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飞机机翼快速检修的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4811发布日期:2019-11-12 22:3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飞机机翼快速检修的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修升降平台,尤其是一种便于飞机机翼快速检修的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飞机检修平台只是采用了简单的升降机构将平台托举,再通过人工在平台上对飞机的局部进行检测,在一次检测中位置相对固定。由于飞机机翼的面积较大,这种固定检测的方式效率较低,且现有的平台移动方式定位效率差,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便于飞机机翼快速检修的升降平台,能够实现升降平台的快速且精确的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便于飞机机翼快速检修的升降平台,能够实现升降平台的快速且精确的移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于飞机机翼快速检修的升降平台,包括移动底盘、升降机构以及检修平台;升降机构安装在检修平台的下方,用于对检修平台进行升降驱动;移动底盘安装在升降机构的下方,用于对升降机构进行移动控制;移动底盘包括下层底板、上层底板、四个电动滚轮、转向驱动电机以及转向同步链条;四个电动滚轮通过四根竖向支撑转轴分别安装在下层底板下侧面的四个顶角处,且竖向支撑转轴的上端旋转式安装在下层底板上;在四根竖向支撑转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转向驱动齿轮;转向同步链条同时与四个转向驱动齿轮相啮合;转向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下层底板的下侧面上,并在转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转向主动齿轮;转向主动齿轮与转向同步链条相啮合;上层底板位于下层底板上方,并在上层底板与下层底板之间安装有用于对上层底板进行水平调节的水平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在下层底板的下侧面安装有控制箱;在控制箱中设置有平台控制器、存储器、转向驱动电路和无线通信模块;平台控制器分别与存储器、转向驱动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转向驱动电路与转向驱动电机电连接,平台控制器通过转向驱动电路驱动转向驱动电机旋转。

进一步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支撑座、支撑球面座、两个平衡调节机构以及倾角传感器;水平支撑座固定设置在下层底板的上侧面中心处,并在水平支撑座的上侧面上设有球面凹陷;支撑球面座为小于半球的球缺,球缺的底面固定设置在上层底板的下侧面中心处;支撑球面座的下侧球面局部嵌入球面凹陷中,且球面凹陷所在的圆形凹陷区域面积大于下层底板的一半面积;平衡调节机构包括平衡调节链条、平衡电机、蜗杆、蜗轮、调节齿轮以及平衡链条张紧机构;在水平支撑座上呈纵向和横向设置有不交叉的两个链条过孔;两个平衡调节机构的两根平衡调节链条分别贯穿两个链条过孔,且横向贯穿的平衡调节链条的两端通过两个铰接座分别铰接安装在上层底板的左右侧边中间位置处,纵向贯穿的平衡调节链条的两端通过两个铰接座分别铰接安装在上层底板的前后侧边中间位置处;两个平衡调节机构的平衡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层底板的左侧边缘中间位置处和前侧边缘中间位置处;蜗杆对接安装在平衡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对应的蜗轮相啮合;蜗轮和调节齿轮均固定安装在同步转轴上,同步转轴旋转式安装在转轴支架上;两个平衡调节机构的调节齿轮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平衡调节链条相啮合;两个平衡调节机构的平衡链条张紧机构分别安装在下层底板的右侧边缘中间位置处和后侧边缘中间位置处,用于分别对两根平衡调节链条进行张紧;倾角传感器安装在上层底板的下侧面上,并与平台控制器电连接;平台控制器用于根据倾角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分别控制两个平衡调节机构进行上层底板的水平调节。

进一步地,平衡链条张紧机构包括滑移齿轮座、张紧拉簧以及张紧齿轮;在下层底板的右侧边缘中间位置处和后侧边缘中间位置处均设有一个位于平衡调节链条下方的滑移T形槽;在滑移齿轮座的下方设有滑移T形块;滑移齿轮座通过滑移T形块滑动式安装在滑移T形槽上;张紧齿轮旋转式安装在滑移齿轮座上,且张紧齿轮与平衡调节链条相啮合;张紧拉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滑移齿轮座上,另一端通过固定块安装在下层底板上;张紧拉簧用于拉动滑移齿轮座向下层底板的边缘滑移,使张紧齿轮拉动平衡调节链条进行张紧;张紧齿轮和调节齿轮大小相同,且在下层底板上的安装高度相同;在控制箱中还设置有与平台控制器电连接的纵向平衡驱动电路和横向平衡驱动电路;纵向平衡驱动电路和横向平衡驱动电路分别与两个平衡调节机构的平衡电机电连接;平台控制器通过纵向平衡驱动电路和横向平衡驱动电路分别控制两个平衡电机旋转。

进一步地,在下层底板的下侧面上安装有同步链条张紧机构;同步链条张紧机构包括张紧滑轮、滑轮座、滑轮张紧簧以及张紧安装块;张紧滑轮旋转式安装在滑轮座上,并按压在转向同步链条上;张紧安装块固定安装在下层底板的下侧面中部;滑轮张紧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张紧安装块和滑轮座上,用于拉动张紧滑轮对转向同步链条进行拉动张紧。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剪叉式升降架、平台升降电机、升降驱动螺杆以及两根斜拉杆;剪叉式升降架包括两组剪叉支架、上层矩形框以及下层矩形框;剪叉支架由各个剪叉单元依次铰接安装构成,剪叉单元由两根剪叉臂中部铰接构成;上层矩形框固定安装在检修平台上;下层矩形框固定安装在上层底板上;在上层矩形框的前后侧边框的相对内侧以及下层矩形框的前后侧边框的相对内侧均设有导向滑槽;一组剪叉支架竖向安装在上层矩形框的前侧边框与下层矩形框的前侧边框之间,另一组剪叉支架竖向安装在上层矩形框的后侧边框与下层矩形框的后侧边框之间;在两组剪叉支架左侧顶部和左侧底部的剪叉臂端部上均固定安装有一根叉臂铰接轴,叉臂铰接轴旋转式安装在对应位置处的前侧边框和后侧边框上;在两组剪叉支架右侧顶部和右侧底部的剪叉臂端部上均固定安装有一根滚轮安装轴,在滚轮安装轴上旋转式安装有导向滚轮,导向滚轮嵌于对应位置处的导向滑槽内;升降驱动螺杆通过螺杆支架旋转式安装在上层底板上,且与导向滑槽相平行;平台升降电机固定安装在上层底板上,且平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升降驱动螺杆相对接;在升降驱动螺杆上螺纹旋合安装有驱动块;两根斜拉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驱动块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下侧的两根滚轮安装轴上。

进一步地,在两根滚轮安装轴之间安装有纵向支撑杆;在控制箱中还设置有与平台控制器电连接的升降驱动电路;升降驱动电路与平台升降电机电连接;平台控制器通过升降驱动电路控制平台升降电机旋转。

进一步地,检修平台包括平台顶板以及设置在平台顶板四周边缘的防护栏;防护栏由护栏铰接座、竖向杆以及横向杆构成;护栏铰接座设置在平台顶板的边缘,且每一侧边缘均至少设置有三个护栏铰接座;在护栏铰接座的上侧竖向设置有限位挡板;竖向杆的下端铰接安装在护栏铰接座上;在限位挡板上设有磁铁,竖向杆摆动至竖向位置时与磁铁相吸附,并阻挡竖向杆向边缘外侧继续摆动;位于同一侧边的竖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同一横向杆上;平台顶板固定安装在升降机构上。

进一步地,电动滚轮由滚轮支座、支撑滚轮以及滚轮驱动电机构成;支撑滚轮旋转式安装在滚轮支座上,滚轮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支撑滚轮旋转;滚轮支座通过竖向支撑转轴安装在下层底板的下侧面顶角处;在控制箱中设置有行走驱动电路;平台控制器与行走驱动电路电连接;行走驱动电路与滚轮驱动电机电连接;平台控制器通过行走驱动电路控制滚轮驱动电机旋转。

进一步地,在移动底盘与检修平台之间安装有伸缩梯结构;伸缩梯结构包括上固定座、下收集箱以及伸缩梯主体;伸缩梯主体的上部固定安装在上固定座上,下部固定安装在下收集箱中;上固定座安装在检修平台的侧边上,下收集箱安装在移动底盘的侧边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利用转向同步链条同时对四个转向驱动齿轮同步驱动,从而实现移动底盘的全向平稳移动,使得升降平台能够快速精确地移动至指定位置,从而提高飞机机翼的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底板下侧面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底板上侧面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台顶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飞机机翼快速检修的升降平台包括:移动底盘、升降机构以及检修平台;升降机构安装在检修平台的下方,用于对检修平台进行升降驱动;移动底盘安装在升降机构的下方,用于对升降机构进行移动控制;移动底盘包括下层底板1、上层底板11、四个电动滚轮、转向驱动电机12以及转向同步链条9;四个电动滚轮通过四根竖向支撑转轴3分别安装在下层底板1下侧面的四个顶角处,且竖向支撑转轴3的上端旋转式安装在下层底板1上;在四根竖向支撑转轴3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转向驱动齿轮8;转向同步链条9同时与四个转向驱动齿轮8相啮合;转向驱动电机12通过电机支架13固定安装在下层底板1的下侧面上,并在转向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转向主动齿轮14;转向主动齿轮14与转向同步链条9相啮合;上层底板11位于下层底板1上方,并在上层底板11与下层底板1之间安装有用于对上层底板11进行水平调节的水平调节机构。利用转向同步链条9同时对四个转向驱动齿轮8 同步驱动,从而实现移动底盘的全向平稳移动,使得升降平台能够快速精确地移动至指定位置,从而提高飞机机翼的检修效率。

进一步地,在下层底板1的下侧面安装有控制箱7;在控制箱7中设置有平台控制器、存储器、转向驱动电路和无线通信模块;平台控制器分别与存储器、转向驱动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转向驱动电路与转向驱动电机12电连接,平台控制器通过转向驱动电路驱动转向驱动电机12旋转。利用无线通信模块能够便于检修人员进行远程移动和升降控制。

进一步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水平支撑座2、支撑球面座10、两个平衡调节机构以及倾角传感器24;水平支撑座2固定设置在下层底板1的上侧面中心处,并在水平支撑座2的上侧面上设有球面凹陷;支撑球面座10为小于半球的球缺,球缺的底面固定设置在上层底板11的下侧面中心处;支撑球面座10的下侧球面局部嵌入球面凹陷中,且球面凹陷所在的圆形凹陷区域面积大于下层底板1的一半面积;平衡调节机构包括平衡调节链条16、平衡电机22、蜗杆21、蜗轮 20、调节齿轮19以及平衡链条张紧机构;在水平支撑座2上呈纵向和横向设置有不交叉的两个链条过孔15;两个平衡调节机构的两根平衡调节链条16分别贯穿两个链条过孔15,且横向贯穿的平衡调节链条16的两端通过两个铰接座17分别铰接安装在上层底板11的左右侧边中间位置处,纵向贯穿的平衡调节链条16的两端通过两个铰接座17分别铰接安装在上层底板11的前后侧边中间位置处;两个平衡调节机构的平衡电机22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层底板1的左侧边缘中间位置处和前侧边缘中间位置处;蜗杆21对接安装在平衡电机22的输出轴上,并与对应的蜗轮20 相啮合;蜗轮20和调节齿轮19均固定安装在同步转轴上,同步转轴旋转式安装在转轴支架18 上;两个平衡调节机构的调节齿轮19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平衡调节链条16相啮合;两个平衡调节机构的平衡链条张紧机构分别安装在下层底板1的右侧边缘中间位置处和后侧边缘中间位置处,用于分别对两根平衡调节链条16进行张紧;倾角传感器24安装在上层底板11的下侧面上,并与平台控制器电连接;平台控制器用于根据倾角传感器24的采集数据分别控制两个平衡调节机构进行上层底板11的水平调节。利用水平调节机构能够对上层底板11的水平度进行调节,从而确保升降机构和检修平台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晃动倾倒,同时也能够增强检修人员在检修平台工作时的安全性;利用蜗杆21和蜗轮20的配合,能够具有较好的锁止功能,防止反向驱动平衡电机22,确保水平调节后的稳定性;利用水平支撑座2与支撑球面座10的配合,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且能够方便轴向和纵向的水平调节;将球面凹陷所在的圆形凹陷区域面积设置为大于下层底板1的一半面积,能够确保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从而承载较大的重量,且能够在水平调节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平衡链条张紧机构包括滑移齿轮座27、张紧拉簧28以及张紧齿轮29;在下层底板1的右侧边缘中间位置处和后侧边缘中间位置处均设有一个位于平衡调节链条16下方的滑移 T形槽;在滑移齿轮座27的下方设有滑移T形块;滑移齿轮座27通过滑移T形块滑动式安装在滑移T形槽上;张紧齿轮29旋转式安装在滑移齿轮座27上,且张紧齿轮29与平衡调节链条16相啮合;张紧拉簧2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滑移齿轮座27上,另一端通过固定块安装在下层底板1上;张紧拉簧28用于拉动滑移齿轮座27向下层底板1的边缘滑移,使张紧齿轮29拉动平衡调节链条 16进行张紧;张紧齿轮29和调节齿轮19大小相同,且在下层底板1上的安装高度相同;在控制箱7中还设置有与平台控制器电连接的纵向平衡驱动电路和横向平衡驱动电路;纵向平衡驱动电路和横向平衡驱动电路分别与两个平衡调节机构的平衡电机22电连接;平台控制器通过纵向平衡驱动电路和横向平衡驱动电路分别控制两个平衡电机22旋转。利用平衡链条张紧机构能够防止平衡调节链条16与调节齿轮19的啮合出现跳齿打滑;利用滑移齿轮座27上的滑移T形块与滑移T形槽的配合,使得滑移齿轮座27只能平移,确保平衡调节链条16与下层底板1保持平行,从而不会与链条过孔15相摩擦。

进一步地,在下层底板1的下侧面上安装有同步链条张紧机构;同步链条张紧机构包括张紧滑轮74、滑轮座73、滑轮张紧簧72以及张紧安装块71;张紧滑轮74旋转式安装在滑轮座73 上,并按压在转向同步链条9上;张紧安装块71固定安装在下层底板1的下侧面中部;滑轮张紧簧7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张紧安装块71和滑轮座73上,用于拉动张紧滑轮74对转向同步链条 9进行拉动张紧。利用同步链条张紧机构能够使得转向同步链条9始终处于张紧状态,防止转向同步链条9与转向驱动齿轮8、转向主动齿轮14的啮合出现跳齿打滑。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剪叉式升降架、平台升降电机26、升降驱动螺杆75以及两根斜拉杆77;剪叉式升降架包括两组剪叉支架、上层矩形框48以及下层矩形框23;剪叉支架由各个剪叉单元依次铰接安装构成,剪叉单元由两根剪叉臂54中部铰接构成;上层矩形框48固定安装在检修平台上;下层矩形框23固定安装在上层底板11上;在上层矩形框48的前后侧边框的相对内侧以及下层矩形框23的前后侧边框的相对内侧均设有导向滑槽;一组剪叉支架竖向安装在上层矩形框48的前侧边框与下层矩形框23的前侧边框之间,另一组剪叉支架竖向安装在上层矩形框 48的后侧边框与下层矩形框23的后侧边框之间;在两组剪叉支架左侧顶部和左侧底部的剪叉臂 54端部上均固定安装有一根叉臂铰接轴79,叉臂铰接轴79旋转式安装在对应位置处的前侧边框和后侧边框上;在两组剪叉支架右侧顶部和右侧底部的剪叉臂54端部上均固定安装有一根滚轮安装轴78,在滚轮安装轴78上旋转式安装有导向滚轮,导向滚轮嵌于对应位置处的导向滑槽内;升降驱动螺杆75通过螺杆支架25旋转式安装在上层底板11上,且与导向滑槽相平行;平台升降电机26固定安装在上层底板11上,且平台升降电机26的输出轴与升降驱动螺杆75相对接;在升降驱动螺杆75上螺纹旋合安装有驱动块;两根斜拉杆7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驱动块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下侧的两根滚轮安装轴78上。利用平台升降电机26进行升降驱动,相比于液压缸具有较小的系统体积,节约了成本,且升降驱动螺杆75控制的升降精度较高。

进一步地,在两根滚轮安装轴78之间安装有纵向支撑杆76;在控制箱7中还设置有与平台控制器电连接的升降驱动电路;升降驱动电路与平台升降电机26电连接;平台控制器通过升降驱动电路控制平台升降电机26旋转。利用纵向支撑杆76能够防止在两根斜拉杆77的拉动作用下导向滚轮脱离导向滑槽。

进一步地,检修平台包括平台顶板49以及设置在平台顶板49四周边缘的防护栏;防护栏由护栏铰接座50、竖向杆52以及横向杆53构成;护栏铰接座50设置在平台顶板49的边缘,且每一侧边缘均至少设置有三个护栏铰接座50;在护栏铰接座50的上侧竖向设置有限位挡板;竖向杆 52的下端铰接安装在护栏铰接座50上;在限位挡板上设有磁铁51,竖向杆52摆动至竖向位置时与磁铁51相吸附,并阻挡竖向杆52向边缘外侧继续摆动;位于同一侧边的竖向杆52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同一横向杆53上;平台顶板49固定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利用防护栏能够对检修人员的安全性进行防护;利用磁铁51能够便于防护栏由折叠状态转为竖向状态时的固定,增强了防护栏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电动滚轮由滚轮支座4、支撑滚轮5以及滚轮驱动电机6构成;支撑滚轮5旋转式安装在滚轮支座4上,滚轮驱动电机6用于驱动支撑滚轮5旋转;滚轮支座4通过竖向支撑转轴3 安装在下层底板1的下侧面顶角处;在控制箱7中设置有行走驱动电路;平台控制器与行走驱动电路电连接;行走驱动电路与滚轮驱动电机6电连接;平台控制器通过行走驱动电路控制滚轮驱动电机6旋转。

进一步地,在移动底盘与检修平台之间安装有伸缩梯结构;伸缩梯结构包括上固定座32、下收集箱30以及伸缩梯主体;伸缩梯主体的上部固定安装在上固定座32上,下部固定安装在下收集箱30中;上固定座32安装在检修平台的侧边上,下收集箱30安装在移动底盘的侧边上;伸缩梯主体由各个梯体单元依次链接构成;梯体单元由两根侧边杆31和一根横杆80构成;横杆80 固定设置在两根侧边杆31之间;在侧边杆31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条形孔81;上一梯体单元的两根侧边杆31插装在下一侧边杆31中,并在插入端上设有嵌于限位条形孔81内的凸柱82。利用伸缩梯结构能够便于检修人员随时进行攀爬,对机翼的局部位置进行人工精确检测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飞机机翼快速检修的升降平台中,滚轮驱动电机6、转向驱动电机 12、平衡电机22以及平台升降电机26均采用现有的带有抱闸功能的步进电机,能够在各自的电机驱动电路控制下实现旋转控制;行走驱动电路、转向驱动电路、纵向平衡驱动电路、横向平衡驱动电路以及升降驱动电路均采用现有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能够实现对应电连接的电机的旋转控制;无线通信模块采用现有的无线模块即可,例如WiFi无线模块或ZigBee无线模块,能够与控制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便于检修人员进行远程移动和升降控制;平台控制器采用arm单片机或FPGA,能够对控制命令进行收发控制;倾角传感器24采用现有的二轴倾角传感器即可,能够对上层底板11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在对升降平台进行现场控制时,控制终端可以采用有线终端或者无线终端;在有线终端上设置有与平台控制器通过电缆连接的左转控制按键、右转控制按键、行走控制按键、上升控制按键以及下降控制按键;在无线终端上设置有终端处理器以及与终端处理器电连接的终端存储器、终端无线通信模块、左转控制按键、右转控制按键、行走控制按键、上升控制按键、下降控制按键。终端无线通信模块与升降平台的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连接,用于传输按键控制信号;左转控制按键和右转控制按键用于分别控制转向驱动电机12的正反转;行走控制按键用于控制滚轮驱动电机6的启停;上升控制按键和下降控制按键用于控制平台升降电机26正反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飞机机翼快速检修的升降平台在工作时包括如下步骤:

平台位移步骤:由平台控制器对四个滚轮驱动电机6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移动底盘的移动,在移动过程通过转向驱动电机12对转向同步链条9进行驱动,使得四个电动滚轮具有相同的转向,达到较好的全向平移效果,从而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

水平调节步骤:由平台控制器根据倾角传感器24采用的倾角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横向调节分量和纵向调节分量,从而分别对横向和纵向的两个平衡电机22进行旋转控制,使得上层底板11 呈水平状态;

升降控制步骤:由平台升降电机26驱动升降驱动螺杆75旋转,从而带动剪叉式升降架变形,托举平台顶板49升降运动;

人工检修步骤:检修人员可跟随平台顶板49一起升降至指定位置,也可以在平台顶板49 升降完毕后通过伸缩梯结构攀爬至平台顶板49上,此时需要将防护栏打开呈竖向状态,对四周便于进行防护;检修人员可通过超声波探伤仪对机翼的内部结构进行探伤检测。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