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4014发布日期:2019-12-17 21:5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托盘转运袋装货物的货叉装置。



背景技术:

当叉车、装载机或其它转运车辆在利用货叉向货运车辆的车厢内或集装箱内装入袋装货物时,通常都是将货物通过托盘置于货叉上进行装卸转运;虽然简单方便、效率高,但难以将置于货物底部的托盘取出,托盘只能随货物一起转运它处。不仅需要大量的托盘周转,而且还额外增加了货物发送企业的成本;不仅如此,托盘还会占据一定的运输空间、增大了转运成本;目前主要用人工从托盘上将袋装货物直接搬运至车厢内或集装箱内并码垛,或用人工从托盘上将袋装货物搬运至输送带上,用输送带将货物运至车厢内或集装箱内,再由人工码垛,以上作业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又过大;同时也存在一种用专用托盘配合密集的多齿货叉装置进行袋装货物转运装货的方式,该方式因使用了专用托盘,故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托盘成本也较高,在此不做详细赘述;另外也存在利用可旋转的货叉装置进行转运袋装货物的装货方式,该作业方式是利用货叉叉齿插入托盘底部,同时从上面将货物压紧,再利用货叉后面的旋转装置将货叉和托盘及货物一起旋转180度,将托盘转到货物上面,然后放下货物,将托盘与货物分离取回,目前主流的可旋转的货叉的旋转驱动装置主要为液压马达,结构复杂,重量较重,作业时燃油消耗比较大,致使货物转运及装车总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装货前带托盘将货物转运至装货地点,装货时利用液压缸及齿轮机构翻转货物及托盘,将托盘与货物分离的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包括:

叉体座25,其后端安装在叉车的举升架上,其上水平向前设置有承重轴23,所述承重轴23的后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中部;

叉体1,其后部左右两侧分别竖直固定安装有竖直导向套19,所述叉体1之后端上部和下部分别水平固定安装有水平导向套24,所述水平导向套24与所述叉体1的侧面垂直,所述叉体1之后中部水平向后固定安装有齿轮轴套26,所述齿轮轴套26的内腔旋转安装于所述承重轴23上,所述齿轮轴套26为外圆齿轮轴套,所述齿轮轴套26之外圆齿轮段设置于所述叉体1的后侧,所述叉体1后部左右两侧还分别竖直固定安装有后滚轮导槽20,所述叉体1下部水平向前设置有若干叉齿i4,所述若干叉齿i4之后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叉体1的后下端之左右两侧及中部,用于托举货物;

齿轮摇臂17,其一端设置为外圆齿轮,所述外圆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套26之外圆齿轮啮合,所述齿轮摇臂17旋转安装于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上,且旋转轴线与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的轴线同轴,所述齿轮摇臂17上还设置有另外一个铰接孔171,且所述铰接孔171之轴线与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的轴线平行;

液压缸iii21,其一端铰接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上,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摇臂17上的所述铰接孔171铰接连接;

两个液压缸∏16,其为竖直设置,其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叉体1的后部下端左右两侧;

两个叉齿∏13,其为水平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叉体1之上部,用于叉运托盘,所述两个叉齿∏13之后端设置有叉齿固定联板15,所述两个叉齿∏13之后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叉齿固定联板15上,所述叉齿固定联板15的两端下部分别与所述两个液压缸∏16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叉齿固定联板15的两端下部还分别竖直向下固定安装有竖直导柱18,所述竖直导柱18分别从上端口滑动插装于所述竖直导向套19内;

两个液压缸iv27,其设置为水平平行并垂直于所述叉体1的侧面,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之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叉体1后侧中部之偏上和偏下的部位,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之另一端向外对着所述叉体1的同一个外侧面;

两个侧叉齿9,其分别位于所述叉体1之同一外侧之上部和下部,用于从侧面托压货物,所述两个侧叉齿9之后端内侧分别与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之对着外侧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两个侧叉齿9之后端内侧还分别水平向内固定安装有水平导柱22,所述水平导柱22分别从外侧端口滑动插装于所述水平导向套24内;以及

剪式推货装置,所述剪式推货装置设置有推板12,两个剪叉伸缩架3,液压缸i2,所述推板12后表面固定安装有两条竖直的前滚轮导槽6,所述剪叉伸缩架3前剪叉口之两侧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推板12的后下部,所述剪叉伸缩架3前剪叉口之两侧上端分别水平且旋转安装有滚轮i7,所述滚轮i7分别滚动安装于所述两条竖直的前滚轮导槽6之槽内,所述剪叉伸缩架3后剪叉口两侧之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叉体1的下部前表面上,所述剪叉伸缩架3后剪叉口两侧之上端分别水平且旋转安装有滚轮∏8,所述滚轮∏8分别滚动安装于所述两条竖直的后滚轮导槽20之槽内,所述液压缸i2的前端铰接在剪叉伸缩架3之中后部的横梁上,所述液压缸i2的后端铰接在所述叉体1的下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若干叉齿i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托板5,用于在转运装卸货物时,防止货物从所述若干叉齿i4之间掉落。

进一步的,在所述两个侧叉齿9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侧挡板11,用于在转运装卸货物时,防止货物从所述两个侧叉齿9之间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iii21,其一端通过轴10铰接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没有所述侧叉齿9的那一侧的下端,所述轴10水平固定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没有所述侧叉齿9的那一侧的下端,所述轴10与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的轴线平行,所述液压缸iii21之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摇臂17上的所述铰接孔171铰接连接,所述铰接孔171设置在所述齿轮摇臂17的非齿轮端,所述齿轮摇臂17通过套装在摇臂中轴14上旋转安装于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上,且旋转轴线位于所述齿轮摇臂17之中部,所述摇臂中轴14为水平设置且与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的轴线同轴,所述摇臂中轴14之后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没有所述侧叉齿9的那一侧的上端。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其叉体1上的齿轮轴套26的内腔旋转安装于所述叉体座25前端中部的承重轴23上,所述齿轮摇臂17旋转安装于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上,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套26之外圆齿轮啮合,所述液压缸iii21之一端铰接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上,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摇臂17上的所述铰接孔171铰接连接,所述叉体座25后端安装在叉车的举升架上,以上结构,在所述液压缸iii21伸缩时,驱动所述齿轮摇臂17往复转动,所述齿轮摇臂17的往复转动驱动了与其啮合的所述齿轮轴套26的往复转动,可以实现所述齿轮轴套26带动所述叉体1围绕所述叉体座25前端中部之承重轴23往复转动,以上过程通过操控所述液压缸iii21的伸缩实现了对所述叉体1的往复旋转;

所述若干叉齿i4水平设置,其后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叉体1的下端面上,所述两个叉齿∏13之后端设置有叉齿固定联板15,所述两个叉齿∏13之后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叉齿固定联板15上,通过调整所述两个叉齿∏13之间的安装距离,可以使所述两个叉齿∏13适用于插入于不同规格的托盘,所述叉齿固定联板15的两端下部分别与所述两个液压缸∏16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叉齿固定联板15的两端下部还分别竖直向下固定连接有竖直导柱18,所述竖直导柱18分别从上端口滑动插装于所述竖直导向套19内,以上结构,当所述两个液压缸∏16的活塞杆伸缩时,通过所述驱动叉齿固定联板15使竖直导柱18在竖直导向套19内往复滑动,实现了所述两个叉齿∏13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两个叉齿∏13沿竖直方向的上下移动可以改变所述两个叉齿∏13与所述若干叉齿i4之间的距离,在托运货物时,可以实现对托盘及其上面的货垛进行夹紧或松开,在所述若干叉齿i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托板5,防止了货物从所述若干叉齿i4之间掉落。

两个侧叉齿9,其分别位于所述叉体1之同一侧之上部和下部,用于从侧面托压货物,所述两个侧叉齿9之后端内侧分别与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之对着外侧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两个侧叉齿9之后端内侧还分别水平向内固定安装有水平导柱22,所述水平导柱22分别从外侧端口滑动插装于所述水平导向套24内,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其设置为水平并垂直于所述叉体1的侧面,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之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叉体1后中部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之另一端对着所述叉体1的同一个外侧面,以上结构,当操控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缩伸时,在所述水平导柱22及水平导向套24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所述两个侧叉齿9向内或向外平移,实现从侧面对所所托运货物的压紧或松开,在所述若两个侧叉齿9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侧挡板i11,防止了货物从所述两个侧叉齿9之间掉落。

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设置有剪式推货装置,所述剪式推货装置设置有推板12,两个剪叉伸缩架3,液压缸i2,所述推板12后表面固定安装有两条竖直的前滚轮导槽6,所述剪叉伸缩架3前剪叉口之两侧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推板12的后下部,所述剪叉伸缩架3前剪叉口之两侧上端分别水平且旋转安装有滚轮i7,所述滚轮i7分别滚动安装于所述两条竖直的前滚轮导槽6之槽内,所述剪叉伸缩架3后剪叉口两侧之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叉体1的下部前表面上,所述剪叉伸缩架3后剪叉口两侧之上端分别水平且旋转安装有滚轮∏8,所述滚轮∏8分别滚动安装于所述两条竖直的后滚轮导槽20之槽内,所述液压缸i2的前端铰接在剪叉伸缩架3之中后部的横梁上,所述液压缸i2的后端铰接在所述叉体1的下部,以上结构,当操控所述液压缸i2伸缩时,可以驱动所述剪叉伸缩架3的伸缩,同时带着所述推板12向前或向后平移,当所述推板12向前平移时,可以实现将所叉运的货物推离货叉,当所述推板12向后平移回缩到底时,实现空出所述两个叉齿∏13与所述若干叉齿i4之间的空间,用于叉装货物时容纳货物。

综上所述,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通过如下操控可以实现装卸袋装货物并实现回收托盘的技术效果:首先操控所述液压缸i2收缩直至使所述推板12和所述剪叉伸缩架3向后平移回缩到底,再操控所述液压缸iii21收缩使所述叉体1旋转180度,使所述两个叉齿∏13转至于所述叉体1的下侧,此时所述若干叉齿i4转至于叉体1上侧,操控所述两个液压缸∏16伸长,使所述两个叉齿∏13向下移动,当所述两个叉齿∏13与所述若干叉齿i4之间的距离大于托盘高度与托盘上的货垛高度总和时,停止操控所述两个液压缸∏16伸长,使所述两个叉齿∏13停止向下移动,此时再操控所述液压缸iv27伸长使所述侧叉齿9向外平移,平移至所述侧叉齿9内侧面距货叉装置中心的距离大于货垛总宽度之一半以上即可,调整叉车的位置及举升装置高度,使所述两个叉齿∏13对准托盘的叉齿槽,向前开动叉车,将所述两个叉齿∏13完全插入托盘叉齿槽内,再操控所述两个液压缸∏16缩回,使所述两个叉齿∏13托着托盘及货垛向上移动,缩短了所述两个叉齿∏13与所述若干叉齿i4之间的距离,直至所述两个叉齿∏13与所述若干叉齿i4将托盘及其上面的货垛夹紧即可,再操控所述液压缸iv27回缩,使所述两个侧叉齿9向内平移,实现从侧面对所托运货垛的压紧即可,此状态下,托盘及货垛被从其底面,顶面,所述两个侧叉齿9所在的侧面三个方向夹紧,再操控叉车举升装置,将所述叉体1及货垛连同托盘提升至能够旋转且刮碰不到地面的高度,进一步再操控所述液压缸iii21伸长使所述叉体1连同所夹紧的货垛及托盘一起回转180度,使所述两个叉齿∏13及托盘转至于所述叉体1的上侧,此时所述若干叉齿i4转至于叉体1及货垛的下侧并处于托举货垛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驾驶叉车转运货物至卸货装车地点,进行卸货装车,开始从所述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上卸下货物时,先操控叉车举升装置,使所述若干叉齿i4的下底面贴在卸货位置的承货面上并留有间隙,再操控所述液压缸∏16伸长,使所述叉齿∏13向上移动,因所述叉齿∏13插装在托盘的叉齿槽内,实现了所述叉齿∏13插挑着托盘一起向上移动,当托盘完全脱离货物时停止所述液压缸∏16的伸长,接着再操控所述液压缸i2伸长,驱动所述剪叉伸缩架3与所述推板12向前平移伸出,将所叉运的货物推离所述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在将所叉运的货物推离的同时操控叉车倒车,实现所述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与托盘一同后退并脱离货垛,完成了从所述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上卸下货物又带回了托盘。应当指出,在以上所述叉体1旋转操作过程中,所述叉体1连同所夹紧的货垛及托盘一起回转了180度,当其旋转至90度时,此时货垛的侧面位于地面的一侧,由于该侧有所述侧叉齿9和侧挡板11压紧在货垛侧面,所以此时货物不会从侧面掉落。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于液压马达驱动回转的同类货叉装置,油耗低,容易制作且成本不高,可广泛应用于叉车、装载机等转运类机械车辆上,适用于用托盘转运装卸袋装物料并回收托盘的工况,尤其适用于回收叉齿插槽为带底的托盘,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为了表达更清晰,本图中剪式推货装置未绘出;

图4为图1的c-c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3的d-d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2的e-e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的叉体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的叉体座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m向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的齿轮摇臂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叉体1、液压缸i2、剪叉伸缩架3、叉齿i4、托板5、前滚轮导槽6、滚轮i7、滚轮∏8、侧叉齿9、轴10、侧挡板11、推板12、叉齿∏13、摇臂中轴14、叉齿固定联板15、液压缸∏16、齿轮摇臂17、竖直导柱18、竖直导向套19、后滚轮导槽20、液压缸iii21、水平导柱22、承重轴23、水平导向套24、叉体座25、齿轮轴套26、液压缸iv27、铰接孔1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附图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至附图11所示,一种可回收托盘货叉装置,包括:

叉体座25,其后端安装在叉车的举升架上,其上水平向前设置有承重轴23,所述承重轴23的后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中部;如附图1、附图2、附图9、附图10所示。叉体1,其后部左右两侧分别竖直固定安装有竖直导向套19,所述叉体1之后端上部和下部分别水平固定安装有水平导向套24,所述水平导向套24与所述叉体1的侧面垂直,所述叉体1之后中部水平向后固定安装有齿轮轴套26,所述齿轮轴套26的内腔旋转安装于所述承重轴23上,所述齿轮轴套26为外圆齿轮轴套,所述齿轮轴套26之外圆齿轮段设置于所述叉体1的后侧,所述叉体1后部左右两侧还分别竖直固定安装有后滚轮导槽20,所述叉体1下部水平向前设置有若干叉齿i4,所述若干叉齿i4之后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叉体1的后下端之左右两侧及中部,用于托举货物;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7、附图8所示。齿轮摇臂17,其一端设置为外圆齿轮,所述外圆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套26之外圆齿轮啮合,所述齿轮摇臂17旋转安装于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上,且旋转轴线与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的轴线同轴,所述齿轮摇臂17上还设置有另外一个铰接孔171,且所述铰接孔171之轴线与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的轴线平行;

液压缸iii21,其一端铰接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上,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摇臂17上的所述铰接孔171铰接连接,当液压缸iii21伸缩时,其驱动所述齿轮摇臂17围绕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之轴线往复转动,因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套26之外圆齿轮相互啮合,所以实现了所述齿轮轴套26往复转动并带动所述叉体1一起往复转动;如附图附图1、附图2、附图4、附图11所示。

两个液压缸∏16,其为竖直设置,其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叉体1的后部下端左右两侧;如附图1、附图3所示。

两个叉齿∏13,其为水平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叉体1之上部,用于叉运托盘,所述两个叉齿∏13之后端设置有叉齿固定联板15,所述两个叉齿∏13之后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叉齿固定联板15上,所述叉齿固定联板15的两端下部分别与所述两个液压缸∏16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叉齿固定联板15的两端下部还分别竖直向下固定安装有竖直导柱18,所述竖直导柱18分别从上端口滑动插装于所述竖直导向套19内,当所述两个液压缸∏16伸缩时,通过所述驱动叉齿固定联板15使竖直导柱18在竖直导向套19内往复滑动,实现了所述两个叉齿∏13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实现改变所述两个叉齿∏13与所述若干叉齿i4之间的距离,在叉运货物时,可以实现对托盘及其上面的货垛进行夹紧或松开;如附图1、附图3、附图5所示。两个液压缸iv27,其设置为水平平行并垂直于所述叉体1的侧面,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之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叉体1后侧中部之偏上和偏下的部位,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之另一端向外对着所述叉体1的同一个外侧面;如附图3所示。

两个侧叉齿9,其分别位于所述叉体1之同一外侧之上部和下部,用于从侧面托压货物,所述两个侧叉齿9之后端内侧分别与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之对着外侧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两个侧叉齿9之后端内侧还分别水平向内固定安装有水平导柱22,所述水平导柱22分别从外侧端口滑动插装于所述水平导向套24内,当操控所述两个液压缸iv27缩伸时,在所述水平导柱22及水平导向套24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所述两个侧叉齿9向内或向外平移,实现从侧面对所所托运货物的压紧或松开;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以及

剪式推货装置,所述剪式推货装置设置有推板12,两个剪叉伸缩架3,液压缸i2,所述推板12后表面固定安装有两条竖直的前滚轮导槽6,所述剪叉伸缩架3前剪叉口之两侧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推板12的后下部,所述剪叉伸缩架3前剪叉口之两侧上端分别水平且旋转安装有滚轮i7,所述滚轮i7分别滚动安装于所述两条竖直的前滚轮导槽6之槽内,所述剪叉伸缩架3后剪叉口两侧之下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叉体1的下部前表面上,所述剪叉伸缩架3后剪叉口两侧之上端分别水平且旋转安装有滚轮∏8,所述滚轮∏8分别滚动安装于所述两条竖直的后滚轮导槽20之槽内,所述液压缸i2的前端铰接在剪叉伸缩架3之中后部的横梁上,所述液压缸i2的后端铰接在所述叉体1的下部,当操控所述液压缸i2伸缩时,可以驱动所述剪叉伸缩架3的伸缩,同时带着所述推板12向前或向后平移,当所述推板12向前平移时,可以实现将所叉运的货物推离货叉,当所述推板12向后平移回缩到底时,实现空出所述两个叉齿∏13与所述若干叉齿i4之间的空间,用于叉装货物时容纳货物。如附图1、附图2所示。进一步的,在所述若干叉齿i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托板5,用于在转运装卸货物时,有效的防止货物从所述若干叉齿i4之间掉落。如附图8所示。

进一步的,在所述两个侧叉齿9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侧挡板11,用于在转运装卸货物时,有效的防止货物从所述两个侧叉齿9之间掉落。如附图6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iii21,其一端通过轴10铰接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没有所述侧叉齿9的那一侧的下端,所述轴10水平固定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没有所述侧叉齿9的那一侧的下端,所述轴10与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的轴线平行,所述液压缸iii21之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摇臂17上的所述铰接孔171铰接连接,所述铰接孔171设置在所述齿轮摇臂17的非齿轮端,所述齿轮摇臂17通过套装在摇臂中轴14上旋转安装于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上,且旋转轴线位于所述齿轮摇臂17之中部,所述摇臂中轴14为水平设置且与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的轴线同轴,所述摇臂中轴14之后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叉体座25的前端面没有所述侧叉齿9的那一侧的上端,合理的利用了所述叉体1后侧的空间,实现所述液压缸iii21驱动所述齿轮摇臂17围绕所述摇臂中轴14转动,因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套26之外圆齿轮相互啮合,所以方便地实现了所述齿轮轴套26带动所述叉体1一起往复转动。如附图1、附图2、附图4、附图9、附图10所示。应当指出的是,除以上实施例之外,如果将所述铰接孔171设置在所述齿轮摇臂17之齿轮端与所述齿轮摇臂17之外圆齿轮的回转轴线之间的某一部位,也能实现通过所述压缸iii21驱动所述齿轮摇臂17围绕所述摇臂中轴14转动,从而实现通过所述齿轮轴套26带动所述叉体1一起往复转动的设计目的,详细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