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液瓶盖及计量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0070发布日期:2019-12-03 18:1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液瓶盖及计量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回液瓶盖及计量瓶,可应用于家居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151273公开了一种抽吸式的计量油瓶,包括储油腔,储油腔连接泵组件,泵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收集腔,油管贯穿储油腔、泵组件与收集腔,其中泵组件包括泵组件基体和泵致动器,泵组件基体和泵致动器围合压气腔,压气腔连接储油腔的隔板上设置通气阀。通过按压硅胶按键将油从储油腔内抽吸到收集腔,达到相应刻度,然后进行倾倒。

该计量油瓶存在以下缺点:

1、虽然有刻度可标识抽吸上来的油量,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存在抽取过多的现象,这种情况无法调节,不能实现精准计量的问题;

2、长时间的使用,会存在通过通气阀漏油进压气腔中的情况,由于压气腔为非密闭的环境,所以会产生整个油瓶通过压气腔漏油的情况。

3、整个计量瓶的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回液瓶盖,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抽吸的液体量过多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液瓶盖,包括调节按钮、弹簧、密封装置、顶盖、收集腔和输液管,所述调节按钮与顶盖活动连接,调节按钮可跟随弹簧上下活动,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顶盖的下端进行密封,收集腔与顶盖可拆卸连接,输液管自下而上伸入收集腔内与调节按钮相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调节按钮和输液管的连接部分,输液管的上端部分设置有出液口,收集腔的底部设置有回液孔,输液管上还套设有回液孔密封圈,在调节按钮弹起时,回液孔密封圈刚好紧压在收集腔底部回液孔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装置为伸缩硅胶。目的在于避免瓶内液体通过调节按钮、调节弹簧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输液管上还套设有限位圈,限位圈位于回液孔密封圈的上方。限位圈的目的在于控制输液管下移的幅度。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腔上设置有计量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腔上设置有出液嘴。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腔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嘴为柱状嘴;更进一步地,所述柱状嘴的口部外扩形成喇叭形外沿,能够有效的防滴挂。

一种计量瓶,包括上述回液瓶盖、加压装置和瓶体,加压装置的下端连接瓶体,加压装置的上端连接回液瓶盖,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基体和加压器,基体和加压器围合成压气腔。

在符合本领域公知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既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当抽吸液体量过多时,可以进行调节,达到精准计量的效果。当调节按钮弹起时,瓶内的液体可以通过挤压压力按键输送到收集腔内,此时回液孔被输液管上的回液孔密封圈密封,收集腔内的液体也不会回流到瓶内;当按压调节按钮时,输液管会下移,输液管上的回液孔密封圈的密封作用失效,收集仓内的液体可以通过回液孔回流到瓶内,从而实现精准计量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食品级硅胶、玻璃、塑料和不锈钢金属材质,耐用环保,安全卫生,且所有零件均可拆卸,便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计量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计量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计量瓶调节按钮弹起时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计量瓶调节按钮按压时的剖面图;

其中,1-调节按钮,2-弹簧,3-回液孔,4-顶盖,5-密封装置,6-收集腔,7-收集腔与加压装置之间的密封圈,8-中空本体,9-压力按键,10-出液口,11-加压装置与瓶体之间的密封圈,12-限位圈,13-回液孔密封圈;14-输液管,15-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发酵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回液瓶盖,包括调节按钮1、弹簧2、密封装置5、顶盖4、收集腔6和输液管14,所述调节按钮1与顶盖4活动连接,调节按钮1可跟随弹簧2上下活动,所述密封装置5设置在顶盖4的下端进行密封,收集腔6与顶盖4可拆卸连接,输液管14自下而上伸入收集腔6内与调节按钮1相连接,所述弹簧2套设在调节按钮1和输液管14的连接部分,输液管14的上端部分设置有出液口10,收集腔6的底部设置有回液孔3,输液管14上还套设有回液孔密封圈7,在调节按钮1弹起时,回液孔密封圈7刚好紧压在收集腔6底部回液孔3的下方。

实施例2:

一种计量瓶,包括实施例1的回液瓶盖、加压装置和瓶体15,加压装置的下端连接瓶体15,加压装置的上端连接回液瓶盖,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基体和加压器,基体和加压器围合成压气腔。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