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加料组合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3996发布日期:2020-05-22 21:0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加料组合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加料组合秤。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组合秤上方的物料通过振动盘振动从出料口下落、进入到送料螺杆,经过送料螺杆再转送到料斗内,由于粘性物料容易粘壁,而组合秤上方没有任何搅拌或者输送物料的结构,通过振动盘振动效率低下,物料无法及时从出料口送出,送料速度慢,并且容易造成物料堆积,由于物料带有粘性的特质,普通的送料螺杆和存料料斗、称重料斗在无法及时将物料实现转移,物料会粘在料斗或者送料螺杆上,影响了称重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旋转加料组合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转加料组合秤,包括机架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于机架上的旋转加料机构、双螺杆送料机构、侧刮式料斗和集料斗,所述旋转加料机构上部开口、底部圆周均布开有多个出料口,所述双螺杆送料机构和所述侧刮式料斗的数量与所述出料口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上一一对应,所述双螺杆送料机构的进料端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下方,所述侧刮式料斗的进料端位于所述双螺杆送料机构的出料端下方,所述集料斗呈倒锥形,上部开口大、下部开口小,所述侧刮式料斗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集料斗的上部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旋转加料机构包括上部开口的上料盘组件、设于上料盘组件内部的加料杆组件以及驱动加料杆组件旋转的第三驱动电机,所述出料口设于上料盘组件的底部且圆周均布,所述加料杆组件包括与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中间轴和圆周固定在所述中间轴外侧的多根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从中间轴外侧径向延伸至所述上料盘组件的内侧面。

优选地,所述上料盘组件包括通过拉扣组件锁紧连接的上料板和圆柱形侧板,所述上料板上圆周均布开有至少十四个出料口。

优选地,还包括锥形导料板,所述锥形导料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料盘组件内部,所述中间轴位于所述锥形导料板的正上方,所述搅拌杆沿着所述锥形导料板的侧面倾斜向下并径向延伸至所述上料盘组件的内侧面。

优选地,所述位于锥形导料板侧面上的任一母线与上料板所在平面所形成的锐角小于50°。

优选地,所述双螺杆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槽、水平设于所述送料槽内部的送料螺杆和驱动所述送料螺杆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在所述送料槽的内部、位于所述送料螺杆的上方设有控料螺杆,还包括驱动所述控料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控料螺杆的螺杆直径大于所述送料螺杆的螺杆直径。

优选地,包括托架和通过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与托架固定连接的料斗,所述料斗的顶部设有入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在所述料斗的前后两个侧壁上,对称铰接安装有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料口的第一刮料件和第二刮料件,所述第一刮料件和第二刮料件与所述料斗侧壁铰接安装的连接部分别设有齿轮,所述第一刮料件和第二刮料件通过齿轮啮合连接,还包括连杆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第一刮料件铰接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推拉所述第一刮料件、并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二刮料件,背向或者相向地与出料口做切线运动实现出料口的开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刮料件和第二刮料件与所述料斗的前侧壁铰接安装的连接部分别设有齿轮,所述第一刮料件和第二刮料件通过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刮料件包括第一刮料臂和第一刮料板,所述第一刮料臂与所述料斗侧壁铰接连接,在其连接部设有齿轮,所述和第二刮料件包括第二刮料臂和第二刮料板,所述第二刮料臂与所述料斗侧壁铰接连接,在其连接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一刮料臂和第二刮料臂通过连接部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直线连杆、第一转动连接板、第二转动连接板和驱动连接杆,所述直线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刮料臂铰接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动连接板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板与前连接板平行设置且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板与后连接板平行设置且铰接连接,所述驱动连接杆水平放置、与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连接杆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转动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连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料斗包括上下设置的存料料斗和称重料斗,所述存料料斗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称重料斗的入料口上方,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托架上,包括两个独立控制的驱动电机,分别驱动存料料斗和称重料斗的连杆机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存料料斗和称重料斗的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加料组合秤,包括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旋转加料机构、双螺杆送料机构和侧刮式料斗,解决了现有组合秤无法精准测量粘性物料的不足,实现精准称重,各部分结构具备了以下优点:

1、第三驱动电机驱动加料杆组件旋转,通过挤压刮料,均匀推动物料并将物料送至出料口,提高了送料效率,使组合秤上方的物料充分流动,不会造成物料堆积,尤其适用于粘性物料;

2、双螺杆送料机构在原送料螺杆的上方增加一个控料螺杆,使从进料口进来的物料依次经过控料螺杆、送料螺杆再从出料口送出,充分搅拌,精确控料;

3、侧刮式料斗,对称铰接有两个刮料件,且两个刮料件之间采用齿轮啮合连接,驱动机构通过连杆机构与其中一个刮料件连接,即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仅为一个,驱动其中一个刮料件,通过齿轮啮合即可带动另一个刮料件,所需的驱动力小,并且刮料件设有两个,同步相向或者背向转动,开合速度快、摆弧形成小,可是实现快速下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加料组合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加料机构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加料机构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加料机构2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螺杆送料机构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螺杆送料机构3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螺杆送料机构3的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双螺杆送料机构3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侧刮式料斗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侧刮式料斗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12是图9的后视图示意图;

图13是图9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14是连杆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和第一刮料件46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所示:

机架1;旋转加料机构2;上料盘组件21;上料板211;圆柱形侧板212;限位板2121;加料杆组件22;中间轴221;搅拌杆222;第三驱动电机23;拉扣组件24;锥形导料板25;双螺杆送料机构3;送料槽31;连接法兰311;送料螺杆32;控料螺杆33;电机安装座34;第一驱动电机35;第二驱动电机36;侧刮式料斗4;托架41;前连接板42;后连接板43;存料料斗44;称重料斗45;第一刮料件46;第一刮料臂461;第一刮料板462;第二刮料件47;第二刮料臂471;第二刮料板472;直线连杆48;第一转动连接板49;第二转动连接板410;驱动连接杆411;集料斗5;电子眼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的一种旋转加料组合秤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机架1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于机架1上的旋转加料机构2、双螺杆送料机构3、侧刮式料斗4和集料斗5,所述旋转加料机构2上部开口、底部圆周均布开有多个出料口,所述双螺杆送料机构3和所述侧刮式料斗4的数量与所述出料口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上一一对应,所述双螺杆送料机构3的进料端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下方,所述侧刮式料斗4的进料端位于所述双螺杆送料机构3的出料端下方,所述集料斗5呈倒锥形,上部开口大、下部开口小,所述侧刮式料斗4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集料斗5的上部开口处。

如图2至图4所示的旋转加料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部开口的上料盘组件21、设于上料盘组件21内部的加料杆组件22以及驱动加料杆组件22旋转的第三驱动电机23,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3位于所述上料盘组件21的底部,其输出轴朝向上方,所述上料盘组件21的底部圆周均布开有多个出料口,所述加料杆组件22包括与第三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连接的中间轴221和圆周固定在所述中间轴221外侧的多根搅拌杆222,所述搅拌杆222从中间轴221外侧径向延伸至所述上料盘组件21的内侧面,搅拌杆222的下端与更有效地将残留在内侧面或者底部的物料送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盘组件21包括通过拉扣组件24锁紧连接的上料板211和圆柱形侧板212,拉扣组件24包括可拆卸固定在上料板211的拉环和可拆卸固定在圆柱形侧板212上的锁扣,拉扣组件24的设计使上料板211和圆柱形侧板212之间容易拆卸,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完成上料盘组件21的拆装,便于维修和清洗,所述上料板211上圆周均布开有至少十四个出料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侧板212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可伸入出料口的限位板2121,限位板2121的数量与出料口的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所述上料板211和圆柱形侧板212通过限位板2121插入出料口内实现定位、并通过拉扣组件24的锁紧实现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杆222有六个,圆周均布固定在所述中间轴221的外侧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锥形导料板25,所述锥形导料板25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料盘组件21内部,所述中间轴221位于所述锥形导料板25的正上方,所述搅拌杆222为呈钝角的杆状,沿着所述锥形导料板25的侧面倾斜向下并径向延伸至所述上料盘组件21的内侧面,同样地,搅拌杆222的下端与上料盘组件21的底部贴合,本实用新型的导料板采用锥形设计,物料掉落在上面容易分撒,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上料盘组件21的底部滑落,使物料更接近出料口的位置,提高了送料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位于锥形导料板25侧面上的任一母线与上料板211所在平面所形成的锐角小于50°。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效率高且效果好,在组合秤上方加入物料,由于锥形导料板25向下倾斜的结构,物料均匀分散落入相邻搅拌杆222和圆柱形侧板212所形成的扇形空间内,通过第三驱动电机23驱动加料杆组件22转动,实现物料的转移,搅拌杆222将物料推送至出料口,送入下一工位,在本实用新型中,下一工位为双螺杆送料机构3。

如图5至图8所示的双螺杆送料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送料槽31、水平设于所述送料槽31内部的送料螺杆32和驱动所述送料螺杆32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35,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技术特征在于,在所述送料槽31的内部、位于所述送料螺杆32的上方设有控料螺杆33,还包括驱动所述控料螺杆33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36,第二驱动电机36和第一驱动电机35相互独立、分别控制送料螺杆32和控料螺杆33的转动,所述控料螺杆33的螺杆直径大于所述送料螺杆32的螺杆直径,且所述控料螺杆33的长度小于所述送料螺杆32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料螺杆33的螺杆直径/所述送料螺杆32的螺杆直径优选为3/2~5/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送能力,使输送过程顺畅,易结团的粉状物料不堵塞输送通道,将所述控料螺杆33的转动方向设为与所述送料螺杆32的转动方向相反,可帮助粉状物料更加松散,不易结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35和第二驱动电机36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送料槽31上,在所述送料槽31的一侧可拆卸地安装有电机安装座3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5和第二驱动电机36通过电机安装座34固定在所述送料槽3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料螺杆33的螺距小于所述送料螺杆32的螺距。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槽31呈v型,包括位于上部的进料口和位于前侧的出料口,所述送料螺杆32伸出所述出料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槽31上部进料口处对称设有与所述送料槽31一体成型的向外延伸的连接法兰311,所述连接法兰311上开设有定位孔。在组合秤的安装中,通过连接法兰311上的定位孔,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进料口和存料料斗44之间,物料依次经过控料螺杆33和送料螺杆32,充分搅拌后进入存料料斗44。

如图9至图14所示的侧刮式料斗4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托架41和通过前连接板42和后连接板43与托架41固定连接的料斗,所述料斗的顶部设有入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在所述料斗的前后两个侧壁上,对称铰接安装有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料口的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

其中,所述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与所述料斗侧壁铰接安装的连接部分别设有齿轮,所述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通过齿轮啮合连接,还包括连杆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第一刮料件46铰接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推拉所述第一刮料件46、并通过齿轮啮合带动第二刮料件47,背向或者相向地与出料口做切线运动实现出料口的开合。

本实用新型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差别在于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之间采用齿轮啮合连接,驱动机构通过连杆机构与其中一个刮料件连接,现有技术中,通过两个驱动机构和两个连杆机构,分别与两个刮料件连接,独立控制,存在驱动力大、加工工艺复杂等缺陷,而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仅为一个,驱动其中一个刮料件,通过齿轮啮合即可带动另一个刮料件,所需的驱动力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选择在所述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与所述料斗的前侧壁和后侧壁铰接安装的连接部均分别设有齿轮,也可以选择与其中一个侧壁的连接部设有齿轮,使所述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与所述料斗的前侧壁铰接安装的连接部分别设有齿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料件46包括第一刮料臂461和第一刮料板462,所述第一刮料臂461为两个,分别与所述料斗的前侧壁和后侧壁铰接连接,第一刮料臂461与前侧壁的铰接连接部设有齿轮,所述和第二刮料件47包括第二刮料臂471和第二刮料板472,所述第二刮料臂471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二刮料臂471与所述料斗的前侧壁和后侧壁铰接连接,第二刮料臂471与前侧壁的铰接连接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一刮料臂461和第二刮料臂471通过连接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相向运动时,关闭料斗的出料口;所述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背向运动时,打开料斗的出料口实现下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和图14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4为了清晰显示连杆机构分别与驱动机构和第一刮料件46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了料斗、前连接板42和后连接板43,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与料斗的前后两个侧壁为铰接连接,在前侧壁上还通过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直线连杆48、第一转动连接板49、第二转动连接板410和驱动连接杆411,所述直线连杆48的一端与第一刮料臂461铰接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动连接板49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板49与前连接板42平行设置且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板410与后连接板43平行设置且铰接连接,所述驱动连接杆411水平放置、与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连接杆411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转动连接板4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连接板410固定连接。

输出轴的转动带动驱动连接杆411移动,进而带动前后两侧的第一转动连接板49、第二转动连接板410同方向转动,与第一转动连接板49铰接的直线连杆48带动第一刮料件46与料斗出料口作切线运动,由于第一刮料件46与第二刮料件47通过齿轮啮合连接,可同步作相向或者背向的切线运动,实现出料口的开合,出料口打开时完成下料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料斗包括上下设置的存料料斗44和称重料斗45,采用的开合出料口的刮料件和连杆机构均相同,所述存料料斗44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称重料斗45的入料口上方,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托架41上,包括两个独立控制的驱动电机,分别驱动存料料斗44和称重料斗45的连杆机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存料料斗44和称重料斗45的出料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为弧形开口,所述第一刮料板462和第二刮料板472为与弧形开口相配合的弧形板。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电子眼6,所述电子眼6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上料盘组件21的开口上方,主要用于检测组合秤上方物料的多少以控制加料提升机的加料速度和加料时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将待称重包装的物料放入旋转加料机构2的上料盘组件21上,第三驱动电机23驱动加料杆组件22转动,搅拌杆222将位于上料盘组件21上的物料通过旋转挤压,推送至出料口,送入双螺杆送料机构3中,双螺杆送料机构3中通过送料螺杆32和控料螺杆33,实现对物料的转移,将物料送至侧刮式料斗4中,称重料斗45会将料斗中的物料进行称重和计算,通过计算、分析和组合的方式选出最接近目标重量的若干的称重料斗45,打开称重料斗45底部的第一刮料件46和第二刮料件47,使物料下落至集料斗5,从集料斗5底部的收料口收集并包装物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加料机构2、双螺杆送料机构3和侧刮式料斗4,除了适用于普通的物料,还适用于带粘性的容易粘壁的物料,旋转挤压物料、双螺杆送料和侧刮,均使物料顺利进入下一工位,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