托盘,托盘的半径大于举重柱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托盘增加与举重柱接触面积,单位面积上压强减少,有利于更加稳固的支撑电梯。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与机壳之间设置有成对的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托盘的底面,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机壳的侧面,所述弹簧垂直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处于收缩的状态,使举重柱具有向驱动螺柱的运动趋势,有利于举重柱和驱动螺柱之间螺纹配合的更加紧密,提高传动效率,同时通过两个弹簧有利于保证受力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上开有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孔主要用于供润滑油流过,有利于润滑油充满机壳,润滑油和机壳中的传动结构充分接触,减少摩擦,从而减少动力的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板上垂直设置有成对的抵肩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维修人员躺在承托板上的时候,双肩可以和抵肩板相抵,使工作人员方便对承托板施力,驱使承托板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千斤顶和举重柱的设置,稳定地支撑电梯,增加浅底坑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2.通过驱动螺柱的设置,使举重柱稳定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梯维修用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千斤顶体现其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体现驱动电机和传动柱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承托板;111、抵肩板;112、万向轮;12、挡边;2、千斤顶;21、机壳;211、底座;22、驱动螺柱;221、齿盘;23、轴套;231、油孔;24、举重柱;241、连接孔;242、托盘;243、弹簧;244、固定键;25、传动柱;251、传动齿轮;252、连接头;26、驱动电机;261、连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电梯维修用支护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置千斤顶2,千斤顶2呈垂直布置,在工作的时候,千斤顶2向上顶出,稳定地支撑电梯,增加浅底坑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如图1所示,底板1的上表面放置承托板11,承托板11上设置有成对的抵肩板111,抵肩板111沿承托板11的宽度方向布置。承托板1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万向轮112,万向轮112可以和随意转动,从而方便承托板11运动。承托板11的边缘垂直设置有挡边12,挡边12的高度低于万向轮112的高度。在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躺在承托板11上,仰面朝天进行工作双肩与两块抵肩块相抵,方便对于维修人员对承托板11施力,驱使承托板11在底板1上运动,从而调节维修位置。

如图1所示,千斤顶2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在底板1的四个顶角处,通过四个千斤顶2同时支撑电梯,使电梯在支撑升高的时候,使电梯处于平衡状态。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千斤顶2包括机壳21,机壳2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11,底座2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机壳21中设置有轴套23,轴套23垂直布置,轴套23上开有若干油孔231,润滑油可以流过油孔231,使润滑油和机壳21中的传动结构充分接触,减少摩擦阻力。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轴套23中穿设有举重柱24,举重柱24可以沿轴套23方向上下运动,举重柱24与轴套23过盈配合。举重柱24的顶部设置有呈圆盘形的托盘242,并且托盘242的半径大于举重柱24的半径,托盘242主要用于承托电梯,增加与电梯的接触面积,举重柱24的底部开有连接孔241,连接孔241设有内螺纹。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机壳21中还设置有驱动螺柱22,驱动螺柱22插入到连接孔241中并且与其螺纹配合,驱动螺柱22的底部设置有齿盘221。机壳21中还设置有传动柱25,传动柱25水平布置,传动柱25的一端位于机壳21中,并且这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251,传动齿轮251与齿盘221啮合;传动柱25的另一端伸出机壳21,并且这一端安装有连接头252。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连轴器261,连轴器261与连接头252扣合,并且两者都穿销固定连接。在使用的时候,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传动柱25转动,由于传动齿轮251和齿盘221啮合,驱动螺柱22转动,从而带动举重柱24转动,举重柱24上下运动,即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6正转和反转,控制举重柱24升降。举重柱2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高度方向设置有固定键244,轴套23的内壁上开有与固定键244插接配合的槽,防止在举重柱24运动的时候自转。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托盘242与机壳21之间设置有成对的弹簧243,弹簧243关于举重柱24呈对称布置,弹簧243一端固定连接有托盘242的底面,弹簧2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机壳21的侧面,弹簧243垂直布置。在工作的时候,弹簧243一直处于拉伸状态,使举重柱24有向下的运动趋势,使举重柱24和驱动螺柱22之间的螺纹配合更加紧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