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色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8661发布日期:2020-02-21 19:20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防脱色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纸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脱色包装盒。



背景技术:

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棍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一般分为单瓦楞纸板和双瓦楞纸板两类,按照瓦楞的尺寸分为:a、b、c、e和f五种类型。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加工易、强度大、印刷适应性样优良、储存搬运方便等优点,瓦楞纸可用作食品或者数码产品的包装,相对环保,使用较为广泛,因此瓦楞纸做成的包装盒被广泛使用,一些较为高档的包装盒表面还会印刷较为精美的图案以增加产品档次。

而现有的瓦楞纸包装盒不能对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一方面会使得包装盒内部的物品受潮进而导致物品的损坏,另一方面包装盒受潮雨水表面油墨存在脱色的情况;同时现有的瓦楞纸包装盒在对其进行封口时通常使用胶带进行封口,不环保,结构相对稳定性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脱色包装盒,结构造型简单,便于安装,且具有一定的防脱色、缓震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脱色包装盒,包括一体裁切成型的盒体和与套设在盒体外侧的卷绕外壳,所述盒体和卷绕外壳卡接固定;

所述盒体包括底部盒体、与底部盒体连接的第一短边侧盒体和第一长边侧盒体,所述第一短边侧盒体和第一长边侧盒体远离底部盒体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短边侧盒体和第二长边侧盒体,在所述第一短边侧盒体和第二短边侧盒体弯折处开设有第一裁切口,在所述第一裁切口处裁切有第一底固定扣;在所述第一长边侧盒体和第二长边侧盒体弯折处开设有第二裁切口,在所述第二裁切口处裁切有第二底固定扣;

所述第二短边侧盒体和第二长边侧盒体远离底部盒体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顶固定扣和第二顶固定扣;

所述卷绕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二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三壳体、与第三壳体连接的第四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对应第二顶固定扣开有第一顶卡槽,且第一壳体对应第一顶固定扣开有第二顶卡槽;所述第三壳体对应第二底固定扣开有第一底卡槽,所述第三壳体对应第一底固定扣开设有第二底卡槽,所述第一壳体上裁切有固定卡扣,对应所述固定卡扣在所述第四壳体上开设有固定卡槽。

优选的,在所述底盒盒体上开设有放置槽。

优选的,在所述底部盒体下方设置有泡沫海绵,泡沫海绵高度与第一长边侧盒体的高度匹配,且泡沫海绵的长宽与底部盒体长宽匹配

优选的,在所述泡沫海绵对应放置槽处开设有放置凹槽。

优选的,在所述盒体和卷绕外壳外侧均涂覆有光油。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长边侧盒体上印刷有图案。

优选的,对应所述印刷图案,在所述第四壳体上开有观察口,且在所述第四壳体内粘有透明防水材质。

优选的,所述透明防水材质为pvc膜。

优选的,所述壳体和卷绕外壳均为瓦楞纸板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两短边侧盒体和长边侧盒体设计,可增加包装盒侧面的强度(叠加后形成双侧面),并分别对应的设置底固定扣和顶固定扣,用来与卷绕盒体固定,增加了整个包装盒的强度,卡扣固定既无需胶布胶粘,也便于组装;在底部盒体下方设置泡沫海绵,既起到增加盒体强度作用,同时对包装盒内物品具有较好的缓冲保护作用;且盒体盒卷绕外壳外侧均上光油,可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在盒体上印制图案,并对应的在卷绕盒体上开设观察口,并在观察口内侧胶粘透明防水膜,在增加档次的同时,也能防止油墨脱色。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脱色包装盒的盒体平面展开裁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盒体省略第一短边侧盒体、第二短边侧盒体后的折叠示意图;

图3为省略一侧的第一短边侧盒体、第二短边侧盒体后的折叠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底部安装泡沫海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卷绕外壳的平面展开裁切示意图;

图6为卷绕外壳卷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盒体;11-底部盒体;111-放置槽;12-第一短边侧盒体;121-第一裁切口;122-第一底固定扣;13-第二短边侧盒体;131-第一顶固定扣;14-第一长边侧盒体;141-第二裁切口;142-第二底固定扣;15-第二长边侧盒体;151-第二顶固定扣;

2-卷绕外壳;21-第一壳体;211-第一顶卡槽;212-第二顶卡槽;213-固定卡扣;22-第二壳体;23-第三壳体;231-第一底卡槽;232-第二底卡槽;24-第四壳体;241-固定卡槽;242-观察口;

3-泡沫海绵。

注:图1和图5中,虚线代表折痕,且整体一体裁切成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5,一种防脱色包装盒,包括一体裁切成型的盒体1和与套设在盒体1外侧的卷绕外壳2,所述盒体1和卷绕外壳2卡接固定;

参照图1-3,所述盒体1包括底部盒体11、与底部盒体11连接的第一短边侧盒体12和第一长边侧盒体14,所述第一短边侧盒体12和第一长边侧盒体14远离底部盒体1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短边侧盒体13和第二长边侧盒体15,在所述第一短边侧盒体12和第二短边侧盒体13弯折处开设有第一裁切口121,在所述第一裁切口121处裁切有第一底固定扣122;在所述第一长边侧盒体14和第二长边侧盒体15弯折处开设有第二裁切口141,在所述第二裁切口141处裁切有第二底固定扣142;

所述第二短边侧盒体13和第二长边侧盒体15远离底部盒体1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顶固定扣131和第二顶固定扣151;

参照图5和图6,所述卷绕外壳2包括第一壳体21、与第一壳体21连接的第二壳体22、与第二壳体22连接的第三壳体23、与第三壳体23连接的第四壳体24,上述四壳体弯折成与盒体尺寸匹配的套设体,套设在盒体1外侧,所述第一壳体21对应第二顶固定扣151开有第一顶卡槽211,且第一壳体21对应第一顶固定扣131开有第二顶卡槽212;所述第三壳体23对应第二底固定扣152开有第一底卡槽231,所述第三壳体23对应第一底固定扣122开设有第二底卡槽232,用于盒体1弯折后,与对应的卡扣固定连接,使得盒体1与卷绕外壳2卡接固定牢靠,所述第一壳体21上裁切有固定卡扣213,对应所述固定卡扣213在所述第四壳体24上开设有固定卡槽241,固定卡扣213弯折后可卡入到固定卡槽241内,实现卷绕外壳2的连接固定。

参照图1和图4,在所述底盒盒体11上开设有放置槽111,用于放置固定物品;为了起到一定缓震效果,在所述底部盒体11下方设置有泡沫海绵3,泡沫海绵3高度与第一长边侧盒体14的高度匹配,且泡沫海绵3的长宽与底部盒体11长宽匹配,并在泡沫海绵3对应放置槽111处开设有放置凹槽(注塑时一体成型),既起到缓震作用,也起到对盒体1结构稳定性的增强作用。

在所述盒体1和卷绕外壳2外侧均采用上光机涂覆有光油,可起到防水作用,并在所述第二长边侧盒体15上印刷有图案(印刷在光油层内侧)。对应所述印刷图案,在所述第四壳体24上开有观察口242,且在所述第四壳体24内粘有透明防水材质,如透明pvc膜,起到对观察口242的防水作用,还可显示出印刷图案。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和卷绕外壳均为瓦楞纸板材质。

安装本盒体时,参照图2-4和图6,先将泡沫海绵3插入到底部盒体11的下方,再将盒体1的第一短边侧盒体12和第一长边侧盒体14均向下弯折至垂直底部盒体11,并将第二短边侧盒体13和第二长边侧盒体15向上弯折至垂直底部盒体11;然后将卷绕外壳2的第一壳体21对应的卡接在第一顶固定扣131和第二顶固定扣151上,再将第三壳体23对应的卡接在第一底固定扣122和第二底固定扣142上,最后将固定卡扣213扣入固定卡槽241内即可。

本申请中,未详细说明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及原理已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