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车用快速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1765发布日期:2020-05-15 17:0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垃圾转运车用快速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转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转运车用快速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随着环境问题逐渐被重视,节能、环保成为各国的发展主题,已经开始为垃圾处理提供产业发展的机会。而我国居民特有的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比重较大,并使得生活垃圾出现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等特点,长期放置容易发酵并产生极大异味。尤其目前我国城市化覆盖率较高,而我国现有的小区又因前期规划甚至是后期路面随意停车拥塞等现状,普遍存在市政垃圾载运车无法进入的问题,使得小区内的垃圾处理流程极为繁琐,必须依靠转运方式,才能将小区内垃圾预先转运至小区外的停留的市政垃圾载运车上或其他指定集中点处。传统我国小区内的垃圾转运通常采用人工运送方式,也即单纯依靠清洁人员人力将垃圾桶运至小区门口,再将垃圾倒入市政垃圾载运车内。小区内垃圾桶数量多,人工推垃圾桶的工作量极大,效率极低。后来,开始慢慢出现依靠电动三轮车等简易收集车辆,来实现垃圾转运目的;然而,电动三轮车等简易收集车辆的载货平台与地面往往存在一定高度,此时如何将垃圾桶运上车成为难题。传统是随身将一块斜板放于车上,在需要时将斜板下放从而形成缓坡以便推送垃圾桶,这显然仍存在操作效率低下以及费时费力的问题,从而给小区的垃圾转运操作带来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使用可靠便捷的垃圾转运车用快速上料装置,其具备操作效率高及省时省力的特点,能方便的实现垃圾桶由地面至垃圾转运车的载货平台处的快速上料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转运车用快速上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布置于机架处的用于搁置垃圾桶并将垃圾桶由低点向高点输送的运输带,所述运输带包括位于载货平台所在端的主动轮、位于运输带另一端的从动轮以及闭合链状的输送带体;主动轮及从动轮均回转配合于机架上,且主动轮通过位于载货平台处的机架上的驱动电机加以驱动;所述机架包括布置于载货平台内的水平架以及由载货平台处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坡架,所述水平架与斜坡架之间通过轴线平行主动轮的铰接轴而实现斜坡架相对水平架的铰接上抬及下放动作。

优选的,所述铰接轴由水平架的伸出端的两端面处分别向外凸设形成,所述斜坡架的顶端处凸设有两组铰接耳,两组铰接耳处同轴设置贯穿孔从而分别套设于相应铰接轴上并与之构成铰接配合;本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铰接耳压紧和固定于水平架上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螺钉以及同轴套设于压紧螺钉上的端面齿轮状的压紧轮,所述压紧轮的轮齿所在端面指向与当前压紧组件相配合的铰接耳所处方向,且铰接耳的相应配合面处对应布置与压紧轮的轮齿所配合的配合齿;在至少其中一组铰接轴的轴端处同轴凹设有螺纹孔,当压紧螺钉螺纹配合于螺纹孔处时,紧定螺钉的螺帽轴向向压紧轮施压,并使得压紧轮的轮齿与铰接耳处配合齿间形成限制斜坡架产生铰接动作的啮合配合。

优选的,本装置还包括布置于机架上的托撑板,所述托撑板衬托于输送带体的上输送带面下方处;所述托撑板为开口朝上的四方槽板状结构且托撑板的槽深大于输送带体厚度,托撑板的槽腔构成用于容纳输送带体的容纳腔。

优选的,在所述铰接轴的正下方处的机架上布置有用于托撑输送带体的下输送带面的托撑轮,托撑轮轴线平行铰接轴轴线。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体由沿主动轮轴向依序均布的各输送链条配合构成,各主动轮及从动轮上相应设置链轮齿以啮合各输送链条。

优选的,斜坡架的用于配合地面的一端为楔形块状,以通过楔形块结构的楔形面来面靠合于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操作繁琐且费时费力的木板人力上料结构,转而通过采用斜坡架铰接配合水平架的配合方式,从而将传统输送带转变为斜坡带配合水平带的自动上料构造,最终在实现垃圾桶由低点向高点运输的同时,保证了垃圾桶斜向运输及水平运输的动作可靠性及稳定性。此外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架,从而保留了部分水平带的构造,进而能确保垃圾桶斜向上料后,能有一段水平输送过程,最终能稳定的完成低点向高点的平滑运输过程。另一方面,机架处铰接轴,将机架一分为二,实现了斜坡架对地面不同高度的自适应功能。无论对于何种高度甚至有台阶的地面,由于上述铰接轴的设计,斜坡架均能以自适应的运输角度而搭靠在地面上,其使用极为便捷。

2)、在垃圾桶装卸完毕后,需考虑运输带具备收拢功能,以实现在闲置状态下的所占横向空间的最小化效果。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将铰接轴设计为由水平架的伸出端的两端面处分别向外凸设形成,并通过铰接耳的配合来实现水平架与斜坡架的铰接配合目的。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再增设了压紧组件,通过压紧螺钉相对铰接轴轴端处螺纹孔的配合,实现了压紧轮相对铰接耳的压紧咬合目的。当斜坡架上抬到位后,直接拧合压紧螺钉,即可通过压紧轮与铰接耳间的轮齿啮合来保证斜坡架的定位状态,其操作灵活度极高。

3)、考虑到无论是板链输送带还是链条输送带还是输送胶带,本身都存在软质特性,以方便主动轮驱动。为保证垃圾桶在存有垃圾时,在重量较重状态下不至于过度的向下压迫输送带体,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四方槽状的托撑板,以衬托于输送带体的上输送带面下方处。当垃圾桶放置于输送带体的上输送带面处时,实际上部分重量会被托撑板分担,从而保证运输带的正常可靠工作。与此同时,托撑板的两侧槽边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导向功能,以避免垃圾桶在沿输送带体行进的过程中出现从高处掉落的状况。

4)、托撑轮的设置,用于当斜坡架放置于地面处时,能起到托撑输送带体的功能,保证输送带体的下输送带面不至于过度下垂。优选输送带体为多组输送链条配合构成,以通过链传动的高动作稳定性和高驱动性能,来保证重量较重的垃圾桶的可靠输送功能。而斜坡架的用于配合地面的一端为楔形块状,以便于通过楔形块结构的楔形面来面靠合于地面上,最终保证垃圾桶能稳定而平滑的由地面自然推送至运输带带面处,以便后续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侧设置压紧组件时,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结构在俯视状态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收拢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载货平台

10-机架11-水平架11a-铰接轴12-斜坡架12a-铰接耳

20-运输带21-主动轮22-从动轮23-输送带体24-驱动电机

31-压紧螺钉32-压紧轮

40-托撑板50-托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固定于垃圾转运车的载货平台a上的机架10,机架10由沿载货平台a台面处水平向外延伸的水平架11以及与水平架11的伸出端间彼此铰接的斜坡架12配合构成。以机架10为结构骨骼,在机架10上安置主动轮21及从动轮22,并配合输送带体23而形成可由低点如地面向高点如载货平台a台面处运输垃圾桶的运输带20。相应的,此时运输带20的位于水平架11上的一段带体即为水平带,而位于斜坡架12上的另一段带体即为斜坡带。

具体操作时,水平架11的伸出端也即如图2-5所示的水平架11右端处向外同轴凸设有铰接轴11a,而斜坡架12的配合端也即左端处相应伸出铰接耳12a,且铰接耳12a处布置贯穿孔从而供铰接轴11a穿过,从而使得斜坡架12能以铰接轴11a轴线而绕水平架11产生铰接动作,以自适应不同的地面高度。此外的,如图3-4所示的,在铰接耳12a的外端面处还布置配合齿,以配合压紧螺钉31处的压紧轮32。压紧轮32采用端面齿轮结构,也即圆环体的一侧环面布满轮齿以便啮合铰接耳12a处的配合齿。每当压紧轮32螺纹配合于铰接轴11a轴端处螺纹孔处时,此时压紧螺钉31的螺帽会轴向压住压紧轮32,压紧轮32随之紧紧咬合铰接耳12a处的配合齿,最终实现如图5所示的斜坡架12的收拢功能。

此外的,如图2-3所示的,为保证在存有垃圾时,垃圾桶重量较重状态下不至于过度的向下压迫输送带体2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四方槽状的托撑板40,以衬托于输送带体23的上输送带面下方处。当垃圾桶放置于输送带体23的上输送带面处时,实际上部分重量会被托撑板40分担,从而能保证运输带20的正常可靠工作。与此同时,托撑板40的两侧槽边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导向功能,以避免垃圾桶在沿输送带体23行进的过程中出现高处掉落状况。同时,在运输带20的下方还设置托撑轮50,以起到对输送带体23的底部托撑功能。

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所保护的不仅仅限于垃圾转运行业中,也可以延伸至类似的物料运输领域中。而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作以下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状态参照图1所示,此状态也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斜坡架12会通过铰接轴11a而自适应的架在地面上,并依靠斜坡架12的楔形块状的右端部的自然搁置于地面处。此时,开启驱动电机24,将垃圾桶推送至斜坡架12所在的运输带20的斜坡带带面处,运输带20即可很方便的带动垃圾桶由低至高的运输至载货平台a台面处。而当装卸货完毕后,此时拧松如图3所示的压紧螺钉31,使得压紧轮32处轮齿与铰接耳12a处配合齿之间彼此轴向脱离。之后,或人力或机械来上抬斜坡架12至如图5所示状态,再重新拧紧压紧螺钉31,即可保证斜坡架12始终处于图5所示状态下。待下次再需要时,可重新拧松压紧螺钉31以下放斜坡架12,使用显然极为方便快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