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扎的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2777发布日期:2019-11-15 21:08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扎的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连接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扎的数据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数码产品日益更新,人们对数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线作为数码设备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设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数据线的连接线大多是直接采用橡胶包裹在连接线的外面,并不具备自扎(自动捆扎)功能,需要借助橡胶绑带来将数据线扎起来。在闲置或外带时通常会揉成一团或将数据线重复折叠,这常常会造成再次使用时数据线缠绕或打结,造成使用和收纳的不便。另外,这种缠绕和打结会使数据线外层的材料造成局部过度变形乃至内部的损坏,大大降低了数据线的使用寿命。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可自扎,收卷方便的数据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可自扎的数据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数据线不可自扎,收卷不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可自扎的数据线,包括数据线本体和壳体,所述数据线本体包括连接导线、分别与连接导线两端电连接的usb接头和移动设备接头,壳体内滑动连接有穿出壳体的推杆,推杆顶端固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上竖直固接有相对交错设置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啮合有转动连接于壳体的第一齿轮,第二齿条啮合有转动连接于壳体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同轴连接有第一绕线轮,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有第二绕线轮,所述连接导线的中点处固接于所述壳体,壳体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口径从外向内逐渐变小,口径最小处仅容连接导线通过,所述usb接头卡设于第一开口,所述移动设备接头卡设于第二开口,所述连接导线分别对应缠绕于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将usb接头往外拉时,usb接头拉动连接导线,连接导线拉动第一绕线轮转动,第一绕线轮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条向下运动,第一齿条的运动带动第二齿条同步运动,第二齿条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绕线轮转动,第二绕线轮的转动使移动设备接头一端的连接导线逐渐脱离第二绕线轮耷拉下来,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手持移动设备接头拉出想要的连接导线长度。当先将移动设备接头拉出时,同理。

当使用完毕需要收回时,向上推动推杆,推杆带动连接板上升,连接板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向上运动,第一齿条带动第一齿轮反向转动,第二齿条带动第二齿轮反向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绕线轮反向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绕线轮反向转动,连接导线被收回壳体内,usb接头卡合回第一开口,移动设备接头卡合回第二开口,自扎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条、第二齿轮,使得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能同步收放线,与现有技术将数据线捆扎后,只能完全解开才能使用两端连接口相比,使用更加方便便捷,且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外拉任意调节两接口连接导线的长度,给使用者自由的选择;2、通过设置壳体,使得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连接导线、usb接头和移动设备接头都收回壳体内,壳体对各零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磕碰损坏;3、通过推动推杆完成连接导线、usb接头和移动设备接头的收回,与现有技术需要手动整理数据线相比,操作简便。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对设置的平整机构,平整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壳体的一组挤压辊,所述连接导线穿过挤压辊。挤压辊的设置使得连接导线在外放和收回的过程中能经过挤压辊的挤压变得平整,避免因弯折发生损伤。

进一步,所述推杆一侧设有棘齿条,壳体上转动连接有与棘齿条相啮合的棘齿,棘齿同轴连接有穿出壳体的转动柄。通过设置棘齿条和棘齿,使得推杆在远离壳体运动时,不会因外力推动而不小心收回壳体内,引起数据线收卷。当要推动推杆收卷数据线时,通过转动转动柄使棘齿条和棘齿脱离啮合即可。

进一步,所述壳体为有机玻璃壳。有机玻璃壳的透明材质方便使用者随时掌握可拉伸的连接导线的长度状况。

进一步,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铰接有盖体。盖体的设置,使得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以闭合,防止灰尘进入。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于壳体。连接板滑动连接于壳体,使得推杆对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带动更加平稳。

进一步,所述壳体表面对应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usb接头标志,壳体表面对应第二开口的位置设有移动设备接头标志。通过在壳体上标识接头类型,方便使用者识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自扎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自扎的数据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有机玻璃壳体1、连接导线2、usb接头3、移动设备接头4、推杆5、连接板6、第一齿条7、第二齿条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一绕线轮11、第二绕线轮12、挤压辊13、盖体14、棘齿条15、棘齿16。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一种可自扎的数据线,包括数据线本体和有机玻璃壳体1,数据线本体包括连接导线2、分别与连接导线2两端电连接的usb接头3和移动设备接头4,有机玻璃壳体1内滑动连接有穿出有机玻璃壳体1的推杆5,推杆5顶端固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6,连接板6滑动连接于有机玻璃壳体1,连接板6上竖直固接有相对交错设置的第一齿条7和第二齿条8,第一齿条7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有机玻璃壳体1的第一齿轮9,第二齿条8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有机玻璃壳体1的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9同轴连接有第一绕线轮11,第二齿轮10同轴连接有第二绕线轮12,连接导线2的中点处固接于有机玻璃壳体1。推杆5一侧设有棘齿条15,有机玻璃壳体1上转动连接有与棘齿条15相啮合的棘齿16,棘齿16同轴连接有穿出有机玻璃壳体1的转动柄。

有机玻璃壳体1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口径从外向内逐渐变小,口径最小处仅容连接导线2通过,usb接头3卡设于第一开口,移动设备接头4卡设于第二开口,连接导线2分别对应缠绕于第一绕线轮11和第二绕线轮12。有机玻璃壳体1内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对设置的平整机构,平整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有机玻璃壳体1的一组挤压辊13,连接导线2穿过挤压辊13。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铰接有盖体14。有机玻璃壳体1表面对应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usb接头3标志,有机玻璃壳体1表面对应第二开口的位置设有移动设备接头4标志。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需要取用数据线时,将usb接头3或者移动设备接头4往外拉,将usb接头3往外拉时,usb接头3拉动连接导线2,连接导线2拉动第一绕线轮11转动,第一绕线轮11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第一齿轮9转动带动第一齿条7向下运动,第一齿条7的运动带动第二齿条8和推杆5同步运动,第二齿条8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带动第二绕线轮12转动,第二绕线轮12的转动使移动设备接头4一端的连接导线2逐渐脱离第二绕线轮12耷拉下来,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手持移动设备接头4拉出想要的连接导线2长度。当先将移动设备接头4拉出时,同理。推杆5在棘齿条15和棘齿16的啮合锁止作用下,无法反向运动。

当使用完毕需要收回时,转动转动柄,使棘齿16与棘齿条15脱离啮合,向上推动推杆5,推杆5带动连接板6上升,连接板6带动第一齿条7和第二齿条8向上运动,第一齿条7带动第一齿轮9反向转动,第二齿条8带动第二齿轮10反向转动,第一齿轮9带动第一绕线轮11反向转动,第二齿轮10带动第二绕线轮12反向转动,连接导线2被收回有机玻璃壳体1内,usb接头3卡合回第一开口,移动设备接头4卡合回第二开口,自扎完成。同时,在连接导线2收回有机玻璃壳体1内时,连接导线2经过挤压辊13的挤压,消除被拉出使用时产生的折痕,变得平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