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维修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4617发布日期:2019-10-28 22:5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维修用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维修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维修用平台。



背景技术:

自1853年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梯之后,升降电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电梯行业正在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期,小区住宅、商业大厦、医院、学校等区域都已经普通使用了电梯。电梯的安装是保证电梯设计质量达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直接体现电梯设计制造质量的优越。电梯安装完之后,对电梯的精心调试和试验,又是保证电梯安全、可靠运行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电梯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延长电梯使寿命、减少电梯故障,还可以及时预防电梯安全隐患。当电梯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地维修。以上种种电梯相关的作业,都需要用到安装维修架。

公告号为CN2049806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可调式电梯安装维修架,包括工作平台、设在工作平台上的防护架,所述防护架的顶部设顶盖,所述工作平台的一边缘连接一爬梯,所述工作平台与爬梯连接的边缘的相邻两边缘分别与一伸缩杆连接,所述爬梯的两侧连接一对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铰接在爬梯的底部,定位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工作平台的边缘。

这种安全可调式电梯安装维修架虽然能在维修架中完成维修工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维修人员一般需要腰间系一根安全绳,安全绳的另一端通过锁扣连接固定在维修架,由于安全绳的长度有限,限制维修人员的活动空间,当需要变换维修位置的时候,需要接触安全绳,之后重新固定,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维修用平台,其优点在于维修人员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不会因为钢缆限制工作人员移动,并且具有更好的安全防护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维修用平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置有龙骨顶架,所述龙骨顶架上滑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龙骨顶架上水平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安装座通过丝母座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上缠绕有钢缆,所述钢缆的底端设置有吊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缆通过吊钩固定在维修人员的腰间,对电梯维修人员进行保护,在工作的时候,驱动电机提供收卷辊转动所需的动力,完成钢缆的长度调节工作,同时丝杆由于伺服电机驱动转动,丝杆带动丝母座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座运动,即带动收卷辊运动,使钢缆可以更好的配合维修人员运动,不需要重新固定钢缆,减少维修人员出现误操作的情况,减少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龙骨顶架上还安装有两个导轨,所述导轨开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安装座上垂直设置有导轮柱,所述导轮柱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和导向槽滚动配合的导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座运动的时候,导向轮沿导轨的导向槽方向做往复运动,对安装座的运动进行限制,有利于提高配合精度,使安装座可以更加精确配合维修人员变换工作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呈T形设置,所述导轮柱的端部转连接有两个导向轮,两个导向轮均设置在导向槽的水平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呈T形设置,一方面为避免出现导向轮脱出导向槽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通过两个导向轮,增加与导向槽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每个导向轮上载荷。

进一步的,所述导轮柱设置为了可伸缩的两段,所述导轮柱上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套设在导轮柱的上段,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导轮柱上段的顶部,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导轮柱下段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导轮柱会受到冲击,此时导轮柱做出相应的伸缩变换,此时缓冲弹簧同样做出弹性性变,吸收冲击。

进一步的,所述导轮柱设置有四个,四个导轮柱分别设置在安装座的四个顶角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安装座处于一个受力平衡的状态,进一步提高安装座运动的时候的平衡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收卷辊设置有三个,所述收卷辊设置在同一个转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个收卷辊,带动三条钢缆运动,通过这三条钢缆共同对维修人员进行保护,三根钢缆同时承载人体的重量,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钢缆的底端设置有橡皮绳,所述吊钩固定连接在橡皮绳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橡皮绳具有良好的弹性,万一出现坠落事故的时候,橡皮绳可以伸缩,可以吸收大部分的冲击力,减少对于维修人员内的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底部水平设置有供维修人员站立的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维修人员可以站立在踏板上进行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安装座和收卷辊的设置,使钢缆可以更好的配合维修人员运动,不需要重新固定钢缆,减少维修人员出现误操作的情况,减少安全隐患;

2.通过导轨和导向轮的设置,对安装座的运动进行限制,有利于提高配合精度,使安装座可以更加精确配合维修人员变换工作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梯维修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梯维修用平台去除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支撑柱;111、加强筋;112、防护网;113、加强板;12、龙骨顶架;121、导轨;122、导向槽;13、安装座;131、导轮柱;132、导向轮;133、缓冲弹簧;134、丝母座;14、丝杆;141、伺服电机;15、驱动电机;151、收卷辊;152、钢缆;1522、橡皮绳;153、吊钩;16、踏板;17、安全网;18、防护罩;181、弹性板;182、弹簧;19、爬梯;191、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电梯维修用平台,如图1所示,包括钢制的机架1,机架1包括四个支撑柱11,支撑柱11沿垂直方向布置,并且支撑柱11相互平行。相邻的支撑柱11之间焊接固定有若干加强筋111,加强筋111呈十字型布置,进一步增加了机架1的结构强度。加强筋111交叉的节点处焊接有加强板113,加强板113呈“L”形,为了加强板113更紧密的和加强筋111贴合,增加加强筋111交叉的节点处强度和稳定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加强筋111上安装有防护网112,防止异物从外界进行到机架1中,同时防护网112和加强筋111配合作用,减少工作人员从支撑柱11之间意外坠落的可能性。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机架1顶部设置有龙骨顶架12,龙骨顶架12由纵横交错的钢筋焊接固定,呈井字形设置,龙骨顶架12是机架1顶部主要的承重部位。

结合图1和图3所示,龙骨顶架12的上方设置有防护罩18,防护罩18呈四棱锥形设置,防护罩18的表面上设置有弹性板181,弹性板181为复合橡胶板,弹性板181与防护罩18之间设置有若干弹簧182,弹簧182呈均匀阵列布置,弹簧182具有优良的缓冲能力,当出现坠物落入到防护罩18上的时候,弹性板181配合弹簧182可以吸收绝大部分的冲击。

结合图1和图4所示,龙骨顶架12的下表面水平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丝杆14,丝杆1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伺服电机141,伺服电机141提供丝杆14转动所需的动力。

结合图1和图4所示,龙骨顶架12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121,导轨121与丝杆14平行,导轨121位于丝杆14的外侧。导轨121开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槽122,导向槽122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

结合图1和图4所示,龙骨顶架12上还安装有安装座13,安装座13的顶端设置有呈对称设置的丝母座134,两个丝母座134分别和两个丝杆14螺纹配合,丝杆14转动通过丝母座134带动安装座13沿丝杆14方向做往复移动。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安装座13的顶端垂直设置有四个导轮柱131,四个导轮柱131均匀阵列布置,四个导轮柱131分别设置在安装座13的四个顶角处,导轮柱131设置为了可伸缩的两段,导轮柱131的上段套设有缓冲弹簧133,缓冲弹簧133的一端固定在导轮柱131上段的顶部,缓冲弹簧133的另一端固定在导轮柱131下段的顶部,缓冲弹簧133主要用于减缓冲击。导轮柱131的上段端部转连接有两个导向轮132,两个导向轮132位于导向槽122的水平段中。当安装座13移动的时候,导向轮132沿导向槽122方向运动,对安装座13的运动进行限制,保证安装有只能沿规定的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设置两个对称的导向轮132,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压强,从而减轻单个导向轮132的载荷,提高使用寿命。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安装座13的底部安装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与丝杆14垂直,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收卷辊151,收卷辊151设置有三个,三个收卷辊151同轴设置。收卷辊151上缠绕有钢缆152,钢缆152的底端设置有橡皮绳1522,橡皮绳1522的端部设置有吊钩153,钢缆152通过吊钩153固定连接有维修人员的腰间,三根钢缆152同时承载人体的重量,提高安全性,同时由于橡皮绳1522具有良好的弹性,万一出现坠落事故的时候,橡皮绳1522可以伸缩,吸收部分冲力,进一步减少对于维修人员内的伤害。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机架1的内部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爬梯19,爬梯19固定在一侧的加强筋111上,爬梯19沿高度方向布置,爬梯19的底端可以伸出机架1。爬梯19的两侧设置有铝合金杆制的防护栏191,防护栏191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防护栏191质量轻,减轻爬梯19的自重。在进行维修的时候,维修人员可以在爬梯19上运动,方便方便维修人员在各个高度上进行维修作业。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踏板16,踏板16设置有一个开口,供爬梯19伸出机架1。在工作的时候,维修人员可以站在踏板16作业。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机架1的底部还设置有尼龙制成的安全网17,安全网17的四个顶角处固定在支撑柱11的底部,万一出现维修人员出现意外坠落的事故时,安全网17承托维修人员。

具体实施过程:钢缆152通过吊钩153固定在维修人员的腰间,对电梯维修人员进行保护,在工作的时候,驱动电机15提供收卷辊151转动所需的动力,完成钢缆152的长度调节工作,同时丝杆14由于伺服电机141驱动转动,丝杆14带动丝母座134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座13运动,使钢缆152可以更好的配合维修人员运动,不需要重新固定钢缆152,减少维修人员出现误操作的情况,减少安全隐患。同时通过防护罩18和安全网17等等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