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升降机自动门的机械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0084发布日期:2020-04-17 17:54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升降机自动门的机械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升降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自动门的机械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施工升降机普遍用于建筑施工中,负责人货的垂直运输工作。升降机主要采用吊笼装载人和货,吊笼上设有用于人货进出的吊笼门,吊笼门有手动和自动开启两种方式,且一般采用向上抽拉开启。建筑物各楼层设有层门与吊笼门配合使用,层门也有手动和自动开启两种方式。

目前常规施工升降机的吊笼自动门和层站自动门为独立开关,层门需要设置独立的驱动装置,其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层门与吊笼门要求配合开启,不允许单独开启,层站自动门单独驱动时还存在单独开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自动门的机械联动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单独设置驱动机构,节约成本,层门与吊笼门不存在单独开启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升降机自动门的机械联动装置,包括安装座、棘爪、销轴、联动板,所述棘爪通过销轴安装在安装座上,棘爪可以围绕销轴转动,销轴外套设有用于棘爪复位的复位件,所述联动板为带有多个直齿的齿条结构,直齿之间的间距与棘爪的端部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下方设有与棘爪配合的限位板,棘爪板上设有与限位板配合的限位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位件为扭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安装方便;2、层站自动门不需要单独设置驱动装置,节约成本;3、层门与吊笼门联动,避免单独驱动时单独开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放大示意图。

其中:1、安装座,2、棘爪,3、销轴,4、扭簧,5、联动板,6、限位板,7、吊笼,8、吊笼门,9、层门,201、棘爪板,202、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施工升降机自动门的机械联动装置,包括安装座1、棘爪2、销轴3、联动板5,所述棘爪2通过销轴3安装在安装座1上,棘爪2可以围绕销轴3转动,销轴3外套设有用于棘爪2复位的复位件,所述联动板5为带有多个直齿的齿条结构,直齿之间的间距与棘爪2的端部配合。

如图3,所述安装板1下方设有与棘爪2配合的限位板6,棘爪板201上设有与限位板6配合的限位杆20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位件为扭簧4。

棘爪2通过销轴3安装在安装座1上,可以绕销轴3转动。扭簧4安装在销轴3上可以将棘爪2向外推出。棘爪2推出时可插入联动板5上的凹槽内,带动联动板5一起向上运动。通过限位板6与限位杆202配合工作,可将棘爪2收回到安装座1内。

如图4、图5所示,安装座1安装在吊笼门8上,联动板5安装在层门9上,限位板6安装在吊笼7上。当吊笼门8关闭时,棘爪2在限位板6的作用下收回到安装座1内,此时吊笼7可以上下运行不影响层门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吊笼门8向上打开时,棘爪2脱离限位板6的约束,在扭簧4的作用下向外推出,并插入联动板5的凹槽内(即直齿之间),吊笼门8继续向上开启,棘爪2带动联动板5和层门9一起向上打开,从而完成层门9与吊笼门8的联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施工升降机自动门的机械联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安装座、棘爪、销轴、联动板,所述棘爪通过销轴安装在安装座上,棘爪可以围绕销轴转动,销轴外套设有用于棘爪复位的复位件,所述联动板为带有多个直齿的齿条结构,直齿之间的间距与棘爪的端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自动门的机械联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座下方设有与棘爪配合的限位板,棘爪板上设有与限位板配合的限位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自动门的机械联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复位件为扭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升降机自动门的机械联动装置,包括安装座、棘爪、销轴、联动板,所述棘爪通过销轴安装在安装座上,棘爪可以围绕销轴转动,销轴外套设有用于棘爪复位的复位件,所述联动板为带有多个直齿的齿条结构,直齿之间的间距与棘爪的端部配合。结构简单,不需要单独设置驱动机构,节约成本,层门与吊笼门不存在单独开启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汤应程;许勇胜;方明;吴超;文朝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2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