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盘输送架及包括该秧盘输送架的秧盘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8621发布日期:2019-12-24 21:0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秧盘输送架及包括该秧盘输送架的秧盘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中的输送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秧盘输送架及包括该秧盘输送架的秧盘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或某些蔬菜的种植需要先将种子在温室的秧苗盘内栽培成秧苗,再将秧苗搬运到田间进行插秧种植。现在市场上都使用秧盘输送装置进行秧苗的运送。秧盘输送装置的长度在十几米至几十米之间不等,其由多节相同的秧盘输送架依次连接组成,每节秧盘输送架的长度一般为6米,这个长度利于生产和卡车运输。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两节秧盘输送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该秧盘输送架包括主梁1、输送皮带2、第一带轮3、轮轴4、链轮5、第二带轮6、连接卡扣7、连接片8。主梁1设置为两根,两根主梁1保持间距且平行设置。两根主梁1之间沿主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处均设置有轮轴4,每根轮轴4与主梁相垂直且均可转动地连接在主梁1上。两根轮轴4上相对应的设置有两对随同转动的第一带轮3,每对第一带轮3上套设有输送皮带2,同时,两根轮轴4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输送皮带2的第二带轮6。两根轮轴4的同一侧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链轮5。主梁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片8,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与连接片8相连接的连接卡扣7。两节秧盘输送架连接时,将一者的连接卡扣7和另一者的连接片8相连接,同时用对接链条9连接二者相邻的轮轴4上的链轮5。

秧苗输送装置使用外部动力源提供动力,动力源通过链传动装置连接第一节秧盘输送架的一个链轮5,该链轮5带动与其相连的轮轴4转动,轮轴4通过第一带轮3带动输送皮带2转动,同时第二带轮6对输送皮带2起支撑作用,从而输送皮带2能够传送带有秧苗的秧盘。同时,第一节秧盘输送架的另一个链轮5通过对接链条9和下一节秧盘输送架的链轮5相连接、以进行传动,使下一节秧盘输送架的输送皮带2同步转动。输送秧苗时,需要多长尺寸的秧盘输送装置就相对应地连接多少个秧盘输送架。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秧盘输送装置存在两个技术难点:一是,由于秧盘输送架长度一般为6米,导致输送皮带长度很长,非常容易发生脱落,且皮带由多个带轮带动和支撑,皮带稍有移位也会发生脱落;二是,每两节秧盘输送架之间需要通过对接链条和链轮进行连接以实现传动,使用完后还需进行解除这些连接,整个连接操作繁琐。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两个技术难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秧盘输送架,其能够解决输送皮带因皮带长度和移位造成的容易脱落的技术难题,且能够简化每两节秧盘输送架之间的传动连接、简便传动连接操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秧盘输送架的秧盘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秧盘输送架,包括:

两根并排设置、且保持间距的主梁;

均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根所述主梁之间的两个主动轴,两个所述主动轴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两个所述主动轴的间距小于秧盘的沿输送方向的尺寸的1/2;

连接在所述主梁上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通过第一传动装置分别与每个所述主动轴相连接;

与每个所述主动轴一一对应设置的从动轴,每组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上相对应地设置有随同转动地带轮;

套设在每对所述带轮上的皮带;

位于所述皮带的上行段的内侧面、以支撑所述皮带的托辊,所述托辊连接在所述主梁上。

优选地,所述主梁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之一固定设置有连接件、另一端能够和其它所述秧盘输送架的所述连接件相连接。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带有凹槽的连接座,所述另一端能够直接插入其它所述秧盘输送架的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两个均由一个横板和一个竖板组合成的弯折结构,两个所述弯折结构其中之一连接在两根所述主梁的其中一根上、另一者连接在另一根所述主梁上、组成所述凹槽。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为连接有减速器的电机,所述主梁上连接有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所述插座和所述电机电路连接,且所述插头能够插入其它所述秧盘输送架的所述插座上。

优选地,所述电路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所述电机的正反向转动的正反转开关,当所述正反转开关处于第一开关状态时,所述电机正向转动,当所述正反转开关处于第二开关状态时,所述电机反向转动。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张紧所述皮带的张紧托辊,每个所述张紧托辊均位于所述皮带的下行段的外侧面、且均通过第一拉紧件与所述主梁相连接、以提供指向所述皮带的上行段方向的拉力从而张紧所述皮带。

优选地,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主梁以使所述主梁与地面保持间距。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和所述主梁相铰接且二者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拉紧件,所述第二拉紧件的第一端和所述支撑架相连接、第二端和所述主梁相连接。所述支撑架展开、以支撑所述主梁时,所述第二拉紧件处于第一锁止状态、使所述支撑架保持展开状态,所述支撑架折收起来时,所述第二拉紧件处于第二锁止状态、使所述支撑架保持折收状态。

一种秧盘输送装置,设置有多节秧盘输送架,所述秧盘输送架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秧盘输送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秧盘输送架包括:两根并排设置、且保持间距的主梁;均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根主梁之间的两个主动轴,两个主动轴沿主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间距小于秧盘的沿输送方向的尺寸的1/2;连接在主梁上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通过第一传动装置分别与每个主动轴相连接;与两个主动轮轴一一对应设置的从动轮轴,每组主动轮轴和从动轮轴上相对应地设置有随同转动地带轮;套设在每对带轮上的皮带;位于皮带上行段的内侧面、以支撑皮带的托辊,托辊连接在主梁上。

本技术方案中,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带动两根主动轴转动,则两组皮带在主动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并依靠托辊支撑,从而可以输送秧盘。如此设置,皮带分为两组且沿主梁长度方向排列,明显缩减了每条皮带的长度,显著改善皮带脱落的问题;同时,皮带用托辊支撑,即使皮带发生左右移位也不容易脱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缩减皮带长度和用托辊支撑皮带这两个技术手段相结合,解决了输送皮带因皮带长度和移位造成的易脱落的技术难题。

同时,每节秧盘输送架都带有动力装置,每节单独使用时,不用和外部动力源连接;多节秧盘输送架相连接时,可以简化每两节之间的传动连接,简便传动连接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两节相同的秧盘输送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秧盘输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5中:

主梁-1、动力装置-2、主动轴-3、从动轴-4、带轮-5、皮带-6、托辊-7、连接件-8、插头-9、插座-10、正反转开关-11、张紧托辊-12、第一拉紧件-13、支撑架-14、第二拉紧件-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秧盘输送架,其能够解决输送皮带因皮带长度和移位造成的容易脱落的技术难题,且能够简化每两节秧盘输送架之间的传动连接、简便传动连接操作。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秧盘输送架的秧盘输送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附图3-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秧盘输送架,包括:两根并排设置、且保持间距的主梁1,优选地,两根主梁1相互平行;均可转动地设置在两根主梁1之间的两个主动轴3,两个主动轴3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二者间距小于秧盘的沿输送方向的尺寸的1/2,优选地,两个主动轴3位于主梁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处、且相互平行;连接在主梁1上的动力装置2,动力装置2通过第一传动装置分别与每个主动轴3相连接,优选地,动力装置2位于两根主动轴3之间;与两个主动轴3一一对应设置的从动轴4,每组主动轴3和从动轴4上相对应地设置有随同转动地带轮5,优选地,每组带轮5为两对;套设在每对带轮5上的皮带6,优选地,各组的皮带6相互平行;位于皮带6的上行段的内侧面、以支撑皮带6的托辊7,托辊7连接在主梁1上,优选地,托辊7为多个且沿皮带6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2提供动力并带动两根主动轴3转动,主动轴3上的带轮5随同转动,则套设在带轮5上的皮带6可以进行转动,同时,皮带6由托辊7支撑,从而皮带6的上行段可以输送秧盘。且两根主动轴3的间距小于秧盘的沿输送方向的尺寸的1/2,秧盘可以顺利地从一组皮带6传送到另一组皮带6上,避免秧盘从两组皮带之间的间隙处掉落或卡住的问题。

在此说明,皮带6的上行段指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能够托住秧盘的行程段,下行段指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不用于直接托住秧盘的行程段。即当皮带6如附图3中所示的位置姿态摆放时,垂直方向位置较靠上的行程段为上行段,位置较靠下的行程段为下行段。皮带6的上行段的内侧面指上行段中更靠近带轮的侧面,远离带轮的侧面为外侧面。皮带6的下行段的外侧面指下行段中远离带轮的侧面。

如此设置,和现有技术中的皮带6为一组、从主梁1的一端一直延伸到主梁1的另一端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皮带6分为两组且沿主梁1长度方向排列,明显缩减了每条皮带6的长度,显著改善皮带6脱落的问题。同时,和现有技术中的皮带6用带轮5支撑不同,本实施例中皮带6用托辊7支撑,优选地,托辊7为多个且沿皮带6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如此设置,即使皮带6在使转动时稍微发生左右移位也不容易脱落。本实施例中,将缩减皮带6长度和用托辊7支撑皮带6这两个技术手段相结合,解决了输送皮带6因皮带长度和移位造成的易脱落的技术难题。

同时,本实施例中,每节秧盘输送架都带有动力装置2,每节单独使用时,不用和外部动力源连接;多节秧盘输送架相连接时,可以简化每两节之间的传动连接,简便传动连接操作。

具体说明,请参考附图4,本实施例中,将动力装置2设置在主梁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两个主动轴3位于其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且对称设置。如此设置,动力装置2与主动轴3的距离短,易于实现传动连接。同时,相应地,与主动轴3一一对应的从动轴4也以动力装置2为中心对称设置。如此设置,所用皮带6的长度均一致,利于生产、方便更换。

此外,第一传动装置可以使用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装置设置为链传动装置,具体包括设置在动力装置2输出轴上的双排小链轮、设置在每个主动轴3的靠近小链轮一端的大链轮、连接一对大链轮和小链轮的链条。由于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2和主动轴3的距离短,选择链传动进行传动,无长链条易脱落问题,传动稳固性高。性能要优于易打滑、脱落的带传动及沉重的、且传动距离不可调节的齿轮传动。

为了提高每两节秧盘输送架的连接稳固性,在主梁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之一固定设置有连接件8,使主梁1的另一端能够和其它任一节秧盘输送架的连接件8相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秧盘输送装置中的各节秧盘输送架的主梁1连接在一起,增强连接稳固性,增强输送稳定性。

进一步地,连接件8可以设置为带有凹槽的连接座,主梁1的另一端能够直接插入凹槽内,以此实现两节秧盘输送架的连接。如此设置,可以明显简便两节秧盘输送架的机械连接操作。

具体地,请参考附图5,上述连接座可以如此设置,连接座包括两个均由一个横板和一个竖板组合成的弯折结构,两个弯折结构二者之一连接在两根主梁1的其中一根上、另一者连接在另一根主梁1上,且两个弯折结构的弯折凹面相对,以此组成连接座的凹槽。如此设置,主梁1的另一端能够直接插入凹槽内、且被两个弯折结构卡住,而且连接件8结构简单,利于生产,方便更换。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动力装置2可以设置为内燃机或连接电源的电机。请参考附图3,本实施例中,将动力装置2具体设置为连接有减速器的电机,同时,主梁1上连接有插头9和插座10,插头9、插座10和电机电路连接,且插头9能够插入其它秧盘输送架的插座10上。如此设置,用秧盘输送装置的第一节秧盘输送架上的插头9连接电源,下一节秧盘输送架的插头9插入上一节秧盘输送架的插座10上,即可实现各节秧盘输送架的电路连接,即可保持每组皮带6同步转动,提高输送稳定性,且连接操作方便。电机上连接减速器可以将电机输出的转速减速到低转速,避免输送速度过快,导致从皮带6上取下秧盘不方便。

请参考附图3,进一步地,电路上设置有能够控制电机的正反向转动的正反转开关11,当正反转开关11处于第一开关状态时,电机正向转动,当正反转开关11处于第二开关状态时,电机反向转动。如此设置,皮带6可以进行两个方向的输送,既可以将带有秧苗的秧盘输送到田间,也可以将空秧盘从田间送回。

此外,请参考附图3,秧盘输送架还包括用于张紧皮带6的张紧托辊12,每个张紧托辊12均位于皮带6的下行段的外侧面、且均通过第一拉紧件13与主梁1相连接、以提供指向皮带6的上行段方向的拉力从而张紧皮带6。如此设置,用张紧托辊12张紧皮带6,可以防止皮带6产生打滑现象。

此外,请参考附图3,主梁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架14、用于支撑主梁1以使主梁1与地面保持间距。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因为地面不平整导致主梁1倾斜的问题的发生机率。

进一步地,支撑架14和主梁1相铰接,支撑架14可以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折收起来,且支撑架14和主梁1二者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拉紧件15,第二拉紧件15的第一端和支撑架14相连接、第二端和主梁1相连接,且两个连接点的位置与铰支点的位置三者形成三角形位置状态分布。支撑架14展开、以支撑主梁1时,第二拉紧件15处于第一锁止状态、使支撑架14保持展开状态;支撑架14折收起来时,第二拉紧件15处于第二锁止状态、以拉紧支撑架14使其保持折收状态。

如此设置,支撑架14不用拆卸,使用时将其展开、以支撑主梁1,使用完毕将其折收起来,靠第二拉紧件15持续拉紧,使其保持折收状态,便于秧盘输送架的放置和运输。

具体地,第一拉紧件13和第二拉紧件15可以设置为拉绳或拉簧。比如,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拉紧件13设置为长拉簧,张紧托辊12的两端均设置一个长拉簧,长拉簧的第一端连接在张紧托辊12的一端,第二端连接在主梁1上。如此设置,第一拉紧件既可以拉紧张紧托辊12又可以固定张紧托辊12。

同样,第二拉紧件15可以设置为短拉簧。支撑架14的沿主梁1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连接一个短拉簧的第一端,各短拉簧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主梁1上、且该连接位置位于铰支点的与支撑架14折收方向相反的一侧,短拉簧两端的连接位置与铰支点的位置三者形成三角形位置状态分布。当支撑架14展开时,支撑架14和主梁1相垂直、以支撑主梁1,此时短拉簧处于预紧状态,可以防止支撑架14晃动:若支撑架14发生晃动,短拉簧则会丧失预紧状态,提供与支撑架14折收方向相反的拉紧力,将晃动的支撑架14拉回、使其保持和主梁1的垂直状态;当把支撑架14折收起来、使其与主梁1相平行时,短拉簧处于拉紧状态,持续提供与支撑架14折收方向相同的拉紧力,使支撑架14保持折收状态。如此设置,第二拉紧件15的结构简单、功能完善,支撑架14的展开和折收均操作简便。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秧盘输送架的主梁1可以用铝合金制作,与现有技术中的钢制主梁相比,重量显著减轻,便于使用者进行装车、抬取、连接等操作,也利于运输。具体地,主梁1可以使用铝合金矩形管制作,用材方便,节省生产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秧盘输送装置,设置有多节秧盘输送架,该秧盘输送架为如上实施例中所述的秧盘输送架。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秧盘输送装置,其能够解决输送皮带因皮带长度和移位造成的容易脱落的技术难题,且能够简化每两节秧盘输送架之间的传动连接、简便传动连接操作。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套管组件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本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