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盖装置和餐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9171发布日期:2020-07-04 01:1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上盖装置和餐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盖装置和餐饮机。



背景技术:

牛奶与茶的融合,就产生了奶气茶香的奶茶。在中国、印度、英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都有奶茶的芳香,奶茶的口味多种多样,不同的人群喜好的不同口味的奶茶。如印度奶茶,以加入玛萨拉的特殊香料闻名;中国香港奶茶则以丝袜奶茶著称;中国台湾的珍珠奶茶也独具特色。奶茶兼具牛奶和茶的双重营养,是家常美食之一,风行世界。

传统奶茶的制作步骤主要有下冰、下液体原料、搅拌、上盖、出杯等步骤。目前,上盖操作需要人工完成,导致奶茶的制作过程耗时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上盖装置和餐饮机,该上盖装置中,移动部带动拾取部移动至杯盖垛叠部,从而拾取部可通过拾取口拾取杯盖。然后,移动部带动拾取部移动至上盖工位,从而拾取部将杯盖盖设在位于上盖工位的杯子上,实现自动上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上盖装置,包括:

储盖机构,所述储盖机构包括若干个杯盖垛叠部,所述杯盖垛叠部设有拾取口;以及

拾取机构,所述拾取机构位于餐饮机的输送机构旁,所述拾取机构包括移动部和安装在所述移动部上的拾取部,所述移动部带动所述拾取部在所述杯盖垛叠部和所述输送机构的上盖工位之间移动;所述拾取部移动至所述杯盖垛叠部时,所述拾取部可通过所述拾取口拾取杯盖;所述拾取部移动至所述上盖工位时,所述拾取部可将所述杯盖盖设在位于所述上盖工位的杯子上。

上述上盖装置使用时,移动部带动拾取部移动至杯盖垛叠部,从而拾取部可通过拾取口拾取杯盖。杯子经输送机构运输,达到输送机构的上盖工位。移动部带动拾取部移动至上盖工位,从而拾取部将杯盖盖设在位于上盖工位的杯子上,实现自动上盖操作,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奶茶制作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底板、导向件、限位件和驱动件,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输送机构,所述导向件和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导向件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导向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和所述第二斜板之间的间隔沿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盖垛叠部包括多个导向柱,多个所述导向柱按所述杯盖的外轮廓依次设置,以形成用于所述杯盖垛叠的储存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盖垛叠部还包括导向环,所述导向环设有与所述导向柱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导向环的内侧面与所述杯盖的外轮廓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盖机构还包括垛叠位板,所述垛叠位板设有与所述杯盖垛叠部一一对应的安装位,所述安装处设有与所述杯盖相适配的定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拾取部包括旋转臂和吸盘,所述旋转臂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移动部,所述吸盘安装于所述旋转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臂的中部安装于所述移动部,一端连接所述吸盘,另一端连接有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用于抓取或释放所述杯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拾取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移动部为机械手臂,所述机械手臂包括第一旋转臂、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和第三转动臂,所述第一旋转臂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转动臂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拾取部可旋转连接。

一种餐饮机,包括输送机构和上述上盖装置,所述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杯子,所述输送机构设有上盖工位,所述上盖装置的拾取机构安装于所述输送机构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盖装置应用于餐饮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上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述上盖装置的导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述上盖装置的垛叠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述上盖装置的拾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所述上盖装置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11、杯子,12、杯盖,100、储盖机构,110、杯盖垛叠部,111、拾取口,112、导向柱,113、导向环,114、安装孔,120、垛叠位板,121、定位槽,130、第一支架,200、拾取机构,210、移动部,211、第一旋转臂,212、第一转动臂,213、第二转动臂,214、第三转动臂,220、拾取部,221、旋转臂,222、吸盘,223、气动手指,230、第二支架,300、定位机构,310、底板,311、条形孔,320、导向件,321、第一斜板,322、第二斜板,330、限位件,340、驱动件,400、输送机构,401、上盖工位,410、搬运模组,411、第一定位板,412、第二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为一种餐饮机的结构示意图。该餐饮机包括输送机构400和上盖装置。输送机构400用于输送杯子11。

请一并结合图2,该上盖装置包括储盖机构100和拾取机构200。储盖机构100包括若干个杯盖垛叠部110,杯盖垛叠部110设有拾取口111。拾取机构200位于餐饮机的输送机构400旁,拾取机构200包括移动部210和安装在移动部210上的拾取部220,移动部210带动拾取部220在杯盖垛叠部110和输送机构400的上盖工位401之间移动。拾取部220移动至杯盖垛叠部110时,拾取部220可通过拾取口111拾取杯盖12。拾取部220移动至上盖工位401时,拾取部220可将杯盖12盖设在位于上盖工位401的杯子11上。

上述上盖装置使用时,移动部210带动拾取部220移动至杯盖垛叠部110,从而拾取部220可通过拾取口111拾取杯盖12。杯子11经输送机构400运输,达到输送机构400的上盖工位401。移动部210带动拾取部220移动至上盖工位401,从而拾取部220将杯盖12盖设在位于上盖工位401的杯子11上,实现自动上盖操作,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奶茶制作时间。

同理,该餐饮机可实现杯子11自动上盖操作,比如,在制作奶茶、甜品或其他杯子11装纳的食材时,通过上述上盖装置实现自动上盖,便于食材的下一步分派。

具体地,储盖机构100还包括第一支架130。杯盖垛叠部110安装在第一支架130的上方。杯盖垛叠部110为两个以上,可以提高杯盖12的储备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杯盖垛叠部110包括多个导向柱112。多个导向柱112按杯盖12的外轮廓依次设置,以形成用于杯盖12垛叠的储存空间。其中,导向柱112围成的储存空间上方敞口,形成拾取口111。多个导向柱112形成的储存空间为开放式,方便杯盖12的垛叠或拾取。导向柱112按杯盖12的外轮廓围拢,从而使放置在储存空间内的杯盖12垛叠有序,不会东倒西歪,也对杯盖12进行了限位,方便拾取机构200精确拾取杯盖12,为后续杯盖12精准地盖设在杯子11上提供良好的定位。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杯盖垛叠部110还包括导向环113。导向环113设有与导向柱112一一对应的安装孔114。导向环113通过安装孔114固定在导向柱112的顶部。导向环113的内侧面与杯盖12的外轮廓相适配,如此,杯盖12在离开拾取口111时,会与导向环113的内侧面贴合抵触,从而对杯盖12的位置进行调整定位,便于后续杯盖12精准地盖设在杯子11上。

可选地,导向环113一侧敞口,为开口型结构。导向环113上可设置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杯盖12拾取的个数,从而判断该杯盖垛叠部110是否还存储有杯盖12,以指导拾取机构200是否需要到下一个杯盖垛叠部110拾取杯盖12;或者,根据检测杯盖12的拾取个数,计算当前垛叠的高度,指导拾取机构200的拾取移动距离。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4,储盖机构100还包括垛叠位板120。垛叠位板120设有与杯盖垛叠部110一一对应的安装位。安装处设有与杯盖12相适配的定位槽121,从而位于底部的杯盖12能够在定位槽121的限定下稳定放置,使得整垛的杯盖12叠放有序,定位准确,便于拾取机构200精确拾取杯盖12,便于后续杯盖12精准地盖设在杯子11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5,拾取部220包括旋转臂221和吸盘222。旋转臂221可转动地安装于移动部210,吸盘222安装于旋转臂221。吸盘222拾取杯盖12,能够避免碰损杯盖12,尤其是纸质杯盖12,保证杯盖12无损且不变形,进而后续杯盖12能够完整地、精准地盖设在杯子11上。

可选地,吸盘222为硅胶吸盘。

具体地,结合图5,旋转臂221的中部安装于移动部210,一端连接吸盘222,另一端连接有气动手指223,气动手指223用于抓取或释放杯子11。如此,在实际使用时,吸盘222先将杯盖12盖设在杯子11上,然后移动部210带动吸盘222离开杯子11,旋转臂221旋转180度后,拾取部220下降,气动手指223便能够抓取盖好杯盖12的杯子11,并搬运至出料工位。因此,该上盖装置不仅能够自动精准上盖,还能够实现出料。可选地,气动手指223为柔性手指,能够无损地抓取或释放杯子11。

进一步地,结合图5,拾取机构200还包括第二支架230。移动部210为机械手臂,机械手臂包括第一旋转臂211、第一转动臂212、第二转动臂213和第三转动臂214,第一旋转臂211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二支架230,第一转动臂212一端与第一旋转臂2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臂21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转动臂214的一端与第二转动臂213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拾取部220可旋转连接。如此,该移动部210通过旋转和转动,实现拾取部220在三维空间移动。

可以理解,移动部210还可采用三轴平移方式实现拾取部在三维空间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1和图6,上盖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300。定位机构300包括底板310、导向件320、限位件330和驱动件340。底板310安装于输送机构400,导向件320和限位件330分别位于底板310的两侧,驱动件340与导向件320连接,驱动件340用于驱动导向件320朝靠近或远离限位件330的方向移动。拾取机构200将杯盖12从储盖机构100移动至定位机构300,定位机构300对杯盖12进行定位,拾取机构200再把定位好的杯盖12移动至上盖工位401。其中,杯盖12被放置在导向件320和限位件330之间,驱动件340驱动导向件320靠近限位件330移动、直至导向件320抵触杯盖12,从而杯盖12被导向件320和限位件330夹持固定、实现准确定位,便于拾取部220精确拾取该杯盖12,实现精确上盖操作。

具体地,结合图6,导向件3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斜板321和第二斜板322。第一斜板321和第二斜板322之间的间隔沿靠近限位件330的方向逐渐增大。如此,第一斜板321和第二斜板322形成敞口,在驱动件340的驱动下逐渐靠近限位件330,分别与杯盖12的两侧抵触,实现对杯盖12在两个方向上的定位。并且,第一斜板321和第二斜板322在靠近接触杯盖12时,逐渐与杯盖12形成点接触,能够避免破损杯盖12。

其中,限位件330固定在底板310上,底板310可设有条形孔311,从而限位件330能够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条形孔311内,实现定位位置的可调节。可选地,限位件330为限位螺栓,驱动件340为双杆气缸驱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7,输送机构400上设有若干个搬运模组410。每一个搬运模组410用于将被子从上一个工位移动至下一个工位。搬运模具为两个以上时,该餐饮机能够同时在多个工位进行加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结合图7,搬运模组41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定位板411和第二定位板412。第一定位板411和第二定位板41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夹持半孔,两个夹持半孔合拢能够实现对杯子11的夹持。因此,搬运模组410通过第一定位板411和第二定位板412相靠近或相分离,实现对杯子11的夹取或释放。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