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拉伸使用的热收缩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2096发布日期:2020-03-24 14:5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拉伸使用的热收缩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收缩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拉伸使用的热收缩膜。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热收缩包装薄膜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热收缩薄膜正向多层次、功能性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多层共挤复合热收缩薄膜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作为中间层,共挤级聚丙烯作为内外层,经共挤而制成,具有pe和pp的优点,优于单层的pe或pp薄膜,是目前上广泛推广使用的热收缩包装材料。单层热收缩薄膜在快餐面食获得广泛应用,多层热收缩薄膜在新鲜肉、含脂肪食品包装上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热收缩膜包装薄膜在食品行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好。

现有的热收缩膜包括卷轴和膜体,并且膜体缠绕在卷轴上;现有的热收缩膜使用时,首先将人工使用棍子等圆柱形装置横穿卷轴内部,然后人工将棍子的两端拿住对膜体和卷轴进行转动支撑,另一个人拉住膜体的一端将卷轴在棍子上转动,将膜体拉出,进行使用即可;现有的热收缩膜在使用中发现,其不能自行进行支撑,需要较多的人工和寻找借助外界工具,浪费较多人力,操作繁琐,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行支撑,减少人工,无需寻找外界工具,减轻人力,操作简单,提高实用性的便于拉伸使用的热收缩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拉伸使用的热收缩膜,包括卷轴和膜体,并且膜体缠绕在卷轴上;包括左支撑管、右支撑管、左拉板、右拉板、左调节轴、两组左调节管、两组左支撑丝杆、两组右支撑丝杆、两组右调节管和右调节轴,所述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均通过多组滚珠轴承分别与所述卷轴的左侧内部和右侧内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内部分别设置有左固定管和右固定管,所述左拉板的右端与右拉板的左端分别与所述左固定管的左端和右固定管的右端连接,左固定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左滑块,并且所述左支撑管的顶侧内壁和底侧内壁均横向设置有左滑槽,两组左滑块分别可横向滑动设置在两组左滑槽内部,右固定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右滑块,并且所述右支撑管的顶侧内壁和底侧内壁均横向设置有右滑槽,两组右滑块分别可横向滑动设置在两组右滑槽内部,所述左固定管的顶端左侧中部设置有左调节槽,左调节槽的底端内壁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左固定通孔,并且所述左调节轴的外部上侧与左固定通孔内部可转动连接,左调节轴的下侧区域纵向位于左固定管内部,所述左固定管底端的左前侧和左后侧均纵向设置有左支撑通孔,所述两组左调节管的下侧区域分别可转动设置在两组左支撑通孔内部,两组左调节管的上侧区域均位于左固定管内部,两组左调节管内部均设置有旋向相同的内部螺纹,并且所述两组左支撑丝杆分别贯穿螺装至两组左调节内部,两组左调节管的外部上侧均固定套装设置有型号一致的左齿轮,并且左调节轴的底端同心设置有左调节齿轮,左调节齿轮位于两组左齿轮的中部,并且左调节齿轮均与两组左齿轮啮合,两组左支撑丝杆的内部均纵向贯穿设置有左限位通孔,并且两组左限位通孔内部均可滑动设置有左限位杆,两组左限位杆的顶端分别与左固定管的顶端内壁的前侧和后侧连接,两组左支撑丝杆的底端均设置有左底脚板,两组左底脚板分别位于两组左支撑通孔的内部下侧,所述右固定管的顶端右侧中部设置有右调节槽,右调节槽的底端内壁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右固定通孔,并且所述右调节轴的外部上侧与右固定通孔内部可转动连接,右调节轴的下侧区域纵向位于右固定管内部,所述右固定管底端的右前侧和右后侧均纵向设置有右支撑通孔,所述两组右调节管的下侧区域分别可转动设置在两组右支撑通孔内部,两组右调节管的上侧区域均位于右固定管内部,两组右调节管内部均设置有旋向相同的内部螺纹,并且所述两组右支撑丝杆分别贯穿螺装至两组右调节内部,两组右调节管的外部上侧均固定套装设置有型号一致的右齿轮,并且右调节轴的底端同心设置有右调节齿轮,右调节齿轮位于两组右齿轮的中部,并且右调节齿轮均与两组右齿轮啮合,两组右支撑丝杆的内部均纵向贯穿设置有右限位通孔,并且两组右限位通孔内部均可滑动设置有右限位杆,两组右限位杆的顶端分别与右固定管的顶端内壁的前侧和后侧连接,两组右支撑丝杆的底端均设置有右底脚板,两组右底脚板分别位于两组右支撑通孔的内部下侧,所述左调节轴和右调节轴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分别位于左调节槽和右调节槽内部,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分别与左调节轴的和右调节轴的外部上侧可上下调节设置。

为了方便使用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分别包括左调节圈和右调节圈,并且左调节圈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左固定环,右调节圈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右固定环,所述左调节圈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左限位滑块,并且左调节轴的左侧和右侧均纵向设置有左限位滑槽,所述左调节圈可滑动套设在左调节轴的外部上侧,并且两组左限位滑块分别可纵向滑动设置在两组左限位滑槽内部,所述右调节圈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右限位滑块,并且右调节轴的左侧和右侧均纵向设置有右限位滑槽,所述右调节圈可滑动套设在右调节轴的外部上侧,并且两组右限位滑块分别可纵向滑动设置在两组右限位滑槽内部。

为了提高对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的缓冲支撑,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左调节轴的外部套设有左缓冲垫圈,并且左缓冲垫圈的内部与左调节轴的外部之间留有间隙,左缓冲垫圈的底端与所述左调节槽的底端内壁连接,所述左调节圈的底端与左缓冲垫圈的顶端接触,所述右调节轴的外部套设有右缓冲垫圈,并且右缓冲垫圈的内部与右调节轴的外部之间留有间隙,右缓冲垫圈的底端与所述右调节槽的底端内壁连接,所述右调节圈的底端与右缓冲垫圈的顶端接触。

为了方便分别左右移动左拉板和右拉板,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左拉板的左端设置有左放置槽,所述右拉板的右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内部分别设置有左拉手和右拉手。

为了减少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左拉手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同心与所述左放置槽的顶端后侧和底端后侧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右拉手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同心与所述右放置槽的顶端后侧和底端后侧内壁可转动连接。

为了提高左底脚板和右底脚板与放置面之间的防滑性,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左底脚板和右底脚板的底端均设置有防滑垫板。

为了防止两组左支撑丝杆分别与两组左限位滑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同时防止两组右支撑丝杆分别与两组右限位滑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提高左支撑丝杆和右支撑丝杆的纵向调节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左限位通孔和右限位通孔均设置为多边形,并且所述左限位杆和右限位杆均对应设置为多边形。

为了提高整体装置在放置面上的放置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卷轴的中部设置有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新型结构的便于拉伸使用的热收缩膜,当需要使用膜体时,可以通过左滑块与左滑槽之间的滑动配合,同时通过右滑块与右滑槽之间的滑动配合,便于将左拉板和右拉板分别向左和向右拉出,使左调节槽和右调剂槽分别移出至左调节管和右调节管的外界,通过分别向上移动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便于使操作人员使用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来分别转动左调节轴和右调节轴,通过转动左调节轴,使左调节齿轮转动,通过两组左齿轮均与左调节齿轮之间的啮合,使两组左调节管同步同向转动,通过左限位杆与左限位通孔的滑动配合,可以防止左支撑弹簧随左调节管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可以使两组左支撑弹簧均自左固定管内部向下旋出,使两组左底脚板与放置面的顶端接触,同时可以通过转动右调节轴,使右调节齿轮转动,通过两组右齿轮均与右调节齿轮之间的啮合,使两组右调节管同步同向转动,通过右限位杆与右限位通孔的滑动配合,可以防止右支撑弹簧随右调节管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可以使两组右支撑弹簧均自右固定管内部向下旋出,使两组右底脚板与放置面的顶端接触,从而可以使整体通过两组左底脚板和两组右底脚板进行支撑,通过左调节管和右调节管分别与卷轴之间的可转动配合,便于卷轴在支撑放置的情况下转动,从而便于拉伸膜体释放使用,从而可以使两组左支撑丝杠可以自行支撑,减少人工,无需寻找外界工具,减轻人力,操作简单,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固定管和右固定管分别位于左调节管和右调节管内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固定管内部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拉板、左把手和左放置槽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卷轴;2-膜体;3-左支撑管;4-左拉板;5-左调节轴;6-左调节管;7-左支撑丝杆;8-左固定管;9-左滑块;10-左齿轮;11-左调节齿轮;12-左限位杆;13-左底脚板;14-左调节圈;15-左固定环;16-左限位滑块;17-左限位滑槽;18-左缓冲垫圈;19-左拉手;20-防滑垫板;21-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拉伸使用的热收缩膜,包括卷轴1和膜体2,并且膜体2缠绕在卷轴1上;包括左支撑管3、右支撑管、左拉板4、右拉板、左调节轴5、两组左调节管6、两组左支撑丝杆7、两组右支撑丝杆、两组右调节管和右调节轴,所述左支撑管3和右支撑管均通过多组滚珠轴承分别与所述卷轴1的左侧内部和右侧内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左支撑管3和右支撑管内部分别设置有左固定管8和右固定管,所述左拉板4的右端与右拉板的左端分别与所述左固定管8的左端和右固定管的右端连接,左固定管8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左滑块9,并且所述左支撑管3的顶侧内壁和底侧内壁均横向设置有左滑槽,两组左滑块9分别可横向滑动设置在两组左滑槽内部,右固定管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右滑块,并且所述右支撑管的顶侧内壁和底侧内壁均横向设置有右滑槽,两组右滑块分别可横向滑动设置在两组右滑槽内部,所述左固定管8的顶端左侧中部设置有左调节槽,左调节槽的底端内壁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左固定通孔,并且所述左调节轴5的外部上侧与左固定通孔内部可转动连接,左调节轴5的下侧区域纵向位于左固定管8内部,所述左固定管8底端的左前侧和左后侧均纵向设置有左支撑通孔,所述两组左调节管6的下侧区域分别可转动设置在两组左支撑通孔内部,两组左调节管6的上侧区域均位于左固定管8内部,两组左调节管6内部均设置有旋向相同的内部螺纹,并且所述两组左支撑丝杆7分别贯穿螺装至两组左调节内部,两组左调节管6的外部上侧均固定套装设置有型号一致的左齿轮10,并且左调节轴5的底端同心设置有左调节齿轮11,左调节齿轮11位于两组左齿轮10的中部,并且左调节齿轮11均与两组左齿轮10啮合,两组左支撑丝杆7的内部均纵向贯穿设置有左限位通孔,并且两组左限位通孔内部均可滑动设置有左限位杆12,两组左限位杆12的顶端分别与左固定管8的顶端内壁的前侧和后侧连接,两组左支撑丝杆7的底端均设置有左底脚板13,两组左底脚板13分别位于两组左支撑通孔的内部下侧,所述右固定管的顶端右侧中部设置有右调节槽,右调节槽的底端内壁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右固定通孔,并且所述右调节轴的外部上侧与右固定通孔内部可转动连接,右调节轴的下侧区域纵向位于右固定管内部,所述右固定管底端的右前侧和右后侧均纵向设置有右支撑通孔,所述两组右调节管的下侧区域分别可转动设置在两组右支撑通孔内部,两组右调节管的上侧区域均位于右固定管内部,两组右调节管内部均设置有旋向相同的内部螺纹,并且所述两组右支撑丝杆分别贯穿螺装至两组右调节内部,两组右调节管的外部上侧均固定套装设置有型号一致的右齿轮,并且右调节轴的底端同心设置有右调节齿轮,右调节齿轮位于两组右齿轮的中部,并且右调节齿轮均与两组右齿轮啮合,两组右支撑丝杆的内部均纵向贯穿设置有右限位通孔,并且两组右限位通孔内部均可滑动设置有右限位杆,两组右限位杆的顶端分别与右固定管的顶端内壁的前侧和后侧连接,两组右支撑丝杆的底端均设置有右底脚板,两组右底脚板分别位于两组右支撑通孔的内部下侧,所述左调节轴5和右调节轴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分别位于左调节槽和右调节槽内部,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分别与左调节轴5的和右调节轴的外部上侧可上下调节设置;当需要使用膜体2时,可以通过左滑块9与左滑槽之间的滑动配合,同时通过右滑块与右滑槽之间的滑动配合,便于将左拉板4和右拉板分别向左和向右拉出,使左调节槽和右调剂槽分别移出至左调节管6和右调节管的外界,通过分别向上移动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便于使操作人员使用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来分别转动左调节轴5和右调节轴,通过转动左调节轴5,使左调节齿轮11转动,通过两组左齿轮10均与左调节齿轮11之间的啮合,使两组左调节管6同步同向转动,通过左限位杆12与左限位通孔的滑动配合,可以防止左支撑弹簧随左调节管6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可以使两组左支撑弹簧均自左固定管8内部向下旋出,使两组左底脚板13与放置面的顶端接触,同时可以通过转动右调节轴,使右调节齿轮转动,通过两组右齿轮均与右调节齿轮之间的啮合,使两组右调节管同步同向转动,通过右限位杆与右限位通孔的滑动配合,可以防止右支撑弹簧随右调节管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可以使两组右支撑弹簧均自右固定管内部向下旋出,使两组右底脚板与放置面的顶端接触,从而可以使整体通过两组左底脚板13和两组右底脚板进行支撑,通过左调节管6和右调节管分别与卷轴1之间的可转动配合,便于卷轴1在支撑放置的情况下转动,从而便于拉伸膜体2释放使用,从而可以使两组左支撑丝杠可以自行支撑,减少人工,无需寻找外界工具,减轻人力,操作简单,提高实用性。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使用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所述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分别包括左调节圈14和右调节圈,并且左调节圈14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左固定环15,右调节圈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右固定环,所述左调节圈14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左限位滑块16,并且左调节轴5的左侧和右侧均纵向设置有左限位滑槽17,所述左调节圈14可滑动套设在左调节轴5的外部上侧,并且两组左限位滑块16分别可纵向滑动设置在两组左限位滑槽17内部,所述右调节圈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右限位滑块,并且右调节轴的左侧和右侧均纵向设置有右限位滑槽,所述右调节圈可滑动套设在右调节轴的外部上侧,并且两组右限位滑块分别可纵向滑动设置在两组右限位滑槽内部。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左调节把手和右调节把手的缓冲支撑,所述左调节轴5的外部套设有左缓冲垫圈18,并且左缓冲垫圈18的内部与左调节轴5的外部之间留有间隙,左缓冲垫圈18的底端与所述左调节槽的底端内壁连接,所述左调节圈14的底端与左缓冲垫圈18的顶端接触,所述右调节轴的外部套设有右缓冲垫圈,并且右缓冲垫圈的内部与右调节轴的外部之间留有间隙,右缓冲垫圈的底端与所述右调节槽的底端内壁连接,所述右调节圈的底端与右缓冲垫圈的顶端接触。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分别左右移动左拉板4和右拉板,所述左拉板4的左端设置有左放置槽,所述右拉板的右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内部分别设置有左拉手19和右拉手。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占用空间,所述左拉手1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同心与所述左放置槽的顶端后侧和底端后侧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右拉手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同心与所述右放置槽的顶端后侧和底端后侧内壁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左底脚板13和右底脚板与放置面之间的防滑性,所述左底脚板13和右底脚板的底端均设置有防滑垫板20。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两组左支撑丝杆7分别与两组左限位滑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同时防止两组右支撑丝杆分别与两组右限位滑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提高左支撑丝杆7和右支撑丝杆的纵向调节使用效果,所述左限位通孔和右限位通孔均设置为多边形,并且所述左限位杆12和右限位杆均对应设置为多边形。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整体装置在放置面上的放置稳定性,所述卷轴1的中部设置有配重块21。

工作过程:首先将整体移动至用户所需使用的位置,然后分别转动左拉手19和右拉手,通过左拉手19和右拉手分别向左和向右拉动左拉板4和右拉板,使左固定管8和右固定管分别自左调节管6和右调节管内部向外滑出,然后通过左限位滑块16与左限位滑槽17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左调节圈14与左调节轴5之间可以进行上下方向上的轴向移动调节且不相对转动,从而向上滑动左调节圈14,使两组左左固定环15露出至左调节槽的顶端外界,从而使操作人员通过使用两组左固定环15,便于转动左调节圈14,继而带动左调节轴5转动,使左调节齿轮11转动,通过两组左齿轮10均与左调节齿轮11之间的啮合,使两组左调节管6同步同向转动,通过左限位杆12与左限位通孔的滑动配合,可以防止左支撑弹簧随左调节管6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可以使两组左支撑弹簧均自左固定管8内部向下旋出,使两组左底脚板13底端的防滑垫板20与放置面的顶端接触,同理,向上滑动有调节圈,使两组右固定环露出至右固定管的顶端外界,从而可以转动右调节轴,使两组右支撑丝杆向下旋出,使两组右底脚板底端的防滑垫板20与放置面的顶端接触,然后对整体进行支撑放置,然后拉动膜体2的一端,在左调节管6与右调节管均与卷轴1之间的转动作用下,使卷轴1在放置支撑的条件下转动,对膜体2进行释放使用,同时可以通过配重块21保证整体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