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排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8672发布日期:2020-02-21 19:20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排提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箱提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联排提手。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了方便提运,厂家在生产纸箱的时候,一般会在纸箱上安装塑料提手,塑料提手是由注塑机通过模具注塑成型,模具上设置有多个型腔,一次可以同时注塑多个单体的塑料提手,这些塑料提手平行排列,相邻的两个塑料提手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形成一排,又称为联排提手,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使用时,生产线上的穿插设备可以将联排提手剪切成单体的塑料提手,现在的联排提手连接片均置于提带上,剪切成单体后的切口残留,由于露在箱体外,影响提手外观和有可能碍手,使联排提手在推广过程中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联排提手,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联排提手,包括多个连接片和多个平行排列的塑料提手,每个塑料提手包括提带和两个卡脚,两个卡脚分别设于提带的两端,所述联排提手每一侧的每两个卡脚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位于联排提手首端的塑料提手设有两个卡扣头,位于联排提手尾端的塑料提手设有两个与卡扣头配合的卡扣盒;所述卡扣头包括连接块和两个限位块,连接块设于卡脚,两个限位块均设于连接块,两个限位块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卡扣盒内设有与卡扣头配合的限位槽。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卡扣头均设于联排提手首端的塑料提手的提带,两个所述卡扣盒均设于联排提手尾端的塑料提手的提带。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卡扣头分别设于联排提手首端的塑料提手的两个卡脚,两个所述卡扣盒分别设于联排提手尾端的塑料提手的两个卡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连接片置于卡脚上,剪切后的单个提手卡脚位于箱体内,切口残留不影响提带的外观和功能;将一个联排提手的卡扣头与另一个联排提手的卡扣盒卡接,便可以将两个联排提手连接起来,依此类推,接续延长制成卷料,用于穿插设备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为:1、连接片;2、提带;3、卡脚;4、卡扣头;41、连接块;42、限位块;5、卡扣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图3所示,一种联排提手,包括多个连接片1和多个平行排列的塑料提手,每个塑料提手包括提带2和两个卡脚3,两个卡脚3分别设于提带2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排提手每一侧的每两个卡脚3之间通过连接片1连接,位于联排提手首端的塑料提手设有两个卡扣头4,位于联排提手尾端的塑料提手设有两个与卡扣头4配合的卡扣盒5。

所述联排提手每一侧的每相邻两个卡脚3之间通过连接片1连接,将连接片1剪切后,连接片1不会在提带2上留下残余,不影响塑料提手的外观,同时不会影响人使用塑料提手的手感。

将一个联排提手的卡扣头4与另一个联排提手的卡扣盒5卡接,便可以将两个联排提手连接起来,依此类推,接续延长制成卷料,用于穿插设备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卡扣头4包括连接块41和两个限位块42,连接块41设于卡脚3,两个限位块42均设于连接块41,两个限位块42之间形成有间隙,使得两个限位块42受到挤压之后可以产生形变,所述卡扣盒5内设有与卡扣头4配合的限位槽。通过以上设置,使得卡扣头4可以与卡扣盒5卡接,同时,上述连接方式稳定快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一:

两个所述卡扣头4均设于联排提手首端的塑料提手的提带2,两个所述卡扣盒5均设于联排提手尾端的塑料提手的提带2,卡扣头和卡扣盒尽量靠近卡脚处。当需要将塑料提手投入到使用时,需要将卡扣头和卡扣头剪断,如果提带上有卡扣头或者卡扣盒的残余,而通过以上设置,使得残余远离使用者的手,因此不会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手感。

实施例二:

两个所述卡扣头4分别设于联排提手首端的塑料提手的两个卡脚3,两个所述卡扣盒5分别设于联排提手尾端的塑料提手的两个卡脚3。如此设置,当联排提手被切割成单体的塑料提手时,连接片1不会在提带2上留下残余,不影响提手的外观和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